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集体经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是历史必然
发行时间:1994-02-20
网站编辑:吕鲁生
来源:研究所

集体经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是历史必然

江苏省轻工业厅  吕鲁生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现象,即尽管我们主观上千方百计地要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并对国有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优惠政策,但集体经济增长率依然远远高于国有经济增长率,使二者比例的天平不断向集体经济倾斜。这不但表明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具有明显的后来居上,将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这种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一,集体所有制是吸引公民个人资金转为集体资本的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劳动群众个人的资金积累也将迅速增加,这种增加速度远远高于国有资产增值的速度,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公民个人手中拥有的各类资金已达一万三千亿元,超过了国有资产的总和。城市公民和一部份比较发达的农民拥有较多的个人积蓄,有的已经具备资本投入的能力。近几年来,这笔资产正以极快的速度大量地拥进私营和个体经济领域。很显然,对于民间个人积累,我们不可能采用没收的办法使其转为国有资产,但也不应当放任自流让它大量涌进私营,个体经济。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引导的办法,通过职工的参股和个体经济的联合,使其逐步纳入集体经济的轨道。集体经济本来就是由劳动群众集资而成的,由于集体经济这种性质,使其成为容纳公民个人资本,并把其引入公有制轨道的重要形式。由于集体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把个人资本转为集体资本,因而是公有制吸引个人资本的最好形式,既然公民个人积累的源泉无穷无尽,那么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光辉灿烂,集体经济将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主体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集体经济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公有制形式。在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没有经济活动的决策权,不需要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独立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追求,所以只能充当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经济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其创造力和活力都遭受了很大的压抑。而市场经济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让企业和个人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的,有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必须在竞争中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将成为微观经济活动的主要动机。国有企业因其资产收益权在于国家,任何一个国有资产的代表人或者企业的经营者与企业资产收益权都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其产权增值的冲动主要靠行政手段来维持,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少缺乏责任感的人和违法乱纪分子,使国家财产在竞争中受损或被侵吞、散失。而集体企业,一方面因其公有制性质,资产属于职工共同所有,所以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它又是产权独立的经济实体,不但产权所有者是明确的,而且其产权收益也应归职工共同所有,因此具有强烈的保值增值的冲动,有利于企业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有机构成,以利于更好地参与竞争。所以,在一切以竞争为主的领域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财力建立国有的少量骨干性带头企业,集体企业则应成为这些领域中公有制主体。

    三,集体所有制具有兼顾效益与公平的特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形式。兼顾效益与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没有经济效益的公平是低水平的公平,它既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违背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实现社会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没有社会公平的效益,只能是剥削阶级的效益,它既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更要遭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对,导致社会不稳定。所以,党的十四大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过去我们搞大全民经济,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包下来,平均分配,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有限的公平,但是,由于抹杀了公民的个性特点,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机遇,大大压抑了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经济发展缓慢,没有活力,人民生活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而集体企业则是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好形式。一方面,集体企业产权应当是明确的,财产应当是独立的,自然就具有强劲的发展冲动,较强的激励功能、自我约束功能,因而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容易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集体企业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制形式,职工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资产所有者,这就消除了不公正的所有制根源。集体企业职工共同劳动,经济民主管理、收益共同分享。职工既有民主管理的权利和参加劳动按劳分配的权利,又有入股分红享受资产收益的权利,因此有利于发挥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显然,这种所有制是能够充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主体的。

    我们主张集体经济成为公有制主体,并不意味着反对或削弱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结构,应以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调控能力,更好地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保证我国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

集体经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是历史必然
发行时间:1994-02-20
网站编辑:吕鲁生
  
来源:研究所

集体经济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是历史必然

江苏省轻工业厅  吕鲁生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个值得人们重视的现象,即尽管我们主观上千方百计地要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并对国有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优惠政策,但集体经济增长率依然远远高于国有经济增长率,使二者比例的天平不断向集体经济倾斜。这不但表明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具有明显的后来居上,将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这种趋势是历史的必然。

    一,集体所有制是吸引公民个人资金转为集体资本的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增长,劳动群众个人的资金积累也将迅速增加,这种增加速度远远高于国有资产增值的速度,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公民个人手中拥有的各类资金已达一万三千亿元,超过了国有资产的总和。城市公民和一部份比较发达的农民拥有较多的个人积蓄,有的已经具备资本投入的能力。近几年来,这笔资产正以极快的速度大量地拥进私营和个体经济领域。很显然,对于民间个人积累,我们不可能采用没收的办法使其转为国有资产,但也不应当放任自流让它大量涌进私营,个体经济。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引导的办法,通过职工的参股和个体经济的联合,使其逐步纳入集体经济的轨道。集体经济本来就是由劳动群众集资而成的,由于集体经济这种性质,使其成为容纳公民个人资本,并把其引入公有制轨道的重要形式。由于集体经济可以从根本上把个人资本转为集体资本,因而是公有制吸引个人资本的最好形式,既然公民个人积累的源泉无穷无尽,那么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必然光辉灿烂,集体经济将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主体也是理所当然的。

    二,集体经济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公有制形式。在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和个人没有经济活动的决策权,不需要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独立的经济目标和经济追求,所以只能充当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经济机器中的一颗螺丝钉,其创造力和活力都遭受了很大的压抑。而市场经济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让企业和个人拥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经济目的,有独立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必须在竞争中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追求自身经济效益将成为微观经济活动的主要动机。国有企业因其资产收益权在于国家,任何一个国有资产的代表人或者企业的经营者与企业资产收益权都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其产权增值的冲动主要靠行政手段来维持,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少缺乏责任感的人和违法乱纪分子,使国家财产在竞争中受损或被侵吞、散失。而集体企业,一方面因其公有制性质,资产属于职工共同所有,所以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它又是产权独立的经济实体,不但产权所有者是明确的,而且其产权收益也应归职工共同所有,因此具有强烈的保值增值的冲动,有利于企业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有机构成,以利于更好地参与竞争。所以,在一切以竞争为主的领域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财力建立国有的少量骨干性带头企业,集体企业则应成为这些领域中公有制主体。

    三,集体所有制具有兼顾效益与公平的特点;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公有制形式。兼顾效益与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没有经济效益的公平是低水平的公平,它既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违背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实现社会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则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没有社会公平的效益,只能是剥削阶级的效益,它既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更要遭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反对,导致社会不稳定。所以,党的十四大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效益优先、兼顾公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过去我们搞大全民经济,把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包下来,平均分配,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有限的公平,但是,由于抹杀了公民的个性特点,限制了个人的发展机遇,大大压抑了劳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经济发展缓慢,没有活力,人民生活长期在低水平徘徊。而集体企业则是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好形式。一方面,集体企业产权应当是明确的,财产应当是独立的,自然就具有强劲的发展冲动,较强的激励功能、自我约束功能,因而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容易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集体企业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制形式,职工既是企业的劳动者又是资产所有者,这就消除了不公正的所有制根源。集体企业职工共同劳动,经济民主管理、收益共同分享。职工既有民主管理的权利和参加劳动按劳分配的权利,又有入股分红享受资产收益的权利,因此有利于发挥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显然,这种所有制是能够充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主体的。

    我们主张集体经济成为公有制主体,并不意味着反对或削弱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结构,应以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有经济,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经济调控能力,更好地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保证我国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