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报告
调整产业结构是集体企业解困有效途径
——上海玩具十七厂扭亏转盈的调查
上海玩具十七厂是个集体小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产品
积压.没有销路.工厂出现亏损,企业的生存,职工的生活都成了问题。面对这样严峻的局
面,厂领导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振作精神,开展调查研究,寻找生路。他们在调查的
基础上找出本厂产品滞销的原因:
一是产品档次低、质量差。目前,一些生产玩具的三资企业具有技术、信息及资金等
方面的优势,生产的玩具档次高,款式新,品种多。而十七厂的产品远远比不上他们。要
生产档次高的玩具,需要进口集成块,批量是50万块。对一个小厂来说,采购这么多的集
成块,既不可能拿出这么多的资金,也没有这么大的生产能力。
二是生产成本高。据了解,外地三资企业玩具生产费用只占到上海的1/3至1/4.他
们的用工制度灵活,职工一年订一次劳动合同。工人工资低,每天工作12小时,都是20
岁左右的小姑娘,眼明手快.面我们职工工资较高,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都是40岁左右
的妇女,有时还要戴眼镜操作。对比之下,我们的玩具生产就失去了竞争力。
最近,又一个困难接踵而来,厂房由于市政建设的需要被拆掉了,到郊区重建厂房要
到1996年底才能交付使用。十七厂连生产场地也没有了,困难可想而知。幸好厂领导有胆
识,决心调整产业结构,“退二(第二产业)进三(第三产业)”,但行业不变,即从生产玩具
转为销售玩具。产业结构调整后,全厂200多工人都安排了适当的工作,没有一个下岗待
工,职工生活安定,情绪稳定。1993年企业由亏转盈。
上玩十七厂经商有他们的特点。一个特点,是既搞批发,又搞零售。搞零售不是自己
开设门市部,而是组织70多位职工,进驻40多个商业网点设柜零售玩具.网点中有中百
一店,华联商厦、东方商厦、豫园商城,华联超市等等.这些职工热悉上海的环境,了解玩具行业,这是她们进驻大商店的有利条件,但从生产工人到商店营业员总有个逐步适应的过
程,她们往往先到一般商店,然后再转到大商场。
另一个特点是与深圳的三个工厂(台湾厂商独资企业)建立业务关系,从三个厂购进高档玩具将要货单传真过去对方就可发货,似乎是三个厂的经销商,但产品到沪后又贴上十七厂的厂牌,玩具修理,售后服务,由十七厂承担。十七厂的领导认为过去把产品扩散到联营厂生产,现在的做法等于把产品扩散到三资企业生产。
十七厂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并没有从玩具工业十全部退出。十七厂在动迁中得到一笔
资金,他们用这笔资金在上海郊区买下了一座旧厂房,另外在旁边再新造了一部分新车
间,打算从经商中寻找适合自己生产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在郊区开辟玩具生产基地。借鉴
外地三资企业的做法,招收当地的劳动力,采取灵活的用工制度。不用本厂原来的劳动力,
免得职工从市区赶到郊区,生产时间更少,劳动力价衍更高。而让原来的职工继续从事玩
具商业。这样,使劳动力得到最优配置。
上海玩具工业有过辉煌的历史,在六十年代,上海的玩具生产占到全国玩具生产的
85%,出口交货值占全国的80%。随着改革开放,全国各地玩具工业奋起直追,现在全国
的玩具出口交货值已达十几个亿,全国玩具生产在世界名列第三。再看现在上海的玩具
工业,玩具生产在全国占的比例微乎其微,只占到1%,出口交货值只有4000万美元。目
前上海不少玩具工业企业出现亏损。这样,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个问题:一是处于困境的
玩具工业企业如何走出困境;二是上海玩具工业如何重振雄风。研究这两个问题时,玩具
十七厂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第一个启示是:有些玩具工业企业可以调整产业结构,“退二进三”,从企业的具体情
况出发,从事各种第三产业.其中也可象十七厂那样,行业不变,从玩具工业转到玩具商
业。上海是个大城市、大市场,需要大流通。有部分玩具工业企业转为经商,经营全国以至
世界各地的先进玩具,丰富上海玩具市场,也是需要的。
另一个启示是:从整个玩具行业看,我们不能从玩具工业全部退下来,我们还要振兴上海的玩具工业。这就要求玩具工业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上海的玩具市场如今被三资企业及南方的一些企业生产的玩具占领,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生产的玩具档次低、款式旧、质量差、失去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吸取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从而开拓国内外市场,重振当年玩具行业的雄风。我们可以把玩具十七厂这样经营各地玩具的单位作为一个窗口,从中吸取国内外玩具工业的高新技术,加以消化、吸收,改进、创新,生产出更好的玩具,在上海市场上以至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外地或外国的玩具开展竞争。
不仅玩具工业,上海其他行业的很多集体工业也陷入困境,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
高。生产成本不仅包括原材料成本,还有劳动力成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职工的生活费用
高,劳动力价格就高,这就影响了生产成本。而外地有些企业,劳动力价格较低,在这方面
就有一定竞争力。因此上海生产的产品就要高附加值,在功能、质量、款式等方面超过外
地。这些行业内的企业,有的要调整产业结构,退二进三,更多的企业要调整产品结构,
有的要调整行业结构和企业结构。为了提高规模效益,还可考虑将一些生产同样产品,同
类产品的小企业,根据自愿互利原则,合并成规模较大的企业。目前世界上很多合作经济
组织通过合并,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这种做法可以借鉴。
(庄金凤、吴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