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经济名词解释
市场机制
市场经济有机体内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之间的相互依赖及制约关系。它是市场经济机制中的关键内容,其核心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在这种机制中,供求双方及其变化是推动市场运作的两个基本力量,价格则是由二者共同决定的市场交换结果,并受其变动的影响而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同时价格的变动也会反过来影响供求双方。在没有外力的影响下,市场机制正是靠供求双方及其与价格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自行运转的。
市场体系
一般指市场的构成,即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这包括最终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在现代市场体系中,金融市场处于核心地位,它的运行状况往往直接决定并反映整个市场体系的运行状况。
市场经济
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体制或方式。在这种体制或方式下,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其它经济活动的组织,均是通过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及市场供求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作为这种经济体制下的各种经济行为主体,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及政府,都是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及其变化进行决策。市场经济的内容不仅包括买卖双方的交换关系及交换的具体场所,也包括一定的市场组织制度及交易规则。
经济杠杆
通常指人们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借以影响、调节和推动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工具,如价格、税收、信贷、工资、汇率、利率、奖金等。经济杠杆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1)调节社会总资源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2)调节各企业之间及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分配;(3)为社会再生产的继续进行提供信号指示。此外,经济杠杆对于广泛的社会生活也有一定的作用。
经济手段
指国家在实施宏观调控时能够用来调节和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的各种经济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手段主要指经济机制中客观存在的内在变量,如价格、利率、税率、汇率、工资等。国家在使用这些经济手段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时,主要是通过有意识地利用价值规律变动上述经济参数以作用于市场,并通过市场间接影响各经济主体的决策和经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