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
发行时间:1994-10-20
网站编辑:夏大慰
来源:研究所

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

上海财经大学南德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夏大慰

编者按:  当前世界上技术的作用不断扩大,使得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力量

的竞争。集体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技术进步。但是,集体企业多

数是中小企业,本身力量有限,需要充分利用外部力量,通过技术转移,提高技术水

平。政府和联社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这里介绍的日

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战后,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作为保持日本经济活力的重要政府手段。政府常常在不同经济时期,根据中小企业发展

阶段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中小企业政策,来指导、帮助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近十多

年来,为了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以实现先进技术立国的战略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指

导扶持政策,并相应从中央到地方都道府县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图运用国家的力

量,从各个方面来帮助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日本政府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事业团、各都道府县的公立试验研究所(已有190个,

研究人员4,000多人)、通产省工业技术院的试验研究所以及地方的试验研究室等机构,

从下述几方面来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的。

    一、技术指导事业。(1)公立试验研究所的技术指导。技术指导事业由公立试验研究

所负责实施。公立试验研究所主要以振兴地方产业为目的,从事研究开发、试验、技术指

导、提供情报资料以及举办报告会等。机构内设有技术商谈部或技术指导课,免费为中小

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平时,公立试验研究所深入现场,对中小企业进行巡回技术指导。主要

形式有:一般巡回指导,这是对企业生产技术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指导,简易巡回指导,以职

工20人以下的小企业为指导对象,目的在于激起这些企业对技术转移的热情,并帮助进

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防止公害巡回技术指导,其内容是对可能发生公害的中小企业

在工艺改善方面给予指导;能源巡回技术指导,为促进中小企业采用替代能源和节能技

术,派出装有计测装置的“能源诊断车”进行技术指导。此外,公立试验研究所还接受没有

研究试验装置的企业有关技术开发的委托,代其进行分析和试验。有89个公立试验所设

立了“开放实验室”,井陆续配备了用于开发应用高技术的设备装置,无时间限制地为研

究开发型企业开展研究试验提供设备和场所。(2)技术咨询形式的技术指导。政府在80

年建立了“技术咨询制度”,在各地对技术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特长的人进行登记和组织,  

通过他们对那些因技术力量不足而难以将自己构思结合到产品开发中去的企业,进行适

当的指导。目前每县平均有50人登记在册,中小企业可以就各种技术难题,以原则免费

的方式得到十均为5大时间的技术指导。

    二、技术进修事业。(1)都道府县举办的中小企业技术人员进修班。由国家提供补助

金,各都道府县负责推行,进修内容包括机械,电气、电子、金属、化学、生物技术等方面。

课程分长期(380课时以上)、中期(72课时以上)和短期(36课时以上),听讲者承担进修

费用的1/3。(2)中小企业大学校举办的中小企业技术人员进修班。在中小企业事业团开设

有中小企业大学校,为企业举办各都道府县难以进行的高级技术进修班。中小企业大学

校包括东京、关西、直方、旭川四所学校,听讲者可在工厂自动化、微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学科中,选择一周或一个月的学习课程,个人仅负担费用的1/4。学校还为由于事务而不能脱身的中小企业主及技术人员开设函授课程。目前每年在中小企业大学校进修的人

达2,ooo左右。此外,学校还为各都道府县负责中小企业指导咨询工作的人员开设各类进

修课程和讲座,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咨询诊断能力,以保证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咨

询取得较好效果。

    三、技术开发事业。(1)通过国立公立试验所进行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对中小

企业比重高的行业中带有普遍性的技术课题,由国立公立试验研究所集中进行攻关,然

后以整个行业为对象,通过说明会等形式,将研究成果向中小企业推广普及。(2)产学官共

同研究制度。政府在1981年创设了由公立试验所主办、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研究由大学和

中小企业分担的产学官共同研究制度,以进行中小企业领域重要技术课题的研究开发工

作。(3)补助金、融资和信用保险制度。技术改进补助金制度:为促进中小企业对导入技

术进行改良和创新,政府制订了技术改进补助金制度,补助金额通常为技术改进费用的

40~70%,500万日元以上的课题由通产省公开募集,500万以下的由各县募集。新技术

产业化融资制度:这是当中小企业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时,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援助的制

度。它规定企业向各地通产局提出新技术产业化的书面申请并获批准后,就可从中小企

业金融公库获得长期低息贷款。新技术产业化保险制度:为确保中小企业在应用新技术

时能顺利地从民间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制度规定只要地方信用保证协会作出责任保证,

就可以由信用保险公库出面为那些缺乏担保能力的中小企业作担保,担保额度为80%。

    四、技术情报事业。(1)全国性中小企业情报服务。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情报中心设在

中小企业事业团中,专门从事以技术情报为主包括其它各种情报在内的综合性情报的收

集整理,并在加工分析基础上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它提供情报的方式有两大类。首先

是通过发行资料刊物提供情报服务,包括:线索性情报资料,如情报来源目录、经营情报目

录、技术情报目录、防止公害技术目录;基础性情报资料,这是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

动向、行业发展动向、地区发展动向、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动向以及中小企业的新政策

动向等方面的情报资料:经营环境和企业实况情报资料,这是中小企业经营实况和经营

环境的全盘调查资料,包括企业实况调查、需求调查和景气调查等;技术情报资料,如公立

试验所的研究成果资料、设计情报卡片、设计者情报卡片等,人才情报资料,包括各方面技

术、管理专家的人才清册等等。其次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情报的检索服务,包括科技文

献的检索服务、新闻报道和统计数据的检索服务以及对地方中小企业情报中心的情报检

索的联机服务。(2)地方性中小企业情报服务。各地区的中小企业情报中心是为中小企

业提供情报服务的地方中心,其任务主要在县一级范围内收集、加工和提供与地方需求

有关的情报,并为加快技术情报的扩散组织活动和提供活动场所。此外,在各地还设有中

小企业综合指导所和技术情报室,专门整理分析适合地方产业需要的技术情报,井负责

促进地方上的技术交流。

    五、技术交流事业。(1)对中小企业技术交流的促进和支援。从1981年开始由国家提

供资助、各都道府县牵头组织了技术交流研究会。其成员由各都道府县以本地区中小企

业为对象通过公开募集、知事认可的方式确定.中小企业事业团对这些由政府组织建立

的技术交流研究会以及在政府指导下各地自愿组织起来的跨行业技术交流协会,在组织

建立和开展活动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援助,并不断总结经验向各地推广.另外,中小企业事

业团还向各地介绍或派遣专家,为技术交流研究会和跨行业交流协会举办技术讲座和进

行买地指导。(2)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斡旋业务。这是中小企业事业团和公立试验研究所

等机构,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时所提供的帮助调查、评价分析、斡旋、指导等一系列

服务。凡希望购买技术的中小企业可向所在地公立试验所提出申请。申请书内容包括:希

望转移技术的名称、转移的目的、转移技术的内容、转移的予定期间以及计划投资额等。公

立研究所收到申请后,由具体担当人员对申请内容进行分析评价,随后通过所内的技术

情报室,对各研究机构、大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技术诀窍进行检索,以寻找合适的技术提

供者。如调查表明,该技术课题通过指导而无须购买就可解决,就派专家到申请企业进行

实地指导。对一些地方公立试验所难以解决,难度较高的技术转移项目,公立试验所则向

中小企业事业团提出委托处理的申请。在中小企业事业团内,有五十名各种技术领域的

专家学者作为技术转移专门调查员登记在册。这些调查员是根据技术专长、活动能力以

及保守秘密的信用程度等条件,从各个大学的教授、研究所的高级技术人员中严格挑选

出来的。中小企业事业团在接受委托后,就由这些调查员进行专项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技

术供方的检索和确定,即通过对各研究机构、大企业所拥有的情报、事业团内部积累的情

报、技术转移专门调查员的调查报告等的调查、检索,确定合适的技术供方;技术转移斡

旋的详细调查,即由调查员对技术需方和供方进行实地调查。对技术需方主要调查技术

转移的体制(包括人才、期间、设备投资颧)、技术转移的预期效果(技术与财务分析)、转

移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转移的形式(共同研究、改造、开发或工业产权的购买)。对技术供

方主要调查提供技术的内容、方法、工业产权的实施许诺、让渡、技术诀窍的提供、设备的

提供、技术指导的能力以及技术价格和合同方式等。在调查基础上,经过评价分析,最后

形成结果报告提供给申请企业。报告内容通常包括:技术供方介绍、提供技术内容、转移

方式和预计所需费用等。上述对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提供的斡旋业务一般是无偿的。企业

可在所提供的结果报告基础上对技术转移作出决策,由于企业各自的生产特点,所获得的

技术要完全符合企业需要一般是不多见的。因此,企业在转移技术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改

进和产业化研究,并可以继续得到公立试验所或中小企业事业团的指导和援助.

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体系如下表所示。

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
发行时间:1994-10-20
网站编辑:夏大慰
  
来源:研究所

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

上海财经大学南德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夏大慰

编者按:  当前世界上技术的作用不断扩大,使得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技术力量

的竞争。集体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根本的出路在于技术进步。但是,集体企业多

数是中小企业,本身力量有限,需要充分利用外部力量,通过技术转移,提高技术水

平。政府和联社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这些中小企业实现技术进步。这里介绍的日

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战后,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把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作为保持日本经济活力的重要政府手段。政府常常在不同经济时期,根据中小企业发展

阶段的特点,制订相应的中小企业政策,来指导、帮助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近十多

年来,为了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以实现先进技术立国的战略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指

导扶持政策,并相应从中央到地方都道府县制订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以图运用国家的力

量,从各个方面来帮助和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

    日本政府主要是通过中小企业事业团、各都道府县的公立试验研究所(已有190个,

研究人员4,000多人)、通产省工业技术院的试验研究所以及地方的试验研究室等机构,

从下述几方面来指导和帮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的。

    一、技术指导事业。(1)公立试验研究所的技术指导。技术指导事业由公立试验研究

所负责实施。公立试验研究所主要以振兴地方产业为目的,从事研究开发、试验、技术指

导、提供情报资料以及举办报告会等。机构内设有技术商谈部或技术指导课,免费为中小

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平时,公立试验研究所深入现场,对中小企业进行巡回技术指导。主要

形式有:一般巡回指导,这是对企业生产技术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指导,简易巡回指导,以职

工20人以下的小企业为指导对象,目的在于激起这些企业对技术转移的热情,并帮助进

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防止公害巡回技术指导,其内容是对可能发生公害的中小企业

在工艺改善方面给予指导;能源巡回技术指导,为促进中小企业采用替代能源和节能技

术,派出装有计测装置的“能源诊断车”进行技术指导。此外,公立试验研究所还接受没有

研究试验装置的企业有关技术开发的委托,代其进行分析和试验。有89个公立试验所设

立了“开放实验室”,井陆续配备了用于开发应用高技术的设备装置,无时间限制地为研

究开发型企业开展研究试验提供设备和场所。(2)技术咨询形式的技术指导。政府在80

年建立了“技术咨询制度”,在各地对技术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特长的人进行登记和组织,  

通过他们对那些因技术力量不足而难以将自己构思结合到产品开发中去的企业,进行适

当的指导。目前每县平均有50人登记在册,中小企业可以就各种技术难题,以原则免费

的方式得到十均为5大时间的技术指导。

    二、技术进修事业。(1)都道府县举办的中小企业技术人员进修班。由国家提供补助

金,各都道府县负责推行,进修内容包括机械,电气、电子、金属、化学、生物技术等方面。

课程分长期(380课时以上)、中期(72课时以上)和短期(36课时以上),听讲者承担进修

费用的1/3。(2)中小企业大学校举办的中小企业技术人员进修班。在中小企业事业团开设

有中小企业大学校,为企业举办各都道府县难以进行的高级技术进修班。中小企业大学

校包括东京、关西、直方、旭川四所学校,听讲者可在工厂自动化、微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学科中,选择一周或一个月的学习课程,个人仅负担费用的1/4。学校还为由于事务而不能脱身的中小企业主及技术人员开设函授课程。目前每年在中小企业大学校进修的人

达2,ooo左右。此外,学校还为各都道府县负责中小企业指导咨询工作的人员开设各类进

修课程和讲座,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和咨询诊断能力,以保证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咨

询取得较好效果。

    三、技术开发事业。(1)通过国立公立试验所进行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对中小

企业比重高的行业中带有普遍性的技术课题,由国立公立试验研究所集中进行攻关,然

后以整个行业为对象,通过说明会等形式,将研究成果向中小企业推广普及。(2)产学官共

同研究制度。政府在1981年创设了由公立试验所主办、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研究由大学和

中小企业分担的产学官共同研究制度,以进行中小企业领域重要技术课题的研究开发工

作。(3)补助金、融资和信用保险制度。技术改进补助金制度:为促进中小企业对导入技

术进行改良和创新,政府制订了技术改进补助金制度,补助金额通常为技术改进费用的

40~70%,500万日元以上的课题由通产省公开募集,500万以下的由各县募集。新技术

产业化融资制度:这是当中小企业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时,政府在资金上给予援助的制

度。它规定企业向各地通产局提出新技术产业化的书面申请并获批准后,就可从中小企

业金融公库获得长期低息贷款。新技术产业化保险制度:为确保中小企业在应用新技术

时能顺利地从民间金融机构筹措资金,制度规定只要地方信用保证协会作出责任保证,

就可以由信用保险公库出面为那些缺乏担保能力的中小企业作担保,担保额度为80%。

    四、技术情报事业。(1)全国性中小企业情报服务。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情报中心设在

中小企业事业团中,专门从事以技术情报为主包括其它各种情报在内的综合性情报的收

集整理,并在加工分析基础上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它提供情报的方式有两大类。首先

是通过发行资料刊物提供情报服务,包括:线索性情报资料,如情报来源目录、经营情报目

录、技术情报目录、防止公害技术目录;基础性情报资料,这是有关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

动向、行业发展动向、地区发展动向、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的动向以及中小企业的新政策

动向等方面的情报资料:经营环境和企业实况情报资料,这是中小企业经营实况和经营

环境的全盘调查资料,包括企业实况调查、需求调查和景气调查等;技术情报资料,如公立

试验所的研究成果资料、设计情报卡片、设计者情报卡片等,人才情报资料,包括各方面技

术、管理专家的人才清册等等。其次是通过计算机系统提供情报的检索服务,包括科技文

献的检索服务、新闻报道和统计数据的检索服务以及对地方中小企业情报中心的情报检

索的联机服务。(2)地方性中小企业情报服务。各地区的中小企业情报中心是为中小企

业提供情报服务的地方中心,其任务主要在县一级范围内收集、加工和提供与地方需求

有关的情报,并为加快技术情报的扩散组织活动和提供活动场所。此外,在各地还设有中

小企业综合指导所和技术情报室,专门整理分析适合地方产业需要的技术情报,井负责

促进地方上的技术交流。

    五、技术交流事业。(1)对中小企业技术交流的促进和支援。从1981年开始由国家提

供资助、各都道府县牵头组织了技术交流研究会。其成员由各都道府县以本地区中小企

业为对象通过公开募集、知事认可的方式确定.中小企业事业团对这些由政府组织建立

的技术交流研究会以及在政府指导下各地自愿组织起来的跨行业技术交流协会,在组织

建立和开展活动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援助,并不断总结经验向各地推广.另外,中小企业事

业团还向各地介绍或派遣专家,为技术交流研究会和跨行业交流协会举办技术讲座和进

行买地指导。(2)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斡旋业务。这是中小企业事业团和公立试验研究所

等机构,在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转移时所提供的帮助调查、评价分析、斡旋、指导等一系列

服务。凡希望购买技术的中小企业可向所在地公立试验所提出申请。申请书内容包括:希

望转移技术的名称、转移的目的、转移技术的内容、转移的予定期间以及计划投资额等。公

立研究所收到申请后,由具体担当人员对申请内容进行分析评价,随后通过所内的技术

情报室,对各研究机构、大企业所拥有的专利、技术诀窍进行检索,以寻找合适的技术提

供者。如调查表明,该技术课题通过指导而无须购买就可解决,就派专家到申请企业进行

实地指导。对一些地方公立试验所难以解决,难度较高的技术转移项目,公立试验所则向

中小企业事业团提出委托处理的申请。在中小企业事业团内,有五十名各种技术领域的

专家学者作为技术转移专门调查员登记在册。这些调查员是根据技术专长、活动能力以

及保守秘密的信用程度等条件,从各个大学的教授、研究所的高级技术人员中严格挑选

出来的。中小企业事业团在接受委托后,就由这些调查员进行专项研究调查。内容包括:技

术供方的检索和确定,即通过对各研究机构、大企业所拥有的情报、事业团内部积累的情

报、技术转移专门调查员的调查报告等的调查、检索,确定合适的技术供方;技术转移斡

旋的详细调查,即由调查员对技术需方和供方进行实地调查。对技术需方主要调查技术

转移的体制(包括人才、期间、设备投资颧)、技术转移的预期效果(技术与财务分析)、转

移的有利与不利因素、转移的形式(共同研究、改造、开发或工业产权的购买)。对技术供

方主要调查提供技术的内容、方法、工业产权的实施许诺、让渡、技术诀窍的提供、设备的

提供、技术指导的能力以及技术价格和合同方式等。在调查基础上,经过评价分析,最后

形成结果报告提供给申请企业。报告内容通常包括:技术供方介绍、提供技术内容、转移

方式和预计所需费用等。上述对中小企业技术转移提供的斡旋业务一般是无偿的。企业

可在所提供的结果报告基础上对技术转移作出决策,由于企业各自的生产特点,所获得的

技术要完全符合企业需要一般是不多见的。因此,企业在转移技术后还需要对其进行改

进和产业化研究,并可以继续得到公立试验所或中小企业事业团的指导和援助.

日本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体系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