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试行股份制的做法和体会
发行时间:1988-08-20
网站编辑:松江县工业局办公室企管股
来源:研究所

试行股份制的做法和体会

松江县工业局办公室企管股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管理形式,我们在改革中试行的股份制,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方式,我局从八六年十二月起,选择上海精美机械厂、上海精益手套厂二个合作工厂和松江电子元件厂一个合作社进行股份制试点。

    在股份制试点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

    为了疏通思想,提高认识,排除阻力,开展试点,我们首先举办了试点企业厂长,书记,工会主席和企管负责人学习班,然后在中层干部和党员中统一认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向职工进行宣传;使干部、职工都认识到:实行股份制是由集体经济的性质决定的,它是恢复集体企业“民办、民有、民管”特征的有力措施,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改革。

    2.清理资产、划分归属。

    我们试行的股份制,是将企业的全部财产按资金来源构成股份,并按股金比例分配经营收益和承担经济责任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因此清理资产、明确产权归属无疑是试行股份制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全面清理资产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资产形成的实际情况,划分资产归属:合作工厂共负盈亏、统收统支阶段形成的资产,作为联社资金,合作工厂自负盈亏阶段企业留存的资产和专项基金,作为企业集体资金,合作社的资产全部为企业集体资金,联社长期借款仍作为借款处理,

    3.制订方案。

    在统一思想认识、清理资产划分归属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着于制订股份制试行方案。在方案中,具体规定了职工必须投资加入基本股,企业可根据资金需要情况和偿还能力在职工中征集期限股,鉴于目前企业留利水平不高,为了增强企业活力,联社资产打折(精美厂八股折一股、精益厂四股折一股)作为联社股,参与企业分配,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企业集体资产的20%一40%部分,按职工工龄,技术(职务)、贡献等因素划分给职工,作为集体股中的职工股,其余部分作为企业股,个人基本股、期限股股息按银行一年期金融债券利率上浮20%计算,按年在成本中列支,个人股总额不得超过企业全部股金额的30%,个人股实得的股息、红利不超过股金的15%,超过部分作为储备基金,股息,红利不缴奖金税,但要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联社股分得的红利上交联社,企业股分得红利增加企业股,职工股分得的红利大部分增加职工股,小部分以现金发给每个职工,分配的程序和比例,以86年实际为依据,根据企业股金组成比例和R7年可能达到盈利水平测定.

    4.动员职工入股。

    方案批准后,我们即按照方案规定原则,动员职工入股,由于思想认识较统一,三个试点企业职工共入基本股1586万元,限期股1711万元,入股面达到1937%,人均入股在250~400元之间。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的体会如下,

    一,股份制的积极作用

    1.使所有制关系具体化。

    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集体企业一切向“全民”看齐,“集体所有,谁也没有”,“自负盈亏,谁也不负盈亏”,影响了集体企业的发展。实行股份制后,由抽象的集体所有变为现实的集体所有,使集体企业恢复了本来的“民办、民管、民有”面目.

    2.促进企业经营行为的合理化。

    实行了股份制,在企业所有者,经营者

和生产之间建立起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社投资作为股金,承担盈亏责任,盈利时按股分红,亏损时用股金弥补,职工个人入股,股息高于银行存款利息,还要参加红利分配,这些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促进企业经营行为的合理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调动职工积极性。

    实行股份制后,企业集体资产中的一部分作为职工股划分给每个职工,职工可以按股金享受分红,职工个人入股后,不但是生产者,经营者,而且是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这就将企业的兴衰与职工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

    4.缓和资金短缺困难。

    三个试点企业共筹集职工闲置资金3296万元,缓和了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如精益手套厂在8767月之间有一批急用原料需采购,当时企业自有资金不够,就用职工投资入股的14万元股金采购了这批原材料,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

    5.增加职工收入。

    职工个人股除股息外,在企业盈利的条件下,还可享受红利分配,划分到每个职工名下的职工股也可享受红利分配。这样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下,也增加了一点按资分配的形式,提高了职工的收入,我局三个试点企业,87年职工股金分红总额4630518(精益厂储备基金845445元不包括在内),人均实得红利3805元,其中精益厂人均实得红利7146元。

    二、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我局的股份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完善的问题:

    1.我们试行的股份制,集资限于厂内,不向社会发行股票,厂内职工投资入股是采用发放股金证的形式,故称为“股金合作制”,它只是在试行股份制的改革中,迈出的探索性的一小步,与股份制必然联系的股票市场,证券交易所在这种形式下是不可能形成的。

  2.国有企业股份化,在股份分配置上田保证国家股占有主体地位,这样做有利于从总体上保证整个企业国家所有的性质,对于集体企业股份化,在股份配置上,是否有必要保证集体股占有主体地位?五十年代办合作社时,大家带着工具等生产资料作价入股,个人股占有主体地位,职工就是企业的股东,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联合,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我们试行的股金合作制,个人股金总额掌握在企业全部股金总额的30%以内,在某种程度上讲,它影响了股份制作用的发挥。今后,能否在新办集体企业或财产不多的集体企业,不控制个人股占全部股金的比例,这是需要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的。

    3.个人股股息在成本中列支,实得的股息,红利不超过股金的15%,这是影响职工积极性,股份制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因素。分配上的保底,封顶使一些职工不愿多投资,个别职工对企业经营好坏关心甚微。因为每100元的投资,最低每年可得9元利息,最高可得股息、红利15元,上下只差6元。今后,宜实行只分红不付息,红利不封顶的办法,使职工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经营成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股份制形式。

试行股份制的做法和体会
发行时间:1988-08-20
网站编辑:松江县工业局办公室企管股
  
来源:研究所

试行股份制的做法和体会

松江县工业局办公室企管股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管理形式,我们在改革中试行的股份制,是社会主义企业财产的一种组织方式,我局从八六年十二月起,选择上海精美机械厂、上海精益手套厂二个合作工厂和松江电子元件厂一个合作社进行股份制试点。

    在股份制试点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1.统一思想认识。

    为了疏通思想,提高认识,排除阻力,开展试点,我们首先举办了试点企业厂长,书记,工会主席和企管负责人学习班,然后在中层干部和党员中统一认识,并通过各种方式向职工进行宣传;使干部、职工都认识到:实行股份制是由集体经济的性质决定的,它是恢复集体企业“民办、民有、民管”特征的有力措施,是经济体制改革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改革。

    2.清理资产、划分归属。

    我们试行的股份制,是将企业的全部财产按资金来源构成股份,并按股金比例分配经营收益和承担经济责任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因此清理资产、明确产权归属无疑是试行股份制的基础。为此,我们在全面清理资产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资产形成的实际情况,划分资产归属:合作工厂共负盈亏、统收统支阶段形成的资产,作为联社资金,合作工厂自负盈亏阶段企业留存的资产和专项基金,作为企业集体资金,合作社的资产全部为企业集体资金,联社长期借款仍作为借款处理,

    3.制订方案。

    在统一思想认识、清理资产划分归属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着于制订股份制试行方案。在方案中,具体规定了职工必须投资加入基本股,企业可根据资金需要情况和偿还能力在职工中征集期限股,鉴于目前企业留利水平不高,为了增强企业活力,联社资产打折(精美厂八股折一股、精益厂四股折一股)作为联社股,参与企业分配,共担风险、共享利益;企业集体资产的20%一40%部分,按职工工龄,技术(职务)、贡献等因素划分给职工,作为集体股中的职工股,其余部分作为企业股,个人基本股、期限股股息按银行一年期金融债券利率上浮20%计算,按年在成本中列支,个人股总额不得超过企业全部股金额的30%,个人股实得的股息、红利不超过股金的15%,超过部分作为储备基金,股息,红利不缴奖金税,但要缴纳个人收入调节税,联社股分得的红利上交联社,企业股分得红利增加企业股,职工股分得的红利大部分增加职工股,小部分以现金发给每个职工,分配的程序和比例,以86年实际为依据,根据企业股金组成比例和R7年可能达到盈利水平测定.

    4.动员职工入股。

    方案批准后,我们即按照方案规定原则,动员职工入股,由于思想认识较统一,三个试点企业职工共入基本股1586万元,限期股1711万元,入股面达到1937%,人均入股在250~400元之间。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的体会如下,

    一,股份制的积极作用

    1.使所有制关系具体化。

    长期以来,在“左”的思想影响下,集体企业一切向“全民”看齐,“集体所有,谁也没有”,“自负盈亏,谁也不负盈亏”,影响了集体企业的发展。实行股份制后,由抽象的集体所有变为现实的集体所有,使集体企业恢复了本来的“民办、民管、民有”面目.

    2.促进企业经营行为的合理化。

    实行了股份制,在企业所有者,经营者

和生产之间建立起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社投资作为股金,承担盈亏责任,盈利时按股分红,亏损时用股金弥补,职工个人入股,股息高于银行存款利息,还要参加红利分配,这些是一种无形的压力,促进企业经营行为的合理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调动职工积极性。

    实行股份制后,企业集体资产中的一部分作为职工股划分给每个职工,职工可以按股金享受分红,职工个人入股后,不但是生产者,经营者,而且是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这就将企业的兴衰与职工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

    4.缓和资金短缺困难。

    三个试点企业共筹集职工闲置资金3296万元,缓和了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如精益手套厂在8767月之间有一批急用原料需采购,当时企业自有资金不够,就用职工投资入股的14万元股金采购了这批原材料,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

    5.增加职工收入。

    职工个人股除股息外,在企业盈利的条件下,还可享受红利分配,划分到每个职工名下的职工股也可享受红利分配。这样在按劳分配的前提下,也增加了一点按资分配的形式,提高了职工的收入,我局三个试点企业,87年职工股金分红总额4630518(精益厂储备基金845445元不包括在内),人均实得红利3805元,其中精益厂人均实得红利7146元。

    二、继续探索,不断完善

    我局的股份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着许多需要研究、完善的问题:

    1.我们试行的股份制,集资限于厂内,不向社会发行股票,厂内职工投资入股是采用发放股金证的形式,故称为“股金合作制”,它只是在试行股份制的改革中,迈出的探索性的一小步,与股份制必然联系的股票市场,证券交易所在这种形式下是不可能形成的。

  2.国有企业股份化,在股份分配置上田保证国家股占有主体地位,这样做有利于从总体上保证整个企业国家所有的性质,对于集体企业股份化,在股份配置上,是否有必要保证集体股占有主体地位?五十年代办合作社时,大家带着工具等生产资料作价入股,个人股占有主体地位,职工就是企业的股东,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联合,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我们试行的股金合作制,个人股金总额掌握在企业全部股金总额的30%以内,在某种程度上讲,它影响了股份制作用的发挥。今后,能否在新办集体企业或财产不多的集体企业,不控制个人股占全部股金的比例,这是需要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的。

    3.个人股股息在成本中列支,实得的股息,红利不超过股金的15%,这是影响职工积极性,股份制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因素。分配上的保底,封顶使一些职工不愿多投资,个别职工对企业经营好坏关心甚微。因为每100元的投资,最低每年可得9元利息,最高可得股息、红利15元,上下只差6元。今后,宜实行只分红不付息,红利不封顶的办法,使职工的经济利益与企业经营成果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股份制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