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论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发行时间:1999-06-20
网站编辑:特邀评论员
来源:研究所

宪法新规定

论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特邀评论员

    我国宪法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

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

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

可以广泛吸收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

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我国宪法新

规定和江泽民同志这段讲话,充分肯定了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

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我国宪法新规定,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

神,充分认识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推动集体企业深化改革,促进集体经济

迅速发展。

    一、充分认识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下,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获得蓬勃发

展,人们对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有所认识。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全

国各地重要报刊对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很少宣传,有些人甚至将我国经济划

分为国有与非国有,把集体经济与外资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归到一类去了,否定了集

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对推动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加

强集体经济宣传,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仍然是推

动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从上海近些年经济发展来看,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

巨大作用。

    (一)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

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巩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

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大力发挥集体经济关系到公有制经济

主体地位的巩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党中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战略决策的贯彻,上海集体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据统计,1978至1997

年,在上海工业总产值结构中,国有工业所占比重由91.2%下降为55.78%;集体工业经

济所占比重则由8.8%上升为19.24%。这说明,集体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

支柱,它同国有经济共同构成国民经济的主体。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主体地位便不能巩固:

    (二)集体工业经济是振兴上海工业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集体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来说,享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同职工的经济利益结合

比较紧密,经营方式比较机动灵活,由于集体企业具有这些优点,近些年集体工业经济发

展比国有工业经济快得多。据统计,1991至1997年,上海国有工业总产值从1263.12亿

元增加到3128.2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6.3%;集体工业总产值从354.58亿元增加

到1078.6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4%,集体工业经济平均每年递增速度比国有工业经济

快4个多百分点。近几年由于集体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推动了上海工业经济快速

发展。

    (三)集体经济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上海是国有经济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

产的根本要求是生产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企业规模越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需

要为它提供加工协作服务的集体企业就越多。例如上海金星电视机总厂,为它加工协

作配套的集体企业就有100多家。集体企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担负着加工协作配套任

务,有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力量致力于产品开发与关键部件的生产,提高综合生产

能力,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集体所有制科技企业,对上海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靠科学技术,推动技

术进步。当前集体所有制科技企业的兴起,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生力军。近些年来,

很多科技人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筹资金,带着一批科研成果,创办了

大批集体所有制科技企业。据统计,至1997年底,全市兴办的集体所有制(包括股份合作

制)科技企业达3219户,共有职工66574人,营销收入74.72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

10万元。这些科技企业进行高知识投入,开拓高科技领域,进行科技成果转让,有效地推

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对上海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出了积

极贡献。

    (五)发展集体所有制社会服务业,是把上海建成国际性大都市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上海城市正在向现代化快速发展,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发展社会服务业是建成

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必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社会服务业现已成为上海的一个新的产业。

而兴办集体企业则是发展社会服务的主要经济形式。上海市生产服务合作联社系统的集

体合作企业,大多数是商业服务业,店多面广,贴近市民生活,发展社会服务业大有作

为。近些年来,他们以便民、利民,方便群众为宗旨,在社会服务方面,不断拓展经营范

围,扩大服务项目,改善经营设施,把群众需要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获得了很大发展。

1996年,集体合作企业已发展到4143户,刀、业人员20万人,营销收入202亿元,利润12

亿元。目前这些集体合作企业,有效地缓解了上海就餐难、住宿难、乘车难等矛盾,对促

进生产发展,繁荣市场经济,方便群众生活做出很大贡献。

    (六)集体企业是安置劳动就业的主要场所,对保障社会安定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安置劳动就业始终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问

题。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它们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同

样数量的资金,能够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长期来集体企业就成为安置劳动就业

的主要场所。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上海进入了科技进步、结构升级的新时期。

科技进步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同量资本投入创造的就业岗位在减少,使劳动力供需矛

盾日益突出;科技进步也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新的产业部门迅速兴起,一些旧的产

业部门陆续被淘汰,这就会造成大批职工失业。同时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和向集约

化经营转变,也必然使大量富余人员下岗待业。因此,近几年出现了大量职工下岗待业

的高峰,其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少有。所以安置好职工就业就成为当前极为紧迫的

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仍然是安

置劳动就业的主要途径。据调查,1991至1995年,仅上海市生产服务合作系统,安置

劳动就业人员达5.7万人。由于集体企业安置了大量社会待业人员就业,为国家分担了

困难,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这是其他经济形式难以代替的。

    二、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扶持集体经济大发展

    当前,集体经济面临新的大发展时期。集体经济要获得大发展,除依靠自身发奋图

强,奋力拼搏外,还需要国家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为集体经济大发展创造良好外部

环境。

    (一)深化集体经济改革,搞活集体企业。改革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深化集体经济

改革,搞活集体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而实行股份合作制则是搞活集体企业的有效途径。

一是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享有比较充分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企业就能主动地跻身于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按市场需求安排,产品按市场变

化调整,经营按市场趋势应变。这样,就会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企业具有旺

盛生命力。二是股份合作制企业通过集资人股,使职工拥有企业资产所有权。职工作为

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就会以“为自己工作”的劳动热情和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从事生产

和劳动,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企业涌现出蓬勃生机。

    当前,在深化集体企业改革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出卖集体企业风。最近一个时

期,有些地方刮起出卖集体企业风,而且出卖集体企业随意性很大。有的对企业的资产不

认真进行评估,任意降低出售价格;有的名卖实送,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这种错误做

法,严重影响集体企业改革健康发展,必须予以制止。我们反对集体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卖

企业风,并不是说,所有企业都不能出售。对那些资不抵债,挽救无望的企业,是可以出售

的。对需要出售的企业,要采取规范的形式,注意听取群众意见,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二

是极力提倡经营者持大股。在实行股份合作制过程中,有的地方偏离了股份合作制的基

本原则,极力提倡经营者持大股,使少数几个经营者控制了企业的股权,把企业改变成合

伙企业,把公有制经济改变为私营经济。须要知道,集体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公

有制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公有制形式的改革,只是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不能改变公

有制的性质。

    (二)调整所有制结构。当前,上海所有制结构存在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数

量过多,覆盖面太宽,既不便于国有经济的灵活运转,也不利于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这种所有制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关键,是对国有经济

进行战略性改组,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

位,而一般性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逐步退出。国有经济退出某些领域的“空白”,应当主要

由集体经济来填补,这不仅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

制主体地位的巩固。

    (三)发展都市型工业。这主要是指依托大都市的特殊环境,能够在城区存在和发展

的.斗为居民生活以及城市运行和经济活动提供配套服务的那部分工业。都市型工业不

仅是劳动密集型、无污染的工业,更是体现大都市特色和水平的工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工

业,是立足现有基础加快发展工业的战略选择。为了适应上海大都市发展的需要,市委、

市政府已确定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包括服装服饰、食品加工制造、室内装潢装饰、包装

印刷、工艺美术及旅游品制造等产业。一般说,都市型工业产品的特色是绿色、轻型、小

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的组织形式,不宜搞规模化,而应提倡集约化;生产

形式不宜搞集中化,而应提倡分散化。集体经济在都市型工业各个领域都有深厚的基

础,都可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

    (四)建立专门为集体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企业采用高新

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创汇,都要借助资金的推动。但是,由于集体企业规模小,

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能力差,一般都存在着资金短缺的困难,而又借贷无门。这是长

期困扰和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为解决集体企业资金的困难,可建立以集体企

业为基础、主要为集体企业服务的融资机构,有效地把集体企业的资金吸收、组织、利用起

来,调剂集体企业之间资金的余缺,使集体经济发展有比较可靠的资金来源。

    (五)维护集体企业合法权益。集体企业资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企业对其全部

资产享有占有权、支配权和处分权,任何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集体企业合法

权益。为此,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维护集体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经

济迅速发展。但是,有些地区和部门对国家法律和法规置若罔闻,恣意侵犯集体企业的

合法权益,导致旧的侵权行为未能认真纠正,新的侵权行为屡有发生。当前一些地方和部

门侵犯集体企业合法权益具有新特点,采取新形式,主要有:

    1.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名,将联社资产强行划归国有控股公司代管,使联社对其

资产失去支配权;或者打着统一公有资产经营的旗号,将集体企业资产划归政府授权经

营的单位,霸占集体企业产权,攫取集体企业经营权,侵占集体企业经济利益。

    2.有的市县受经济利益驱动,在集体企业产权界定中,利用行政权力,将城镇集体资

产界定为市属资产,把集体所有改变为地方所有。

    3.在出卖集体企业中,侵犯集体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出卖集体企业不经职

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行政部门包办代替;二是集体企业出卖后,对分流下岗职工不

作妥善安排;三是集体企业出卖后的净收益,由地方行政部门管理。

    4.有些行政部门不承认劳动群众是集体企业产权的主体,在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

合作制过程中套用国有小企业改制的做法,要职工出资购买本来属于企业劳动群众集体

所有的资产,并把职工购买集体资产的收入,集中到财政部门或行政部门管理。·’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新的侵犯集体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是以统一公有资产

经营,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面目出现的,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如听

之任之,必将造成对集体资产新的大平调,给集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要维护集体企业合法权益,禁止平调集体企业资

产,但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管理体制。在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

管理体制下,集体企业产权不可能是独立的,而是从属于行政权,从而集体企业的合法权

益就难以保障。只要存在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对集体企业资产的平调就不可能根绝。

因此,改革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就成为保障集体企业合法权

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论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发行时间:1999-06-20
网站编辑:特邀评论员
  
来源:研究所

宪法新规定

论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特邀评论员

    我国宪法新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

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

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

可以广泛吸收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

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我国宪法新

规定和江泽民同志这段讲话,充分肯定了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

发展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我国宪法新规定,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

神,充分认识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推动集体企业深化改革,促进集体经济

迅速发展。

    一、充分认识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近些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支持和鼓励下,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获得蓬勃发

展,人们对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有所认识。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全

国各地重要报刊对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很少宣传,有些人甚至将我国经济划

分为国有与非国有,把集体经济与外资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归到一类去了,否定了集

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这对推动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加

强集体经济宣传,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仍然是推

动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从上海近些年经济发展来看,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发挥着

巨大作用。

    (一)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

以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巩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的

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大力发挥集体经济关系到公有制经济

主体地位的巩固。近些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党中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战略决策的贯彻,上海集体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据统计,1978至1997

年,在上海工业总产值结构中,国有工业所占比重由91.2%下降为55.78%;集体工业经

济所占比重则由8.8%上升为19.24%。这说明,集体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

支柱,它同国有经济共同构成国民经济的主体。没有集体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主体地位便不能巩固:

    (二)集体工业经济是振兴上海工业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集体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来说,享有较大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同职工的经济利益结合

比较紧密,经营方式比较机动灵活,由于集体企业具有这些优点,近些年集体工业经济发

展比国有工业经济快得多。据统计,1991至1997年,上海国有工业总产值从1263.12亿

元增加到3128.23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6.3%;集体工业总产值从354.58亿元增加

到1078.6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4%,集体工业经济平均每年递增速度比国有工业经济

快4个多百分点。近几年由于集体工业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推动了上海工业经济快速

发展。

    (三)集体经济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的重要依托

    上海是国有经济比较集中的大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

产的根本要求是生产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企业规模越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需

要为它提供加工协作服务的集体企业就越多。例如上海金星电视机总厂,为它加工协

作配套的集体企业就有100多家。集体企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担负着加工协作配套任

务,有利于国有大中型企业集中力量致力于产品开发与关键部件的生产,提高综合生产

能力,加快国有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集体所有制科技企业,对上海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是靠科学技术,推动技

术进步。当前集体所有制科技企业的兴起,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生力军。近些年来,

很多科技人员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自筹资金,带着一批科研成果,创办了

大批集体所有制科技企业。据统计,至1997年底,全市兴办的集体所有制(包括股份合作

制)科技企业达3219户,共有职工66574人,营销收入74.72亿元,人均劳动生产率超过

10万元。这些科技企业进行高知识投入,开拓高科技领域,进行科技成果转让,有效地推

动了科技进步,促进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对上海率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做出了积

极贡献。

    (五)发展集体所有制社会服务业,是把上海建成国际性大都市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上海城市正在向现代化快速发展,社会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发展社会服务业是建成

上海国际性大都市必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社会服务业现已成为上海的一个新的产业。

而兴办集体企业则是发展社会服务的主要经济形式。上海市生产服务合作联社系统的集

体合作企业,大多数是商业服务业,店多面广,贴近市民生活,发展社会服务业大有作

为。近些年来,他们以便民、利民,方便群众为宗旨,在社会服务方面,不断拓展经营范

围,扩大服务项目,改善经营设施,把群众需要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获得了很大发展。

1996年,集体合作企业已发展到4143户,刀、业人员20万人,营销收入202亿元,利润12

亿元。目前这些集体合作企业,有效地缓解了上海就餐难、住宿难、乘车难等矛盾,对促

进生产发展,繁荣市场经济,方便群众生活做出很大贡献。

    (六)集体企业是安置劳动就业的主要场所,对保障社会安定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安置劳动就业始终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问

题。集体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它们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同

样数量的资金,能够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因此,长期来集体企业就成为安置劳动就业

的主要场所。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上海进入了科技进步、结构升级的新时期。

科技进步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同量资本投入创造的就业岗位在减少,使劳动力供需矛

盾日益突出;科技进步也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新的产业部门迅速兴起,一些旧的产

业部门陆续被淘汰,这就会造成大批职工失业。同时国有大中型企业深化改革和向集约

化经营转变,也必然使大量富余人员下岗待业。因此,近几年出现了大量职工下岗待业

的高峰,其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前所少有。所以安置好职工就业就成为当前极为紧迫的

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仍然是安

置劳动就业的主要途径。据调查,1991至1995年,仅上海市生产服务合作系统,安置

劳动就业人员达5.7万人。由于集体企业安置了大量社会待业人员就业,为国家分担了

困难,促进了社会安定团结。这是其他经济形式难以代替的。

    二、采取有效政策措施,扶持集体经济大发展

    当前,集体经济面临新的大发展时期。集体经济要获得大发展,除依靠自身发奋图

强,奋力拼搏外,还需要国家政府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为集体经济大发展创造良好外部

环境。

    (一)深化集体经济改革,搞活集体企业。改革是集体经济发展的动力。深化集体经济

改革,搞活集体企业要采取多种形式,而实行股份合作制则是搞活集体企业的有效途径。

一是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享有比较充分的生产经营

自主权,企业就能主动地跻身于市场,以市场为导向,生产按市场需求安排,产品按市场变

化调整,经营按市场趋势应变。这样,就会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使企业具有旺

盛生命力。二是股份合作制企业通过集资人股,使职工拥有企业资产所有权。职工作为

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就会以“为自己工作”的劳动热情和主人翁精神,创造性地从事生产

和劳动,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企业涌现出蓬勃生机。

    当前,在深化集体企业改革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出卖集体企业风。最近一个时

期,有些地方刮起出卖集体企业风,而且出卖集体企业随意性很大。有的对企业的资产不

认真进行评估,任意降低出售价格;有的名卖实送,造成集体资产大量流失。这种错误做

法,严重影响集体企业改革健康发展,必须予以制止。我们反对集体企业改革中出现的卖

企业风,并不是说,所有企业都不能出售。对那些资不抵债,挽救无望的企业,是可以出售

的。对需要出售的企业,要采取规范的形式,注意听取群众意见,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二

是极力提倡经营者持大股。在实行股份合作制过程中,有的地方偏离了股份合作制的基

本原则,极力提倡经营者持大股,使少数几个经营者控制了企业的股权,把企业改变成合

伙企业,把公有制经济改变为私营经济。须要知道,集体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是一种公

有制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公有制形式的改革,只是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而不能改变公

有制的性质。

    (二)调整所有制结构。当前,上海所有制结构存在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数

量过多,覆盖面太宽,既不便于国有经济的灵活运转,也不利于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这种所有制结构,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的关键,是对国有经济

进行战略性改组,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

位,而一般性竞争性行业国有经济逐步退出。国有经济退出某些领域的“空白”,应当主要

由集体经济来填补,这不仅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开拓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

制主体地位的巩固。

    (三)发展都市型工业。这主要是指依托大都市的特殊环境,能够在城区存在和发展

的.斗为居民生活以及城市运行和经济活动提供配套服务的那部分工业。都市型工业不

仅是劳动密集型、无污染的工业,更是体现大都市特色和水平的工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工

业,是立足现有基础加快发展工业的战略选择。为了适应上海大都市发展的需要,市委、

市政府已确定加快发展都市型工业,包括服装服饰、食品加工制造、室内装潢装饰、包装

印刷、工艺美术及旅游品制造等产业。一般说,都市型工业产品的特色是绿色、轻型、小

批量、多品种、高附加值。都市型工业的组织形式,不宜搞规模化,而应提倡集约化;生产

形式不宜搞集中化,而应提倡分散化。集体经济在都市型工业各个领域都有深厚的基

础,都可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

    (四)建立专门为集体企业融资的金融机构。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企业采用高新

技术,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创汇,都要借助资金的推动。但是,由于集体企业规模小,

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能力差,一般都存在着资金短缺的困难,而又借贷无门。这是长

期困扰和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为解决集体企业资金的困难,可建立以集体企

业为基础、主要为集体企业服务的融资机构,有效地把集体企业的资金吸收、组织、利用起

来,调剂集体企业之间资金的余缺,使集体经济发展有比较可靠的资金来源。

    (五)维护集体企业合法权益。集体企业资产属于劳动群众集体所有,企业对其全部

资产享有占有权、支配权和处分权,任何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集体企业合法

权益。为此,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维护集体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集体经

济迅速发展。但是,有些地区和部门对国家法律和法规置若罔闻,恣意侵犯集体企业的

合法权益,导致旧的侵权行为未能认真纠正,新的侵权行为屡有发生。当前一些地方和部

门侵犯集体企业合法权益具有新特点,采取新形式,主要有:

    1.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名,将联社资产强行划归国有控股公司代管,使联社对其

资产失去支配权;或者打着统一公有资产经营的旗号,将集体企业资产划归政府授权经

营的单位,霸占集体企业产权,攫取集体企业经营权,侵占集体企业经济利益。

    2.有的市县受经济利益驱动,在集体企业产权界定中,利用行政权力,将城镇集体资

产界定为市属资产,把集体所有改变为地方所有。

    3.在出卖集体企业中,侵犯集体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出卖集体企业不经职

工(代表)大会讨论同意,由行政部门包办代替;二是集体企业出卖后,对分流下岗职工不

作妥善安排;三是集体企业出卖后的净收益,由地方行政部门管理。

    4.有些行政部门不承认劳动群众是集体企业产权的主体,在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

合作制过程中套用国有小企业改制的做法,要职工出资购买本来属于企业劳动群众集体

所有的资产,并把职工购买集体资产的收入,集中到财政部门或行政部门管理。·’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新的侵犯集体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是以统一公有资产

经营,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面目出现的,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如听

之任之,必将造成对集体资产新的大平调,给集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多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三令五申,要维护集体企业合法权益,禁止平调集体企业资

产,但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管理体制。在政企不分、政社不分的

管理体制下,集体企业产权不可能是独立的,而是从属于行政权,从而集体企业的合法权

益就难以保障。只要存在政企不分、政社不分,对集体企业资产的平调就不可能根绝。

因此,改革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就成为保障集体企业合法权

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根本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