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名牌战略与企业管理
发行时间:1998-10-20
网站编辑:陈训秋
来源:研究所

实施名牌战略

名牌战略与企业管理

陈训秋

    没有名牌的企业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没有名牌的行业是缺乏光彩的行业;没有名

牌的经济是缺乏活力和发展后劲的经济。

    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企业管理,在改革开放中让中国名牌走向世界,直接关系到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尤其是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企业自主权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要在国内外市

场上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开展名牌问题的研究,广泛深入地实施

名牌战略,强化全社会的名牌意识,形成有利于国产名牌脱颖而出并不断成长的政策

与措施,不仅有利于推动和改善企业的管理,而且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一、以创名牌产品为龙头,全面推进质量管理

    名牌意识、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是构成名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牌意识是解

决产品质量问题的一把钥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曾提出解决质量难题必须

实行“优质优价”,但长期未能兑现。有些产品即使被上级部门评为金牌、银牌,也很少

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在市场经济中所产生的名牌效应,不仅使高质量产生高效益,而

且产生超额的效益。现在市场上的名牌产品与同档次的一般产品相比,价格要高出

10%一30%,有的甚至几十倍,这样就能充分调动企业抓质量的积极性。因此,只有质

量意识发展到名牌意识,才是现代社会的质量意识,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质量意识。

企业要获高效益,只有创名牌;企业要想创名牌,就会主动促进机制的转换、科技的开

带,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合理安排人才,科学使用资金,努力开拓市场。总之,只要紧紧

抓住创名牌这个龙头,就能全面促进质量管理。

    二、以建设“名牌队伍”为中心,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要建名牌企业,要创名牌产品,关键是要有一支“名牌队伍”。人是“首要的,生产

力”,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每个名牌的后面,必定要名人、名家支撑,必有名牌职工队

伍在创造。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名人而又能涌现名人的伟大时代。实施名牌战略、加

强企业管理,首先就是要使一大批名发明家、名科学家、名企业家、名生产能手脱颖而出,鼓励企业的生产者、管理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成名成家”。

    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调动和有效地使用一切资源特别是人力资

源。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认识到,决不能把众多的劳动力单纯看作企业的成本,而应看

作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生命力的今天是产品质量,企业生命力的明天是技术进步,

企业生命力的后天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是指企业为

有效地发掘、合理地使用、积极地提高全体职工的智慧和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它的

实质是用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按照科学规律最优化地使

用劳动者,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使其转化为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巨大

力量。

    三、以创建“名牌企业”为目标,促进企业管理的不断软化

    在实施名牌战略中,创建以独特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标志的名牌企业,

是企业的重要目标。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日益

依靠于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对企业目标的普遍认同,

    创建名牌企业,必须在充分重视技术、设备、规章等“硬件”的同时,不断提高运用宗

旨、信念、人等“软件”管理的水平,使管理回到以人为核心的软管理基点上来,促进企业

管理的不断软化。

    在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名牌企业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西方企业管理发展的

历史,结合我国企业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外国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充分

重视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大力推行人本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名牌企业既是改革的产物,又是改革的先锋。他们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成功的改革实

践,对于集团内外的企业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驱动作用。然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改革将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名牌企业要始终成

为集团的龙头,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不能忘记名牌企业的自身发展和进步,既要看到加

强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又要懂得改革是企业管理进步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摘自《经济日报》1998年7月27目)

名牌战略与企业管理
发行时间:1998-10-20
网站编辑:陈训秋
  
来源:研究所

实施名牌战略

名牌战略与企业管理

陈训秋

    没有名牌的企业是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没有名牌的行业是缺乏光彩的行业;没有名

牌的经济是缺乏活力和发展后劲的经济。

    实施名牌战略,推动企业管理,在改革开放中让中国名牌走向世界,直接关系到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尤其是伴随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在企业自主权日益扩大的情况下,我国企业要在国内外市

场上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开展名牌问题的研究,广泛深入地实施

名牌战略,强化全社会的名牌意识,形成有利于国产名牌脱颖而出并不断成长的政策

与措施,不仅有利于推动和改善企业的管理,而且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一、以创名牌产品为龙头,全面推进质量管理

    名牌意识、名牌产品、名牌企业,是构成名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名牌意识是解

决产品质量问题的一把钥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们曾提出解决质量难题必须

实行“优质优价”,但长期未能兑现。有些产品即使被上级部门评为金牌、银牌,也很少

给企业带来实际效益。在市场经济中所产生的名牌效应,不仅使高质量产生高效益,而

且产生超额的效益。现在市场上的名牌产品与同档次的一般产品相比,价格要高出

10%一30%,有的甚至几十倍,这样就能充分调动企业抓质量的积极性。因此,只有质

量意识发展到名牌意识,才是现代社会的质量意识,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质量意识。

企业要获高效益,只有创名牌;企业要想创名牌,就会主动促进机制的转换、科技的开

带,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合理安排人才,科学使用资金,努力开拓市场。总之,只要紧紧

抓住创名牌这个龙头,就能全面促进质量管理。

    二、以建设“名牌队伍”为中心,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要建名牌企业,要创名牌产品,关键是要有一支“名牌队伍”。人是“首要的,生产

力”,是企业管理的第一要素。每个名牌的后面,必定要名人、名家支撑,必有名牌职工队

伍在创造。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需要名人而又能涌现名人的伟大时代。实施名牌战略、加

强企业管理,首先就是要使一大批名发明家、名科学家、名企业家、名生产能手脱颖而出,鼓励企业的生产者、管理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成名成家”。

    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取决于能否成功地调动和有效地使用一切资源特别是人力资

源。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人认识到,决不能把众多的劳动力单纯看作企业的成本,而应看

作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生命力的今天是产品质量,企业生命力的明天是技术进步,

企业生命力的后天就是人力资源的开发。我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就是指企业为

有效地发掘、合理地使用、积极地提高全体职工的智慧和能力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它的

实质是用工人阶级先进思想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武装劳动者,按照科学规律最优化地使

用劳动者,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智慧和潜能,使其转化为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巨大

力量。

    三、以创建“名牌企业”为目标,促进企业管理的不断软化

    在实施名牌战略中,创建以独特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企业形象为标志的名牌企业,

是企业的重要目标。随着现代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日益

依靠于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对企业目标的普遍认同,

    创建名牌企业,必须在充分重视技术、设备、规章等“硬件”的同时,不断提高运用宗

旨、信念、人等“软件”管理的水平,使管理回到以人为核心的软管理基点上来,促进企业

管理的不断软化。

    在实施名牌战略、创建名牌企业的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研究西方企业管理发展的

历史,结合我国企业千差万别的实际情况,学习和借鉴外国企业成功的管理经验,在充分

重视科学管理的前提下,大力推行人本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名牌企业既是改革的产物,又是改革的先锋。他们强烈的改革意识和成功的改革实

践,对于集团内外的企业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驱动作用。然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是一项跨世纪的工程,改革将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名牌企业要始终成

为集团的龙头,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不能忘记名牌企业的自身发展和进步,既要看到加

强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又要懂得改革是企业管理进步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摘自《经济日报》1998年7月27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