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国有资产所有权界定的暂行规定(讨论稿)》中
涉及集体经济的几个问题的看法
云南省轻工业斤 云南省手工业联社
一、析“以全民所有制单位名义贷款或担保借入资金投资兴办的集体企业,其内部积累的资产属于国有。”
1。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看.积累是国民收入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那个份额:国民收人是劳动创造,不是物化劳动(资本)自身增殖的。以投资占有积累,实质上是承认资本可以生资本,这种观点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
历史上,我们宣传革命,干革命就是根据劳动创造财富这个原理去进行的。建国后,我们没收官僚资本,没收地主财产,对民族资本进行赎买(定息20年,年息5%).以及工业生产的成本核算等,所报据的都是资本(物化劳动)不创造新价值的原理进行的。如果承认资本可以创造财富,可以自我增值,意味着建国后许多重大变革要重新进行评价,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
2.担保借贷中的请保人和担保人的关系是合同契约关系,请保人对担保人付什么报酬,付多少,合同有载明。请保人对担保人只负合同载明的义务,担保人亦只能享受合同载明的权力,不存在一般意义上享有经营成果的占有权。合同是受《经济合同法》保护的,用一个新暂行规定去否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是极不严肃之事。
3.根据经营权和所有权适当分离的原理,集体企业以支付利息为代价·通过借款合同取得国家银行资金的使用权,通过这样渠道获得的资金,不是国家财政拨款,不是国家投资,其性质是十分清楚的。集体企业使用这笔资金期间,因家银行已经依照借款合同,以利息的形式.从企业职工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中分走了一郁分,余下那一部分国民收入,当然与国家银行有关了。《暂行规定(讨论稿)》中说“内部积累的资产,属于国有。”之说。我们认为没有法律的、经济现论的根据。
二、析“减免税划归国有”论
1.依法减免税金是国家放弃税金占有权.若将减免税划归国有,势必酿成侵权。
依法纳税是企业的义务,依法征税是国家赋予税务都门的权力;企业纳税有困难或者国家鼓励某项生产活动.税务部门依法给企业减免应征的税收,是国家放弃了那一部分税款的占有权,是国家放弃征税的权利.在国家放弃权利的同时,亦就免去了企业的义务,与义务相应的那一部分货币.当然属于企业,因为那一部分财富本来就是企业职工创造的,是企业的。如果税务部门一边依法减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又从另一边去占有·这样不但达不到减轻企业负担这个目的,实质上否定了减免税,而且还要酿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侵权行为。
2.将减免税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全民名义担保借入资金兴办企业其成内部积累的资产划归国有,实质是对集体所有制进行再改造。报据省税局透露的一些数据粗略估算,从1984年到1989年,我省轻工集体企业共减免税金1.34亿元,相当于1989年轻工集体企业自有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28.5%,这仅是六年。按照讨论稿说明书示意,产权界定可追算二十年的旧帐,亦就是要算到1970年。1970年我省轻工集体企业有多少家当呢,财务年报上说,2500万元,而现在(一九八九年底)实际有4.7亿。根据这“规定”(讨论稿)来界定产权,集体企业现有资财,绝大部分都属全民所有。对此,劳动人民是难以接受的。企业的经济性质亦不再是集体所有制,而是一种全民为主的“国集合营”的经济。硬性界定,社会震动亦是可以预料得到的。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摸索了28年.只有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总结了历史,明确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初级阶段中,在所有制上并不要求纯而又纯,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在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如按照讨论稿的做法,势必重蹈1958年升级过渡,搞单一所有制经济模式的覆辙。
三、讨论稿是对现行政策的否定,如不加重大修改就此出台,必然阻碍集体经济的发展。
1.集体企业不敢再安排待业青年就业。道理甚为简单:一、自身无力量只安排,每安排一个新工人就业,视行业、工种的不同,要支付4000--10000元的装备费,企业支付不起,免税又将形成欠国债;二、安排就业后,企业又要背上人员的包袱。原来只是背一个包袱,砚在变成背两个包袱,企业当然不乐意吸收就业。我省“七五”期间,城镇的就业人员1/3是靠城镇集体工业安排的,“八五”又面临就业高峰,如企业厌于安排就业,对社会的安定团结必造成不良影响。
2.大大地延缓集体企业的技术改造进程。
装备陈旧就意味着淘汰。“七五”以来,先进省份争相利用国家税前还贷的政策,纷纷迫加投资进行技术改造,全国轻工集体人均装备,从1985年至1989年增加了1.96倍,共中江苏增加1.99倍.浙江增加2.1倍,广东增加2.43倍,山东全省1200个企业进行了改造,占企业总数91.2%,其中35%的企业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我省亦在进行,但进度缓慢,水平低,全省1200余个企业,得到不同程度改造的不到500家。如果实行“以全民所有制单位名义贷款,或担保借入资金投资??,共内部积累的资产属于国有。”必将大大地延缓技术改造的进程。因为现有企业积累甚微,无力进行改造。据1989年统计,企业利润超过5万元的仅412户,因为企业不愿背国债。
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新工人不吸收,技术不进行改造,就只有逐渐衰老,逐渐被淘汰;众多的集体逐渐被淘汰,集体所有制作为一种经济成分亦就趋于衰退了。
四、目前不是议论产权界定的时机
1989年以来,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主观的、客观的原因,集体企业纷纷走入困境,全国54%的轻工集体企业陷入困境。我省68%的企业处在困境中,企业的生产、职工的生活都很困难,正如一位领导同志说的,轻工集体“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准,处在欲干不成,欲罢不能的窘境。”集体企业这只小船驶进了急风暴雨的大海,急需的是同心合力,同舟共济,大家用力划船,驶出困境,还不是争议船上财物那些归谁所有的时候,争议这些会涣散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