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试行股份合作制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江苏扬州玉器厂
我厂建于1956年,是生产玉器特种工艺品为主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现有职工603人,固定资产原值466.74万元,净值314.96万元。1988年审定为国家二级企业,同年10月份作为扬州市试点单位试行股份合作制。近几年来,全厂在积极调整经营结构,改变经营方针,抓住机遇,主动出击,扩大横向联合,发挥技术优势的同时,探求新的模式,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使职工的切身利益同企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紧密结合,增强了企业的自我激励功能,进一步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一、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动机与目的
我厂于1986年实行厂长负责制,对外实行了“两包一挂”的经济责任承包,对内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由厂部与各车间、部门实行层层经济责任承包,并依据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原则,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类型采取计件工资,浮动工资,质量超产奖和超产超利分成,个人抵押承包等十余种分配形式,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保证了企业稳步发展和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玉器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玉雕个体经济的发展,合资、独资、个体、乡镇等各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玉器厂及作坊迅速增多,使玉器行业从原来厂际之间的竞争转向了国有、集体、乡镇独资、个体经济之间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又是在新旧体制交换的特定历史时期下所进行的某种程度上不平等的竞争,这种竞争使全国玉器国有、集体企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才流失现象。这种人才流失情况,也波及到我厂的职工,少数职工出现白天在厂混,晚上在家干,脚踏两条船的现象,个别职工被独资企业,乡镇企业高薪挖走,影响了工厂正常的生产秩序,给工厂造成了一定的损失。面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厂除进一步调整经营结构,扩大横联,在政策和奖励来源许可范围内,增加一线工人的福利待遇外,就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实行共同投资,风险共担,盈利共享的生产经营机制,使职工既是企业的主人,又是经济上的股东,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与每一个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真正做到同舟共济,共担风险。
二、推行股份合作制的做法
企业试行股份合作制经营,十分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和可行的“章程”。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及其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完全按照国外股份制的模式来推行股份合作制,显然是不合适的。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各地的做法不一,因此探索一条既符合股份合作制主要特点,又能结合企业实际的经营新路子,就成了我厂试行工作中认真研究的主要问题。我们在试行中着重把握了以下五个环节:
1.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原则。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集体所有制的性质不变,企业的全部资财根据其归属划分为联社股、企业集体股和个人股(包括资产名义股、基本股和自由股)。
2.针对企业是集体性质,特种工艺行业这一特点,我们将全体职工历年贡献所积累的集体资金(不含联社基金)划出16%,依据职工的企业工龄作为职工个人资产名义股。章程中明确规定:职工名义股的股权仍属集体所有,仅作为职工分红的依据,如职工调离、退休、死亡之后,不得继承、转让,不再享受分红待遇,股权由企业收回;对不投基本股的不享受资产名义股。这样做,既调动了广大职工的参股积极性,又进一步增强了职工主人翁的责任感。
3.坚持入股自愿原则。职工一次性投入股金均等,一律投入四股即400元,但职工股必须是“终身”入股,与企业做到“盈利共享,风险共担”。
4.在分配上坚持“有利分红,无利保息,亏损共担”的原则。企业盈利在上交国家税收和按规定提取税后列支的各项费用(能源交通基金、教育基金和企业发展基金等),并提留30%的企业公益金,再按股分红。同时为适应外部环境,控制消费基金的增长,规定了职工所得的红息总和,不超过基本股金25%,超过部分不予兑现,而作为下年基本股的增值。
5.在体制方面我们考虑到职工入股后的双重身份,职代会和股代会权力的统一性,建立了职代会和股东代表大会,两会合一和厂长负责制的新型领导体制,民主推选出由工人和管理干部各占一定比例的董事19人,由厂长兼任董事长,在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闭会期间由厂长室行使董事会的权力,对全厂生产经营负责。
在1988年10月25日我厂召开的投股大会上,除长期病假和去深圳、新疆等外地外联人员外,当场投股人数达453人,占职工总数的80%以上。
三、推行股份合作制的成效和需要理顾的问题
自1988年试行股份合作制以来,每年年初召开股东代表大会,汇报当年工厂方针、目标、计划及具体措施和打算,每年年底召开股东代表大会,公布全厂股金的构成,股东人员的变化,各项指标完成的实绩,股红分配率和利息的确认情况,代表审议后兑现。
(一)试行股份合作制以来的初步效果
1.股份合作制在一定程度上使职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经营效果联系起来,使职工与企业一道“共担风险,共享盈利”,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职工主人翁责任感。
2.增加了企业的集资渠道,直接为企业聚集生产发展资金,适当缓解了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有利于消费基金向生产发展基金转化,增强了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3.有利于恢复集体企业的本来面貌,使企业真正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厂内出现了可喜的“三多”现象:关心工厂经济效益的人多了,议论工厂生产经营的人多了,为企业出谋划策、提合理化建议的人多了,增强了企业的自我激励功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配套政策。集体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需要企业内外的综合配套改革和有关政策的出台,如制定各种政策、法规、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政府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及根据行业的特点转变生产关系,改变生产方式等,在目前这些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为试行工作带来许多困难。
2.企业内部领导体制问题。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董事会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与民主选举的厂长负责制,职代会与股代会,工会与董事会的职责权利、义务关系尚未理顺。
3.职工个人股比例下降幅度较大。我厂1988年试行股份合作制以来,从资金的构成变化分析,企业资金总额上升较快,而职工个人股份比重却呈下降趋势,职工名义股占企业资金总额比例,从1988年的6.23%下降为1992年的3.88%,个人基本股占企业资金总额比例从1988年的6.67%下降为1992年的4.25%,因此虽然试行股份合作制对调动职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