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向调整结构要速度要效益
发行时间:1999-04-20
网站编辑:卡林
来源:研究所

调整经济结构

向调整结构要速度要效益

卡林

    最近有些地区纷纷提出,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应该看到,经济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回顾近

2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既有总量扩张的作用,更有结构调整的贡献。肋年代初期轻

工业的优先发展,中期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现代耐用消费晶工业的兴起,后期基础产业

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以及90年代初期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都是适应消费需求结

构变化而出现的产业结构大变动,都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证明,

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会限制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调整了结构或者调整取得进展,就会促进

经济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因此,当前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还要牢固树立向调整

要速度要效益的新发展观。同时要认识到,此次调整是在新韵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买方

市场新形势下作出的调整。调整的特点和要求,首先应当是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说要根据

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压缩和淘汰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生产

能力,提高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培育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

    其次,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目前经济结构问题的要害在于产业结构层次低,整体技

术装备水平不高,产品性能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结构调整不只是调整产业比例关

系,而是要把产业升级作为突出重点,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大力发展能够

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

值高、支撑经济增长强的产业和产品,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第三,以企业为主体,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并且将企业自主调整与政府政策引导结

合起来。以往的调整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的;现在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

机制对资源配置越来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是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矛盾和问题的

强大动力,也是结构调整的动力。因此我们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调整经济结构,主要

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政策信号自主决策;政府则要善于运用经济杠杆与经济政策

来鼓励和引导调整,不能大包大揽。

    结构调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目前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

层次展开:

    ——在三次产业结构上,要稳定加强第一产业,改造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

业。应该指出,目前我国多数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变为供求基本平衡,有些产品还出现

了结构性、区域性、暂时性韵过剩,为此必须抓紧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在确保粮食

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手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蔬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应重点推进社区服务、旅游、体育、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的产业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再就是要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降低

经济适用房售价,拓展购房抵押贷款业务,开放二级市场,刺激住房需求,尽快把住宅建设

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在行业结构上,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

备工业。我国现有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较大,但由于技术落后,大而不强。为此要积极

采用高技术成果,以节能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新工艺与新技术为重点,加快改

造能源、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工业等传统产业,以及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和建筑业等

支柱产业。同时,应针对装备工业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

科技含量多,尤其是主要工业设备大量依赖进口的特点,下大力气抓好装备工业。要对

有关科研开发项目给予适当资助,优先安排政策性贷款,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加

快设备自主制造的进程,不断提高装备制造水平。

    ——在产品结构上,要抓一批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和市场前景明朗的重

点产品,带动整个产品结构升级。要深入研究开拓农村市场,开发和生产质优价廉、方便

适用的农机产品,以及适销对路的日用消费品与家电等耐用消费晶。

    ——在企业结构上,既要坚定实施大企业、大公司战略,继续抓好大企业的联合和重

组,鼓励和扶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又要大力支持包括个体与私营企业在内的多种所有制

的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广大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 的方向发展。

    ——在地区结构上,各地应按要素特征确定地区比较优势和主导产业,使存量资产

重组有利于本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地区间开展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和经济

联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由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推动整个经济向前发展。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的长河中不仅永远不会完结,而且常抓常新。针对目前形势,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切实加大调整力度,以此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摘自《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9日)

向调整结构要速度要效益
发行时间:1999-04-20
网站编辑:卡林
  
来源:研究所

调整经济结构

向调整结构要速度要效益

卡林

    最近有些地区纷纷提出,要把结构调整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这样做是必要的也是及时的。

    应该看到,经济发展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升级。回顾近

2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增长,既有总量扩张的作用,更有结构调整的贡献。肋年代初期轻

工业的优先发展,中期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现代耐用消费晶工业的兴起,后期基础产业

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以及90年代初期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都是适应消费需求结

构变化而出现的产业结构大变动,都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实践证明,

经济结构不合理就会限制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调整了结构或者调整取得进展,就会促进

经济发展和效益的提高。

    因此,当前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还要牢固树立向调整

要速度要效益的新发展观。同时要认识到,此次调整是在新韵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买方

市场新形势下作出的调整。调整的特点和要求,首先应当是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说要根据

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压缩和淘汰那些不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的生产

能力,提高市场需要的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培育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

    其次,以产业升级为核心。目前经济结构问题的要害在于产业结构层次低,整体技

术装备水平不高,产品性能落后,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结构调整不只是调整产业比例关

系,而是要把产业升级作为突出重点,要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加快技术进步,大力发展能够

带动整个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

值高、支撑经济增长强的产业和产品,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第三,以企业为主体,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并且将企业自主调整与政府政策引导结

合起来。以往的调整主要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的;现在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

机制对资源配置越来越明显地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它是解决经济增长中的矛盾和问题的

强大动力,也是结构调整的动力。因此我们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调整经济结构,主要

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政策信号自主决策;政府则要善于运用经济杠杆与经济政策

来鼓励和引导调整,不能大包大揽。

    结构调整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目前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

层次展开:

    ——在三次产业结构上,要稳定加强第一产业,改造提高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

业。应该指出,目前我国多数农产品已由长期短缺变为供求基本平衡,有些产品还出现

了结构性、区域性、暂时性韵过剩,为此必须抓紧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要在确保粮食

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放手发展畜牧业、水产业、林果业、蔬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销业,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第三产业,应重点推进社区服务、旅游、体育、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的产业化,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再就是要积极推进住房制度改革,降低

经济适用房售价,拓展购房抵押贷款业务,开放二级市场,刺激住房需求,尽快把住宅建设

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在行业结构上,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

备工业。我国现有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较大,但由于技术落后,大而不强。为此要积极

采用高技术成果,以节能耗、综合利用和提高环保效益的新工艺与新技术为重点,加快改

造能源、原材料工业和一般加工工业等传统产业,以及机械、电子、汽车、石化和建筑业等

支柱产业。同时,应针对装备工业需求弹性大、产业关联度高、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强、

科技含量多,尤其是主要工业设备大量依赖进口的特点,下大力气抓好装备工业。要对

有关科研开发项目给予适当资助,优先安排政策性贷款,加快引进技术的消化和创新,加

快设备自主制造的进程,不断提高装备制造水平。

    ——在产品结构上,要抓一批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和市场前景明朗的重

点产品,带动整个产品结构升级。要深入研究开拓农村市场,开发和生产质优价廉、方便

适用的农机产品,以及适销对路的日用消费品与家电等耐用消费晶。

    ——在企业结构上,既要坚定实施大企业、大公司战略,继续抓好大企业的联合和重

组,鼓励和扶持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又要大力支持包括个体与私营企业在内的多种所有制

的小企业发展,积极引导广大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精、小而优、小而特” 的方向发展。

    ——在地区结构上,各地应按要素特征确定地区比较优势和主导产业,使存量资产

重组有利于本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地区间开展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和经济

联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由此不断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推动整个经济向前发展。结构调整在经济发展的长河中不仅永远不会完结,而且常抓常新。针对目前形势,我们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结构调整上,切实加大调整力度,以此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摘自《经济日报》1998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