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交流
划小核算单位实行“分灶吃饭”给企业带来生机
青浦电器厂
我厂是五八年创建的一个县属集体企业,现有职工224人,固定资产原值350万元,专业生产电影放映电源、电镀电源、充电机、交流弧焊机等产品。八九年至九二年曾连续四年亏损。由于工厂连年亏损,造成资金严重短缺,生产难以为继,干部职工收入微薄:使人心难以凝聚,整个生产组织指挥系统很难正常运转,企业面临停产关门的危险。面对困境,我厂领导班子听取各方面意见,经过认真分析,取得了统一认识,造成工厂困难局面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企业经营机制的僵化是主要方面,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只有打破旧体制,破除旧观念,才能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制止滑坡,使工厂摆脱困境。于是我们决定从工厂实际出发,采取划小核算单位,走“分灶吃饭”的路。
首先,我们根据三大车间都具有独立对外经营产品的条件,将它们划分为三个核算单位,其中电焊机车间单独建成二级法人企业上海沪西电焊机厂”。其次,制订了以内部利润考核为主要目标的承包责任制方案,在全厂公开招标,打破干部工人界限,谁有本事谁来干。立即引起了全厂职工的关心和重视,30多名职工参加了招标竞聘会,最后确定一名副厂长承包变压器车间,一名车间主任承包整流器车间,一名职工承包电焊机分厂。再次,我们明确承包者责、权,利,实行产供销一条龙管理。划小核算单位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行政划分,而是在各核算单位内,对风险责任承包人赋予生产经营自主权,劳动人事调配权、工资奖金收益分配权。人员在厂部给予的定编范围内可以双向选择,自行组合聘用,工资奖金在核定的总额内自行分配,承包人与职工的收入均和利润指标挂钩,分别考核,超利润部分提取30%作奖金,其中25%用于职工, 5%归承包人收入。为了增加承包人的风险责任,在承包期内只发150元生活费,创利多,增收多。个人得益上不封顶,反之就由承包人自负。
实行‘分灶吃饭’明确了责任,相对地减轻了厂长的压力。这样,厂长一方面有更多的精力考虑企业的产品开发,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三个承包点的协调工作。我们实行“分灶吃饭’的原则是:对外自主经营,对内顾全大局,树立一盘棋观念,避免发生由于片面强调自主经营而造成的各自为政的小团体,甚至互相搞力量内耗。在资金,材料应用上,做到互通有无,涉及全厂性的大事服从厂长决定。不这样规定的话,即使一个承包点搞好了,其它承包点上不去,就会影响总厂目标的实现。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走“分灶吃饭’的路收到了明显效果。
1.调动了承包者积极性。他们感到责任重大,因此,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各自选择主攻方向,整机车间开拓销售渠道,加强资金回收达到99%以上,变压器车间加强技术收造,注重产品质量.确保与上海通信电源厂配套信誉,电焊机车间积极开发系列产品,不断扩大销售市场。承包取得了预期效果,三个承包点都超额完成了利润指标。
2.“分灶吃饭’提高了干部职工当家理财。由于加强了核算,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节料降耗的意识增强,都注意物尽其用,改少浪费,改变了过去“家大业大,浪费一点关系不大”的状况。
3.提高了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由于“分灶吃饭’,使职工的利益与承包点的利益捆在一起,职工感到只有同心合力把本承包点的生产搞—亡去,才能得到多收益。因此,在承包初期,由于资金困难,生产无法进行,企业不得不求银行,税务部门同意,向全厂职工发出集资的号召,尽管职工在收入少,积蓄不多的情况下,都纷纷向亲朋好友处借款筹集,只用半个月时间就实现了集资50万元的目标,保证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可以说职工救活了自己的企业。
4.由于实行了“分灶吃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预计1993年工业总产值可达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利润20万元,职工收入从1992年人均3000多元上升到1993年5000多元,增幅60%。改革给企业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