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探讨
市场经济与合作经济
丁声俊
市场经济和合作经济都是人类共同的创造。它们以不可抗拒的内在力量,日益增强其广阔的国际性和显示巨大优越性。
在现代国际经济中,没有任何经济形态比市场经济和合作经济更超越时空、跨越国界、覆盖广阔了。它们显示出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磅礴于世界,以致于“市场经济革命”和“国际合作运动”风起云涌,不息奔腾。
颇为有趣和耐人寻味的是,当今世界市场经济发达之邦,无不是合作经济繁荣之乡,正如欧、美、日本之现状。这种普遍现象很引人深思:市场经济与合作经济是否存在必然关系和内在联系?探讨清楚这个问题,对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发展合作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开篇,合作经济曲折艰难。更由于社会上“恐市、仇市”(即市场经济)与“捏合、凑合”(即合作经济)广为流传,危害深重。人们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认定它姓“资”不姓“社”,与社会主义水火不容,把合作经济视为“集中化经济”。这导致市场经济和合作经济形象扭曲,面目全非,以致于人们“言市色变”“谈合色变”。难怪,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候,人们产生了种种疑惑、疑虑,甚至疑惧。惑者,合作经济与市场经济是否能相容统一;虑者,合作经济的宗旨是否会被抛弃;惧者,合作经济是否被淹没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
驱散疑团、消除疑问,是当代中国合作经济科学和实践面临的急迫问题。那么,如何才能驱散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阴云呢?
最基本的,要阐明市场经济和合作经济的本质特点,纠正被歪曲的形象,还其“庐山真面目”。市场经济,是人类共有的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手段。现代市场经济具有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产权明晰化、企业行为主体化;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体系完善化、交易行为规范化和市场管理法制化等特点,因而与计划机制相比,市场经济能更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社会经济效益,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又适用于社会主义。
合作经济,具有国际共同承认的质的规定性和共同的合作社原则。它是劳动者为了改善自身的地位和环境,自愿联合起来发展经济的合作经济制度。在中国,合作经济属社会主义经济的范畴。就本质而言,合作社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是自主、自助和自治型合作经济组织。自愿、民主、平等、互利、联合是合作社普遍遵循的共同原则。为社员生产与生活服务,成为兴办合作社的唯一宗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合作社已发生了多种变化: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由慈善型转变为企业型;由分散型转变为联合型;由单一型转变为多样型;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当然,这些变化反映在各国合作经济中的深度和广度各不相同,但都无例外地向着这种趋势转变。尽管历史时代变了,现代市场经济大大发展了,合作经济依然是广大劳动者和其他阶层人们,特别是农民群众最易于、最乐于接受的经济形式。
以上阐述虽简短,道理却明显。市场经济和合作经济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而完全可以相互统一、相互并存、相得益彰。市场经济覆盖全社会,适用于各种经济成份,当然也适用于我国的合作经济。换句话说,合作经济也应该,且必须遵循和服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市场经济对合作经济的适用性和促进性,集中表现在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经济结构。衡量一种经济制度优越与否,最重要的就是看它是否能把资源合理配置,取得最大社会经济效益。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些效益就是配置效益。同样,合作经济效益,也来自资源配置效益。资源的普遍特点是有限性和稀缺性。市场经济以价格为基础,以价格规律引导资源从低效益部门向高效益部门流动。这种资源流动,就是优化配置过程,大大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现在,我们越来越清晰看到,合作经济运用市场经济具有极大必要性和优越性,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大潮汹涌澎湃,声势之猛,撞击四面八方;触及之深,激奋亿万心灵;范围之广,遍及南北西东,席卷工农商学兵。可以说,合作经济面临着社会各行各业向市场经济推进的新形势,市场机制愈来愈广阔、愈深入地融进各个领域。为适应市场竞争新形势,合作经济必须加强市场竞争能力。为此,合作经济急需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和环境,积极转轨变型,避衰求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合作经济,在过去40年几经沧桑“多磨难”,甚至二度“所有制升级”,把合作经济“改造”成为全“二国营”,对资源配置越来越依赖计划机制。而计划机制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不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流动性,从而无法合理配置资源,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与经济主体之间不挂钩,人们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都与经济利益无关,因而经济主体失去动力机制,积极性被严重窒息。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不注重信息,无法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至于决策,计划体制下几乎全是自上而下作出的,企业无权参与,完全成了行政的附属物。因此,这种决策机制很难做到科学性。与计划体制相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经济主体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与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因而,人们干与不干、干好与干坏就大不一样,这就产生出取之不竭的动力。另一方面,企业还可根据市场价格和需求,调整产业结构,运用高新技术,以赢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由于市场需求和价格呈动态变化,因而各类经济主体特别关注信息,这样,就大大提高企业决策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合作经济运用市场机制,就会具有强大的动力机制、灵通的信息机制和科学的决策机制。从而,合作经济竞争能力更强大,经济活力更旺盛,发展实力更雄厚。
在认清市场经济对合作经济的适用性和促进性的同时,还要看到二者之间客观存在的互补性。也就是说,市场经济与合作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互补性。市场经济的基本优越性表现在合理配置资源,优化要素组合;促进产销协调,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激发劳动者积极性等。然而,市场经济重在关心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对宏观社会效益则难于顾及。这就导致产生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消极性以及收入分配不均性。而合作经济通过劳动者联合,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平等的环境。同时,劳动者联合起来形成群体优势,加强竞争力,促进广大劳动者逐步共同富裕。这种合作经济的优越性,可有效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从上述分析可见,市场经济和合作经济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就
(下转第26页)
(上接第28页)
会更能充分发挥它们优势。
真理的光辉可以驱散理论的迷雾,可以澄清认识的糊涂。市场经济与合作经济并不相互对立,而完全可以相互统一。前者对于后者具有适用性和促进性;后者对于前者具有补充性和支持性。这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且更有利于发展合作经济。因而,应大胆和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机制,合作经济采用市场机制不仅不会被淹没,相反在市场经济海洋中会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