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活小企业
国有企业合作经营
郑敏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生产和流通的主要直接承担者,所以搞活企业,是经济体制改
革的本质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改革的中心环节。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力军,搞活它尤为重要。如何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近
年来这个问题谈论的比较多,同时也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提出了措施,并制定了一系列
的扶持政策,为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通过
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搞活它大有希望。现在的问题是小型国有企业怎么办?这个问
题值得探讨。
小型国有企业的产值不大,但面广量多,社会影响还是相当大的。从福建省工业系统
的情况看,全省国有企业3059家,大中型企业只有261家,余者都是小型企业。小型国有
企业产值只占四分之一,职工数却占5;%多。这许多小型企业,大都分布在县或县一级
的市里,是县(市)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城镇劳动就业的主要场所,是地产地销消费品
生产经营的骨干力量。搞活这许多小型国有企业,对发展生产、调节供求、扩大就业、增加
劳动者收入、改善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等都有重大作用。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
题。
由于长期受“一大二公”的思想影响,大大小小企业都姓“国”,这是违背生产关系必
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基本规律的。我国现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多层次的,大中
型企业多数社会化程度高,生产手段比较先进,管理比较科学,企业外部的社会化比较明
显,比较适合于实行国家所有制,使国有经济控制着基础产业和现代化水平很高的产业,
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占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而众多的小型企业多数生产手段都比较
落后,管理还处于传统的手工业方式,企业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多数是生产人们日常生
活的必需晶,采用“全民”所有制模式,都办成“国有、国营”企业,形“左”而实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小型国有企业也在不断地改革,如推行承包、租赁等等,但始终未能跳出“国有、国营”的框框,结果框死了决策机制,框死了应变机制,框死了激励机制,使小型国有企业既没有实力,又缺少了活力,处境相当困难,当前许多小型国有企业已不是什么搞活的问题,而是应当如何救活的问题。
小型企业条件大不同于大中型企业,它和集体所有制的合作企业却极其相近。我们
认为,要搞好小型屠有企业,必须从改革所有制形式入手,走合作化之路,就是改“国有、国营”为集体所有、合作经营。按照“经济上的独立性,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经营上的灵活性、分配上的自主性”的要求,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扩大企业自主权;处理好企业与职工的关系,保证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建立起相应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使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自谋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
把国有、国营小企业改为集体所有、合作经营企业,加上原有的集体企业,使数量众多
的产业、部门实行集体所有制,成为公有制的基础,这样就形成了“以国家所有经济为主
导,以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公有制结构,从而切实保证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公
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而国有制经济更能集中人、财、物等各方面力量办好控制国民经
济命脉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发挥主导的作用,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调控社会必
需产品的分配。
改国有、国营企业为集体所有、合作经营企业,就当前情况看,应实行“股份合作制”,
使“资产股份化、经营合作化”。即把一部分资产保留为国家股,由政府指派的代表掌握,居
控股地位,把另一部分资产有偿转让给企业,为企业集体股;还有一部分资产以股券的形
式卖给职工,为职工个人股。这样由国家控股、企业主股、职工参股办起来的企业叫股份
合作企业。职工在企业中既投劳又投资,在劳动合作的基础上参与占有、支配生产资料,分
享劳动成果,有机地融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于一体,体现了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的
结合。古人云:“人有恒产,故有恒心”。资产利益可强化职工主人翁责任感,为企业的发
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这是搞活企业的源泉。山东省诸城市国有小企业改革的做法,给
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他们将企业总资产评估后,扣掉总负债,将所有者权益中生产经
营性资产折股出售给企业内部全体职工,把原来的国有企业改造为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
合作制企业,企业职工通过劳动合作和资金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样,国有资产由原
来的“国有”公有”变为职工群众“共有”,其实质是“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共有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种新型的集体所有制。这种经济形式由全体职工(股东)通过股
份化对企业资产实现共同占有,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份,产权关系也就明晰了。这种做法,
福州市二轻系统的福州铅筛厂全额置换国有资产改制成股份合作制企业也为众多的国有
小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的范例。总之,改国有小企业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以明晰产权关系
为突破口,用适应生产力的新型的生产关系代替原有的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
系,使企业和职工(投资者)都负有责任,从而实现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大多数国
有、国营小企业改革的方向。
要搞好国有、国营小企业的改革,还必须真正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简政放权。经济体制
改革已实行多年,福州三十三位厂长呼吁要“松绑、放权”也有不少时日,但时至今日仍是
政不简、权也放不下,许多政府管理部门仍是“庙大菩萨多”,事事处处要作企业的主,企业
也就难得有自主。因此,随着改革的深入,更应大幅度地精简政府管理机构,加快政府管
理机构的改革,这样才能把权还给企业,真正兑现宪法赋予企业在按受国家计划指导和遵
守有关法律的前提下,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主权,使企业真正做到:“企业自己管,盈亏
自己负,干部自己选,工人自己招,报酬自己定”。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通过资产重组,积极组建企业集团;发展横纵向经济联合企业;合
理配置、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更好地结合小企业小而灵活和集团多维立体经营的特点,充
分发挥“船小好调头”和“船大好冲浪”的互补作用。
要搞好国有、国营小企业的改革,还必须真正调动人的积极因素。人是生产力的第一
要素,是企业活力的源泉。搞活国有小企业,关键是要搞活人,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给企业带来无穷的活力。实行股份合作制,职工既是
劳动者也是所有者,既投资又投劳,物质利益关系更为密切,彻底摆脱了“财产都姓公,主
人两手空”的不正常现象,“资本从属于劳动”,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有利
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约束力,从而更加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
运,为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