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党政同奏改革曲振兴起重谱新篇
发行时间:1994-04-20
网站编辑:上海起重工具厂
来源:研究所

党政同奏改革曲振兴起重谱新篇

上海起重工具厂

    两年前,我们起重工具厂还是一个亏损企业,厂领导班子感到压力很重。从1992年下半年起,开始止亏。1993年全厂职工继续努力,团结一致,艰苦拼搏,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全年完成总产值2273.9万元,比1992年的1821.5万元增长了24.84%,利润48.4万元比1992年的3.8万元提高了12.7倍,销售额2090万元比1992年的1506.66万元增长了38.7%,出口交货值430万元,比1992年的162万元提高了165.43%;劳动生产率为4.84万元/人年,比1992年的2.53提高了91%。1993午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市场为导向,狠抓新产品开发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新产品开发作为脱贫增效的大事来抓,我们对科技人员采取了倾斜政策,制定了科技项目承包奖罚条例,对新产品开发分别列项考核,投产一只,奖励一只,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新产品不断地推出。我厂主要产品千斤顶从原来传统的四个规格发展到内外销15个规格品种,新品产值逐年递增,1993年达到880万元,占总产值的38%。1993年9月,根据美商要求立即动手开发20T千斤顶,10月投产,到年底生产出了约5000台,新增利润11.8万元。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对拓展市场,满足内外销需要,提高经济效益,起到十分关键作用。

    二,改革用工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鉴于企业职工人数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企业负担重的状况,我们首先从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着手,1993年初对年老钵弱,女性45足岁,男性5S足岁下岗享受待退休待遇。接着推行上岗合同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全厂115个岗位重新测评,调整,提倡兼职,竞争上岗,对懒、散,差的人员经教育又不改的一律下岗,重新分配。科室也从13个改为6科二办。这样全厂职工由原来的722人,缩编到目前上岗共477人。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全厂干部职工增强了风险意识,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在人员减少34%的情况下,产品的实物量反而增长了24.80%。职工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从1992年的人均3000元提高到1993年的人均5600元,一线工人达到7000多元。

    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计件制,每道工序,每只另件,根据理论计算,实物测评,均明码标价,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生产工人对自己一天的收入都看得见,摸得着,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过去是脏,累、苦的恬没人干,现在是样样工作抢着干,产量大幅度的增长。例如千斤顶顶帽,材料是铸铁,加工要求高,原来的定额长期徘徊在65只左右,现在达到了200只。计件制的推行又使产量明显增长,千斤顶整机从月产8000台上升至13000台。

    三、健全各项承包,确保销售增长

    前两午,我厂的经济处于相当困难时期,义遇到了销售人员集体跳槽,面对市场疲软,销售人员又脱档,这一困难的局面,我们党政班子决心以积极的态度,迎着困难上。先是在全厂公开招聘销售人员,经口试笔试择优录用了8名有志销售工作的职工,经过短期培训,实行工资,奖金、差旅费,交际费四合一大承包,划地区包干,以贷款回笼数的1,5%作为个人报酬。根据不同地区确定每个销售人员的月销量和承包基数,每月结算,全部兑现。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力地推动了销售工作的展开,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使他们感到有压力。如有一位销售员,他承包了大西北地区,路线远,经济不发达,有许多地方是销售空白点。但是他凭着一股热情,不辞千山万水,不顾千辛万苦,不怕千言万语,去开辟新市场。一年多来,在他的努力下,去年他一个人就销出产品近300多万元。

    实行风险承包后,我们的销售状况逐月好转,全年销售额达209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比1992午1560万元增长了38%,为我厂的经济工作走上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基础管理,注重开源节流

    激烈的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价格,质量的竞争,这就迫使我们要认真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节约费用,减少消耗,堵塞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跑,冒,滴、漏’,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

    在物料管理方面,实行产品另件加工流程中的全收全发,坚持完整的填写生产日报表的制度,使零件在各道工序的加工中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严格的控制。

    在外协管理中,我们也加强检验,严格把关,凡是不合格产品一律退货,仅去年一年,就退回了千斤顶附件达30起,电动工具的配件10多起,减少损失达12万元多。在对主要外加工单位实行了新的单耗考核,仅千斤顶中的活塞杆和油缸二项,平均每公斤可节约钢材近0.1公斤,一年就可节约钢材达14吨。

    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内部挖潜,对可利用的另件,都要求进行特殊加工,重新回用。如本厂二车间在车间主任带领下,发动有技术特长的职工,自行加工了特殊的刀具,对车间里长年丢之可惜,用之不合格的近25000多根各种规格的活塞杆,和5000多只顶帽,进行了重新返修加工。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使这些已被判了死刑并沉睡了多年的废品变成了宝,仅此两项就节约了钢材达58吨,料费达27万元。

党政同奏改革曲振兴起重谱新篇
发行时间:1994-04-20
网站编辑:上海起重工具厂
  
来源:研究所

党政同奏改革曲振兴起重谱新篇

上海起重工具厂

    两年前,我们起重工具厂还是一个亏损企业,厂领导班子感到压力很重。从1992年下半年起,开始止亏。1993年全厂职工继续努力,团结一致,艰苦拼搏,超额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全年完成总产值2273.9万元,比1992年的1821.5万元增长了24.84%,利润48.4万元比1992年的3.8万元提高了12.7倍,销售额2090万元比1992年的1506.66万元增长了38.7%,出口交货值430万元,比1992年的162万元提高了165.43%;劳动生产率为4.84万元/人年,比1992年的2.53提高了91%。1993午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以市场为导向,狠抓新产品开发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新产品开发作为脱贫增效的大事来抓,我们对科技人员采取了倾斜政策,制定了科技项目承包奖罚条例,对新产品开发分别列项考核,投产一只,奖励一只,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新产品不断地推出。我厂主要产品千斤顶从原来传统的四个规格发展到内外销15个规格品种,新品产值逐年递增,1993年达到880万元,占总产值的38%。1993年9月,根据美商要求立即动手开发20T千斤顶,10月投产,到年底生产出了约5000台,新增利润11.8万元。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对拓展市场,满足内外销需要,提高经济效益,起到十分关键作用。

    二,改革用工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鉴于企业职工人数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低,企业负担重的状况,我们首先从改革劳动人事制度着手,1993年初对年老钵弱,女性45足岁,男性5S足岁下岗享受待退休待遇。接着推行上岗合同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全厂115个岗位重新测评,调整,提倡兼职,竞争上岗,对懒、散,差的人员经教育又不改的一律下岗,重新分配。科室也从13个改为6科二办。这样全厂职工由原来的722人,缩编到目前上岗共477人。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全厂干部职工增强了风险意识,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在人员减少34%的情况下,产品的实物量反而增长了24.80%。职工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从1992年的人均3000元提高到1993年的人均5600元,一线工人达到7000多元。

    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了计件制,每道工序,每只另件,根据理论计算,实物测评,均明码标价,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生产工人对自己一天的收入都看得见,摸得着,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过去是脏,累、苦的恬没人干,现在是样样工作抢着干,产量大幅度的增长。例如千斤顶顶帽,材料是铸铁,加工要求高,原来的定额长期徘徊在65只左右,现在达到了200只。计件制的推行又使产量明显增长,千斤顶整机从月产8000台上升至13000台。

    三、健全各项承包,确保销售增长

    前两午,我厂的经济处于相当困难时期,义遇到了销售人员集体跳槽,面对市场疲软,销售人员又脱档,这一困难的局面,我们党政班子决心以积极的态度,迎着困难上。先是在全厂公开招聘销售人员,经口试笔试择优录用了8名有志销售工作的职工,经过短期培训,实行工资,奖金、差旅费,交际费四合一大承包,划地区包干,以贷款回笼数的1,5%作为个人报酬。根据不同地区确定每个销售人员的月销量和承包基数,每月结算,全部兑现。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力地推动了销售工作的展开,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使他们感到有压力。如有一位销售员,他承包了大西北地区,路线远,经济不发达,有许多地方是销售空白点。但是他凭着一股热情,不辞千山万水,不顾千辛万苦,不怕千言万语,去开辟新市场。一年多来,在他的努力下,去年他一个人就销出产品近300多万元。

    实行风险承包后,我们的销售状况逐月好转,全年销售额达2090万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比1992午1560万元增长了38%,为我厂的经济工作走上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

    四,加强基础管理,注重开源节流

    激烈的市场竞争,说到底就是价格,质量的竞争,这就迫使我们要认真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物资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节约费用,减少消耗,堵塞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跑,冒,滴、漏’,千方百计的降低成本。

    在物料管理方面,实行产品另件加工流程中的全收全发,坚持完整的填写生产日报表的制度,使零件在各道工序的加工中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严格的控制。

    在外协管理中,我们也加强检验,严格把关,凡是不合格产品一律退货,仅去年一年,就退回了千斤顶附件达30起,电动工具的配件10多起,减少损失达12万元多。在对主要外加工单位实行了新的单耗考核,仅千斤顶中的活塞杆和油缸二项,平均每公斤可节约钢材近0.1公斤,一年就可节约钢材达14吨。

    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内部挖潜,对可利用的另件,都要求进行特殊加工,重新回用。如本厂二车间在车间主任带领下,发动有技术特长的职工,自行加工了特殊的刀具,对车间里长年丢之可惜,用之不合格的近25000多根各种规格的活塞杆,和5000多只顶帽,进行了重新返修加工。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使这些已被判了死刑并沉睡了多年的废品变成了宝,仅此两项就节约了钢材达58吨,料费达2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