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市型工业
加快发展上海都市型工业的探索
张建平
都市型工业有独特的内涵,它既为城市生活服务、有利于城市功能的转变,又适宜在
城区生存发展、企业轻型化的工业。从产业形态看,都市型工业具有多样化、多元化、多
层次特征,并以劳动密集型的小型企业为主体。发展都市型工业,可以发挥对高新技术
产业和支柱工业的互补作用,在工业体系中形成合理的层次结构;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
发展中最为活跃的优势,增强城市经济的活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要,推进上海两个文明建设。
都市型工业主要行业的发展趋势
上海都市型工业具体可分为食品、化妆品及清洁用品、文体及办公用品、旅游工艺用
品、室内装饰及用品、包装及印刷品、服装服饰等七大行业。除了服装服饰外,其他基本
集中在轻工系统。1998年,本市轻工系统的都市型工业产值达170亿元,占整个轻工控
股(集团)公司的55%:预计到2000年,上海都市型工业将有较快的增长速度,其产值约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到2005年,其产值将比1997年翻一番;到2010年,其产值将
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35%。
——食品业。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食品的要求
不再仅仅是美味、可口,还要具有营养、保健、辅助医疗和食用方便等功能。近10年中,全
国食品工业共投资了700多亿元,而上海仅投入20亿元。由于上海的人口密度高、流动
性大,市场对食品的需求已越来越大,今后仍会大幅度增长,预计到2000年全市食品消费
总量将达778亿元,因此,食品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都市型食品业应重点发展微
波速冻和休闲食品、调味品、饮用水、豆奶及软饮料、营养保健品、工业化熟食等,继续做
大冷饮、出口罐头食品、巧克力、各种特色糖果等,并形成几个食品企业集团,实现生产规
模化、产品标准化。
——化妆品及清洁用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市人在不断改善生活
水平的同时,也正在努力改善自身形象,追求自身的仪表美。近几年,化妆品及清洁用品
的消费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当前,要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加强技术性能
方面的研究力度,使之整体水平向中高档次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应重点
发展新一代护肤化妆品、药物化妆晶、绿色洗涤用品以及精细化工产品等,努力使产品的
品种、性能、质量和包装上一个新台阶。
——文体及办公用品业。现代社会都市人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和内涵,从而激发
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文化消费热,带动和促进了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上海作为一个国
际化大都市需要创造此类高雅的文化氛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都市型文体及办公用品
业应重点发展“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和“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以及各类体育器材、健身器材,无毒颜料、钢琴、中高档笔、复印机和现代办公用品、办公机械等。
——旅游工艺用品业。·改革开放使上海的旅游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现在,入境游客
正以每年8%的递增率增长。据预测,2000年入境人数将达到7000万人次,人均购物消
费水平达到550美元。旅游业的兴旺,带动了相关的旅游工艺用品热。都市型旅游工艺
用品业应重点发展钻石加工、铂金和K金首饰各类工艺品、照相机及照相器材,以及各类
饰品、礼品和旅游纪念晶。
——室内装饰业。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
提高,改善住房条件、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已成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追求的欲望。这
必然给住房装潢带来一片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必然大大加快家具等一系列生活用具的更
新。都市型室内装饰业应重点发展中高档木制和软件家具、装饰、五金件、厨房器具和灶
具,塑钢门窗等,继续做大建筑装饰业,扩大装饰一条龙服务项目。
——包装及印刷业:现代消费观念特别崇尚产品的包装,一件普通商品经过精美包
装的“打扮”就会使价格陡升,更何况任何产品都离不开包装。俗话说,“人要衣装,佛靠
金装”,商品也需要“打扮”。上海的包装设计居全国一流水平,包装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
10%,预计到2000年将达100亿元以上。都市型包装及印刷业应重点发展柔性印刷、瓦
楞纸箱、二片罐、高强度轻量瓶和新型塑料包装制品、UV印刷制品、凹凸彩印制品等,为上
海及周边城市的商品包装美,积极扩大市场。
——服装服饰业。服装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民族、地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商
品,它是物质产品与精神产品融合交汇的产物。上海要发展成国际中心城市,发展服装
业势在必行。上海服装服饰业应以设计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
时装、西装、童装、休闲装等四大系列产品,逐步形成具有国际声誉的“上海服饰f。
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成功范例
上海轻工是上海都市型工业的主要阵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上海轻工都市型工业已有了冠生园、大白兔、梅林、正广和、光明、六神、白猫、红双喜、英雄、老凤祥、海鸥、中华、凤凰、美加净等一批国优品牌。依托这批品牌,许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脱颖而出,越做越大,成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中坚力量。上海轻工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有
许多成功的经验和范例。
——抓品牌是发展都市型工业的基础。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早建立的
民族化妆品生产企业,迄今已有百年历史,其拥有的五大系列、10多个品牌的化妆产品,
具有良好的品牌信誉,拥有众多的消费群体。然而,自1991年“美加净”、“露美”著名化妆
晶晶牌卖给庄臣合资公司经营后,企业效益直线下降。1995年上海家化以昂贵的代价
赎回了“美加净”、“露美”这两个著名化妆品品牌。经历这番变迁,上海家化更意识到品
牌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响当当的名牌产品,才能在国内外市场上“设擂”
争雄。在葛文耀总经理的带领下,上海家化依托品牌效应重新振作起来。销售规模以年
均40%的速度增长,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1997年实现利税达1.02亿元。预计到
2002年,家化集团的化妆品销售可超过50亿元,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抓机遇是都市型工业再创辉煌的关键。上海地处长江口,淡水资源十分丰富,但
由于种种原因,水源污染一时难以根除,上海缺乏洁净的水。正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保
意识提高之时,1995年6月正广和集团有限公司与工业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4400万元组建了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他们及时抓住机遇,率先抢占了饮用水市场,
先后开发了纯水、蒸馏水、矿泉水等品种,并迅速扩大和占领了饮用水市场,使濒临危机
的百年老企业焕发了生机。目前,该公司的饮用水年产量达到20万吨,占全市饮用水市
场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时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效益,1998年实现利润1242万元。
——抓市场是振兴都市型工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上海每年新建居民住宅800万
平方米,新婚家庭达10万户,动迁搬新居的约14万户,市民居室装饰热一浪高过一浪,
装饰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巨大,仅上海家具市场一块,每年就有几十亿的销售额。今
年5月,轻工系统的上海家具厂、友谊家具厂、上海沙发厂、上海室内装饰成套用品公司
联合组建上海家具厂有限公司,实现优势互补,以“上海牌”领衔,力争把上海家具装潢业
搞“大”。上海家具业本来就有传统的晶牌、人才、管理优势,另外目前国产家具价格比国外同类家具低60%—80%,上海家具的发展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上海家具厂有限公司计划用3—5年时间,实现“三、二、一”奋斗目标:家具生产3亿元,室内装饰装潢2亿
元,盘活资产1亿元,使“上海牌”产品在国内名牌家具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20%。
——抓热点是都市型工业崛起的希望。钢琴被业内人士称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
业”。目前国内生产钢琴的厂家主要有上海、广州、北京、营口等几家,而创建于1891年的
上海钢琴厂可谓是中国钢琴的发源地。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上海钢琴厂曾向国家上
缴了较多的税利,仅80年代就创造了上亿元的税利。然而到1997年底,钢琴公司却已亏
损5448万元。1998年初,钢琴公司被英雄股份有限公司兼并后,注入了3300万元流动资
金,实行了高效节约的管理机制,使企业的效益有所起色,当年便转亏为盈。公司将继续
增加投资,对现有钢琴流水线进行技术改造,到2000年力争使钢琴产量增加到5万台,产
品档次超过韩国,并扩大出口规模。钢琴业有望成为上海都市型工业的亮点。
进一步发展上海都市型工业的设想
进一步发展具有上海特色的都市型工业,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上海工业的
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一条布局合理、定位准确、滚动发展的都市型工业的新途径。
——建立和健全有利于都市型工业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要制定促进上海都市型工
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管理条例,特别是要从法律上给予都市型工业中小企业必要的保
障,为他们的发展创造安全有序的环境。参照推进再就业工程、开发新产品、运用高新技
术以及“抓大放小”等多项优惠政策,灵活应用,配套服务,对都市型工业进行总体的政策
安排。要积极发挥财税政策为都市型工业配套服务的功能。1998年市财税局第三分局
通过安排两批转制基金共计3000万元,支持正广和大小瓶线生产项目,使其取得实现销
售收入1.55亿元、实现利税1413万元的佳绩,是个成功的经验。同时财税部门要认真
研究目前上海都市型工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如中央有关部门已决定加快在上海建立
钻石加工交易中心的步伐,但目前在上海能进行正常钻石加工的企业仅宝成一家,上海
要真正成为钻石交易中心,还需研究解决半成品、关锐的征免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既为企
业发展生产排忧解难,又能为国家在加工晶销售途径组织更多的税收。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加快上海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步伐,加大资金投入是必需
的。今后三年,上海工业投资滚动计划中应包括都市型工业的一部分,并形成一个项目
储备库。资金来源可按照工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地筹集,特别
是要加强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互相渗透和联合,实行多元化投资。
——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强强联合之路。实行企业的优势互补,不断将都市型工业做
强做大。如1998年下半年烟草集团与轻工控股集团公司联手签约共同控股冠生园公
司,烟草集团出资,6.38亿元,其中2.18亿元资金与轻工控股集团公司进行资产置换,4.2
亿元资金投入控股的冠生园公司,用于发展有后劲、高附加值的营养食品、冷冻食品及具
有民族传统的调味料食品项目,到2000年冠生园公司将成为在全国具有综合性功能的都
市型工业企业,充分发挥规模经营的作用。
——组建上海都市型工业的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和设计中心。中心的科研人员可从科
研院所和大专院校抽调组成,主攻方向是都市型工业中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中心
为整个行业服务,行业中的各企业都能享受其科技成果和设计成果。同时,广泛购买国
外小发明产品的样品和专利,用尽可能短的时间,缩小与国外小商品的差距。
——加快行业研究所进入企业的步伐。轻工系统属市财税三分局管的行业研究所有
13家,有的已与行业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脱节,游离于行业之外。由于目前行业研究所
经济实力单薄,科研人员经济收入较低,因此科技人员外流现象严重。据调查,轻工系统
研究所1997年与1995年相比,科技人员总数减少208人,直接影响了研究所的能级提
高和发展。为此,在加快都市型工业科研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同时,呼吁行业研究所尽早
进入企业集团或改制为科技先导型的企业,让研究所的能量全部释放出来,真正发挥科
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使之成为高新技术的摇篮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加强对都市型工业中小企业的服务与指导。在都市型工业中,中小企业占有较
大比例。建议设立对中小企业进行管理的部门,或建立类似国外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机构,
具体负责对中小企业服务、协调、沟通、指导等事宜,向中小企业提供产品销售、市场信
息、行业设计、技术开发、资金融通、管理指导、人员培养等多项服务,积极为都市型工业
中的中小企业创造全方位的服务体系。
(摘自《上海财税》199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