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渠道
发行时间:1998-06-20
网站编辑:张恒杰
来源:研究所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渠道

天津市集体办  张恒杰

    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是一个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关

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全党和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

紧迫的任务。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而发展集体经济

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集体经济曾经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一直面临着劳动者就业与失业、安置与下岗的矛盾,

在计划体制下,国家实行统包统配的用工制度和广就业、低收入的劳动政策,基本上缓解

了就业与失业的矛盾。但在特定时期,这一矛盾又突出出来。比如,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期

间,安置就业的困难很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知青返城就业矛盾突出,形成影响社会安

定团结的大问题。解决就业矛盾的最好途径是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渠道。但单靠国家

投资兴办国有企业安置群众就业是很不够的。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发展集体经

济,拓宽就业渠道。国家不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把群众组织起来,就能生产自救,发

展生产,繁荣市场。所以中国一代一代集体经济的兴起,都与就业有着直接的联系。就业矛

盾上升,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最突出的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天津有40万待

业青年等待就业,国家招工,实行老职工退休子女顶替,缓解就业压力,但这只是一个渠

道。而全党动手,广开门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却有效地拓宽了就业渠道。天津城市新办

集体经济的几路大军,每年安置10万人,尽管职工可以“来去自由”,集体企业如同“蓄水

池”一样安置青年就业,到80年代中期,一直有25万人在这里从业,如果累计计算安置

量,已经接近40万人。无庸置疑,发展集体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并在发展生产,繁荣

市场,增加税收,扩大积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中,发展集体经济是解决再

就业的重要渠道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经济运行包括生产要素的配置,将由计划调

节向市场调节过渡。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就业与失业的矛盾尤为突出,而且集中体现在国

有企业身上。由于计划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影响,国有企业大量冗员,只进不

出,难以流动,这对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阻滞。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

许多国有企业明显暴露出人浮于事,包袱沉重,效益下降。延续至今,许多国有企业,包括

“二国营”模式的集体企业,处于十分困难境地,大量职工下岗待业。这些现象带有一定的

必然性。解决这个问题,就事论事不行,用计划经济下的方式方法,搞重复建设、盲目上

马、继续归大堆、开大锅饭等于火上浇油。国务院发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决定后,天津市

政府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展多种经营,作为结构调整、分流富余职工的重大决策。实行

一厂两制,主业是国有,三产和多种经营主要是集体所有,核心是引进自负盈亏,自主经

营,自我发展的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营业税、所得税

实行减免政策。主办单位在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三产和多种经营企业的迅

速发展,使天津传统的经济格局发生丁变化。这一时期,解决已经存在的就业与失业的矛

盾,主要是通过多渠道安置富余职工。而发展三产和多种经营又是安置富余职工的重要渠

道。

    1995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矛盾更为突

出,国家全面启动再就业工程。职工下岗并不是企业改革造成的,而是深层次矛盾多年积

累的结果,近几年集中暴露出来。中央的方针是减人与再就业结合,天津实行由企业安置、

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大量新的就业岗位的产生,除了发展集体经济之

外,“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崛起,拓宽了再就业的领域和渠道。1997年,天津有三

资工业企业3700个,从业人员35万人,目前天津个体工商户24万户,私营企业近2万

户,从业人员55.78万人。个体私营经济通过租赁、承包、参股、兼并、购买等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的有上千家,下岗职工进入个体私营经济行列的有10万人。

很明显,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发展集体经济与再就业的结合,须认真解决存在问题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探索了

一条集体经济与再就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天津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实施再

就业工程这两个方面都采取丁许多政策措施。新形势下,巩固扩大这两方面成果,必须

认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就城市集体经济而言,从整体上看,发展速度已减慢,所占比例

在缩小。从局部上看,部分三产和多经企业生产下降,效益下滑,关停并转企业多于新建企

业,个别效益好的企业被主办单位拿走。在机制上,有些单位仍习惯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

观念和方法处理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参与市场竞争缺乏动力

和活力。在资源配置上,资金短缺,人员素质不适应竞争需要。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解决。

    城市集体经济要适应新形势,开拓新的发展领域,为再就业工程作出新贡献,有必要

实施第二次创业,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风貌,实现发展规模的扩张和发

展质量的飞跃,适者生存,不进则退。改革、发展、创新是集体经济的前途。为此,提出几

点建议:

    1.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重大方针,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多

种实现形式,大力推行劳动者劳动联合与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把所有制

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与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拓宽劳动就

业途径。

    2.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各国管理中小企业的经验,充分考虑集体经济所占份额大,

存在问题多的现状与未来,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局,挂集体经济指导委员

会牌子。对中小企业,主体是集体企业,实行分类指导,不搞部门分割,重点抓方针政策,

着力对中小企业实行保护与扶持。

、  3.以人为本,把培训和教育作为十条大计,切实提高职工素质。包括业务技能和政策

法规培训,也包括基础管理培训。借鉴先进经验,应建立培训基金和培训网络,注重实际、

实用,不搞形式化。

    4.认真解决资金问题。城市合作银行商业化以后,应把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作为工

作重点。允许创办真正实行合作制的城市信用社,按地区筹措资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

保问题。

    5.集体企业清产核资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基础工作,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

政策法规,防止走过场,不能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集体资产。

    6.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扶植、中介服务的科技进步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渠道
发行时间:1998-06-20
网站编辑:张恒杰
  
来源:研究所

发展集体经济是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渠道

天津市集体办  张恒杰

    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是一个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实施的再就业工程关

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是全党和各级政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又

紧迫的任务。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多渠道提供就业岗位,而发展集体经济

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渠道。

    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集体经济曾经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

’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中,一直面临着劳动者就业与失业、安置与下岗的矛盾,

在计划体制下,国家实行统包统配的用工制度和广就业、低收入的劳动政策,基本上缓解

了就业与失业的矛盾。但在特定时期,这一矛盾又突出出来。比如,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期

间,安置就业的困难很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知青返城就业矛盾突出,形成影响社会安

定团结的大问题。解决就业矛盾的最好途径是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渠道。但单靠国家

投资兴办国有企业安置群众就业是很不够的。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是发展集体经

济,拓宽就业渠道。国家不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扶持,把群众组织起来,就能生产自救,发

展生产,繁荣市场。所以中国一代一代集体经济的兴起,都与就业有着直接的联系。就业矛

盾上升,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机遇。最突出的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天津有40万待

业青年等待就业,国家招工,实行老职工退休子女顶替,缓解就业压力,但这只是一个渠

道。而全党动手,广开门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却有效地拓宽了就业渠道。天津城市新办

集体经济的几路大军,每年安置10万人,尽管职工可以“来去自由”,集体企业如同“蓄水

池”一样安置青年就业,到80年代中期,一直有25万人在这里从业,如果累计计算安置

量,已经接近40万人。无庸置疑,发展集体经济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并在发展生产,繁荣

市场,增加税收,扩大积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进程中,发展集体经济是解决再

就业的重要渠道

    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经济运行包括生产要素的配置,将由计划调

节向市场调节过渡。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就业与失业的矛盾尤为突出,而且集中体现在国

有企业身上。由于计划体制和经营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影响,国有企业大量冗员,只进不

出,难以流动,这对结构调整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阻滞。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

许多国有企业明显暴露出人浮于事,包袱沉重,效益下降。延续至今,许多国有企业,包括

“二国营”模式的集体企业,处于十分困难境地,大量职工下岗待业。这些现象带有一定的

必然性。解决这个问题,就事论事不行,用计划经济下的方式方法,搞重复建设、盲目上

马、继续归大堆、开大锅饭等于火上浇油。国务院发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决定后,天津市

政府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展多种经营,作为结构调整、分流富余职工的重大决策。实行

一厂两制,主业是国有,三产和多种经营主要是集体所有,核心是引进自负盈亏,自主经

营,自我发展的机制,鼓励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优惠,营业税、所得税

实行减免政策。主办单位在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三产和多种经营企业的迅

速发展,使天津传统的经济格局发生丁变化。这一时期,解决已经存在的就业与失业的矛

盾,主要是通过多渠道安置富余职工。而发展三产和多种经营又是安置富余职工的重要渠

道。

    1995年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下岗职工增多,再就业矛盾更为突

出,国家全面启动再就业工程。职工下岗并不是企业改革造成的,而是深层次矛盾多年积

累的结果,近几年集中暴露出来。中央的方针是减人与再就业结合,天津实行由企业安置、

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大量新的就业岗位的产生,除了发展集体经济之

外,“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崛起,拓宽了再就业的领域和渠道。1997年,天津有三

资工业企业3700个,从业人员35万人,目前天津个体工商户24万户,私营企业近2万

户,从业人员55.78万人。个体私营经济通过租赁、承包、参股、兼并、购买等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组、改造的有上千家,下岗职工进入个体私营经济行列的有10万人。

很明显,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渠道。

    三、发展集体经济与再就业的结合,须认真解决存在问题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探索了

一条集体经济与再就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天津在发展集体经济和实施再

就业工程这两个方面都采取丁许多政策措施。新形势下,巩固扩大这两方面成果,必须

认清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就城市集体经济而言,从整体上看,发展速度已减慢,所占比例

在缩小。从局部上看,部分三产和多经企业生产下降,效益下滑,关停并转企业多于新建企

业,个别效益好的企业被主办单位拿走。在机制上,有些单位仍习惯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

观念和方法处理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企业经营机制不活,参与市场竞争缺乏动力

和活力。在资源配置上,资金短缺,人员素质不适应竞争需要。这些问题必须认真解决。

    城市集体经济要适应新形势,开拓新的发展领域,为再就业工程作出新贡献,有必要

实施第二次创业,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新的风貌,实现发展规模的扩张和发

展质量的飞跃,适者生存,不进则退。改革、发展、创新是集体经济的前途。为此,提出几

点建议:

    1.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重大方针,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多

种实现形式,大力推行劳动者劳动联合与劳动者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把所有制

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与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拓宽劳动就

业途径。

    2.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各国管理中小企业的经验,充分考虑集体经济所占份额大,

存在问题多的现状与未来,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局,挂集体经济指导委员

会牌子。对中小企业,主体是集体企业,实行分类指导,不搞部门分割,重点抓方针政策,

着力对中小企业实行保护与扶持。

、  3.以人为本,把培训和教育作为十条大计,切实提高职工素质。包括业务技能和政策

法规培训,也包括基础管理培训。借鉴先进经验,应建立培训基金和培训网络,注重实际、

实用,不搞形式化。

    4.认真解决资金问题。城市合作银行商业化以后,应把为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作为工

作重点。允许创办真正实行合作制的城市信用社,按地区筹措资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

保问题。

    5.集体企业清产核资是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基础工作,要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

政策法规,防止走过场,不能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管理集体资产。

    6.建立以企业为主、政府扶植、中介服务的科技进步机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