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产权制度改革要与相关机制改革配套
发行时间:1994-12-20
网站编辑:谢英杰
来源:研究所

产权制度改革要与相关机制改革配套

谢英杰

    城镇集体企业为恢复集体性质的本来面目,以适应市场经济,正进行着产权制度改

革,已有部分陆续转为股份合作制作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从面上试行股份合作制

的情况看,有的图了形式,换了牌子,分子股于,入了票子,但配套改革工作没跟上,运行

机制没变化,还是老样子。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与相关机制改革配起套来,才能建立

新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增加活力,

    一、企业领导体制和干部管理机制要与新的产权制度配套。应着重搞好六个转变:一

是企业领导体制由权力相对集中向权力分工与制衡转变。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指

挥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互相制约,目标同一。股东(职工)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监事会是企业的监督机构,厂长

(经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指挥。企业实行股东(职工)大会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

理)负责制;二是企业领导行为由着重对上级负责向着重对企业股东(职工)负责转变.企

业领导首先要对资产所有者——股东(职工)们负责任,厂长(经理)应定期向股东(职32)

大会报告工作;三是企业决策行为由个人负责向集体谋化转变。企业经营决策事宜,由董

事会的董事们集体研究决定,董事会里一般实行民主集中原则;四是企业监督行为由过

去的不健全向着完善和强化转变。监事会专司其职,召开董事会和厂长(经理)办公会时,

监事会可派监事列席;五是企业行政领导的任免由党管原则向产权原则转变。党委可对

企业行政领导候选人进行考核,并提出推荐意见,但必须按产权原则下的规定程序进行

任免。董事会成员的产生由股东们协商推荐或选举,厂长(经理)的任免由股东(职工)会或董事会推选或聘任;六是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实现形式由行政化向非行政化转变,核心作用的实现程序由通过行政系统的程序向通过组织的影响力、党员的群众性工作的程序转变。

    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要与新的产权制度配套。股份合作制是多元投资、

利润分享,风险共担的新型产权制度。利益原则驱使股东们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生

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是新产权制度下的突出问题。如何实施与新产权制度相适应的经

营方式和经营战略?当前应搞好四个转变:一是企业由“单一加工经营型”转向实施“多种

经营战略”。即企业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而开发不同性质的产品,充实产

品系列,丰富产品组合,并因厂制宜地拓展第三产业,以多角经营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

变能力,减少经营风险,使股东们的投资收益率等经济指标得到提高;二是企业由“封闭内

向经营型”转到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即企业在大胆开放引进的同时,还要超越本国国境

到其它国家进行销售、生产或提供技术,劳务的经营战略。要对国际市场不可控制的环境

因素不断进行研究分析,善于抓住国际市场的经营机会,谋划经营策略,使产品、技术、劳

务等多出口创汇:三是企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企业没有好产品

不好,靠兴科技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是企业兴旺发展之路。有条件的企业可自

行研究开发,建立必要的科技开发机构。也可技术引进开发,引进新产品生产线或购买新

技术,在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造发展。还可与科研部门协作开发,把科研部门研究成

果搞过来进行新产品开发;四是企业由“孤立经营型”转向实施“联合经营战略”。由于小型

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的大潮里求生存,依据规模效益原理,可按照专业化协作和平等互

利原则,与其它企业联合经营,“联舟出海”,取长补短,壮大实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

    三、企业的财经制度和分配机制要与新的产权制度配套。股份合作制集体企业资产

的民有性,决定了企业的民营性、民益性、民管性,企业在财经制度和分配机制方面要实

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方式由体现秘密性向体现公开性转变。企业的资金筹集、投入产

出、财务收支、税利实现、工资支付、奖金分发,股金分红.福利兴办等情况要有适当的透

明度,应定期和适时向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情况;二是决策程序上由垄断性向民主性转

变。经营中重大事宜须由董事会研究决策外,尤其是涉及工资、奖金、股红、福利等重大事

项的决策要经过股东(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三是企业收益分配原则上由按劳性向劳、资

结合性转变。职工的工资、奖金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企业股红要体现按资分配原则,按劳

分配与按资分配要兼顾,要结合。

    除上述三个环节的配套之外,还要搞好企业的组织机构、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管理

制度等相关机制的配套,以使股份合作制之运作效果更好。

产权制度改革要与相关机制改革配套
发行时间:1994-12-20
网站编辑:谢英杰
  
来源:研究所

产权制度改革要与相关机制改革配套

谢英杰

    城镇集体企业为恢复集体性质的本来面目,以适应市场经济,正进行着产权制度改

革,已有部分陆续转为股份合作制作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从面上试行股份合作制

的情况看,有的图了形式,换了牌子,分子股于,入了票子,但配套改革工作没跟上,运行

机制没变化,还是老样子。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必须与相关机制改革配起套来,才能建立

新的运行机制,使企业增加活力,

    一、企业领导体制和干部管理机制要与新的产权制度配套。应着重搞好六个转变:一

是企业领导体制由权力相对集中向权力分工与制衡转变。企业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指

挥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互相制约,目标同一。股东(职工)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企业的经营决策机构,监事会是企业的监督机构,厂长

(经理)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总指挥。企业实行股东(职工)大会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经

理)负责制;二是企业领导行为由着重对上级负责向着重对企业股东(职工)负责转变.企

业领导首先要对资产所有者——股东(职工)们负责任,厂长(经理)应定期向股东(职32)

大会报告工作;三是企业决策行为由个人负责向集体谋化转变。企业经营决策事宜,由董

事会的董事们集体研究决定,董事会里一般实行民主集中原则;四是企业监督行为由过

去的不健全向着完善和强化转变。监事会专司其职,召开董事会和厂长(经理)办公会时,

监事会可派监事列席;五是企业行政领导的任免由党管原则向产权原则转变。党委可对

企业行政领导候选人进行考核,并提出推荐意见,但必须按产权原则下的规定程序进行

任免。董事会成员的产生由股东们协商推荐或选举,厂长(经理)的任免由股东(职工)会或董事会推选或聘任;六是企业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实现形式由行政化向非行政化转变,核心作用的实现程序由通过行政系统的程序向通过组织的影响力、党员的群众性工作的程序转变。

    二、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经营战略要与新的产权制度配套。股份合作制是多元投资、

利润分享,风险共担的新型产权制度。利益原则驱使股东们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搞好生

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是新产权制度下的突出问题。如何实施与新产权制度相适应的经

营方式和经营战略?当前应搞好四个转变:一是企业由“单一加工经营型”转向实施“多种

经营战略”。即企业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和长期稳定经营,而开发不同性质的产品,充实产

品系列,丰富产品组合,并因厂制宜地拓展第三产业,以多角经营来增强企业对市场的应

变能力,减少经营风险,使股东们的投资收益率等经济指标得到提高;二是企业由“封闭内

向经营型”转到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即企业在大胆开放引进的同时,还要超越本国国境

到其它国家进行销售、生产或提供技术,劳务的经营战略。要对国际市场不可控制的环境

因素不断进行研究分析,善于抓住国际市场的经营机会,谋划经营策略,使产品、技术、劳

务等多出口创汇:三是企业由‘劳动密集型”转向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企业没有好产品

不好,靠兴科技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是企业兴旺发展之路。有条件的企业可自

行研究开发,建立必要的科技开发机构。也可技术引进开发,引进新产品生产线或购买新

技术,在引进基础上消化吸收和创造发展。还可与科研部门协作开发,把科研部门研究成

果搞过来进行新产品开发;四是企业由“孤立经营型”转向实施“联合经营战略”。由于小型

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的大潮里求生存,依据规模效益原理,可按照专业化协作和平等互

利原则,与其它企业联合经营,“联舟出海”,取长补短,壮大实力,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

力.

    三、企业的财经制度和分配机制要与新的产权制度配套。股份合作制集体企业资产

的民有性,决定了企业的民营性、民益性、民管性,企业在财经制度和分配机制方面要实

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方式由体现秘密性向体现公开性转变。企业的资金筹集、投入产

出、财务收支、税利实现、工资支付、奖金分发,股金分红.福利兴办等情况要有适当的透

明度,应定期和适时向董事会或股东会报告情况;二是决策程序上由垄断性向民主性转

变。经营中重大事宜须由董事会研究决策外,尤其是涉及工资、奖金、股红、福利等重大事

项的决策要经过股东(职工)大会讨论通过;三是企业收益分配原则上由按劳性向劳、资

结合性转变。职工的工资、奖金要体现按劳分配原则,企业股红要体现按资分配原则,按劳

分配与按资分配要兼顾,要结合。

    除上述三个环节的配套之外,还要搞好企业的组织机构、人事制度、用工制度、管理

制度等相关机制的配套,以使股份合作制之运作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