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对上海产权市场发育的剖析与思考
发行时间:1994-10-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产权市场

对上海产权市场发育的剖析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出现了以兼并、拍卖、股份制为主的企业产权交易。据粗略统

计,从1989年首例兼并开始至今,上海发生产权交易的工商企业达450户,转移资产存

量价值超过40亿元。

    企业产权交易的主要类型

    1.企业兼并。主要集中于工业系统,截止去年上半年统计,工业系统共兼<合)并企

业390户,被兼并企业固定资产原值41.2亿元,职工20余万人。企业兼并主要采取两种

方式;一是对被兼并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资产评估,由买方企业支付产权转让费,

实行产权转让;二是优势企业承包劣势企业,行使企业经营权,被承包企业的债权、债务和

承包任务一并由承包方承担。

    2.企业拍卖。企业公开拍卖始于1992年,集中于商业系统的小型集体企业。迄今为

止,向社会公开拍卖的商业企业为50家,成交总额1248.7万元。转让的标的物一般分为

两种:一是包括房产在内的企业整体产权拍卖;二是不含房产的企业部分产权拍卖。除公

开拍卖之外,商业系统还有11家企业实施向职工内部转让产权。

    3.国有股权转让,从1992年开始,飞乐、嘉丰等股份公司实行部分国有股转让,使

上海产权交易进入借助证券市场的新阶段。据匡算,6家股份公司转让国有股收入共计

数亿元。股份公司国有股转让有多种模式:(1)转让国有权证的“飞乐模式”,(2)企业上

市前将国有股协议转让给个人股东的“陆家嘴模式”,(3)企业上市后将国有股协议转让

给个人股东的“申能模式”;(4)直接通过二级市场转让国有股的“嘉丰模式”。1993年9

月,深圳宝安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大量收购上海延中公司股票,标志着上海证券市场的产

权交易功能趋于强化。

    企业产权交易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十分显著。首先,盘活子资产存量。企业兼并使原来

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的近7亿元固定资产重新得到有效利用。商业企业拍卖所回收的

资金扣除各项费用,还有600万元可用于新辟网点的建设。其次,增强了优势企业和重要

产业的发展后劲。出让产权的企业拥有设备、劳动力、场地和商标等多种经营资源,通过产

权市场兼并、收买等方式,取得外部经营资源,为优势企业迅速捕捉市场机遇、扩大经营

规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再次,推动劣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助于这些企业在新一轮的

市场竞争中焕发生机。最后,减轻了财政负担,增强了政府对能源、交通等基础性部门的

追加投资能力。

    现阶段产权交易仍以无形市场为主,被兼并和被拍卖企业大多是小型工商企业,其

中的大部分属于经营不善,处于亏损状态。在有形市场如证券市场上,产权交易只在极小

范围内试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产权市场发育的不成熟。

    近期推进上海产权市场发育的若干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建立上海产权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必须看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发育上海产权市场不仅对培育健全的市场体系不可或缺,而且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也有重要意义。

    2.塑造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除个人投资外,企业是产权市场的主体,从本质上讲,

产权交易是买卖双方寻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上海现有的产权交易

中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集中于政府部门,政府事实上被推上了市场主体的地位,政

府主管部门在做许多本应由企业做的事情。

    塑造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必须加快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资委——中

介性投资控股公司——企业三者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的国有资产投资和经营体系。目前,

上海已在纺织、仪表系统进行试点,并已成立纺织国资经营管理公司。同时,·般的国有企

业则通过投资入股,购入其他企业的产权等方式,可以成为其他企业的产权主体。

    3.把好企业资产评估关。目前上海的资产评估工作难以适应产权市场发展需要。要

花大力气形成一支恪守职业道德、专业水准过硬的评估队伍。发展评估机构要引入市场

竞争机制,打破行政保护和行业垄断,优胜劣汰。政府对评估机构要加强监管,对从业人员

业务素质要严格考核。

    4.由点及面,推开产权交易的市场化改革。上海现行产权交易的面很有限,多集中于

小型亏损企业,对面上存量资产盘活的带动作用不大。应在建立产权交易所、规范交易规

则的同时,积极拓宽进入产权市场的企业面。

    面上推开的突破口是抓两头。一头是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产权交易功能,使之成

为大企业间产权交易的主要通道。二是要加大中小型工商企业的拍卖、兼并步于,选择进

入产权市场交易的对象不应限于经营不善和亏损严重的企业,为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

建议多选择具有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的小企业,以凝聚市场的“人气”。对那些资不抵债、

积重难返的企业要果断地宣布破产,克服产权交易中的劫富济贫、扶贫助劣现象。

    5.创造有利于产权市场发育的外部环境。一是设立全市性的产权登记中心,动态记

录国有资产的产权变动情况,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二是加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

革,国有资产管理职能要从现行的政府部门中独立出来,国有资产由国资委统一授权给

投资控股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运作,控股公司可交叉持股,打破行政性垄断。三是加强对

产权市场的立法。应在产权主体、交易规则,组织载体、交易程序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法律、

法规,建立起产权市场有序运作的法律框架。四是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监管机构要统一,避

免政出多门。五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决产权出让引起的企业职工安置和退

休工人负担的困难。建议从国有资产转让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建立特别基金,统筹使

用,保证出让产权企业职工的基本收入和再就业培训,防止推进产权市场过程中可能引

起的社会震荡和风险。

    (摘自《宣传通讯》1994年第15期)

对上海产权市场发育的剖析与思考
发行时间:1994-10-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产权市场

对上海产权市场发育的剖析与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出现了以兼并、拍卖、股份制为主的企业产权交易。据粗略统

计,从1989年首例兼并开始至今,上海发生产权交易的工商企业达450户,转移资产存

量价值超过40亿元。

    企业产权交易的主要类型

    1.企业兼并。主要集中于工业系统,截止去年上半年统计,工业系统共兼<合)并企

业390户,被兼并企业固定资产原值41.2亿元,职工20余万人。企业兼并主要采取两种

方式;一是对被兼并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清理和资产评估,由买方企业支付产权转让费,

实行产权转让;二是优势企业承包劣势企业,行使企业经营权,被承包企业的债权、债务和

承包任务一并由承包方承担。

    2.企业拍卖。企业公开拍卖始于1992年,集中于商业系统的小型集体企业。迄今为

止,向社会公开拍卖的商业企业为50家,成交总额1248.7万元。转让的标的物一般分为

两种:一是包括房产在内的企业整体产权拍卖;二是不含房产的企业部分产权拍卖。除公

开拍卖之外,商业系统还有11家企业实施向职工内部转让产权。

    3.国有股权转让,从1992年开始,飞乐、嘉丰等股份公司实行部分国有股转让,使

上海产权交易进入借助证券市场的新阶段。据匡算,6家股份公司转让国有股收入共计

数亿元。股份公司国有股转让有多种模式:(1)转让国有权证的“飞乐模式”,(2)企业上

市前将国有股协议转让给个人股东的“陆家嘴模式”,(3)企业上市后将国有股协议转让

给个人股东的“申能模式”;(4)直接通过二级市场转让国有股的“嘉丰模式”。1993年9

月,深圳宝安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大量收购上海延中公司股票,标志着上海证券市场的产

权交易功能趋于强化。

    企业产权交易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十分显著。首先,盘活子资产存量。企业兼并使原来

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的近7亿元固定资产重新得到有效利用。商业企业拍卖所回收的

资金扣除各项费用,还有600万元可用于新辟网点的建设。其次,增强了优势企业和重要

产业的发展后劲。出让产权的企业拥有设备、劳动力、场地和商标等多种经营资源,通过产

权市场兼并、收买等方式,取得外部经营资源,为优势企业迅速捕捉市场机遇、扩大经营

规模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再次,推动劣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有助于这些企业在新一轮的

市场竞争中焕发生机。最后,减轻了财政负担,增强了政府对能源、交通等基础性部门的

追加投资能力。

    现阶段产权交易仍以无形市场为主,被兼并和被拍卖企业大多是小型工商企业,其

中的大部分属于经营不善,处于亏损状态。在有形市场如证券市场上,产权交易只在极小

范围内试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产权市场发育的不成熟。

    近期推进上海产权市场发育的若干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建立上海产权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必须看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发育上海产权市场不仅对培育健全的市场体系不可或缺,而且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宏观调控体系也有重要意义。

    2.塑造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除个人投资外,企业是产权市场的主体,从本质上讲,

产权交易是买卖双方寻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上海现有的产权交易

中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集中于政府部门,政府事实上被推上了市场主体的地位,政

府主管部门在做许多本应由企业做的事情。

    塑造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必须加快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资委——中

介性投资控股公司——企业三者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的国有资产投资和经营体系。目前,

上海已在纺织、仪表系统进行试点,并已成立纺织国资经营管理公司。同时,·般的国有企

业则通过投资入股,购入其他企业的产权等方式,可以成为其他企业的产权主体。

    3.把好企业资产评估关。目前上海的资产评估工作难以适应产权市场发展需要。要

花大力气形成一支恪守职业道德、专业水准过硬的评估队伍。发展评估机构要引入市场

竞争机制,打破行政保护和行业垄断,优胜劣汰。政府对评估机构要加强监管,对从业人员

业务素质要严格考核。

    4.由点及面,推开产权交易的市场化改革。上海现行产权交易的面很有限,多集中于

小型亏损企业,对面上存量资产盘活的带动作用不大。应在建立产权交易所、规范交易规

则的同时,积极拓宽进入产权市场的企业面。

    面上推开的突破口是抓两头。一头是要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产权交易功能,使之成

为大企业间产权交易的主要通道。二是要加大中小型工商企业的拍卖、兼并步于,选择进

入产权市场交易的对象不应限于经营不善和亏损严重的企业,为吸引更多的市场参与者,

建议多选择具有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的小企业,以凝聚市场的“人气”。对那些资不抵债、

积重难返的企业要果断地宣布破产,克服产权交易中的劫富济贫、扶贫助劣现象。

    5.创造有利于产权市场发育的外部环境。一是设立全市性的产权登记中心,动态记

录国有资产的产权变动情况,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二是加速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

革,国有资产管理职能要从现行的政府部门中独立出来,国有资产由国资委统一授权给

投资控股公司或大型企业集团运作,控股公司可交叉持股,打破行政性垄断。三是加强对

产权市场的立法。应在产权主体、交易规则,组织载体、交易程序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法律、

法规,建立起产权市场有序运作的法律框架。四是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监管机构要统一,避

免政出多门。五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决产权出让引起的企业职工安置和退

休工人负担的困难。建议从国有资产转让收入中提取一部分资金,建立特别基金,统筹使

用,保证出让产权企业职工的基本收入和再就业培训,防止推进产权市场过程中可能引

起的社会震荡和风险。

    (摘自《宣传通讯》199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