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知识经济将对世界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发行时间:1999-06-20
网站编辑:春雷
来源:研究所

知识经济将对世界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春  雷

    世纪之交,正当发展中国家还在为实现传统工业化目标而努力拼搏的时候,一场新

的产业革命正悄然兴起,世界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的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到来都会对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强了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和海上霸权地位,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法、美、德、日等国经济实力也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并逐渐沦为附庸地位。19世纪70年代,以发电机、电动机、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发明及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使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技术装备陈旧和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美、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向新兴工业部门如电气、化工行业大量投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它们跳跃式地赶上和超过了英法等国。到19世纪90年代,英已失去了“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工业生产总值已跃进世界第一位,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

    由知识经济引发的这场革命将是比当年的两次工业革命更伟大、更深刻、更广泛的社

会革命。因此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对未来的世界格局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知识经济对不同类型国家地位的深刻影晌

    1.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80年代,美国经济衰落似乎已成定

局。但是,90年代以来,这一估计被美国经济再度复兴所推倒。许多经济学家将目前美

国经济称之为“新经济”。事实上这种“新经济”正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经济。美国在由工

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方面下手最早,将欧、日发达国家抛在后头。进入90年代,美信息

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超过了汽车制造、建筑、化工等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高

新科技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27%。知识经济的兴起正推动美经济步

人黄金时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进入第八个年头,其竞争力已连续3年在西方发达

国家中居于首位。美相对衰落的势头逆转,其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在加强。

    2.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周期延长,.衰退周期缩短,波动幅度减缓,综合国

力呈上升之势。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地位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正走向强势,

其出口额和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方面的强势有可能持续较长时

期。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发达国家的雄厚的科技优势,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系统:发达

国家企业与政府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在可预见的将来是发展中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第

二,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发达国家在信息、航

空、金融等领域,加快了资产重组与兼并的步伐,为其开拓商品与资本的海外市场准备了

强大实力。发达国家还把拓展出口、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加大对其他国家开放市场

的压力,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展.中国家面临历史性机遇和严峻挑战。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

达的必然结果,是建立在发达的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发展中国家目前普遍处于工业

化进程之中。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发展中国家有机会较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利用人类知识、技术信息资源,打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以高起点、低成本进入知识经济的代。

    同时应该看到,知识经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极其严峻: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

科技的发展将更加迅猛,技术革命向产业革命的转移周期和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将

更短,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他国技术和经验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将提高,“后发优势”的

作用将减弱。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发达国家可以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甚至使初级产品

的生产实现现代化。这不仅减弱了不发达国家初级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削弱了发

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传统工业的势头。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平等性可能更加突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西方国家对信息

产品国际市场的垄断,初级产品与信息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势必进一步拉大,形成以信息

产品价格为基准、初级产品价格依附于信息产品价格的体系,这使得打破国际经济旧秩

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更加迫切。

    4.最不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劳动力资

源优势日趋丧失。劳动力,尤其是廉价劳动力,已不再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像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那样靠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腾飞的机

会,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越来越少。而对最不发达国家而言,知识经济在相当长时期内是

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它们将失去这次加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

日趋“边缘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加快世界几大力量的消长

    美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进入知识经济形态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发展知识

经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美国在计算机产业的投资占世界的40%,全球90%的电脑

网址是美国人的。美还在继续增加在此方面的投入。由于美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

世界上最好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环境与设施,有数量庞大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和吸引

世界最优秀人才的条件和机制,有最适合科技发展和风险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体

制管理环境,有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导、组织和参与,美国在知识经济方面的领先地

位还将保持一段时间。

    欧盟在基础科学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有一支数十万人的高素质科技队伍,且在知

识经济方面下手较快。目前,欧盟正努力实施《科研和技术发展框架规划》、“尤里卡计

划”及“欧洲科技合作计划”。欧盟委员会1997年7月发表的《2000年议事日程》中又

明确提出要“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的地位”,1997年年底发表的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欧

盟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这些举措将使欧洲在高科技领域产生强大的竞争力。

    日本二战后采用“模仿与跟随”的科技战略,积极借助他国的科研成果,在应用技术领

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欧美国家也开始高度重视科技成果向产

品的转化,这使得日本丧失了在应用技术领域的优势,进而丧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基础科学领域,日本实力更显薄弱,短期内与美欧根本无法媲美。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

看,日本经济进人90年代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况,不能不说是一个必然。在21世纪相当

长的时期内,日本在基础科学与高科技领域与欧美相比,可能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日本经

济实力在发达国家中相对下降的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俄罗斯在发展知识经济方面有很大潜力。俄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诸多领域,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局一直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四伏。俄领

导层在此情况下很难集中精力去搞经济建设。严重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使俄智力资

源备受摧残,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拨款日益减少,科研人才大量流失。这种社会背景大大

延缓了俄发展知识经济的步伐。俄罗斯经济从前苏联时代起,就实行根深蒂固的粗放型

增长方式,高投人、高消耗、低产出、低产量,这与知识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如果这种状

况迟迟得不到改善,俄就有可能像19世纪的中国一样被时代抛在后面。

    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实力,并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

几年来先后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成果

推广计划等六大科技计划。1996、1997年又出台了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和科技创新计划。

只要中国认真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坚持“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靠

科学技术、攀登科技高峰”的方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加强

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部署,就能够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逐步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

    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的。随着知识经

济时代的到来,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迅速提高本国

生产力水平及综合国力。而一个缺乏雄厚科学储备、对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缺乏识别与响

应能力、创新能力的国家,在未来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将处于劣势地位。各国对知识经济所

带来的机遇的把握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总体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知识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状况将大大加速各国综合国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从而引发国际关系格局的深

刻调整。

    (转自《解放日报》1998年9月29日)

知识经济将对世界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发行时间:1999-06-20
网站编辑:春雷
  
来源:研究所

知识经济将对世界格局带来深刻影响

春  雷

    世纪之交,正当发展中国家还在为实现传统工业化目标而努力拼搏的时候,一场新

的产业革命正悄然兴起,世界经济正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一个崭新的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知识经济将在21世纪的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近代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每一次产业革命的到来都会对世界格局产生深刻影响。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加强了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垄断地位和海上霸权地位,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法、美、德、日等国经济实力也大幅度上升。与此同时许多国家的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并逐渐沦为附庸地位。19世纪70年代,以发电机、电动机、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发明及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又使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技术装备陈旧和资本大量输出,经济发展缓慢。美、德、日等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采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向新兴工业部门如电气、化工行业大量投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它们跳跃式地赶上和超过了英法等国。到19世纪90年代,英已失去了“世界工场”的地位。美工业生产总值已跃进世界第一位,德国工业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

    由知识经济引发的这场革命将是比当年的两次工业革命更伟大、更深刻、更广泛的社

会革命。因此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对未来的世界格局影响也将更加深远,

    知识经济对不同类型国家地位的深刻影晌

    1.美国“第一经济强国”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80年代,美国经济衰落似乎已成定

局。但是,90年代以来,这一估计被美国经济再度复兴所推倒。许多经济学家将目前美

国经济称之为“新经济”。事实上这种“新经济”正是我们所说的知识经济。美国在由工

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方面下手最早,将欧、日发达国家抛在后头。进入90年代,美信息

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超过了汽车制造、建筑、化工等传统工业的发展速度。高

新科技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27%。知识经济的兴起正推动美经济步

人黄金时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已进入第八个年头,其竞争力已连续3年在西方发达

国家中居于首位。美相对衰落的势头逆转,其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在加强。

    2.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周期延长,.衰退周期缩短,波动幅度减缓,综合国

力呈上升之势。发达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经济地位在知识经济的推动下正走向强势,

其出口额和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发达国家在知识经济方面的强势有可能持续较长时

期。其主要原因是:第一,发达国家的雄厚的科技优势,已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系统:发达

国家企业与政府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在可预见的将来是发展中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第

二,经济全球化为发达国家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几年,发达国家在信息、航

空、金融等领域,加快了资产重组与兼并的步伐,为其开拓商品与资本的海外市场准备了

强大实力。发达国家还把拓展出口、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加大对其他国家开放市场

的压力,作为其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发展.中国家面临历史性机遇和严峻挑战。知识经济的产生发展是生产力高度发

达的必然结果,是建立在发达的工业经济基础之上的。而发展中国家目前普遍处于工业

化进程之中。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发展中国家有机会较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利用人类知识、技术信息资源,打破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以高起点、低成本进入知识经济的代。

    同时应该看到,知识经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极其严峻:在知识经济时代,世界

科技的发展将更加迅猛,技术革命向产业革命的转移周期和技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将

更短,发展中国家通过学习他国技术和经验赶上发达国家的难度将提高,“后发优势”的

作用将减弱。

    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发达国家可以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甚至使初级产品

的生产实现现代化。这不仅减弱了不发达国家初级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削弱了发

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传统工业的势头。

    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平等性可能更加突出。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西方国家对信息

产品国际市场的垄断,初级产品与信息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势必进一步拉大,形成以信息

产品价格为基准、初级产品价格依附于信息产品价格的体系,这使得打破国际经济旧秩

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更加迫切。

    4.最不发达国家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劳动力资

源优势日趋丧失。劳动力,尤其是廉价劳动力,已不再是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像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那样靠廉价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腾飞的机

会,在知识经济时代将越来越少。而对最不发达国家而言,知识经济在相当长时期内是

可望不可及的东西,它们将失去这次加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

日趋“边缘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加快世界几大力量的消长

    美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进入知识经济形态的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发展知识

经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目前美国在计算机产业的投资占世界的40%,全球90%的电脑

网址是美国人的。美还在继续增加在此方面的投入。由于美国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

世界上最好的科学研究与开发的环境与设施,有数量庞大素质优良的科技队伍和吸引

世界最优秀人才的条件和机制,有最适合科技发展和风险企业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体

制管理环境,有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指导、组织和参与,美国在知识经济方面的领先地

位还将保持一段时间。

    欧盟在基础科学方面拥有雄厚的基础,有一支数十万人的高素质科技队伍,且在知

识经济方面下手较快。目前,欧盟正努力实施《科研和技术发展框架规划》、“尤里卡计

划”及“欧洲科技合作计划”。欧盟委员会1997年7月发表的《2000年议事日程》中又

明确提出要“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的地位”,1997年年底发表的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强欧

盟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养。这些举措将使欧洲在高科技领域产生强大的竞争力。

    日本二战后采用“模仿与跟随”的科技战略,积极借助他国的科研成果,在应用技术领

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欧美国家也开始高度重视科技成果向产

品的转化,这使得日本丧失了在应用技术领域的优势,进而丧失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基础科学领域,日本实力更显薄弱,短期内与美欧根本无法媲美。从知识经济的角度来

看,日本经济进人90年代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况,不能不说是一个必然。在21世纪相当

长的时期内,日本在基础科学与高科技领域与欧美相比,可能仍然处于劣势地位,日本经

济实力在发达国家中相对下降的趋势短时间内不会改变。

    俄罗斯在发展知识经济方面有很大潜力。俄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诸多领域,

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局一直动荡不安,社会危机四伏。俄领

导层在此情况下很难集中精力去搞经济建设。严重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使俄智力资

源备受摧残,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拨款日益减少,科研人才大量流失。这种社会背景大大

延缓了俄发展知识经济的步伐。俄罗斯经济从前苏联时代起,就实行根深蒂固的粗放型

增长方式,高投人、高消耗、低产出、低产量,这与知识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如果这种状

况迟迟得不到改善,俄就有可能像19世纪的中国一样被时代抛在后面。

    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实力,并制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

几年来先后实施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863"计划、火炬计划、攀登计划、成果

推广计划等六大科技计划。1996、1997年又出台了社会发展科技计划和科技创新计划。

只要中国认真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坚持“科学技术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依靠

科学技术、攀登科技高峰”的方针,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发展高科技及其产业、加强

基础研究三个层次的部署,就能够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逐步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

    一个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其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的。随着知识经

济时代的到来,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迅速提高本国

生产力水平及综合国力。而一个缺乏雄厚科学储备、对国际科技前沿动态缺乏识别与响

应能力、创新能力的国家,在未来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将处于劣势地位。各国对知识经济所

带来的机遇的把握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在总体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知识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状况将大大加速各国综合国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从而引发国际关系格局的深

刻调整。

    (转自《解放日报》1998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