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报告
宝钢的窗口
——宝钢工业公司木器厂
宝钢工业公司木器厂是一家只有130多名职工的企业。1982年建厂以来,主要为宝钢投产前的生产准备提供后勤保障。1991年起,随着宝钢生产的发展,产品营销国际市场和经营机制转换,辅助生产线从主体“剥离”,木器厂的生产由为宝钢的后勤服务,转向主要为客商承担船运钢材加固业务,从而成为宝钢产品营销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窗口。
把牢宝钢与国际市场的结合部
宝钢的目标是实现质量、效益世界一流,使产品走向世界。为此,宝钢近年有上百万吨钢材通过海上营销国际市场,并逐年增加,1995年一季度加固量已达42万多吨,是1994年一季度的3倍。
船运钢材与陆路运输不同,钢材装在船舱里,在海上一遇到风浪,钢材就会移位,特别是冷、热轧钢卷的滚动会造成船体失衡,严重时还会发生翻船事故。所谓钢材加固,就是用钢丝绳和木料将冷、热轧板、钢卷、钢锭等固定在船舱里,不让它们移位、滚动,保证货轮在海上长途航引的安全。
船加固是宝钢与客户之间产品交接的“结合部”,是为客户服务。木器厂职工以为客户高度负责的责任性,严格苛求,争创世界一流。他们“宁愿自己多流一身汗,不让客户多担一分险”的岗位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工作,坚守在宝钢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的“结合部”,确保每艘货轮平稳到达目的地。三年多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加固质量而引起的事故。
为客户提供一流的服务
在商品经济中,客户是“皇帝”,满足客户要求是一流服务的标准。木器厂在为客户服务中始终坚持这条标准,并确立了“质量异议为零”的工作目标。
钢材船加固的质量、技术标准除了一些基本要求,绝大部分都是因船而异的“活标准”,根据船方的口头要求进行手工操作。一艘船一个标准,甚至一个船长一个要求,都得照着办。有时他们根据以往的作业标准进行常规加固,船长检查后认为不行,他们就按船长的特殊要求进行精心作业,直到船方满意为止。同时他们还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船型的加固要求进行归纳,总结出一些基本的操作要领和技术标准,不但满足了船方的要求,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的服务赢得了船方信赖。
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
宝钢的成品码头是连接国内外市场的“结合部”,是客户了解宝钢的“窗口”。常年工作在这个“窗口”的宝钢工业公司木器厂职工用自己的言谈举止,服务态度,工作效率,树立了宝钢人的形象。
船运钢材加固是项非常繁重、艰苦又危险的工作。工作无定时,有时几天不来船,有时一天来二三条船;有的船装好钢材离启航时间只剩下二三个小时,无论如何来不及完成加固作业.只能随船启航到吴淞口外锚地作业,吃不上饭,喝不到水是常事。冬天,寒风刺骨的船舱似冰库;夏天,船舱里温度高达摄氏40多度,闷得如蒸笼,穿在身上的工作服能挤出水来;吊装过程中极易发生滚卷伤人事故。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职工时刻提心吊胆缺乏安全感,“每天浑身汗水臭,没有技术无奔头”,老工人有活思想,青年工人不安心。
厂党政领导针对职工的不安定思想,从思想教育,生活上关心,用宝钢的企业精神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理想、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青年工人艰苦奋斗作风,安心本职工作。注重办实事、凝人心、稳队伍工程。在休息室加装空调器,让职工上岸休息时有一个安乐舒适的环境,喝上热水热茶,洗个热水澡。冬天备好姜汤、夏天把冷饮送到职工手中。根据他们上船后接触的多数是外藉人员的特点,为有利工作,方便业务联系,开办外语培训班,扫除语言障碍。开办交谊舞学习班,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密切干群关系,激发了职工坚守在宝钢通向世界这个“结合部”上的决心。三年多来,没有一名职工调离这个艰苦又值得自豪的岗位。其中的青年加固班连续两年被宝钢(集团)公司团委授予“青年突出队”称号。
(陈华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