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轻集体企业面临的困惑与思考
长沙市二轻局体改办 戴钰初
长沙有市属二轻85家企业,其中集体企业77家,占90.6%。二轻集体企业在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初期面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困难,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本文试图通过对二轻集体企业面临困境的分析,从而寻求二轻集体企业的出路和对策。
一、二轻集体企业面临的困惑
长沙二轻集体企业从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困难重重,步履十分艰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惑,
首先,经济效益连年大幅度下降,好转无望。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长沙二轻集体企业利税从1986年的3764万元,降至1990年的908万元,近两年虽稍有好转,但远没恢复元气。1991年集体企业28户亏损,占集体企业的36.6%,亏损金额882万元,1992年集体企业26户亏损,占集体企业的34%,亏损金额582万元o 1993年1—8月市属集体企业39户亏损,亏损面达50.15%,亏损金额已达819.3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36.8%。即使盈利企业,其中5万元以下微利企业占14户,这些企业盈利额徊小。同时还要指出的是,在盈利企业中还潜伏了虚盈实亏的企业。如果把这些因素都摆开来,问题可能更为突出。
其次,资金越来越紧缺,企业运转十分艰难。资金紧缺的程度也是历史上从未谣到过的。已立项的技措资金不能到位,不得不停停打打,银行收回流动资金贷款,以致企业没有资金采购原材料而被迫停工,发工资没有钱,不得不推迟,职工住院,企业拿不出钱,不得不要职工垫付等等。厂长整天就是跑钱,资金紧缺的程度已非我们一般所能想象。
其三,税费增加,企业的负担不堪承受。二轻企业的税费负担高于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区街企业,同时也高于全民企业。全民企业纳税后,国家有投入,促进发展,二轻集体企业纳税后,发展要靠自己。除了国家规定的税费外,名目繁多的种种摊派更使企业不堪承受,什么综合治理费,治安联防费、门前三包费,垃圾清倒费、道路设施费,排污费、绿化费,……等等,数不胜数,无休无止。至于各种罚款就更是挡不住了。各部门都把企业当成摇钱树,都要从企业捞一把,压得喘不过气来。
其四,原辅材料、能源运输价格疯涨,产品成本大幅上升,使企业陷入了困境。二轻集体企业绝大多数从事加工工业,近年来原辅材料,能源,运输价格猛涨,特别是钢材,铜材、建材都是成倍上升,有的上涨250%,而产品价格又受多方制约而不能涨价或涨的不多,这就使原来应属于加工企业的利润流入了原材料、能源企业和流通领域,使产品利润率大幅度下降。长沙二轻集体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已由86年的8.92%下降到92年的1.77%,资金利润率已由86年的10.36%下降到92年的2.99%。
其五,产品结构落后,竞争能力不断削弱。市场的激烈竞争直接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企业要靠产品赢得市场,占领市场。由于二轻集体企业资金短缺,筹措无门,近年来产品结构调整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结构老化,落后已成为二轻集体企业非常突出的矛盾。据77个市属集体企业排队,主要产品老化,产品寿命周期已进入衰退期和淘汰期的有41个单位,占53.2%,产品寿命已进入成热期,市场已趋饱和,竞争非常激烈,利润率大幅下降的28个单位,占36.4%,产品新颖,处于生长期和发展期,产品利润率比较高的仅8个单位,占10%强。因此80%的企业面临开发新产品,整调产品结构的重大课题。而产品结构越落后,企业效益越差,效益越差的企业越是没有自我发展能力,越是没有能力去调整产品结构,这是又一个恶性循环。
其六,二轻集体企业受全民企业管理体制束缚,企业活力越来越小,长沙二轻集体企业长期照搬袭用全民企业的管理体制,一切向全民看齐,铁饭碗,大锅饭,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机构臃肿重叠,办事效益低,这些全民企业的弊端,全民企业已在改革,二轻集体企业还在抱着不放。这是二轻集体企业活不起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才流失是二轻集体企业面临的另一个严重威胁。大批老工人,管理人员退休,80年代初期培养的电大毕业生现已十去八九八十年代中期的电大毕量生留下不足三四,大中专毕业生,一是分不进,不愿来;二是留不住,分进来歇歇脚,找到好单位麓走丁。同时由于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经营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至今还在继续外流。人才外流,人才匮乏是二轻集体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形成二轻集体企业困难的原因
长沙二轻集体企业面临的困境并非长沙“特产”,在全国和全省二轻同行业中有很大的相似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二轻集体企业受“二全民’的旧体制束缚过深,观念更新慢,大锅饭,铁饭碗根
深蒂固,加之企业底于薄,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缺乏竞争能力。
(2)体制没有理顺。改革开放10多年以来,国家主要精力,一是抓全民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改革,二是抓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对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特点,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投有摆上应有的位置。所以说二轻集体企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处境十分艰难。国家两次宏观调控,二轻集体企业都处于明显不利地位。第一次调整,国家把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摆在突出位置,资金,能源,运输,项目都实行倾斜政策,1993年的调控,又是保国家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二轻集体企业根本排不上队。
(3)企业负担过重,积累过小,投入过少。有投入才会有产出。企业是一只吃了米才会生蛋的“鸡”,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减少投入就会减少产出。由于企业负担过重,积累能力过小,投入过小,又要它不断产出,这是不能持久的。对二轻集体企业是实行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沙二轻集体企业陷入当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内部的,也有企业外部的,既有政策的,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确实复杂,但关键的,主要的应该说是上述三个方面。
三、二轻集体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
第一,国家要给出路。所谓国家给出路,就是国家要给政策、要给支持、要给条件,竭泽而渔不是上策,放水养鱼才是上策。国家在前几年的经济发展中,给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倾斜政策,给了乡镇企业,私营私业很多优惠政策,唯独城镇集体企业处在夹缝中,两头挂不上,而城镇集体企业这一块又数二轻集体企业负担最重,现在已到了水竭池净的边缘了,靠企业自身大多已回天无力,只有国家放水养鱼才有出路。
国家给出路,关键是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输氧。二轻集体企业是一只国家不喂草的羊。长期以桌,城镇集体企业为国家提供税费是非常可观的,仅长沙二轻自1983—1992年lo年中为国家创造利税68842万元,同时还为地方工业的发展,出口创汇,安排就业人员,提供有效供给。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这只羊面临不平等竞争,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国家喂上一把“草”,输上一点‘氧’,应该是理所当然。
第二,企业要千方百计自寻出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寻出路,首先要更新观念。二轻集体企业大多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更新观念的关健,就是要彻底抛弃计划经济的那套观念和模式,引进树立市场经挤的观念和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全面放开搞活,对企业既是考验又是挑战,也是机遇。看谁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看谁能占领市场。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路子也更宽了,产品制造,商品流通,边贸外贸,合资经营,兴办三产等等,二轻集体企业只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应该是大作为的。二轻集体企业大多是老企业,就总体而言,多少还有那么一点优势,技术的,人才的、信息的等等,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优势,灵活机动,全方位开发,正是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
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是二轻集体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关键所在。这里首要的是经营者的积极性。二轻企业面临由用难是空前的,企业经营管理的难度也是空前的,但经营者获得的利益与其承担的责任,风险是很不平衡的,与他们付出劳动的复杂程度也是很不平衡的,很不利于调动二轻集体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者是企业法人,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绩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关系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选好一个厂长、救活一个企业,是我们多年末的一条基本经验。因此,选拔好的企业经营者和建立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二轻集体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的又一重要途径。
第三,推行股份合作制,为二轻集体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股份合作制实行职工的劳动联合和资金联合,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实行这种制度有利于恢复集体企业的本来面目,明确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与企业同命运,担风险,有利于按照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办好企业,增加经营管理的透明度,有利于动员和集中职工及社会的闲散资金,为企业发展增添血液。股份合作制是按照合作经济的原则,吸收股份制的某些形式而形成的一种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其基本特征是劳动联合与资金相结合,财产集体共同所有与按股份个人所有相结合,而以集体所有为主。股份合作制与股份制在联合性质、投资主体、股权设置、领导体制和收益分配既有一定联系,又有区别。股份合作制要严格遵循入股自愿,资金共筹、股权平等,同股同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实行股份制中遇到共同难点就是集体企业存量资产量化到人的问题。从发展趋势看,笔者认为量化到人已是势在必行,把集体企业存量资产一部量化到人,使集体企业职工直接拥有企业产权;必将大大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给集体企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二轻集体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发展,走出当前的困境。
第四,是实行“公有私营,对二轻集体企业彻底放开搞活。“公有私营,是二轻集体企业,特别是特厨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的一条重要出路,只要保证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保证在职职工的工资和退休职工的待遇,对困难企业,特别是长期亏损企业,可以实行公开招标,租赁经营或“公有私营”,都变为划船者,既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培养发现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也有利于转移分散风险,增强企业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