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股份合作创大业
发行时间:1993-10-20
网站编辑:福建省诏安县二轻联社
来源:研究所

股份合作创大业

一一福建省诏安县饮料厂推行一厂多制的股份合作制

福建省诏安县二轻联社

诏安县饮料厂自1986年筹办以来,在深化改革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实行一厂多制的多种经营方式,走出一条多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新路子。该厂从初办厂承接一个仅有一千多平方米场地的濒临倒闭的小五金文具厂开始,年年跳跃发展,成为本县工业企业的第二税利大户。1992年,该厂累计产值6537万元,销售6367万元,税利467.3万元。

一、股份创业  联曾发展

饮料厂的股份合作制是以股东经营型为主,实行一厂多制的多种经营方式。该厂敢于挣脱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管理模式,创办企业,发展生产,以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为标准,讲实际,求效益。他们以三人合股办厂、工人带资上岗和社会集资等方式创建企业,又与台商、四川地方国有企业等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进行联营合作,加速发展企业,走出了一条以股东经营型为主,广泛实行联营合作型,并向全员入股型完善发展的好路子。

(一)股份合作办企业

办厂之初,在县二轻局领导的倡议、支持下,许少殊联络合作伙伴,以三人4万元作为办厂资金,借助社会集资,争取银行贷款,克服了资金缺乏和各种障碍,由二轻局把多年亏损、濒临倒闭的五金文具厂的1700多平方米厂房折价18万元,创建了饮料厂。第一年试产,产值8万多元;1988年正式投产,完成246万元产值;1989年完成上千万元产值;1992年累计产值达6537万元。七年来跳跃发展,不断上新台阶。

饮料厂按照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特征,坚持“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分配上的自主性”,根据“谁投资,谁主管,谁得益”的原则,实行以股东合作型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其特点是股东少、入股金额大、决策集中、用工灵活。股东收入较高,承担风险较大,因而创业精神较强。饮料厂股东分别担任正、副厂长,看准了的事情一经商定拍板,立即雷厉风行地进行。股东作为经营者,与企业共命运,七年如一日,以厂为家,不分日夜,没有节假日,上下奔波,内外兼顾,既要亲抓企业生产管理,又要搞好供销及方方面面的关系,经常废寝忘食,带病工作,把整个身心扑在事业上,使企业在商品竞争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饮料厂在经营机制改革中引进承包经营,推行定岗、定员,把定额层层承包到班组个人。分配上以按劳取酬为主,实行入股分红。

饮料厂除部分长期固定职工外,根据生产需要定期招收季节工。为了保证职工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职工采取带资上岗,每个职工进厂交纳128元作为保证金,以此为基础向全员入股型逐步完善。

(二)联营合作求发展

饮料厂依靠自身产品的优势,借助闽粤交界,临近台湾、香港的地利和优质矿泉水的资源,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设备等进行联营合作,不但增加了本企业的利益收入,促进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而且有效地扶持了国有企业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为民族饮料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1991年,饮料厂与台商合作组建“诏安尚豪饮料有限公司”。引进台资90万美元,饮料厂以厂房、深水井等折资25万美元合股,生产“天第”牌矿泉水,年产值已达1966万元;又与四川绵竹玉川食品总厂各出资30万元合作兴办“诏安县泰颐副食品公司”;并与漳州铝容器有限公司合资创办易拉罐饮料生产线。

饮料厂还运用股份合作制的优势扶持陷于困境的地方国有工业。1992年,为帮助陷于长期停产的县国营毛巾厂转产,饮料厂从设备、技术、商标、领导力量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两条饮料生产线及辅助设备投入20万元作为股份,原毛巾厂则以一半厂房场地及设备合股,组建“诏安县食品饮料厂”,解决了原毛巾厂职工的出路,使毛巾厂恢复了生机,从亏损转为盈利企业。今年来,该厂又与中型国有企业诏安花墩糖厂各出资40万元和60万元联营合作组建“诏安花墩饮料有限公司”。

二、逐步完善  不断发展

诏安饮料厂从创办以来,自始至终走的是股份合作的路子。饮料厂结合企业的实际,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不拘一格,不搞形式采取先发展后规范的方法,推行多层次、多形式、一厂多制的股份合作制。

创办企业之初发动入股集资,既是为了解决银根紧缩、办厂资金困难的问题,又使企业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企业股东为企业生存、兴旺尽心尽力,艰苦拼搏。企业为了更快发展壮大,利用自身产品、地理、资源等优势,运用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的经验和办法,发展与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不同层次的投资者推行联营合作型的股份合作制,达到吸引外来资金、技术、设备,迅速、有效地扩大企业规模的目的。

股份合作制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也要经历一个探索、总结、提高、完善的过程。饮料厂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尝试中,由于配套改革跟不上和内部条件局限等因素,初期也存在着在分配上分红负亏不够制度化,职工股份不广泛、要求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太健全等问题。我们不断引导,联系企业实际逐步加强,于1992年底制定了“饮料厂股份合作制暂行规定”,共分七章32条款,对股份的构成、权利义务、股权、股息、分红负亏以及管理机制等作了明确规定。并根据集体企业的性质,进行集体股部分实量化,规定企业职工入股办法,引导饮料厂从股东经营型向全员入股型发展,健全完善股份合作制。

(一)进行清产核资,划分股权。企业历年的积累划出70%归集体股,30%按工龄、责任、贡献等标准量化到正式职工个人,量化的个人股可在本企业职工内部馈赠转让,但不得领出。实量化的正式职工按规定每人投入2000元作为个人终身股。合同工按每股500元自愿认购,多购不限。

(二)共负盈亏。集体股不计股息,只分红。个人股既计息又分红,共担风险。社会集资股不参与企业分红,不承担风险。股息按银行储蓄利率上浮40%计息。

按规定税后利润提取70%为公积金,5.7%为公益金,7.5%为奖励基金,其余15%做为分红基金,按股金总额比例计发,年终公布后支付。

实量化的分红额,50%当年领取,50%转入扩大个人终身股。

集体股的分红,作为安置劳动优化组合过程中,富余人员生产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

(三)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恢复关贸总协定后的新形势,饮料厂计划以饮料厂及其各联营合作企业为基础,联合组建饮料集团总公司,计划三年内饮料产量达到五万吨,产值一亿元,可创税利一千万元。

股份合作创大业
发行时间:1993-10-20
网站编辑:福建省诏安县二轻联社
  
来源:研究所

股份合作创大业

一一福建省诏安县饮料厂推行一厂多制的股份合作制

福建省诏安县二轻联社

诏安县饮料厂自1986年筹办以来,在深化改革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实行一厂多制的多种经营方式,走出一条多形式的股份合作制新路子。该厂从初办厂承接一个仅有一千多平方米场地的濒临倒闭的小五金文具厂开始,年年跳跃发展,成为本县工业企业的第二税利大户。1992年,该厂累计产值6537万元,销售6367万元,税利467.3万元。

一、股份创业  联曾发展

饮料厂的股份合作制是以股东经营型为主,实行一厂多制的多种经营方式。该厂敢于挣脱传统的生产观念和管理模式,创办企业,发展生产,以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为标准,讲实际,求效益。他们以三人合股办厂、工人带资上岗和社会集资等方式创建企业,又与台商、四川地方国有企业等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进行联营合作,加速发展企业,走出了一条以股东经营型为主,广泛实行联营合作型,并向全员入股型完善发展的好路子。

(一)股份合作办企业

办厂之初,在县二轻局领导的倡议、支持下,许少殊联络合作伙伴,以三人4万元作为办厂资金,借助社会集资,争取银行贷款,克服了资金缺乏和各种障碍,由二轻局把多年亏损、濒临倒闭的五金文具厂的1700多平方米厂房折价18万元,创建了饮料厂。第一年试产,产值8万多元;1988年正式投产,完成246万元产值;1989年完成上千万元产值;1992年累计产值达6537万元。七年来跳跃发展,不断上新台阶。

饮料厂按照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特征,坚持“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分配上的自主性”,根据“谁投资,谁主管,谁得益”的原则,实行以股东合作型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其特点是股东少、入股金额大、决策集中、用工灵活。股东收入较高,承担风险较大,因而创业精神较强。饮料厂股东分别担任正、副厂长,看准了的事情一经商定拍板,立即雷厉风行地进行。股东作为经营者,与企业共命运,七年如一日,以厂为家,不分日夜,没有节假日,上下奔波,内外兼顾,既要亲抓企业生产管理,又要搞好供销及方方面面的关系,经常废寝忘食,带病工作,把整个身心扑在事业上,使企业在商品竞争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饮料厂在经营机制改革中引进承包经营,推行定岗、定员,把定额层层承包到班组个人。分配上以按劳取酬为主,实行入股分红。

饮料厂除部分长期固定职工外,根据生产需要定期招收季节工。为了保证职工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职工采取带资上岗,每个职工进厂交纳128元作为保证金,以此为基础向全员入股型逐步完善。

(二)联营合作求发展

饮料厂依靠自身产品的优势,借助闽粤交界,临近台湾、香港的地利和优质矿泉水的资源,大力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设备等进行联营合作,不但增加了本企业的利益收入,促进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而且有效地扶持了国有企业和内地工业的发展,为民族饮料工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1991年,饮料厂与台商合作组建“诏安尚豪饮料有限公司”。引进台资90万美元,饮料厂以厂房、深水井等折资25万美元合股,生产“天第”牌矿泉水,年产值已达1966万元;又与四川绵竹玉川食品总厂各出资30万元合作兴办“诏安县泰颐副食品公司”;并与漳州铝容器有限公司合资创办易拉罐饮料生产线。

饮料厂还运用股份合作制的优势扶持陷于困境的地方国有工业。1992年,为帮助陷于长期停产的县国营毛巾厂转产,饮料厂从设备、技术、商标、领导力量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两条饮料生产线及辅助设备投入20万元作为股份,原毛巾厂则以一半厂房场地及设备合股,组建“诏安县食品饮料厂”,解决了原毛巾厂职工的出路,使毛巾厂恢复了生机,从亏损转为盈利企业。今年来,该厂又与中型国有企业诏安花墩糖厂各出资40万元和60万元联营合作组建“诏安花墩饮料有限公司”。

二、逐步完善  不断发展

诏安饮料厂从创办以来,自始至终走的是股份合作的路子。饮料厂结合企业的实际,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不拘一格,不搞形式采取先发展后规范的方法,推行多层次、多形式、一厂多制的股份合作制。

创办企业之初发动入股集资,既是为了解决银根紧缩、办厂资金困难的问题,又使企业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企业股东为企业生存、兴旺尽心尽力,艰苦拼搏。企业为了更快发展壮大,利用自身产品、地理、资源等优势,运用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的经验和办法,发展与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不同层次的投资者推行联营合作型的股份合作制,达到吸引外来资金、技术、设备,迅速、有效地扩大企业规模的目的。

股份合作制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也要经历一个探索、总结、提高、完善的过程。饮料厂在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尝试中,由于配套改革跟不上和内部条件局限等因素,初期也存在着在分配上分红负亏不够制度化,职工股份不广泛、要求不明确,管理体制不太健全等问题。我们不断引导,联系企业实际逐步加强,于1992年底制定了“饮料厂股份合作制暂行规定”,共分七章32条款,对股份的构成、权利义务、股权、股息、分红负亏以及管理机制等作了明确规定。并根据集体企业的性质,进行集体股部分实量化,规定企业职工入股办法,引导饮料厂从股东经营型向全员入股型发展,健全完善股份合作制。

(一)进行清产核资,划分股权。企业历年的积累划出70%归集体股,30%按工龄、责任、贡献等标准量化到正式职工个人,量化的个人股可在本企业职工内部馈赠转让,但不得领出。实量化的正式职工按规定每人投入2000元作为个人终身股。合同工按每股500元自愿认购,多购不限。

(二)共负盈亏。集体股不计股息,只分红。个人股既计息又分红,共担风险。社会集资股不参与企业分红,不承担风险。股息按银行储蓄利率上浮40%计息。

按规定税后利润提取70%为公积金,5.7%为公益金,7.5%为奖励基金,其余15%做为分红基金,按股金总额比例计发,年终公布后支付。

实量化的分红额,50%当年领取,50%转入扩大个人终身股。

集体股的分红,作为安置劳动优化组合过程中,富余人员生产基金、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和生产发展基金。

(三)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为适应市场经济和恢复关贸总协定后的新形势,饮料厂计划以饮料厂及其各联营合作企业为基础,联合组建饮料集团总公司,计划三年内饮料产量达到五万吨,产值一亿元,可创税利一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