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发挥联社功能为成员企业服务
发行时间:1992-08-20
网站编辑:昆明币合作工业联社
来源:研究所

【联社改革】

发挥联社功能为成员企业服务

昆明币合作工业联社

    十年来,联社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方针的指导下,排除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对集体经济“左”的干扰,对联社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联社工作立足于搞活企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为集体企业职工服务,发挥了联社的指导、协调、维护、服务的工作职能。这些年来,联社运用自身的人力和物力,发挥联合经济组织的整体功能,为解决一些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巩固发展而企业又不能单独自己解决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成员企业和职工服务。

一、扩大供销业务,服务企业生产

    为了适应二轻工业生产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在改革开放后,由计划供应、销售转向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帮助集体企业解决产品销售和原料供应渠道不畅,信息不灵,减少资金积压和费用开支,促进企业实现由统购包销到自产自销,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向独立自主经营转变。市联社大力扩充了自己的供销机构和扩大了供销业务范围。联社供销总公司扩充后,现已有职工500多人,固定资产800多万元,年销售总额4000万元,拥有大、中型市场四处和一个开放于边境的边贸商号,这些商场经销的商品70%以上都是二轻工业产品。公司还在自有商场内引厂进店,为59家联社企业设立了自己的窗口。为了推销企业产品,总公司采取了向企业收购、加工订货,为企业代销、经销,同企业搞联销、展销、组织订货会、送货下乡等多种灵活的经营办法,经常为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在原料供应方面,总公司在二轻生产原料计划指标缺口达三分之二的情况下,贯彻要、找、议、进、换,补的六字方针,千方百计组织供应。同时对资金紧缺的困难企业,公司采取了自己贷款付息、代垫货款,批量进料,企业分批提用的办法起着蓄水池作用,对计划材料和油料实行平价调拨,自身承担了利息和仓储费用。此外,联社还投资同省内各地、州、市联合兴建了多功能、综合性经营服务的云南联贸大厦。联社开设于大厦内的经营机构——联社贸易总公司,经营有友联宾馆、友联酒楼、各类工农业产品大综贸易和大型自选商场等。通过这些实业的筹办,

开拓了联社多种经营的道路。

二、建立信用合作,调剂资金余缺

    联社成员单位虽然都是市属老集体企业,然而由于基础差、负担重、自身积累少,在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主要靠市场调节,企业生产、储备资金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资金普遍紧张,尤其是在国家治理整顿期间,压缩信贷,实行倾斜政策后,联社成员企业中除一部分经营效益好的以外,一般微利企业贷款困难,难以维持经营。为了帮助这些企业,市联社着手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经省人民银行批准,1988年成立了轻联城市信用合作社,它以联社成员企业为主体,城镇集体企业为基础,面向社会,以支持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宗旨。主要业务有存款、贷款、结算、储蓄,二轻集体企业退休费用统筹的代收、代支。通过参与社会的资金融通,调剂资金余缺,起到扶持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信用社成立三年多来,通过接收入股股金,接纳存户及个人储蓄存款,同业资金拆借,接受财政委托存、贷等办法吸收资金,重点支持了微利的联社成员企业维持生产。到去年底止,信用社已吸收集体企业股金80万元,个人股金10万元,接纳存户600多家,个人储户5000多户,存款余额1800多万元。贷款累计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累计241万元。信用社还同时为联社成员单位开办了退、离休职工的退休费转储业务,既方便了个人,也减少了企业的财务工作量,同时还增加了储蓄存款。现在信用社的声誉日增,深受集体企业的欢迎。

三、建设教育基地,提高职工素质

    联社成员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整体职工素质相对全民企业而言普遍偏低,为了适应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各方面竞争的新形势,我们一直坚持“抓教育,增智力”的工作方针,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接收、引进和自己培养并重。从1979年至今,联社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共投入600多万元,建立起包括电大、中专、技校及在职培训等四个层次的二轻教育中心,现有正式教职员工103人,校舍1.2万多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的适应二轻工业特点和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开办的有:一是创办电大教学班。1979年开办后,开设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经济管理、党政干部专修、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毕业生共476名。这些毕业生充实到技术队伍和管理岗位后,现在大多数已成为这些部门的骨干力量。二是建立轻工业学校。这个学校于1985年成立,至今已有工业会计、电子衡器及党政干部等专业的257名学生毕业。三是建立二轻技工学校。从1982年创办以来,招收了模具、电工、机加工、机械修理、纸箱等专业970多名,已毕业670多名。此外,还利用教育基地先后举办了不同形式,不同专业内容的短期培训班数十期。通过自培和引进人才,二轻企业职工素质已有很大的提高。1979年以前全局企业中具有大专学历的仅有76人,现在已有900多人各类专业人才已由1979年仅占职工总数的0.53%,提高到12.97%。自办教育,为培养二轻人才走出一条较为宽广的道路。

四、统筹退休费用,发扬互助合作

    联社成员单位的第一代职工是五十年代初入社的社员,以后又有在“大跃进”中全民大办工业时的民办企业职工,以及六十年代初国营企业的精简下放职工和历年照顾性安置的人员。这些职工,一是进企业时已年龄较大,二是伤老病残者较多,这是二轻集体企业职工年龄结构中过早形成老龄化的历史原因。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企业退休人员剧增,目前全联社退休人员与在职工的比例已达47.1%。许多企业已达一比一,甚至一比二以上,大大高于昆明全市平均为19%的比例。集体企业能否解决好退休费用开支问题,是关系新老职工队伍的稳定,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联社于1987年在昆明市内率先实行了所属企业的退休费用统筹,成立了专职办事机构,得到了税务、财政和劳动人事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统筹基金按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原则提取,实行专项存储,专款专用。参加统筹的企业按在职职工资总额的16%和离退休人员五项费用的50%交纳统筹费用,由统筹办按时给付开支。经过五年来的实践,这一办法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前,初步缓解了一些企业的困难,使老年职工能老有所养,体现了联社成员企业间的互助合作,增强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五、积极建议政府,完善扶持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扶持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对二轻集体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年来,我们不是被动的等政策,执行政策,而是根据企业实际,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反映情况,争取理解与支持,并提出政策措施的具体建议,将争取政策的支持看成是发展二轻工业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做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例如去年初与市税局共同研究,拟定并试行了关于城镇集体企业《成本费用列支和管理办法》、《技改项目税前还贷管理办法》、《减免税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等规定,联社全部集体企业纳入试点。这些管理办法较原有政策规定又有所放宽。上述办法的执行和市税局采取一厂一策的优惠照顾,仅去年就为企业增加专用基金1500多万元。从1980年至1991年底止,局属企业得到各项优惠和扶持减免约9000多万元,从而使这些企业得以休养生息,有了较大的发展。

发挥联社功能为成员企业服务
发行时间:1992-08-20
网站编辑:昆明币合作工业联社
  
来源:研究所

【联社改革】

发挥联社功能为成员企业服务

昆明币合作工业联社

    十年来,联社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方针的指导下,排除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对集体经济“左”的干扰,对联社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联社工作立足于搞活企业,为企业的生产经营,为集体企业职工服务,发挥了联社的指导、协调、维护、服务的工作职能。这些年来,联社运用自身的人力和物力,发挥联合经济组织的整体功能,为解决一些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和巩固发展而企业又不能单独自己解决的问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成员企业和职工服务。

一、扩大供销业务,服务企业生产

    为了适应二轻工业生产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在改革开放后,由计划供应、销售转向计划指导下的市场调节,帮助集体企业解决产品销售和原料供应渠道不畅,信息不灵,减少资金积压和费用开支,促进企业实现由统购包销到自产自销,以销定产,以销促产,向独立自主经营转变。市联社大力扩充了自己的供销机构和扩大了供销业务范围。联社供销总公司扩充后,现已有职工500多人,固定资产800多万元,年销售总额4000万元,拥有大、中型市场四处和一个开放于边境的边贸商号,这些商场经销的商品70%以上都是二轻工业产品。公司还在自有商场内引厂进店,为59家联社企业设立了自己的窗口。为了推销企业产品,总公司采取了向企业收购、加工订货,为企业代销、经销,同企业搞联销、展销、组织订货会、送货下乡等多种灵活的经营办法,经常为企业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在原料供应方面,总公司在二轻生产原料计划指标缺口达三分之二的情况下,贯彻要、找、议、进、换,补的六字方针,千方百计组织供应。同时对资金紧缺的困难企业,公司采取了自己贷款付息、代垫货款,批量进料,企业分批提用的办法起着蓄水池作用,对计划材料和油料实行平价调拨,自身承担了利息和仓储费用。此外,联社还投资同省内各地、州、市联合兴建了多功能、综合性经营服务的云南联贸大厦。联社开设于大厦内的经营机构——联社贸易总公司,经营有友联宾馆、友联酒楼、各类工农业产品大综贸易和大型自选商场等。通过这些实业的筹办,

开拓了联社多种经营的道路。

二、建立信用合作,调剂资金余缺

    联社成员单位虽然都是市属老集体企业,然而由于基础差、负担重、自身积累少,在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主要靠市场调节,企业生产、储备资金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企业经营资金普遍紧张,尤其是在国家治理整顿期间,压缩信贷,实行倾斜政策后,联社成员企业中除一部分经营效益好的以外,一般微利企业贷款困难,难以维持经营。为了帮助这些企业,市联社着手建立自己的金融机构,经省人民银行批准,1988年成立了轻联城市信用合作社,它以联社成员企业为主体,城镇集体企业为基础,面向社会,以支持城镇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宗旨。主要业务有存款、贷款、结算、储蓄,二轻集体企业退休费用统筹的代收、代支。通过参与社会的资金融通,调剂资金余缺,起到扶持城镇集体经济发展的作用。信用社成立三年多来,通过接收入股股金,接纳存户及个人储蓄存款,同业资金拆借,接受财政委托存、贷等办法吸收资金,重点支持了微利的联社成员企业维持生产。到去年底止,信用社已吸收集体企业股金80万元,个人股金10万元,接纳存户600多家,个人储户5000多户,存款余额1800多万元。贷款累计7000多万元,实现利润累计241万元。信用社还同时为联社成员单位开办了退、离休职工的退休费转储业务,既方便了个人,也减少了企业的财务工作量,同时还增加了储蓄存款。现在信用社的声誉日增,深受集体企业的欢迎。

三、建设教育基地,提高职工素质

    联社成员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整体职工素质相对全民企业而言普遍偏低,为了适应企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在各方面竞争的新形势,我们一直坚持“抓教育,增智力”的工作方针,把提高职工素质作为工作重点之一,接收、引进和自己培养并重。从1979年至今,联社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后共投入600多万元,建立起包括电大、中专、技校及在职培训等四个层次的二轻教育中心,现有正式教职员工103人,校舍1.2万多平方米,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学科、综合性的适应二轻工业特点和需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先后开办的有:一是创办电大教学班。1979年开办后,开设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子、经济管理、党政干部专修、汉语言文学等专业,毕业生共476名。这些毕业生充实到技术队伍和管理岗位后,现在大多数已成为这些部门的骨干力量。二是建立轻工业学校。这个学校于1985年成立,至今已有工业会计、电子衡器及党政干部等专业的257名学生毕业。三是建立二轻技工学校。从1982年创办以来,招收了模具、电工、机加工、机械修理、纸箱等专业970多名,已毕业670多名。此外,还利用教育基地先后举办了不同形式,不同专业内容的短期培训班数十期。通过自培和引进人才,二轻企业职工素质已有很大的提高。1979年以前全局企业中具有大专学历的仅有76人,现在已有900多人各类专业人才已由1979年仅占职工总数的0.53%,提高到12.97%。自办教育,为培养二轻人才走出一条较为宽广的道路。

四、统筹退休费用,发扬互助合作

    联社成员单位的第一代职工是五十年代初入社的社员,以后又有在“大跃进”中全民大办工业时的民办企业职工,以及六十年代初国营企业的精简下放职工和历年照顾性安置的人员。这些职工,一是进企业时已年龄较大,二是伤老病残者较多,这是二轻集体企业职工年龄结构中过早形成老龄化的历史原因。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企业退休人员剧增,目前全联社退休人员与在职工的比例已达47.1%。许多企业已达一比一,甚至一比二以上,大大高于昆明全市平均为19%的比例。集体企业能否解决好退休费用开支问题,是关系新老职工队伍的稳定,社会的安定团结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联社于1987年在昆明市内率先实行了所属企业的退休费用统筹,成立了专职办事机构,得到了税务、财政和劳动人事部门的配合与支持。统筹基金按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的原则提取,实行专项存储,专款专用。参加统筹的企业按在职职工资总额的16%和离退休人员五项费用的50%交纳统筹费用,由统筹办按时给付开支。经过五年来的实践,这一办法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前,初步缓解了一些企业的困难,使老年职工能老有所养,体现了联社成员企业间的互助合作,增强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五、积极建议政府,完善扶持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扶持集体经济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对二轻集体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年来,我们不是被动的等政策,执行政策,而是根据企业实际,利用一切机会主动反映情况,争取理解与支持,并提出政策措施的具体建议,将争取政策的支持看成是发展二轻工业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做法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例如去年初与市税局共同研究,拟定并试行了关于城镇集体企业《成本费用列支和管理办法》、《技改项目税前还贷管理办法》、《减免税金的使用管理办法》等规定,联社全部集体企业纳入试点。这些管理办法较原有政策规定又有所放宽。上述办法的执行和市税局采取一厂一策的优惠照顾,仅去年就为企业增加专用基金1500多万元。从1980年至1991年底止,局属企业得到各项优惠和扶持减免约9000多万元,从而使这些企业得以休养生息,有了较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