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化经济结构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首都经贸大学 宋恩平
在我国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经济增长速度保持上昂的势头与经济总量迅速扩张不
相称的是,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与效益一直在低谷中徘徊,经济发展时常出现波动,这不
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长期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究其原因,主要
是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长期困扰着我们。尽管在改革开放的20年里,我国的经济结构状况
得到了一些改善,但却未从根本上扭转产业之间、区域之间、企业之间的重复引进、重复
建设、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因此,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
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与迫切要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今年要在保持经济速度快速增长的同时,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面临双重任务,它不仅要不
断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且还要满足国际分工体系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更广
泛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与国际合作中去。这样,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要受到国内外两个
市场的挤压。特别是在国际经济一体化日益迫近的今天,如果不能按照国际化的经济规
模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与区域经济,不能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跟不上世界经济结
构变化的趋势,就将面临着被挤出国际市场,甚至失去国内市场的危险。因此,迫切需要
在深化改革中,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从整体上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素质。
去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我们仍保持了国民经
济高速增长,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剧烈动荡的国际经济环境中站稳了脚跟。然而,
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前进道路上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
增长质量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企业效益下滑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归根结底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而且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越来越严重。例如:纺织、煤
炭、冶金、建材、轻工等传统产业在低水平上过剩,支柱产业和一些新兴产业则发展不足;
盲目重复建设严重,生产布局分散,各地产业结构趋同,造成极大浪费;生产企业组织结构
集中度低、关联度小,相对分散,缺少专业协作和规模效应;产品结构不适应新的市场需
求,普通产品、低档产品、粗加工和初级加工产品过多。在这些产品生产能力出现过剩的
同时,一些市场旺销的产品又不具备充足的生产能力,特别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
品较少,仍大量依赖进口。这种状况既影响了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还使得许多企业陷
入困境。
提高经经济增长的质量,关键在于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抓
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大结构调整力度。
第一,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前提。农业是经济结构调
整的物质基础与强大支撑,它为工业提供原料与积累,它的充分发展既能提供更广阔的
就业空间,保证社会稳定,使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得以顺利推进;还能为结构调整提供和开
拓市场,有利于现有工业生产能力的发挥。当前,首先要稳定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以家
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不仅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且是
农村稳定的重要保证,应当长期坚持,逐步完善。因此大力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
实行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转变的一条有效途径。其次要积极推进科教
兴农,研究、应用种子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新技术。三要多渠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改
善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治理大江大河,改造中低产田,实施农业综合开发。
第二,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技术是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
的推动力。我国是在一个经济水平比较落后的起点上向现代化迈进,同时又是在世界新
技术革命浪潮下搞现代化,因此我们不仅要完成传统的产业革命,而且要迎头赶上新技
术革命。为了完成这双重任务,一是要用新的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技术起点要高,
使传统产业有新的发展和新的生命力。二是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如
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占领世界科技进步的制高点。我们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
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使经济朝着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
第三,要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区域经济结构,一条重
要的途径就是将东部的发展与中西部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
高,在资金、技术、管理水平和对外经济技术协作等方面相对优于中西部地区,但其能源
和许多原材料紧缺,而后者正是中西部地区的优势。这样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只有把东部
地区的发展与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够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强
大的社会生产力。
第四,继续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无论是能源、电力还是交通、通讯,这
几年都有很大的发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有明显缓解:但总体而
言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规模扩大的需要。这些方面的投资量
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所以要统筹规划、注意规模、合理布局,不要盲目搞重复建设,
同时要注意提高技术起点,采用先进技术。
第五,加大对加工工业调整、改造的力度,提高其整体素质。这是结构调整中一个
很重要的环节。没有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加工工业生产出物美价廉的最终产品,满足
社会需要,国民经济就很难实现良性循环。为此,一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并作为最重要
的任务;二是振兴支柱产业;三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
第六,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生
产总值的60%以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占40%,我国占30%,发展的潜力比较大。因
此要以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经济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当前,无论是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还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形势,加速本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重组,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和时代的潮流,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大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