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之意义
石家庄市二轻集体工业联社主任 谢英杰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现有城镇集体企业,也耍理顺产权关系,区别不同情况可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或合伙企业。有条件的也可以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少数规模大、效益好的,也可以组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或企业集团。”决定提出了城镇集体企业五种深化改革的组织形式,而把实行股份合作制放在首位。可见党中央对集体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非常重视。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建立适应市厂经济要求的产权制度。
现在的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名为“集体”又象“二国营”,“资产都姓公,职工两手空”,产权关系模糊。这是长期以来“左”的“一大二公三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和政策造成的。由于产权关系不清,企业自主经营缺乏产权基础,职工与企业缺乏牢固的共同利益关系,“主人”的“主人翁’意识薄弱,干活磨洋工现象存在,致使企业职工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压力、动力和活力。这是当前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理想的根本性原因。
市场经济要求,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产权关系应明晰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集体工业企业的资产,一般都是企业的历代职工艰辛劳动创造积累起来的,但全部都归公,职工名下空,模糊了产权关系。通过推行股份合作制,进行资产清理、评估和界定产权。使产权明晰起来。在职工持币入股的同时,并将企业集体积累的资产适量虚化到职工头上,使职工成为本企业资产的实际拥有者。这样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体现了生产资料与生产者相结合,劳动者集体所有与个人所有相结合的产权先系。企业的所有成员都是以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活动。职工与企业血肉相连、休戚与共,“主人翁”意识强化起来,劳动热情激发出来,必然会有益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二)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当前从集体经济的性质和特点看,我国集体工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其主要问题:一是大多数企业的厂长不是职工自己选,而是由上级党委或行业主管部门任命,形成有的厂长注意对上级负责,忽略了对职工负责:二是做为企业最高权力机构的厂职代会的地位没有摆正,其作用被忽视了,有的甚至变成厂长的附属物,三是职工仅发挥劳动者作用,其资产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职工民主管理的激情缺乏,民主管理工作随之弱化。
实行股份合作制后,集体企业的管理体制随之发生根本变化。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股东大会,实行股东大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厂长不再由上级党委或企业主管部门任命,改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由于职工持币入股,并将企业积累资产的部分酌量虚化(或实化)给职工,职工成为企业的股东。作为股东,职工必然有权参与选举或罢免厂长,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经营好坏、效益高低与职工股息及分红多少相关连,从而强化了企业的激励机制,有效地激发职工的主动性和创业精神,大大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对外部市场的竞争力。
(三)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
从实践中看,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的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如在生产上,有的企业盲目追求产值,造成产销脱节,产品积压、资金沉淀,在管理机构上,由于政企不分,企业办社会、管社会,管理机构臃肿庞大,养了一些与企业效益无关的人,在分配制度上,由于产权关系不清,企业效益与职工利益关系不紧,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大锅饭,在用人制度上,存有从关系、感情、私利角度选人用人的现象。上述这些经营机制中的问题,不利于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求发展。
企业如何在深入改革中转换机制,以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全国轻工集体企业搞股份合作制试点的实践经验证明,推行股份合作制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有效途径。
在生产经营方面,由于股份合作制形成了集体企业财产劳动群众共同占有与个人所有相结合的新型产权制度,劳动群众关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情况,不再盲目追求产值,各个环节的职工,都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生产经营。
在管理机构方面,由于股份合作制使个人利益与企业效益有机统一起来,职工群众支持精简机构,解决机构臃肿问题有了群众基础。
在劳动分配方面,股份合作制企业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按股分配为辅的分配原则,把劳动分红和股金分红结合起来,搞活了分配。
在用人方面,由于股份合作制保证在企业效益提高的基础上,个人分配和分红能够
多得,利益原则驱使职工关心和监督着企业的用人情况,必然出现不养闲人、不养懒人、不养关系人的局面。
总之,集体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能在管理机构,用人制度,劳动分配、生产经销等方面,向着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方面转变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