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企业改革
集体企业必须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就是力求达到投入少,产出多,质量高,效益好。它本来就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宗旨,尤其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复关’在即的今天,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高,就可走遍天下,否则就寸步难行。因此,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决定胜负的关键,对此不能有任何忽视。
加深对提高质量的思想认识
邓小平同志说:“质量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有对质量有个正确,完整的认识,才能有千方百计提高质量的自觉行动。俗话说:“认识清,万事兴’,“思想不通、一切落空”。因此,必须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加深对质量问题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强调质量问题,并非一时权宜之计,而是集体企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客观要求,是贯彻党和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江泽民总书记曾强调指出:“质量第一是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一个长期战略方针。’朱镕基副总理亦曾严肃地说:“质量问题是千秋万代的民族事业”。尤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更应把质量问题提高到基本国策和头等大事的高度上来认识。
其次,要认识到产品质量好不好,既是国家科学技术与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又是中华民族素质高低的具体体现。尤其在我国‘复关’之后,将有更多企业的产品涌入国际市场,世界各国的“洋货’亦将蜂拥地进来‘抢占’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如果‘国货’比得过人家 外国人就爱购‘中国货’,那产品就有大市场,企业就有好效益,就能畅国运、扬国威,中国人的脸上就能添光彩,如果我们的产品质量低劣 没有洋货好 “洋人们’不仅不买 还要讥笑,那我们就要在外国人面前丢人显眼,就要大大影响出口创汇和损害我国家,民族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形象。中国商品曾在俄罗斯享有好声誉,70年代中国商品在苏联是免检的。去年秋天,一位老妇捧着一只中国热水瓶来到莫斯科中国展览馆说,这只热水瓶是她30年前买的,至今仍在使用,希望再买一只中国热水瓶.但近年来受假冒伪劣商品的影响 中国商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声誉受到严重损害。中国驻俄罗斯公使商务参赞卢树棠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商品很可能失去俄罗斯和独联体其他国家的广阔市场”。可见产品质量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
再次,要认识到产品质量的优劣,既关系到经济效益,又关系到社会效益。马克思说:“产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通过量的增加,而是通过质的提高而提高。’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或尽是些不合格品 那就白白糟遢了原材料和浪费了劳动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从何谈起?如低劣产品以次充好混入市场,让人受骗上当,更要起到坑害群众,破坏生产建设的恶劣作用。一个企业要想达到有益于人民,造福于社会的目的,显示本身存在的价值,只有生产出更多的优质产品,别无他途。
质量是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
集体企业要提高效益,须作多方面的努力,要采取多项措施,要“数管齐下’才能达到目的,如向规模要效益,向经营要效益、向产量要效益等等,然而,最根本的是向质量要效益。以提高质量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才是企业最主要,最根本,最积极的途径。
“质量决定效益’,这在国际上早已成为定论。 .
质量,是产品走向市场的通行证,是企业最好的广告和形象。有好的质量才能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在市场上才能增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也就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某县有两家水泥厂,一家视质量如生命,质量过硬 所产水泥用于造长江大桥,取得专家的好评,几十年如一日,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很好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并且企业声誉大振,销路大开,利润大增,而另一家水泥厂则对质量重视不够,检验不认真,以致100吨水泥运往北仑港建造海运码头时,施工单位复验出是“不合格’产品,幸好未投用就被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结果那批水泥被倒入东海,不仅企业的名利损失惨重,并且更影响了建港的施工进度,既害人又害己。可见产品质量的好坏,足以关系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企业的兴衰成败。
因而,一个企业的工作尽管千头万绪,但质量工作是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要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企业各项工作的终极目的都要集中反映在质量和效益上,同时,只有质量好,才有效益好。实践证明,如不是以质量好为基础而取得的‘效益’,是不能巩固和持久的。李鹏总理曾明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对质量工作历来十分重视。认为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而没有质量和效益的速度 对经济发展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必须扎扎实实把质量工作抓好”。
质量效益型道路乃必然选择
我们所指的质量效益型,就是用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理论和原则来从严治厂,以求获得好的收益,既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又把提高质量同提高效益统一起来。要清醒地看到,产品投有质量,就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市场,企业效益就无从谈起。企业没有效益 就失去丁存在的意义,其生存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发展?故而,在推进企业改革中,坚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是集体企业的必然选择。
集体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方向,摆正国家与企业、生产者与使用者,社会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正确关系,才能更符合正当经营和平等竞争的原则。
集体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是顺应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环视国内外办得成功的企业,无一不是注重质量,注重效益以及注重两者的统一所致。
集体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体现了科技兴厂和勤俭办企业的精神。因为以质量求效益,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要进行艰巨细致的工作,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奏效。
集体企业走质量效益型道路,必定要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充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综上所述,可充分说明质量效益型道路,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非走这条路不可,绝无其他的什么途径所能取代。
要走这条道路就要真抓实干
集体企业坚持质量效益型道路,是项艰巨,而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出大力气,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主要是:
一,企业领导必须亲自上阵,挂帅出征,实行全厂总动员。企业领导在亲自总管质量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到四点:(1)要把质量置于“头等重要’的地位,日常生产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企业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质量,如有“碰撞’,要向质量工作让路,(2)要调集精兵强将,充实攻坚战斗队。要从厂部到车间班组普遍成立QC小组,向质量大举进军,并安排好后勤支援工作,(3)要真抓实干,贵在行动,不能‘坐而沦道,光喊口号”。质量工作是十分具体和实际的,空喊千遍;不如实干一事,(4)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能一曝十寒,力求质量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条理化和规范化。总之 一个企业的产品质量优劣,关键在领导 不重视质量工作者,是不配做企业领导的,
二。要依靠科技兴厂,加速技术进步积极开发新产品。加强科技工作是生产优质产品的根本保证和长远之计。一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重用现有科技人员和各路能人,提供科技工作的必要条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注意培养,招聘新科技人才,加强为产品质量所必需的科技力量。二要重视技术改造,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应用先进设备,扩展新的生产能力,并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三要实行企业领导,科技人员和职工“三结合”,广泛开展以提高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革新活动,把立项的技术改造和群众性的小改小革密切结合起来,以求产品综合质量水平的提高。
三、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强化监测检验手段,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产品质量必须从“源头”抓起,一抓到底。首先,要严把购料、配料和投料关,不合标,不适用的料,宁可停产,也不购用。其次,要加强“中间工序’的生产管理,以保证半成品或元配件的质量,这是保证成品质量至关重要的一环。要加强各道工序生产的管理和检查,以提高工序一次投入产出合格率,并不让上工序不合格品流入下一工序,以免一损俱损,恶性循环。再次,要加强产品总组装的监督管理,一丝不苟地从严把好质量检验关,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做到“四不”:不准计报产量产值,不准入库上帐,不准计算工资 不准出厂。
四,奖优罚劣,实行产品质量与职工奖酬挂钩,以激励机制,增强提高质量的动力。为此,首先要将“纯计件工资制”改成“论质计件工资制”,体现出质量等级越高所得工资越多,完善以质量具有否决权的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把质量指标落实到位,严格考核,优则奖,劣则罚 对生产废品的还要赔偿损失。
五,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办厂的精神,主要是深入持久地开展“三双’为核心的群众性劳动竞赛活动,“三双”是:一是“双提’——提高质量、提高效益,二是“双增”——增加生产、增加收入,三是“双节”——节能降耗、节省支出。通过劳动竞赛,达到降低物耗,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收效,降低不良品损失,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实现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