
实行股份合作制是小型企业改制的有效途径
卫剑荣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
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劳动者的
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从1992年上海试行
股份合作制以来,我作为上海新华化工厂试点股份合作制的直接参与者,对股份合作制
有过探索和实践的过程,现就股份合作制是小型企业改制的有效途径这个问题谈谈自己
的认识和思考。
一、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劳资合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企业的资本和劳动者是相分离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
“资本关系以劳动者和劳动条件所有权之间的分离为前提”。资本家是靠剥削工人劳动创
造的剩余价值来积累资本的。而工人则一无所有,全靠自己劳动创造出新的价值的一部
分来养活自己。由于劳动条件所有权不属于工人,资本和劳动者相分离,从而工人是为他
人劳动的,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是雇拥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即使在当代资本主
义社会中,有些企业的资本家为了调动工人的积极性,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让工人
参股,也只不过是一种欺骗形式,因为企业资本的主体是资本家的,工人不是企业的主人,
工人的股份只是资本的一种补充,资本和劳动者在本质上还是分离的。尽管如此,让职工
参股对比过去来讲是一种进步,说明资本家也重视企业的凝聚力和以人为本的治理企业
的办法,注意资本结构实现形式的改变。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企业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工人是企业的主人,财产是共同共有
的。长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各级行政部门的附属物。国家为企业承担无限责
任,因而形成了企业躺在国家身上,职工躺在企业身上吃大锅饭的格局,企业缺少激励和
约束机制。企业的产权又是单一的,不是国有的,就是集体的。对职工来讲:“财产都姓公,
主人两手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只是一个政治概念,没有从经济利益上直接体现主人的
地位和作用,职工也不为企业承担责任。这种企业产权制度,无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严重
束缚了企业的发展。
股份合作制的基础是合作制,是劳动的联合。就是由劳动者自愿组合,把企业职工形
成一个经济共同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企业财产是共同共有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同
时又吸取股份制的一些做法,劳动者以股份形式投资入股,企业职工是企业财产的出资
者,变无产者为有产者。每个职工必须以其出资股份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充分体现现代
企业制度“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特征。股份合作制是在合作制基础上,采取劳资合一的
办法,使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结合在一起,使生产资料和财产的共同
共有和按份共有结合在一起,这是一种劳资合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其特点就是出资者
就是劳动者,资本从属于劳动,是对雇拥劳动关系的否定。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出资
者,享有按劳分配和入股分红的权利,把职工的利益和产权结合起来,职工与企业利益共
享,风险共担,使职工成为真正的主人,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企
业的不断发展。
二、股份合作制适合小型企业的改制
国有小型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上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配套服
务的,依附性很强。国家的政策一般都是向大中型企业倾斜,不可能将国有资本用于小型
企业,因此大多数小型企业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普遍存在设备简陋,技术落后,产品单
一的状况,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小型企业因缺乏活力
而适应不了市场竞争,处于“死不了、好不了”的困境之中。
一般情况下,小型企业职工人数不多,企业资产也比较少,容易实现产权结构的调整,
即资产重组。股份合作制比较适合小型企业的改制,是小型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
实行股份合作制首先是解决企业的产权问题。现有的国有企业的产权是国家的,集体
企业的产权是集体的。通过改制,由职工入股,将国有的产权置换出来,将集体的产权按
份共有量化到每个职工,使职工成为企业财产的所有者,把劳动的联合和资金的联合结
合在一起,这样做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实行股份合作制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企业管理问题。现有的国有小型企业,由于
产权是国家的,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只是代表职工参加企业管理,只有建议和监督权,没有
决策权。即使集体企业也是按国有企业模式进行管理,人称“二全民”,没有充分发挥职工
代表大会权力机构的作用,通过改制,企业的产权是职工所有,从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实
际上是股东代表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享有企业生产经营决策权,这样的管理体
制,真正体现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实行股份合作制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就是企业的法律责任问题。现有的国有小型企
业完全由国家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改制后的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有所有者,因而
企业职工以其出资的股份来承担企业的有限责任。企业的资产增值保值要靠职工劳动来
创造,企业的风险靠职工来承担,这样就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职工
与企业结成命运的共同体,企业的法律责任也就落实了。
实行股份合作制解决的第四个问题,就是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由于企业产权结
构作了调整,国有小型企业的资产已经置换出来,集体企业的资产也已量化到每个职工
按份共有。国家一方面从产权的调整中盘活了一笔资产存量,可以用于发展国有大中型
企业,进一步增强大中型企业的实力,从而实现了资产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国家又摆脱
了对国有小型企业承担的无限责任,实现了政企分开,让小型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
经济实体,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使小型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的活力。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小型企业实
行股份合作制后完全符合这四个方面的要求。
1.产权清晰。明确了企业财产的出资者是谁。过去是国家和集体的,现在企业设有职
工个人股、职工集体股、法人股等,投资主体明确。
, 2.权责明确。国家不再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照常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以其出资额对企业
承担有限责任,
3.政企分开。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后,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
的经营活动,企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
4.科学管理。企业形成新的领导管理体制。所有者即劳动者,通过股东代表大会,成
立董事会,民主选举经营者(厂长、经理),以股东代表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来加强企业
民主管理,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探索和思考
上海新华化工厂是我们化工系统列入上海市第一批股份合作制的试点单位之一,
1992年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给该厂带来很大的变化,但是实践中也
碰到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1.实行股份合作制绝非“一股就灵”,必须从实际出发,只有具备条件的企业才能改
制。一般来讲,一个企业经营好坏主要是三个因素,班子、产品、机制。首先要有一个坚强有力,敢改革,会经营的领导班子,还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品,再是有适合市场经济运行的
管理机制,缺一不可。实行股份合作制仅仅是解决企业的运行机制之一,没有好的领导班
子和有效益的产品和一整套科学管理制度配合,企业也不一定能搞好。因此条件不具备的
企业不宜改制。
2.股份合作制是小型企业改制的有效途径,但也不是唯一的途径,上海市政府为加
快小企业改制步伐制定了八种方式,股份合作制仅仅是其中的一种,还有公司制,兼并,
破产,出售,合资,合作,承包经营,租赁等多种形式,都可以采用。
3.实行股份合作制不能把职工的股金视同债券,债券与股金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概
念。债券是借贷关系,是企业向职工借款,要还本付利,由企业承担风险,职工没有后顾之
忧,可以坐享其成。而职工的股金不是债券,一旦入股,便不能退股,并与企业共担风险。
在试行过程中,由于职工把入股当成债券,期望值比较高,年年盼分红利。一旦红利减少或
分不到红利,就会挫伤职工积极性,反而好事变坏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实行股份
合作制对职工的风险教育十分重要,不能只想分红利,而不想承担风险。 ·
4.实行股份合作制过程中,产权界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老企业,涉及到
历史原因,产权关系非常复杂,弄不好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集体资产被侵占,必须认
真对待。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要按国家有关政策办理。
5.关于分配问题。实行股份合作制后,既要按劳分配,又要按资分配,如何寻找最佳
结合点,关系到股份合作制的巩固和发展。如果工资奖金高了,分红就少了,会影响投资者
的利益,如果分红多了,工资奖金就少了,会影响劳动者的积极性,两者必须兼顾,才能促
进股份合作制的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