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议纪要
扶持和促进小企业发展研讨会纪要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于1999年6月9日至11日在浙江省海盐县海盐宾馆召开了
上海市扶持和促进小企业发展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有政府官员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负责
人;有从事集体经济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来自第一线的企业经营者和财务主管,共116人。
上海市区县工业局副局长梅建政同志、市体改办张立民同志、市税政二处刘振民同志、上
海银行小企业服务中心张泰荣同志、市集体企业产权界定办公室副主任傅永尧同志,以
及上海刀片厂厂长屠恒平同志先后在大会上发言,与会同志深感受益匪浅,
研讨会采取大会发言和按专题分组讨论的方式,与会者发言十分积极,小组讨论热烈
踊跃。现将研讨会论及的主要问题,纪要如下:
一、扶持和促进小企业发展是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许多同志回顾几十年来国际经济发展态势和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状况,深感
小型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大家认为,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
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石:深化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推动其稳定健康地
发展,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每一个爱国之士都应为之而奋斗:同时,与会者深切地感
到,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大企业无法替代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承担着繁
荣市场,满足不断增长的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需要的艰巨任务。“抓大放小”不能变
成“重大轻小”,不少同志还认为,小企业往往是大企业的重要依托,在高度社会化经济
的今天,许多小企业承担着为大工业协作配套和服务的职能,而且小企业又往往可能成
为大企业的后备军,有些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从而使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从以上认识出发,与会者一致认为上海市扶持和促进小企业发展,应该作为上海市社会
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小企业群体经济中的主力军,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与会
者一致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中,各种类型的企业都应享有“国民待遇”,都要在公平、
公正、公开的条件下开展竞争,实行优胜劣汰。但是,如果在政策决策上“唯私为优”,忽
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后果是难以设想的。大家在讨论中认为,为
了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小型国有企业改制应以各种形式
的合作经济为主要方向,对现有的合作经济也应给予足够的关注,以确保公有制在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对非公经济则按宪法规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
成部分”, ·
扶持和促进小企业发展是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只有企业富有
活力,经济繁荣,才有可能吸纳和安置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如果多数小企业不景气,不仅
无法吸纳劳动力,而且还可能出现更多的下岗职工, 。
二、既要促新又要带老
与会者认为,新企业的不断出现和部分老企业的歇业,是小企业在社会经济运行中
的一大特点,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体现。据此,
大家认为,市政府制定的扶持和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既要促新又要带老,既要把现有
的社会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创办各种新的小型企业,又要对为数众多的老企业采取必要
的扶持政策,推动其生存和发展。
与会者充分意识到,面临沉重的就业压力,政府采取一些特别措施,鼓励人们依靠自
己的力量开办新的企业,以吸纳一部分劳动者就业,这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有不少同
志提请政府决策层注意,占社会在职劳动者人数60%以上的小企业,潜伏着大量职工下
岗的危险,如不加以关注,有可能出现新企业吸纳了几万人,而老企业几十万人下岗的负
面结局。
在讨论中,与会者领悟到以新带老具有推动老企业改制成新企业的作用,但又感到
困难重重。困难之一,是土地和房屋使用价格过高。特别是从房管部门划归控股公司代
管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权定价大大高于原来房管部门,即使原来使用权属于集体企业的,国
有资产代管部门也要收取不少钱,使企业改制成本猛增;二是资产评估后的置换价格多
数仍以理论价格为依据,大大高于市场价格,企业难以承受;三是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合
作制后,原来国有企业职工的安置费没有统一的政策规定,即使有一点也标准太低,不利
于改制后企业的重新组合。与会者认为,这三个问题不解决,以新带老难实现,企业改制
难以迈出大步。
三、既要抓点又要抓面
与会同志认为市政府确定重点扶持科技创业型、吸纳下岗和失业人员的都市型工业、
社区服务型三类小企业,表明了上海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具有导向性意义,也是上海小企
业新的增长点。许多同志认为,上海的小型工业企业,多数符合都市型工业的要求,这些
企业虽然没有吸纳大量的下岗和失业人员,但却承担了稳住一头防止出现大量下岗人员
的繁重任务。同样应该享受重点扶持的各项优惠政策。与会者还认为,在三类重点企业
中,能够成为新经济增长点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其中有的可能快速成为大中型企业。真
正能够吸纳大量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可能不是都市型工业而是社区服务型企业。对现有
的社区服务型小企业的改制,不应只给“合伙制”一条路,而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合作制。因
为“合伙制”这种最原始的组织形式,投资者要承担无限责任,风险过大。
与会者注意到,除了上述三类企业外,在工、商、交、建、公、文各行各业中还存在着一个极大的小企业群体。这个群体,对于活跃上海社会经济、美化净化上海社会环境、方便
人民生活,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他们殷切希望得到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
使它们永葆青春活力。
来自业务主管部门的不少同志提出,现在有些集体企业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亏损,资
不抵债,救助无望,但又“人地”无门,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他们认为,这些企业的
职工(包括已经退休的老职工)在历史上为国家、为企业作出过很大贡献,其中不少是过去
的“摇钱树”、“聚宝盆”,从道义上来说,也应该给予应有的关心。解决这些企业的出路,
只有请各路债主,特别是银行和税务部门要高抬贵手,让企业仅有的资产首先用于安置
在职职工和解决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如有剩余再由债权人分得。
四、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与会者从小企业政策出台的艰难中,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小企业量大面广,几乎关系
到政府各个部门的权益再分配。在这种情况下,市委市府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协调一致的
管理机构,小企业的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对于这个机构,许多同志建议全市要有一个管
理委员会,并设有一个有一定协调能力的办公室,或是借鉴国务院对体改委处置的办法,
建立一个领导小组,承担协调、指导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重任。
对于小企业服务体系,与会者似乎并不寄予多大希望。有的同志说,现在有的服务
机构商业性太强,甚至打着为企业服务的旗号,为自己谋利益,根本没有一点为小企业服
务的样子,“官气”太重。许多同志认为,现在小企业服务中心蜂涌而起,大有抢占领地之
势,在这种状况下,与会同志希望全市统一的小企业服务中心要尽快建立,其任务首先
是要明确宗旨,制定服务规范章程,然后再充分利用现有的服务机构,规范行为,先易后
难,先急后缓,逐步形成真正的眼务体系,
五,狠抓政策落实
与会同志对即将出台的政策尽管感到“不解渴”,但总比没有政策要好,关键是政策
出台后要狠抓落实,这才是问题的焦点。来自集体企业的同志说,过去中央、地方都出台
过一些政策,但就像玻璃房里的东西看得到拿不到,如国务院颁发的《城镇集体所有制企
业条例》,在上海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很好地贯彻。所以,大家认为,制定政策很重
要,落实政策更重要。
与会同志希望,在上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下,小企业政策出台后,要上下协调
一致,各方通力去办。首先是作为国家公务员的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切实贯彻,不能各
行其是,第二,属于市政府的承诺要带头兑现,为各区、县政府作出榜样。第三,各区、县
政府不应过分强调自己的特殊性,自行其是,甚至顶着不办。第四,扶持和促进小企业发
展,是“三讲”整改措施之一,要列入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内容。
(上海市扶持和促进小企业发展研讨会秘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