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集体经济是上海工业发展的新高地
发行时间:1998-04-20
网站编辑:范大政
来源:研究所

集体经济是上海工业发展的新高地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

范大政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各种形式集体经济

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如何扶持集体经济,使之成为上海

工业发展的新高地,这是一个需要上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课题。

    建国以来,上海工业系统的集体经济在组织职工生产自救、发展工业生产、满足人民

生活需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安置社会待业人员等各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

原上海二轻工业系统,集体经济曾有“半壁江山”之称。然而,上海工业系统的集体经济长

期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使得大多数集体企业在机制、班子、产品、队伍等各个方面

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近年来,亏损面扩大、亏损总额增加,已明显落后于兄弟省

市。

    最近,市委领导对上海工业系统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高地,再创新辉煌”的要

求;并制定了上海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框架,强调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一举措如果得以

贯彻实施,必将带来上海集体经济的大发展,使得集体经济在建设上海工业“新高地”中发

挥重要作用。    ‘

    一、正确认识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1996年

底,全国独立核算、有法人资格、并正常经营的城镇集体企业户数为49.5万户;其中按行

业划分,工业企业14.6万户,占29.5%,商贸企业21万户,占42.4%,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占了7.4%。目前,上海城镇集体企业总资产为700亿元,闵行、宝山、普陀等区集体经济已成为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成份。集体经济还是国家财政的源头之一,1995

年,上海集体经济向国家缴纳税金80亿元,其中流转税70亿,所得税10亿。由此可见,

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力量。

    2.集体经济是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享有更加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同职工的经济利益结

合更紧密。由于集体企业的这些优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比国有企业发展得快。从发展速

度看,1990年至1995年,上海国有工业总产值从737.62亿元增加到2028.45亿元,年均

递增22.4%;集体工业总产值从241.86亿元增加到926.85亿元,年均递增30.8%。集

体工业年均增速比国有工业快8.4个百分点。从结构比重看,自1978年至1995年,上

海工业总产值结构中,国有工业所占比重由91.2%下降到37.9%,集体工业由8.8%上

升为17.3%。流通领域中,城镇集体经济所占比重还要大些。1995年上海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970.04亿元,其中集体商业企业零售总额302.79亿元,占31.21%。集体经济的高

速发展和结构比重的快速提高,推动了上海经济发展。

    3.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广阔的天地,其作用非其他所有制形式所能替代

    一是集体经济是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人口众多,安置劳动就业始终是发展国

民经济的重要问题。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

比较低,同样数量的资金,能够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集体企业在60—70年代一度成为

市区安置社会知识青年和残疾人员的主要场所,1977年,上海集体街道企业归口原市二

轻局管理,吸纳职工23.4l万人;1979—1981年,上海集体企业吸收上山下乡知青、安排待业青年近3万余人。目前,上海的集体企业吸纳职工70多万人,每年安置新就业人员1.5

万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富余人员,上海工业系统正在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

而兴办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则是吸纳下岗人员就业的有效途径。

    二是集体经济可以成为城市型工业和非垄断性行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经济

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将从一些领域退出,腾出来的空间,可以而且应当主要由集体经济

去发展。这是因为,集体经济既适应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适应于现代化大工业的

生产。目前,上海工业系统的集体经济从事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传统上的家具、灯

具、工具、皮革、塑料等日用消费品行业外,还打破界限,延伸到煤炭、化工、电子、医药、家电等领域。

    集体经济特别适合于无污染、劳动密集、高附力口值的城市型工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

经济之路。如服装业、印刷业、工艺美术行业,以及现在流行的净菜社、洗衣社等服务性行

业等。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当前一批集体所有制高科技企业正在崛起,对上海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995年,上海兴办的集体所有制高科技企业、包括股份合

作制企业已达3551户,职工67159人,营销收入71.86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10万

元。

    三是集体所有制的股份合作制是中小企业改革的主要模式。股份合作制具有产权清

晰、利益直接、机制灵活、适应范围广的优点,正成为广大中小企业改革的主要模式。目前,

区县工业企业改制面达到了70%,市属工业系统有30%企业改制,改制的主要形式为股

份合作制。上海现在共有13000多户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劳动者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有

机结合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较快、较好地形成了“五个机制”和“五个加强”,充满蓬勃生机。

    四是集体经济不需要国家投入即可形成新的经济生长点。由劳动者自行投资组建的

集体所有制企业,把消费资金转换为生产资金,不仅不要国家投资,而且还可以置换出一

部份国有资产,用于其他更需要发展的国有企业。

    二、上海集体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低级形式”、是“过渡性”经济等不正

确认识一时还难以根本清除,加上对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充

分,所以,长期来对集体经济未给予是够重视,反映在对集体经济研究、宣传不多,对集

体企业指导、扶持不足,上海集体经济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上海集体经济在工业系统所有制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

    根据经济学家预测,到2000年,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将是:国有工业占30.7%,集

体工业占40%,其它类型工业占29.3%。实际情况是,1995年,全国国有工业总产值

31219亿元,占总产值的34%,全国集体工业总产值33622亿元,占36%。集体工业总产

值超过国有工业总产值2个百分点。上海的国有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7.

9%,而上海的集体工业总产值只占总产值的17.3%,集体工业总产值低于国有工业总产

值近21个百分点,这一比重在全国名列23位。我们周围华东地区的兄弟省份,江苏这一

比重为60%,在全国排名第一;浙江为46.1%,排名第二;山东为45.7%,排名第三。这些省的集体工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名牌产品和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

    2.对集体经济的扶持较少,存在政策上不一视同仁的现象

    集体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在国外对中小企业都采取一些政策扶持。而在我们国家,

国有企业享受的一些政策集体企业却不能享受,造成了由于所有制的不同而使企业竞争

条件不平等。比如,同是实行企业兼并,国有企业袖兼并可以享受银行贷款挂帐停息,而

集体企业就不能享受;又如,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可享受所得税优惠,而集体企业

却不能;再如,市属国有企业破产,经批准可以动用银行坏帐准备金,而集体企业无法动

用,致使相当一部分困难企业无法破产,“求生不得,求死无门”。

    3.集体企业职工普遍生活困难

    集体企业的职工现在以40多岁的“老三届”为主。这些人的生活负担比较重,上有老、

下有小。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工资水平又比较低。1996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0663

元,其中国有企业11015元,三资企业14756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3186元,而集体企业

只有7015元。1996年,全市在职职工每人年平均劳保福利费用达1811元,国有企业职工

达1871元,而集体企业职工只有925元。

    三、对加速发展上海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五大促使我们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思路来认识和看待集体经济,研究和解决集

体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加速发展上海集体经济必须摆上议事日程。

    1.尽早建立一个全市性的、能够统一协调、有效领导集体经济的宏观管理机构

    现在,上海城镇集体企业“子孙满堂”,却“没有爹娘”。由于管理断层,城镇集体企业

“上朝无门,奏本无路。”这是上海城镇集体企业面临诸多困难而又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发展本市的集体经济,建立本市集体经济的指导机构,加

强对集体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建议,市政府设立上海集体经济指

导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兼任主任,成员由各综合部门负责人组成。指导委员会下设负责

日常工作的办公室。这一机构应该单独设立。过去,我们在管理集体经济时往往“参照执

行”国有经济的管理办法,造成集体企业异化为“二国有”,这一教训我们应当汲取。

    集体经济指导委员会作为上海市政府管理集体经济的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指导、

维护、协调、监督、服务”。指导,即制定有关集体经济的政策,在政策上指导;维护,即维护集体所有者权益;协调,即协调上下左右各方面关系;监督,即监督集体企业规范运作,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服务,即为集体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

    2.解决集体经济政策落差,研究制定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目前,对集体经济政策上还存在不平等,专门为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的地方性政策法规

更少,这是与十五大的精神不相符合的。政策上的落差,反映了管理层制定的政策落后于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有必要抓紧解决。当前,对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迫切而且能够加

以落实的;一是加强对集体经济资金支持,提供无息技改贷款,以利于集体企业技术改造,

增强集体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在全市再就业工程经费中切出一块专门用于集

体困难企业,让集体企业的再就业工程得以顺利开展。三是允许集体企业破产试点,一方

面向中央争取,是否从历年集体企业上交的财政收入中切出一块专门用于集体破产企业

的坏帐准备,另一方面,建议市里成立集体所有制企业基金会。基金会的基金筹集可以有

两条渠道;一条是在集体企业的所得税前提取15—20%的互助合作基金,并委托银行转

到基金会帐户;一条是在集体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财政从所得税中返还一部

分。基金会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发展集体经济。

    3.要按集体经济特点来办集体企业

    什么是集体经济最根本的特点?首先,在资产上要明晰产权。集体资产属于一定集体

范围内的劳动者所有,应该体现劳动结合与资本结合的合作经济基本原则。最近,合肥荣

事达集团将25%的存量资产量化到人,使集体企业职工“劳者有其股”,真正恢复了集体

经济的本来面目。其次,对集体企业要坚持民主管理。国际合作社联盟归纳合作经济的最

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民主管理。集体企业的资产是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所有,只要集体

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接受党的领导,企业经营者的选择、重大问题的决策等等,完全应该让

集体企业的广大干部、群众自己来当家作主。再次,要提倡集体企业之间“我为人人、人人

为我”的互助合作精神,引导集体经济上规模、上水平。集体经济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同时大量集体企业也存在经济规模小、抗风险力量差的弱点。我

们发展集体经济,办好集体经济,要提倡互助合作、艰苦创业的精神,引导大量中小集体企

业一业为主、办出特色,同时加强互助合作,走“小而联”之路,使集体经济上规模、上水

平,真正成为上海工业战线的生力军。

集体经济是上海工业发展的新高地
发行时间:1998-04-20
网站编辑:范大政
  
来源:研究所

集体经济是上海工业发展的新高地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工业合作联社主任

范大政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各种形式集体经济

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如何扶持集体经济,使之成为上海

工业发展的新高地,这是一个需要上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课题。

    建国以来,上海工业系统的集体经济在组织职工生产自救、发展工业生产、满足人民

生活需要、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安置社会待业人员等各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是在

原上海二轻工业系统,集体经济曾有“半壁江山”之称。然而,上海工业系统的集体经济长

期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很深,使得大多数集体企业在机制、班子、产品、队伍等各个方面

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很不适应;近年来,亏损面扩大、亏损总额增加,已明显落后于兄弟省

市。

    最近,市委领导对上海工业系统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高地,再创新辉煌”的要

求;并制定了上海调整所有制结构的框架,强调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一举措如果得以

贯彻实施,必将带来上海集体经济的大发展,使得集体经济在建设上海工业“新高地”中发

挥重要作用。    ‘

    一、正确认识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1996年

底,全国独立核算、有法人资格、并正常经营的城镇集体企业户数为49.5万户;其中按行

业划分,工业企业14.6万户,占29.5%,商贸企业21万户,占42.4%,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占了7.4%。目前,上海城镇集体企业总资产为700亿元,闵行、宝山、普陀等区集体经济已成为区域范围内国民经济的主要成份。集体经济还是国家财政的源头之一,1995

年,上海集体经济向国家缴纳税金80亿元,其中流转税70亿,所得税10亿。由此可见,

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一样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力量。

    2.集体经济是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享有更加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同职工的经济利益结

合更紧密。由于集体企业的这些优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比国有企业发展得快。从发展速

度看,1990年至1995年,上海国有工业总产值从737.62亿元增加到2028.45亿元,年均

递增22.4%;集体工业总产值从241.86亿元增加到926.85亿元,年均递增30.8%。集

体工业年均增速比国有工业快8.4个百分点。从结构比重看,自1978年至1995年,上

海工业总产值结构中,国有工业所占比重由91.2%下降到37.9%,集体工业由8.8%上

升为17.3%。流通领域中,城镇集体经济所占比重还要大些。1995年上海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970.04亿元,其中集体商业企业零售总额302.79亿元,占31.21%。集体经济的高

速发展和结构比重的快速提高,推动了上海经济发展。

    3.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广阔的天地,其作用非其他所有制形式所能替代

    一是集体经济是安置就业的主要渠道。我国人口众多,安置劳动就业始终是发展国

民经济的重要问题。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

比较低,同样数量的资金,能够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集体企业在60—70年代一度成为

市区安置社会知识青年和残疾人员的主要场所,1977年,上海集体街道企业归口原市二

轻局管理,吸纳职工23.4l万人;1979—1981年,上海集体企业吸收上山下乡知青、安排待业青年近3万余人。目前,上海的集体企业吸纳职工70多万人,每年安置新就业人员1.5

万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生大量富余人员,上海工业系统正在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

而兴办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则是吸纳下岗人员就业的有效途径。

    二是集体经济可以成为城市型工业和非垄断性行业发展的主要形式。随着我国经济

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将从一些领域退出,腾出来的空间,可以而且应当主要由集体经济

去发展。这是因为,集体经济既适应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又适应于现代化大工业的

生产。目前,上海工业系统的集体经济从事的行业范围不断扩大。除了传统上的家具、灯

具、工具、皮革、塑料等日用消费品行业外,还打破界限,延伸到煤炭、化工、电子、医药、家电等领域。

    集体经济特别适合于无污染、劳动密集、高附力口值的城市型工业发展,走可持续发展

经济之路。如服装业、印刷业、工艺美术行业,以及现在流行的净菜社、洗衣社等服务性行

业等。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当前一批集体所有制高科技企业正在崛起,对上海经济增长方

式的转变开始发挥重要作用。1995年,上海兴办的集体所有制高科技企业、包括股份合

作制企业已达3551户,职工67159人,营销收入71.86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10万

元。

    三是集体所有制的股份合作制是中小企业改革的主要模式。股份合作制具有产权清

晰、利益直接、机制灵活、适应范围广的优点,正成为广大中小企业改革的主要模式。目前,

区县工业企业改制面达到了70%,市属工业系统有30%企业改制,改制的主要形式为股

份合作制。上海现在共有13000多户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劳动者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有

机结合的股份合作制企业,较快、较好地形成了“五个机制”和“五个加强”,充满蓬勃生机。

    四是集体经济不需要国家投入即可形成新的经济生长点。由劳动者自行投资组建的

集体所有制企业,把消费资金转换为生产资金,不仅不要国家投资,而且还可以置换出一

部份国有资产,用于其他更需要发展的国有企业。

    二、上海集体经济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集体经济是公有制“低级形式”、是“过渡性”经济等不正

确认识一时还难以根本清除,加上对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地位与作用认识不充

分,所以,长期来对集体经济未给予是够重视,反映在对集体经济研究、宣传不多,对集

体企业指导、扶持不足,上海集体经济在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1.上海集体经济在工业系统所有制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

    根据经济学家预测,到2000年,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将是:国有工业占30.7%,集

体工业占40%,其它类型工业占29.3%。实际情况是,1995年,全国国有工业总产值

31219亿元,占总产值的34%,全国集体工业总产值33622亿元,占36%。集体工业总产

值超过国有工业总产值2个百分点。上海的国有工业总产值占了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7.

9%,而上海的集体工业总产值只占总产值的17.3%,集体工业总产值低于国有工业总产

值近21个百分点,这一比重在全国名列23位。我们周围华东地区的兄弟省份,江苏这一

比重为60%,在全国排名第一;浙江为46.1%,排名第二;山东为45.7%,排名第三。这些省的集体工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名牌产品和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

    2.对集体经济的扶持较少,存在政策上不一视同仁的现象

    集体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在国外对中小企业都采取一些政策扶持。而在我们国家,

国有企业享受的一些政策集体企业却不能享受,造成了由于所有制的不同而使企业竞争

条件不平等。比如,同是实行企业兼并,国有企业袖兼并可以享受银行贷款挂帐停息,而

集体企业就不能享受;又如,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可享受所得税优惠,而集体企业

却不能;再如,市属国有企业破产,经批准可以动用银行坏帐准备金,而集体企业无法动

用,致使相当一部分困难企业无法破产,“求生不得,求死无门”。

    3.集体企业职工普遍生活困难

    集体企业的职工现在以40多岁的“老三届”为主。这些人的生活负担比较重,上有老、

下有小。但是相对而言,他们的工资水平又比较低。1996年,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10663

元,其中国有企业11015元,三资企业14756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3186元,而集体企业

只有7015元。1996年,全市在职职工每人年平均劳保福利费用达1811元,国有企业职工

达1871元,而集体企业职工只有925元。

    三、对加速发展上海集体经济的意见和建议

    党的十五大促使我们用新的眼光和新的思路来认识和看待集体经济,研究和解决集

体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加速发展上海集体经济必须摆上议事日程。

    1.尽早建立一个全市性的、能够统一协调、有效领导集体经济的宏观管理机构

    现在,上海城镇集体企业“子孙满堂”,却“没有爹娘”。由于管理断层,城镇集体企业

“上朝无门,奏本无路。”这是上海城镇集体企业面临诸多困难而又难以解决的主要原因。

为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发展本市的集体经济,建立本市集体经济的指导机构,加

强对集体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建议,市政府设立上海集体经济指

导委员会,由分管副市长兼任主任,成员由各综合部门负责人组成。指导委员会下设负责

日常工作的办公室。这一机构应该单独设立。过去,我们在管理集体经济时往往“参照执

行”国有经济的管理办法,造成集体企业异化为“二国有”,这一教训我们应当汲取。

    集体经济指导委员会作为上海市政府管理集体经济的机构,它的基本职能是:“指导、

维护、协调、监督、服务”。指导,即制定有关集体经济的政策,在政策上指导;维护,即维护集体所有者权益;协调,即协调上下左右各方面关系;监督,即监督集体企业规范运作,防止集体资产流失;服务,即为集体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

    2.解决集体经济政策落差,研究制定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目前,对集体经济政策上还存在不平等,专门为扶持发展集体经济的地方性政策法规

更少,这是与十五大的精神不相符合的。政策上的落差,反映了管理层制定的政策落后于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有必要抓紧解决。当前,对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迫切而且能够加

以落实的;一是加强对集体经济资金支持,提供无息技改贷款,以利于集体企业技术改造,

增强集体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在全市再就业工程经费中切出一块专门用于集

体困难企业,让集体企业的再就业工程得以顺利开展。三是允许集体企业破产试点,一方

面向中央争取,是否从历年集体企业上交的财政收入中切出一块专门用于集体破产企业

的坏帐准备,另一方面,建议市里成立集体所有制企业基金会。基金会的基金筹集可以有

两条渠道;一条是在集体企业的所得税前提取15—20%的互助合作基金,并委托银行转

到基金会帐户;一条是在集体企业的税后利润中提取一部分,财政从所得税中返还一部

分。基金会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发展集体经济。

    3.要按集体经济特点来办集体企业

    什么是集体经济最根本的特点?首先,在资产上要明晰产权。集体资产属于一定集体

范围内的劳动者所有,应该体现劳动结合与资本结合的合作经济基本原则。最近,合肥荣

事达集团将25%的存量资产量化到人,使集体企业职工“劳者有其股”,真正恢复了集体

经济的本来面目。其次,对集体企业要坚持民主管理。国际合作社联盟归纳合作经济的最

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民主管理。集体企业的资产是归一定范围内的劳动者所有,只要集体

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接受党的领导,企业经营者的选择、重大问题的决策等等,完全应该让

集体企业的广大干部、群众自己来当家作主。再次,要提倡集体企业之间“我为人人、人人

为我”的互助合作精神,引导集体经济上规模、上水平。集体经济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同时大量集体企业也存在经济规模小、抗风险力量差的弱点。我

们发展集体经济,办好集体经济,要提倡互助合作、艰苦创业的精神,引导大量中小集体企

业一业为主、办出特色,同时加强互助合作,走“小而联”之路,使集体经济上规模、上水

平,真正成为上海工业战线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