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社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杨波同志在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总社三届二次理事会议以来这十个月,应该说各级联社的工作有了不少长进。各级联社贯彻落实薄老在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果说前一时期我们联社还没有多少活动的话,那么这十个月的工作就应该说确实在逐步展开。当然也还有问题,各地发展也不平衡。总的说,这十个月来,联社工作的形势是好的。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同志,很多都亲自抓城镇集体经济工作。如我们介绍过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四川省委书记杨汝岱司志,原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同志,就十分重视城镇集体经济工作。西安的同志也讲到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市委书记、市长都在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其它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同志也在抓城镇集体经济。各地联社的同志都做了很多工作,这一点要充分育定。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任务,就是如何在现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把各级联社的工作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我们的工作任务就是要为不断发展壮大城镇集体经济而努力奋斗,为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经济基础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应在这个总的任务下面来考虑安排我们的各项具体工作。现在我提两个问题,请同志们考虑。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三届二次理事会上提到的,即如何使我们的轻工集体经济组织真正体现出它是一个群众性的集体经济组织。现在我们的轻工集体经济组织、集体企业的群众性体现得不明显,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随之就带来了平调问题。这部分资产属于谁?谁所有不明确,有时往往就按照首长的意志划走了。这是一。另外带来的一个内部问题是,我们集体企业的职工和这个企业本身在经济上有什么联系,怎么能在经济利益上把他们结合到一起,紧密联系起来。现在我们集体企业的职工没有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这个企业的主人。我们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前些日子我看到一份材料,在这里介绍一下。江苏省轻工业厅、联社在盐城市召开了一次城镇集体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座谈会,交流了盐城市和扬州玉器厂试行股份合作制的情况和经验。盐城市城区手工业联社,自1986年以来先后在24个集体企业中试行股份合作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200多名职工入股,占职工总教的89%,入股金额达287万元,占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35.7%。由于试行了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城区联社工业总产值从1986年的6165万元增加到1989年的14513万元,增长了12.8%,实现利润从345万元增加到511万元,增长了44.4%;上交税金由225万元增加到916万元,增长了 307%,利税合计由570万元增加到1427万元,增长了146.5%;固定资产原值由1239万元上升到3200万元,增长了158%;职工人均收入由846元增加到1344元,增长59%;全员劳动生产率由9406元提高到20131元,提高114%,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明显快于职工收入的增长,积累的增长明显快于消费的增长。集体积累扩大了,个人收入也增加了。这一可喜的交化.说明股份合作制的试行是成功的。它的好处在于把企业的集体利益和职工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结起来了,使职工真正从经济利益上关心企业的发展,做到盈利共享、风险共担。关于企业中原有资产的处理问题,他们并不是部分到职工个人户头上,而是把联社过去的投资,经核定后作为联社的股金,企业多年积累下来的资产的绝大部分仍作为集体股,只有很小一部分从名义上分到职工个人户头上,作为职工对企业贡献的劳动积累的分红依据,职工不能带走,也不能自行处理,所有权还是属于全厂集体的。他们不向社会发行股票,只吸收在本厂劳动的职工个人的股金。这种社员入股和社会上讲的股份公司不是一码事,这是群众集体经济的特点。吸收职工入股,使职工和企业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必然会增长。我看这个试点的经脸是可取的,建议江苏的同志把座谈会的材料简要地整理一下寄给总社,我们转发各地参考。我建议各地联社的同志结合盐城试点的经验,认真考虑一下怎样使我们现在的轻工集体企业真正体现出它是一个群众性的集体经济组织,而不只是一个名义上的集体企业。改变现在集体、国营没有多少区别的状况,就要在产权方面深化改革,使每一个职工在经济上都与本企业有直接利害关系。解决好这个问题,我想如再发生平调、划走一类的问题,不用领导说话,职工就不干了,他们会说怎么能平调我们的集体资产!领导也要考虑这个关心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级联社在深化改革中,可以就这个问题选些点,试试看。当然不是一下子铺开,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惫见,真正体现我们是一个群众性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个问题,就是今后各级联社还要发挥过去的组织指导作用,也就是要组织新的轻工集体经济组织。现在北京、上海、天津这些大城市都有生产服务联社,都是近些年新发展起来的。天津生产服务联社的年产值已达到20亿元。集体性的劳动服务公司这些年也发展很快。这说明社会有需要,群众有要求。我们作为轻工集体企业联社,不能只是守着原有的摊子,有责任和义务去组织新的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新的集体合作经济组织,一开始就应该体现出它的群众性,成为名符其实的群众性集体经济组织。抓好这件事,意义重大,既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又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我们应当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使之在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竞争中体现它的长处,增强在群众中的吸引力,凝聚力。要抓好这件事,我想我们现在各地联社的机构、力量还不适应。因之,要继续贯彻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精神,按照薄老讲的,联社机构要稳定,而且要不断充实新的力量,开辟新的工作领域,为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而努力奋斗。各级联社要更好地为基层服务。将来合作事业基金制度恢复建立起来,联社手头掌握一部分资金,就可以搞一些实体性的服务机构,为基层企业服务。这样,它就更有吸引力、凝聚力。季龙同志几次报告中都讲到我们要为国家分忧,我们组织新的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来发展生产,增加社会产品,既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满足布场偏需要,又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待业问题,减轻政府这方面的负担。我们应当抓这件事。按照现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好了,我想吸收一部分人入股,组织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