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贺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
编者按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第三后会员代表大会于1998年12月11日在华生
化工公司召开,到会正式代表111人。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周太彤出席大会,并作了重要
讲话。上海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武克’全亲临大会指导。有关兄弟学会和部分集体
企业及主管部门共37人应邀列席了大会。会上,第二届理事会会长王定一作了工作报告,
华生化工公司总经理李隆铭介绍了该公司艰苦创业的经验。现将周太彤同志的讲话、王定
一同志的工作报告、李隆铭总经理的经验介绍刊登如下:
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推进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
——在市集体经济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周太彤
今天从事集体经济研究的同志们欢聚一堂,在这里召开市集体经济研究会第三届会
员代表大会,从到会的组成人员来看,不仅有企业界的同志,还有不少长期研究集体经济
理论界的同志,以及为集体经济发展服务的政府部门的同志。实践者、理论者和管理服务
者集中在一起,就上海集体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进行讨论,是非常必要的。1997年6月,在
这儿召开了一个会议.叫“华生化工厂改革发展经验交流会”。这个会议是按照江泽民总书
记在中央党校“5·29重要讲话”精神,为了进一步促进本市集体经济的发展而召开的。
今天.市集体经济研究会把集体经济的研究和换届会议也放在华生化工厂,是“异曲同
工”。这两次会议虽然主题不同,却从集体经济的两个侧面进行有益的总结和研究。今天
的会议一定会对本市集体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有一个新的推动,使本市集体经济的研究出
现一个新的开端。
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自1986年成立以来,对本市集体经济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为中央政府以及市、区各级政府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和报告。研究会
吸纳了本市各部门从事集体经济的专家,聚集了理论界研究集体经济的精华,在工作实
践中紧紧依靠政府,热切地服务企业,得到了广大集体企业的拥护和支持。研究会的规模
在逐渐扩大,不但吸纳了本市的研究人员和企业中的研究者,还吸收了不少中央在沪企
业加入到研究会的行列。至今为止,共有个人会员近100人,团体会员也近100个。从原来
成立初期的两级学会发展成现在是一级研究会,名称由原来的“市集体工业经济研究会”
更名为“市集体经济研究会”,体现了研究领域的拓宽,视野的拓宽;也反映了对“集体经
济”概念上的进步。现行体制的弊端不仅反映在企业.也反映在政府对集体经济的管理上,
反映在我们研究会的名称上。研究会原来是划地为牢,工业的,商业的,还有供销的,各自
分割,独立研究。现在冲破行业上的局限,更改·了研究会的名称,这是一大进步。相信研究会从今天换届开始会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以新的观念,新的举措,研究出新的思路,推动
上海经济发展。作为一个群众性的团体.今后如何做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需要寻找工作
着力的方向。明年地方政府将要进行机构改革,这是集体经济研究会发挥作用的好时机。
集体经济研究会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解决企业困难提出方法。一是研究集体经济
发展的有效途径;二是超前研究一些难点和热点;三是要发挥政企分开后政企关系中一
些难以替代的桥梁作用。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集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
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持、鼓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挥公有
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对集体经济作了非常完整和深刻
的阐述,是集体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石。集体经济确实是我国经济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要大发展。本市集体经济的现
状,和总书记在理论上对集体经济地位作用的阐述相比,还不尽理想。本市现在集体企业
9.9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49.3%,从业人员298.1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数的
31.1%,集体资本金904亿元,占全市资本金总额的14.4%。1997年集体企业上交税收约
90亿,占市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这个现状是50年代开始集体经济长期发展积累的成
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起到了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
压力,增加积累和税收的作用。但这些经济规模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要求相比,并没有
达到它应有的作用。由于集体经济的布局、所有制的配置上还有许多没有到位的地方.众
多集体企业效益还不尽理想,困难重重。因此只有通过制度的创新,不断改革,集体经济才
能焕发青春,才能进一步的发展。
当前,怎样做好集体经济工作我想应当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即认识上要进一步完
善,从体制机制上寻找生存空间,以规范创新改革来体现集体经济的本质特征。
1.从小平初级阶段的理论来完善对集体经济的认识
从二个层面理解:首先,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都是属于公有制的范畴,但是集体经济
不等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对中小企业来说更加适宜。当前对集体经济的研
究.一定要以小平同志的理论为指导,要根据我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来认识集体经济的地
位和作用。对集体经济的认识,不仅是理论上的问题,也是实践的要求。无论政府和企业现
在都面临完善认识这个问题。全国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的经济工作要从抓供给转到
狠抓结构调整上来。结构调整,不仅仅是从抓生产供给转到市场需求上来。不仅仅从生产,
从供给的角度来考虑经济的平衡.还要从需求的环节来考虑怎么带动生产。所以抓结构
调整,有生产结构问题,有需求结构问题,还有企业结构问题,对所有制结构提出了新的
要求。我们从东南亚金融风波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企业并不是唯大唯国有就
好.即便是韩国这样以大企业支撑的政府主导型经济.现在也在搞企业财团间的产业置
换和产权互换。五大企业集团按产业重新定位,一个大企业集团只限做3—4个主体产
业.原有的产业按市场需求实行有进有退,有取有舍。韩国从被动调整转到主动调整的经
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借鉴。从东南亚金融风波中我们得到了启示,企业规模不是越大越
好,有时候小也能达到规模经济的效应。不要一提规模经济就要象宝钢那样。改革二十年
的经验证明了除了少数骨干企业.关键性的行业、基础性行业需要国营以外,一般的行
业,集体经济更合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需要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
的现实水平。虽然这几年在高新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GDP的水平也有较大幅度增
长,但不能据此认为上海就应该是国营经济多一点,集体经济少一点。即使发展高新技
术,集体经济也更适合承担,更能适应技术投资风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个思想要紧紧
抓住不放,要大力宣传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0年不变的思想,加强对集体经济
的研究。随着我们产业结构的调整.随着我们应对东南亚金融风波措施的不断产生,对集
体经济问题的认识,很可能成为我们的应对措施之一。现在应对措施比较统一的认识是,
要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组织形式。这个应对措施已经作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重要
内容提出来了,而与中小企业组织形式相对应的财产产权所有制就是集体所有制。这一
历史责任不仅我们要呼吁,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各级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小平理
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说,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是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一个重要内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我们现在实施的所有的政策要符合现在实
际,就是要从现在生产力的水平出发。高新技术都是必须的,国营企业、国有经济对社会经
济的控制力也是必须坚持的。问题是国有资本的积累有限,和飞速发展的生产、建设和社
会公共需求相比,它只能集中在少数的、关键性的、基础的、公共性的领域。一般竞争性的
只能是以集体、以股份等社会大众投资为主。发展生产,刺激需求,解决就业,没有集体经
济这种形式是绝对不行的。
集体企业要在传统的集体经济基础上深化改革。大力提供十五大所认同的资本合作
和劳动合作相结合的“双合作”企业。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不
断激烈,传统计划体制下生存的老集体企业在市场中会不断趋于归并重组,形成它的规
模经济和新的组织形式。这些传统的集体经济,在归并当中都会发生变化,一部分归并到
大企业。另一部分改制创新各种组织形式的集体经济。比如在改革浪潮中出现了以资本
合作和劳动合作为基础的“双合作”集体企业。“双合作”企业不仅是党中央文件中肯定
的,也应当成为我们目前要大力推进的集体组织形式。这几十年集体经济发展的由于思
想认识等多种原因,暴露出许多问题。集体企业变为政企不分、国集不分的“二国营”。但从
华生化工厂的实践可以看到,“双合作”是我们改革开放十几年来还集体经济本来面貌的
非常成功的一个实践。集体经济研究会应当顺应这种趋势,把握这种趋势,把我们的视野
拓宽到已有相当规模的“双合作”集体企业的研究上。通过思想认识的完善推进新的集体
经济组织形式不断产生。
2.从体制机制上积极寻求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生存的空间
现在集体企业总的来说是比较困难。困难的原因,主要是长期来形成的“二国营”模
式,削弱了集体企业勇于适应市场、驾驭市场的活力,因而没有好的主导产业,没有具有实
力的资产,更困难的还是没有形成好的体制和机制。这是深化集体经济改革根本问题。回
顾本市集体经济曾为上海经济生活开创过辉煌业绩,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家经济
困难的时候,集体经济对缓解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文化大革命”以后,恢复经济
的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本市的集体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许多好的产品都
是集体企业搞出来的。集体经济辉煌的时候,往往又是我们国家最困难的时候,或者是经
济需要启动、起步的时候。但是整个传统计划体制束缚的矛盾始终没有解决,经济情况一
好,集体经济又变成了附属物。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正在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新体制,现在我国经济又进入一轮调整和新一轮发展的起步,集体企业在这次经济结构
调整和未来回升当中,需突破原来的旧体制、旧观念,积极寻找生存空间,积极寻找竞争的
产业、寻找政府政策的支持、寻找分散的社会资金,除此之外,更关键是要进行体制、机制
的改革。如果没有体制、机制上的脱胎换骨,重塑革新,集体经济难以在传统计划体制向
市场体制的转轨中占有一席之地,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最终是不可取代的,但我们在集体经济发展中丧失改革机遇也就丧失作用地位。我们集
体经济要在体制、机制上寻找空间,倡导“双合作”为主的集体所有制,推动集体经济快速
健康地发展。
3.以规范和创新来努力体现集体性质特征。
集体经济要发挥作用,新老集体企业都有改革的要求。新的集体企业应当力求向现
代企业制度靠拢,向规范企业靠拢。要防止集体企业演化成家族式企业,内部人控制式企
业,这不是当代集体经济的本质。老的集体企业主要还是从体制、机制上加大改革力度,实
现政企分开。集体企业不能成为各级政府的附属物。新办的集体企业,改制的集体企业,
要坚持政企、政资关系的分离。集体企业不要归属到某一个政府行政口子,那样会统死。比
如,企业党政关系可以属地化;资产关系分属投资者;政府经济行政管理关系跟注册地走。
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地方,分属不同的管理。或者说,企业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管理服务对
象打交道。机制上,是要在产权归属划清的基础上,明确产权主体,还集体企业本来面目。
要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合资合劳,就是多个投资主体参与集体企业,多人共同作主。职
工既要劳动,又要有股份,还要实行民主管理,这就是集体经济的特征。要研究产权问
题、合劳问题、民主决策问题。要鼓励按各自不同的情况,遵循基本规律,组建各级劳动联
合经济组织和劳动群众个人所有的集体组织,最大限度地体现集体经济的特征和本质。
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集体经济的改革也应当实现形式多样化。我们提倡在劳动和资金的“双合作”形式上创造多种形式,包括中外合作形式,租赁形式,等等。当
前,集体企业改革中要防止“一卖了之”的倾向。提倡增量的人股,存量的转股。关于股份
合作制,存量转股,增量注人,也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研究集体经济,既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要善于吸取国内其他省
市的改革经验,借鉴它们的成功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总结上海的实践,探索上海大城市
集体经济改革的新路子,开创上海集体经济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