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高新技术带动塑料制品行业
上海塑料制品公司总经理 徐惠和
最近我们再次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述,又有了新的体
会,我认为,发展高新技术,是当前我公司开拓市场、走出困境的根本途径:几年前我公
司因竞争激烈、产品老化等原因,经济严重滑坡。近三年来,我们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和党
政一把手抓科技,每年开发四新产品40种左右,实现四新产品产值年年超亿元:通过科
技开发和创新,推动产品结构不断调整,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使我公司以年均减
亏1500万元的速度,逐步走出困境:在我公司大多企业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反复向
基层企业领导强调,要正确把握增加科技投入与解决眼前吃饭问题的辩证关系,哪怕节
衣缩食也要加大科技投入,这是企业长远利益所在;如果现在不这样做,那我们的企业将
“死无葬身之地”!
当前我们塑料制品公司正处在改革、改制与发展、振兴的关键时期。近几年通过增
加科技投入、开发新品,以及内部大规模兼并破产、资产重组,实施两翼推进,取得了实效:
但站在世纪之交,如何进一步建设塑料科技新高地?如何进一步发挥重组优势,再创行
业新辉煌?这两翼结合的关节点究竟怎么抓?显然更值得关注和思考。我认为,首先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必须深化,必须进入新境界。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
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就是不但要依靠科技来推动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升级和进步,
而且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全部生产要素(包括存量资产、资源)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配
置,实现效率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联系我公司实际来看,关键就是要抓好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为龙头,带动塑料制品
行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一方面,要面向新世纪,大力建设塑料高新技术产品新高地,
向高新技术含量高的材料工业发展。今明两年要按期完成被列为市科委、市经委和轻工
控股公司重点的10项科技攻关和新晶开发项目。这些项目大多达到国际九十年代先进
技术水平,适应我国现代工、农、商、建和公用事业等建设需要,具有良好、广阔的市场前
景:另一方面,要以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有所为”产品为龙头,在行业内组织起五大生产
体系,即以益昌塑料胶厂为基地的汽车内饰件及配件生产体系;以塑料三厂、上塑二厂为
基地的绿色食品包装材料生产体系;以三花厂为主体,包括群利厂的功能薄膜和烯烃薄
膜生产体系;以塑料六厂为基地的交联聚乙烯管材及塑料异型装饰材生产体系;以上塑
十八厂为基地的塑料合金及工程材料生产体系,由此带动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重组
的深化,优化资产存量配置,形成重组后的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使上海塑料品行业重新
跃上全国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