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交流】
树立明确战略思想促进经济效益提高
上海三新毛巾厂
我们三新毛巾厂是1980年由全民改建的集体企业,现有职工595人。全厂分漂染、准备、织造、缝整四大车间,是生产提花毛巾系列产品的专业厂。1980年~1988年平均年利税均超过200万元。1989年~1991年,企业在市场疲软,能源、原材料、资金紧缺矛盾突出的困境下,树立明确的生产经营战略思想,克服重重困难。三年来,年平均利税仍达到291.04万元的好成绩。
一、确立内外兼顾的生产
经营战略思想
前几年,我们三新毛巾厂的产品70%左右出口远销英国、日本、加拿大、独联体及东南亚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余产品内销。从外销情况看,我们直接感受到:外销要货在季度、月度上并不均衡,品种也在不断变化,数量也有多有少,有时也要翻机转做内销。这种情况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我们觉得:即使在外销大量要货的情况下,也应该树立内外兼顾的经营战略思想,也就是在积极开发外销产品的同时,不忘开发内销产品创名牌。对于外销产品我们不仅要求职工重视外销产品的质量,而且还积极组织技术人员集体攻关,以国外同类产品为目标,大胆赶超。由于我们不甘落后,仅仅用了一年不到的时间,我们厂生产的7603高支高密提花毛巾被通过了赶超日本国同类产品的鉴定。在开发内销产品时,我们始终坚持以质量创名牌和“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经营策略。比如我们厂生产的“三鼎”牌提花毛巾被,一是借鉴外销产品的格调,使产品设计更趋典雅高档,受到了国内消费者的喜爱;二是对优质产品采取三定措施,即定原料、定机台、定专门挡车工,使生产的153枫叶提花毛巾被品质优良,接连不断地获得局优、市优、部优的称号。三是开展优质售后服务,建立用户档案,定期上门听取用户意见,对用户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真研究吸取,力求使“三鼎’牌产品款色新颖,质量保证,并连续二次蝉联上海市名牌产品光荣称号,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声誉。所以,当近年外销合同缺少的情况下,我厂将产品的70%转为内销, 虽然国内市场也不景气, 由于产品受到人民群众喜爱,不少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保持了畅销的势头。我们觉得现在我们的产品在国内虽然畅销但外销市场不能丢,所以尽管外销产品创利少,我们仍然保留一部分机台生产外销产品,力求把外销市场占领住。
二、坚持“质量第一”的经营思想
坚持“质量第一”是我厂确定的经营思想,要把质量搞好必须长期坚持把工作做细。我厂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时,就经历了一个认识上不断深化、工作上不断进取的过程。由于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于是,我们反复以宣传工作为导向,尽力宣传加强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质量工作是企业的生命线,强调质量工作需要从每个职工做起。我们还不断在职工中开展献技献策,百日无疵、百日达标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使参赛的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佳的操作技能;在漂、准、织,整的质量员中实行定岗定量工作日报制度;同时,厂企管办还建立了信息中心,按照TQC的要求,通过各类信息的发布传递,促使有关部门对质量引起高度重视,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我们把实行以产品数量为主计件逐步过渡到以产品质量为主计件,使企业的产品质量始终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我们认为全面质量管理工作既然是全员全过程的,抓质量时不仅要抓产品质量,还要抓工作质量,要提高人的质量意识和人的素质。于是,我们化了近二万元拍摄了“提花毛巾挡车工操作法”的录象片,用于厂内电化教育培训。在培训职工劳动技能、质量意识的同时,还实行了车间主任上岗检查制度、中层以上干部现场办公制度、全体管理人员工作实绩考核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促进干部改进了工作作风,也促进了管理人员较为普遍地提高了工作质量。由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是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影响质量的人、机、料、物、环“五M”因素,实行有效的控制和全方位的管理。所以,不仅要对影响产品质量的人、机、物、料进行一定的控制和管理,还要抓环境管理。为此,我们在抓现场管理工作时除建立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认真学习,端正思想之外,还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到兄弟单位学习取经,把现场管理看成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现场管理和老三基管理的考评标准,结合我厂现状,我们将管理工作内容分解落实到车间和部门,并要求各部门、车间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结合考核制度,保证实施。还根据本厂房屋简陋,生产场所拥挤的状况,以整治环境为突破口,既整治脏乱差,使生产场所和办公室基本达到了“四面清”,并相应完善定置管理来保证产品质量,使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三、开发产品要坚持适应
性和开发性并举
当前,内外销市场都十分严峻,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威胁。由于市场有时呈现结构性疲软,所以产品的适应性值得引起重视,必须注意预测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为此,我们坚持适应性、开发性并举,按照“适销的上批量、平销的限产量、滞销的转方向、急需的快开发”的原则,积极争取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
我们觉得市场疲软,人的思想不能疲软。为了使我厂的“三鼎”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使企业的销售保持正常,我们几个领导和技术科的全体同志调查市场、集思广益,积极开发市场需求的毛巾被和儿童配套巾。近年来,我们不但试制了多色毛巾被,提喷花衬里绗缝毛巾被,而且还根据市场预测,积极试制出市场需求的五尺毛巾被。通过不断地开发,有的产品受到了国内用户的欢迎,有的产品已被港商订购,有的产品获得了局百花奖。
四、实行计件工资与企业效益挂
钩,把职工分配搞活
我们是集体性质的企业,实行自负盈亏,在企业职工的思想上形成了一股危机感,也带来了一股动力。1980年我们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了计件工资制。开始是以织造产量为主浮动,不久就增加内容与利润、创汇挂钩,并实行包产到组,质量责任到人,从而加强了经济责任,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生产积极性。由于计件工资分配方案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职工的工资水平,从制度上形成了个人保班组,班组保车间,车间保全厂,全厂的效益好差体现在职工的分配之中,从而使全厂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能得到可靠的保证,出现了企业内人与人之间、班与班之间、你追我赶,互相帮助,全厂一盘棋的风气逐步形成。在棉纱紧缺的时候,我们厂的干部职工以主人翁态度积极为企业想办法、动脑筋,许多不搞采购的职工都为棉纱东奔西走,在有些企业因缺少棉纱而停台的时候,我们企业没有因棉纱缺少关过一台机,同样也没有因为缺煤而停止过生产。在当前市场疲软的情况下,干部职工积极为企业的销售出谋划策,并在双增双节方面开动脑筋,仅仅攻克大纡脚这个“老大难”, 就使企业一年增加了经济效益24万元,反映出广大职工爱厂如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职工积极性高涨,企业更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从多方面关心职工的生活。这几年,我们化去了35.31万元用于厂房改造,改善了职工的生产环境;花了68,60万元,用于设备更新,为积极开发品种创造了物质基础;花了20多万元改善了长期未能解决的职工更衣室问题;花了95.80万元福利基金解决了80多户职工的住房困难,职工普遍感到我们厂虽小,企业的质量、品种、分配工作搞好了,经济效益提高了,个人也有了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