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牵住牛鼻走出困境
发行时间:1992-04-20
网站编辑:俞梦能
来源:研究所

【经验交流】

牵住牛鼻走出困境

俞梦能

    上海市化工集体企业在优化组合之后,决心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提出了“调整产品结构,注重产品质量,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侧重点。主管部门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企业改善外部环境的前提下,要求企业自我解剖,寻找症结,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一些企业在找准问题之后,牵住牛鼻子,舍得花功夫,各自在推进企业进步的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使前景豁然开朗,呈现“柳暗花明。”

    质量是促销的“敲门砖”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浅显易懂的响亮口号,确实是言简意深。但是,人们只要稍加观察和分析,就会发觉所谓“市场疲软”,除了结构性疲软之外,还有质量上的问题。产品质次价高,无人问津,造成积压,毁坏信誉,往往可以使一个企业一蹶不振。于是,越来越多头脑清醒的企业家领悟到,盛宴厚礼,巧嘴滑舌并不是治愈“质量性疲软”的灵丹妙药,而提高产品质量才是促进销售的“敲门砖”。

新华化工厂去年曾因产品抛光膏滞销而陷于困境。他们调查市场,走访用户,深感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实力之所在。于是,全厂同心,齐抓质量,从原料质量,生产工艺,中间控制,出厂检验乃至产品包装,道道把关,不使疏漏,使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对自己产品的质量有了信心之后,厂长带领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登门拜访客户,请求用户把自家的产品与进口货抛光膏“货比货”,取得了用户的信赖。1990年,在同类产品销售疲软的情况下,该厂产品一枝独秀。1991年1~7月,产值又上升19.77%,利税上升19.12%,经济效益明显改观。可见,把力气用在刀口上,定然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技术进步是增强活力的“常青树”

    化工集体企业产品生产的调查表明,生产5年以内的产品占31%;生产5~10年的占18%;生产10年以上的占51%。产品老化,开发不力,技术落后,有使化工集体经济渐趋萎缩之虞。调整产品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已经刻不容缓。一些厂长意识到,推动技术进步,是改善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常青树。”集体企业固然应当坚持为大中型骨干企业配套服务的方向,但是,配套服务与低水准之间绝不可划等号。集体企业也应当追求技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能耗少,物耗低,运量少,污染少的产品,并以最新科技成果“灌浇”老产品,使之焕发青春。随着不少厂长科技兴厂意识的增强,紧迫感油然而生。他们认识到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不仪应当早重视、早部署、早动手,而且科技进步工作要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常抓不懈,形成滚筒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风浪中不被淘汰和湮没。同时,在调整产品结构的摸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五要五不”的指导思想:要主动地以市场为导向,不闭门造车,要正确预测市场的趋向和需求,不刻舟求剑;要面对企业的基础现实条件,不好高鹜远;要采用先进科技成果,不墨守陈规;要自觉树立落后产品要淘汰,适销产品要提高,后备产品要发展的意识,不浅尝辄止。而且应当调动社会科技力量,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他山之石,为我攻玉。”

    近年来,化工集体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新华化工厂在传统产品抛光膏的基础上,与美国杰克逊公司合资,发展了抛光轮、抛光浆等新型抛磨材料。染化四厂与美国泛太公司合资,生产PP发泡剂等新产品,产品85%出口。新艺塑料厂引进先进设备,以形成年产600万只PET包装瓶,实现包装材料从第二代(PVC)向第三代(PET)的过渡。新安塑料厂今年开发了16种塑料新品种,拨开了因单一产品磁带盒滞销对企业笼罩的阴影,1991年1~7月产值上升158.45%,实现了扭亏为盈。总之,化工集体企业正因厂制宜,各有侧重地从产品开发,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和原材料结构调整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使集体企业的水准跃上一个新的能级。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缓解企业当前面临的产品滞销、成本上升、效益滑坡的困扰,而且为今后的振兴和发展积蓄了后劲。

  强化管理是提高效益的源泉

    集体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才缺乏,加之受近几年来“重经营、轻管理”的片面认识影响,管理意识淡化,管理水平下降。一些集体企业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松弛;规章制度“束之高阁”,有章不循,随心所欲。经济核算削弱,消耗高、浪费大、成本高、效益差;产品粗制滥造,检验“眼开眼闭”;管理失调,能力放空,劳动生产率下降等等。管理松弛的必然结果,企业素质下降,效益流失。这不仅与“质量、品种、效益年”的要求不相适应,长此下去,势必把企业拖垮。一些企业的领导在认识了管理松弛的危害之后,开始抓管理、扫浮财、增效益,使企业走出了困境。

    新安塑料厂曾因产品滞销,管理松弛,造成企业亏损,职工待工。新任厂长到职之后,理顺管理线条,制订扭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在用人上引入竞争机制,在分配上体现奖勤罚懒,并且从食堂、浴室、上下班交通和工人操作条件等诸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改善,真心实意地关心职工,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产品质量提高,品种增加,销路拓宽,效益提高,一举扭亏为盈。

    许多集体企业在抓管理初尝甜头之后,越来越感到“管理出效益”绝不是悬空而不可触摸的口号,看到了集体企业的管理相对落后,涉及到生产、经营、质量、设备、人事、分配、生活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许多方面,绝非一蹴而就,唾手可成,而要经过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最近,在局领导的关心下,化工集体企业还开展了学吉化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学习吉化人苦干实干,不怕困难的创业精神;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从严治厂精神,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不断进取精神;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积极奉献精神。大家决心学习吉化“以人为本”的经验,抓好职工队伍的建设,并且依据各厂实际,选定突破口,从现场管理,基础工作等薄弱环节抓起,扎扎实实学吉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牵住牛鼻走出困境
发行时间:1992-04-20
网站编辑:俞梦能
  
来源:研究所

【经验交流】

牵住牛鼻走出困境

俞梦能

    上海市化工集体企业在优化组合之后,决心苦练内功,夯实基础,提出了“调整产品结构,注重产品质量,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工作侧重点。主管部门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为企业改善外部环境的前提下,要求企业自我解剖,寻找症结,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一些企业在找准问题之后,牵住牛鼻子,舍得花功夫,各自在推进企业进步的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使前景豁然开朗,呈现“柳暗花明。”

    质量是促销的“敲门砖”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句浅显易懂的响亮口号,确实是言简意深。但是,人们只要稍加观察和分析,就会发觉所谓“市场疲软”,除了结构性疲软之外,还有质量上的问题。产品质次价高,无人问津,造成积压,毁坏信誉,往往可以使一个企业一蹶不振。于是,越来越多头脑清醒的企业家领悟到,盛宴厚礼,巧嘴滑舌并不是治愈“质量性疲软”的灵丹妙药,而提高产品质量才是促进销售的“敲门砖”。

新华化工厂去年曾因产品抛光膏滞销而陷于困境。他们调查市场,走访用户,深感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实力之所在。于是,全厂同心,齐抓质量,从原料质量,生产工艺,中间控制,出厂检验乃至产品包装,道道把关,不使疏漏,使产品质量显著改善。对自己产品的质量有了信心之后,厂长带领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登门拜访客户,请求用户把自家的产品与进口货抛光膏“货比货”,取得了用户的信赖。1990年,在同类产品销售疲软的情况下,该厂产品一枝独秀。1991年1~7月,产值又上升19.77%,利税上升19.12%,经济效益明显改观。可见,把力气用在刀口上,定然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技术进步是增强活力的“常青树”

    化工集体企业产品生产的调查表明,生产5年以内的产品占31%;生产5~10年的占18%;生产10年以上的占51%。产品老化,开发不力,技术落后,有使化工集体经济渐趋萎缩之虞。调整产品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已经刻不容缓。一些厂长意识到,推动技术进步,是改善质量,增加品种,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增强企业活力的“常青树。”集体企业固然应当坚持为大中型骨干企业配套服务的方向,但是,配套服务与低水准之间绝不可划等号。集体企业也应当追求技术密集度高,产品附加值高,能耗少,物耗低,运量少,污染少的产品,并以最新科技成果“灌浇”老产品,使之焕发青春。随着不少厂长科技兴厂意识的增强,紧迫感油然而生。他们认识到对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不仪应当早重视、早部署、早动手,而且科技进步工作要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常抓不懈,形成滚筒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风浪中不被淘汰和湮没。同时,在调整产品结构的摸索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五要五不”的指导思想:要主动地以市场为导向,不闭门造车,要正确预测市场的趋向和需求,不刻舟求剑;要面对企业的基础现实条件,不好高鹜远;要采用先进科技成果,不墨守陈规;要自觉树立落后产品要淘汰,适销产品要提高,后备产品要发展的意识,不浅尝辄止。而且应当调动社会科技力量,弥补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他山之石,为我攻玉。”

    近年来,化工集体企业的技术进步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新华化工厂在传统产品抛光膏的基础上,与美国杰克逊公司合资,发展了抛光轮、抛光浆等新型抛磨材料。染化四厂与美国泛太公司合资,生产PP发泡剂等新产品,产品85%出口。新艺塑料厂引进先进设备,以形成年产600万只PET包装瓶,实现包装材料从第二代(PVC)向第三代(PET)的过渡。新安塑料厂今年开发了16种塑料新品种,拨开了因单一产品磁带盒滞销对企业笼罩的阴影,1991年1~7月产值上升158.45%,实现了扭亏为盈。总之,化工集体企业正因厂制宜,各有侧重地从产品开发,工艺改进,设备更新和原材料结构调整等方面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使集体企业的水准跃上一个新的能级。这项工作不仅有利于缓解企业当前面临的产品滞销、成本上升、效益滑坡的困扰,而且为今后的振兴和发展积蓄了后劲。

  强化管理是提高效益的源泉

    集体企业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人才缺乏,加之受近几年来“重经营、轻管理”的片面认识影响,管理意识淡化,管理水平下降。一些集体企业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松弛;规章制度“束之高阁”,有章不循,随心所欲。经济核算削弱,消耗高、浪费大、成本高、效益差;产品粗制滥造,检验“眼开眼闭”;管理失调,能力放空,劳动生产率下降等等。管理松弛的必然结果,企业素质下降,效益流失。这不仅与“质量、品种、效益年”的要求不相适应,长此下去,势必把企业拖垮。一些企业的领导在认识了管理松弛的危害之后,开始抓管理、扫浮财、增效益,使企业走出了困境。

    新安塑料厂曾因产品滞销,管理松弛,造成企业亏损,职工待工。新任厂长到职之后,理顺管理线条,制订扭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在用人上引入竞争机制,在分配上体现奖勤罚懒,并且从食堂、浴室、上下班交通和工人操作条件等诸方面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改善,真心实意地关心职工,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产品质量提高,品种增加,销路拓宽,效益提高,一举扭亏为盈。

    许多集体企业在抓管理初尝甜头之后,越来越感到“管理出效益”绝不是悬空而不可触摸的口号,看到了集体企业的管理相对落后,涉及到生产、经营、质量、设备、人事、分配、生活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许多方面,绝非一蹴而就,唾手可成,而要经过长期锲而不舍的努力。最近,在局领导的关心下,化工集体企业还开展了学吉化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学习吉化人苦干实干,不怕困难的创业精神;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从严治厂精神,不甘落后,争创一流的不断进取精神;立足本职,建功立业的积极奉献精神。大家决心学习吉化“以人为本”的经验,抓好职工队伍的建设,并且依据各厂实际,选定突破口,从现场管理,基础工作等薄弱环节抓起,扎扎实实学吉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