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交流
联系实际学理论深化改革求发展
宝钢建筑维修公司党委书记 沈泉根
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新阶段的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充满着辩证哲理。几年
来,我们公司党委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学好、用好理论,并以此指导公司改革和发展,使公司
努力探索出在宝钢实行主辅分离后,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之路,并
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1993年以来,公司平均年产值以17%递增,1998年尽管受大气
候影响,但仍能较好地完成任务。回顾这几年工作,我们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体会:
一、学习邓小平关子改革的理论,推动公司转换经营机制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改革没有出路:公司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改革经营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大体走了三步。
第一步抓体制改革。公司按照形成专业优势、提高竞争能力和更好地做宝钢最佳协
力单位的宗旨,不断理顺经营管理体制。在组建八个分公司后,逐渐形成了空调、消防、
市政、建筑和蓄电池五大专业。经过近几年的锤炼,这五大专业实力不断增强,不仅能确
保宝钢主体服务,而且逐步走向社会市场。如空调专业除承担宝钢一、二、三期上万台空
调的点检维修任务外,还成功地承接了三期600多台空调安装和宝山电厂等大型冷冻机
组安装工程,成为国内冶金企业空调专业化最强的实体;消防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具有
法人资格的消防设备施工监理和维修管理的专业单位。
第二步抓分配机制改革。为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我们对分公司普遍推行经营承
包机制。在承包考核中,从目标成本考核到产值考核,从产值考核发展到利润考核,近年
又把利润考核改为完成利润指标只发80%工资奖金;各分公司普遍实行划小核算单位,
把承包指标层层分解到作业区、班组。同时不断完善岗薪工资改革,通过设立主担挡,辅
助岗和内部技师等办法使工资和奖金向技能高、业绩好的倾斜。这种逼雁起飞的举措,促
使各分公司主动争抢市场,搞好服务,抓好管理降成本,算细帐多创效。
第三步抓经营机制的改革。按照总公司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总公司要从安置型、服务
型的企业尽快向自主型、经营型的企业转变”的要求,我们试行按模拟市场运作,对分公司
实行“三权”下放,从而大大调动了生产经营、服务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出现了三个新
突破。一是承揽计划外任务出现新突破。公司将承接计划外预决算和合同签订权下放后,各分公司大显身手,全年共承揽计划外大小工程104项,产值8500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0%。二是降成本出现新突破。公司将材料采购权下放后,各分公司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同时,实行货比三家,减少中间环节,大大节约了开支。1998年在采购上节约成本145.7万元。三是分配出现新突破。工资奖金总额承包到分公司后,职工每月发奖金从问领导到自己看报表;从每月互相打听、互相攀比到自己算帐;各分公司内部,分公司之间,乃至各作业区之间帐比过去算得更精细,创效益的劲更足。
二、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是硬道理的理论,努力探索经济发展新途径
“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论断。公司党委经常用邓小平发展理论来
不断统一一班人的思想,并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它既存在着挑战也存
在着机遇,愚蠢的人不懂得机遇只会埋怨,求太平的人只会等待机遇而不善于捕捉,聪明
的人才善抓机遇,创造机遇。几年来,公司在抓机遇求发展方面着重抓了三个方面:
1.抓企业升级,为发展打基础。公司一方面在加强管理,苦练内功,鼓励职工学技
术,提高公司实力上下功夫;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企业资质升级工作。经过
努力,公司在1998年9月终于通过了上海市建委的二级鉴定,取得了承接建造18层高
楼、40米单跨度的桥梁和飞机场跑道等施工项目的资质。从而为开拓市场、扩大公司服
务领域创造了条件。
2.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公司发展闯新路。公司现有五大专业,这是十多年来为宝
钢服务中形成的看家本领,也是公司求发展的基础。但随着宝钢一、二、三期工程的建
成,人多活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发挥专业优势,为公司发展多创效,我们首先以大思
路、大手笔,大力承揽技改项目。近两年来,先后承接了冷轧2050、CM43、热轧SM大楼改
造和冷轧2030消防电缆改造等项目,既锻炼了队伍又为公司创了良好声誉。其次大力承
担计划外工程项目。如空调分公司在保证厂内生产线空调运行的前提下,分流了100多
人搞技改项目;建筑分公司承担了武警2#、3#大楼加固改造等。再次抓联营实体拓展
市场。沥青厂在完成宝钢三期道路用料后,大胆地走向市场,先后为逸仙路高架、陈太
路、真南路、外环线和市中心道路等市政建设送料数万吨。
3.用好用足政策,为公司发展创效益。我们主动改变习惯性思维模式,在把握好政
策的同时,在用好、用足政策上多动脑子。1998年,在筹建夹芯板项目时,我们利用国
务院对鼓励进口发展新产品新技术可以减免关税的政策,获得减免关税670多万。利用
地方政府对海岛开发的优惠政策,我们将“金牛”注册到横沙岛经济开发区,全年减免税
100多万元。我们根据中央对浦东的特殊政策,将宝浦分公司注册到浦东,享受优惠政
策,年节约税收10多万元。
三、学习邓小平关于科技兴企的理论,为公司发展添后劲
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公
司一班人通过学习,确立了“公司要发展,关键抓科技”的思路。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技
发展为先导,以抓职工培训为基础,以发展高附价值产品为途径,实践科技兴企理论,为公
司发展添后劲,尝到了甜头。
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针对公司建筑维修行业从事劳动密集型粗放型低效能的特
点,公司从领导精力、物力、财力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力度。1996年开始设立了科技奖励
基金,并将这一年定为公司教育培训年;1997年定为科技进步年,对重视科研并作出成绩
的职工给予重奖。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促进了公司科技实力的大发展。在工
程项目上从原来单一的维修转向选型、改造、安装一条龙服务,并从厂内服务发展到厂外
闯荡,公司实力大大加强。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针对
公司人才短缺的突出矛盾,公司分三个层次抓教育培训。一是加强高素质管理队伍培
养。先后开办财务、营销、合同、预算等基础课程学习班和讲座,把各级领导干部分批分
期送出去轮训,让他们通晓熟悉市场经济知识,从思想意识上和领导管理能力上与市场
经济接轨。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选送多名有潜力的中青年干部到同济、财大等高
校去进修深造。并每年吸纳一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公司落户,还通过成立青年知识分子联
谊会、轮岗锻炼等办法,促其成才。从而使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上的人才结构基本构成
老、中、青梯型,逐步克服了技术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三是加强高素质工人队伍的培训。针对一线员工文化技能普遍低不适应宝钢建设生产需要的情况,我们通过办班、鼓励自学、岗位培训、帮教结对、技术练兵等,在职工中开展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一
岗多证,设立内部技师等活动,掀起了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的热潮,同时在政治、经济
待遇上较大幅度地向技能高的倾斜。从而涌现出一大批技术尖子和能工巧匠,成为集团
公司的教培先进集体。
3.努力发展高附价值产品。近几年来,我们发挥公司专业的优势,在发展产品上做
文章。1996年与国家电子工业部十八所联合,合办了年产五万只蓄电池组装厂。目前,
该厂生产的产品已替代了宝钢进口用的蓄电池。东宝特种空调机厂成立五年来,不仅满
足了宝钢的需要,还畅销国内外。1997年我们自筹资金5000多万从德国引进全套具有
当今国际先进水平的聚氨脂岩棉夹芯板生产线,即将投入试生产。这一产品,虽冒一定风
险,但从初步的调研来看,市场前景看好。
我们深深体会到,联系实际学理论,我们站得更高了,看得更远了,方向更明了。我们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群众,上下团结一心,齐心协力为公司发展而努力。在百年不遇的
持续高温中,空调分公司职工响亮提出:“做宝钢最佳协办单位,当用户放心的点检员”、
“热情周到为用户”、“领导说好不算好,用户说好才算好”、“谁砸牌子谁下岗”等服务信
条,发扬抗洪精神,“严防死守战高温,万无一失保生产”,用辛劳和汗水确保了全厂万余台
空调正常运转。在防汛防台中,抵御了6号台风的侵袭,确保了宝钢12年安全度汛。这
一切都是邓小平理论指引的结果。我们决心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作指
导,深化改革,推进公司的两个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