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在全国轻工业合作指导处长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发行时间:1990-08-20
网站编辑:李子奇
来源:研究所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同志

在全国轻工业合作指导处长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一九九0年十月十三日)

    这次会议在兰州召开对我省发展轻工集体经济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在此麦示感谢。借此

机会,从我省轻工集体经济发展走过的路子,以及存在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第一点,在指导思想上,需要解决好对轻工集体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建国以来,国家从全国经济布局出发,把甘肃作为一个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国防建设的基地,对这些方面进行重点投入。相对来说,对我省轻工业的投入比较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省轻重工业的比例悬殊很大,重工业占80%以上,轻工业的比重不到20%。从所有制结构来看,由于能源,原材料和国防工业建设投资大,集中建设了一批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经济很薄弱,改革开放以前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到5%。这种工业结构和布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协调,地方财政困难,待业青年就业压力大,同时也影响到我省脱贫致富的早日实现。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特别是从1985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南方省市发展经济的经验,明确提出把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作为振兴甘肃经济的突破口。搞了几年,回过头来看,这个路子是对头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一是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由于我们从经济基础抓起,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农业特别是粮食的连续八年丰收,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就工业内部来说,轻重工业的变化也比较大。到现在,  重工业比重下降到70%,轻工业比重上升到30%,原先那种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了缓解。集体经济的比重也是逐年提高,已经占到整个工业的10%以上。从轻工集体经济来看,产值达到6亿多,超过了1978年以前全省整个集体经济的产值。二是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了,  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些年也拿出一部分钱,兴办了一批新的企业,兴办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三是安排解决了一大批待业青年。尽管现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可以说找到了一条比较好的安置待业青年的途径。从甘肃的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到,坚持和发展集体经济,包括发展轻工集体经济的方针是正确的,是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今后,我们仍然要坚持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包括大力发展轻工集体经济。

    第二点,轻工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都重要,但对轻工集体经济更显得重要。从我省轻工集体企业分析,虽然有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相当突出。首先,这些企业本来底子就很薄,是在原来小作坊,小厂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不少企业还是手工操作。其次,轻工集体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商品,利润很低,但又是人民生活不可少的。三是轻工集体企业所需的资金.原材料,相当一部分没有纳入计划渠道,需要通过市场调节去解决。不但满足不了需要,而且价格高。四是现在在这些企业的退休职工越来越多,  负担很重。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大家共同认识的“一穷二亏”。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  难以发展。

    正是从这个实际考虑。这几年我们重点从政策上去支持,去帮助轻工集体企业的发展,先后采取了一些大的政策措施。比如,对于年人均留利在250元以下的二轻集体企业,  免征所得税,用于技术改造的贷款可以税前归还,开发的新产品,免征产品税、增值税一至二年,国家计划内分配给二轻集体企业的主要物资,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挤占挪用,企业用自行采购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实行议购议销;对积压产品企业有权削价处理,等等。这些政策,现在看,虽然有的落实的不够好,有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政策的实施,就没有今天集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发展集体经济,给一些优惠政策是十分需要的。

    这里,也请部里给予考虑,对轻工集体企业的政策,在维持原有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还需要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再优惠一些,再放开一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困难比较多,财政困难加剧的情况下,要防止对这些企业政策的上收。我体会,现在国家困难,省上困难,但企业更困难,尤其是轻工集体企业更困难。对这些企业还是要帮一帮,需要坚持继续用扶持的政策送一程。

    第三点,轻工集体企业的发展需要大中型企业的帮助。实事求是地说,轻工集体企业完全靠他们自己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比较困难,如果有好的政策,再有国营大中型企业伸手拉一拉,发展的步子就会更快一点。这一条,我们的体会很深。我们省上有166户大中型企业,无论技术力量,还是产品的扩散辐射,都有很大的潜力。其它不说,如果把大中型企业的边角余料利用起来,把一些大企业安排不了的废料回收和综合利用,既可增加社会财富,也可发展集体经济。这是我省发展轻工集体企业的有利条件。

    这几年,省上比较注意这件事,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对轻工集体企业进行支持,帮助和带动。我们有目的的组织一批大中型企业,并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总结推广,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另外,在重视原有轻工集体企业发展的同时,还注意开拓新的门路,探索新的途径。遍及全省的‘一厂两制”(在全民企业内办集体企业),就是借助于大中型企业的力量,拾遗补缺,发展起来的。去年产值达到16亿多,今年可以达到18亿。今后,这条路于我们准备继续走下去。除了把’一厂两制’工作抓得更具体,更实在外,还要使’一厂两制’向外延伸,帮助轻工集体企业的发展。其实,国营企业办的集体经济,很多是轻工产品,实际上就是轻工企业。对这一类企业也要管起来。

    第四点,轻工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带有权威性的管理体制。轻工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总的不顺当。我们省的轻工集体经济,原先由轻工业厅管,后来分出来成立了二轻工业总公司。前两年,又把二轻工业总公司撤了,在轻工厅内设了一个手工业联社办公室,办理省社的日常工作。由于轻工厅本身的工作量大,实际上联社的领导力量削弱了,联社对基层的综合服务手段也削弱了。这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近几年我省‘一厂两制”和其它类型的新集体发展快,也相应成立了一些新的集体经济管理部门,造成了多头管理的状况。轻工集体经济管理体制问题,已经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我们已确定着手进行必要的调整。总的想法是,建立一个权威性的协调统一的领导体制,实行统筹管理,切实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具体一点,就是考虑加强轻工行业管理,把省集体经济开发公司和二轻合并,成立二轻集体经济总公司,归轻工行业管理,第二步,在体制改革中再考虑单设,或者更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实体。如果领导体制不顺当,很多事不好协调组织,发展经济的困难就比较多。

    第五点,轻工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部里和兄弟省市给予大力支持。我们省是一个穷省,工业的基础比较弱,轻工集体这一块更弱。生产门类少,产品层次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除了我们自己做好工作外,希望都里多关心、多支持。也希望兄弟省市通过联合、协作等各种方式,加强经济联系,从技术上、信息上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我讲的这些话,是针对我省的情况,是根据我们已经做的或正在做的。总的是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地方经济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坚持下去。希望甘肃的同志研究和贯彻。

在全国轻工业合作指导处长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发行时间:1990-08-20
网站编辑:李子奇
  
来源:研究所

中共甘肃省委书记李子奇同志

在全国轻工业合作指导处长会议上的讲话提纲

(一九九0年十月十三日)

    这次会议在兰州召开对我省发展轻工集体经济是一个有力的促进,在此麦示感谢。借此

机会,从我省轻工集体经济发展走过的路子,以及存在的问题,谈一点体会。

    第一点,在指导思想上,需要解决好对轻工集体经济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建国以来,国家从全国经济布局出发,把甘肃作为一个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国防建设的基地,对这些方面进行重点投入。相对来说,对我省轻工业的投入比较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省轻重工业的比例悬殊很大,重工业占80%以上,轻工业的比重不到20%。从所有制结构来看,由于能源,原材料和国防工业建设投资大,集中建设了一批大中型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经济很薄弱,改革开放以前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到5%。这种工业结构和布局,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不协调,地方财政困难,待业青年就业压力大,同时也影响到我省脱贫致富的早日实现。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特别是从1985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南方省市发展经济的经验,明确提出把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作为振兴甘肃经济的突破口。搞了几年,回过头来看,这个路子是对头的,效果也是显著的。一是经济稳定持续协调发展.由于我们从经济基础抓起,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农业特别是粮食的连续八年丰收,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就工业内部来说,轻重工业的变化也比较大。到现在,  重工业比重下降到70%,轻工业比重上升到30%,原先那种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了缓解。集体经济的比重也是逐年提高,已经占到整个工业的10%以上。从轻工集体经济来看,产值达到6亿多,超过了1978年以前全省整个集体经济的产值。二是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了,  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这些年也拿出一部分钱,兴办了一批新的企业,兴办了一些社会公益事业。三是安排解决了一大批待业青年。尽管现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可以说找到了一条比较好的安置待业青年的途径。从甘肃的实践可以清楚地看到,坚持和发展集体经济,包括发展轻工集体经济的方针是正确的,是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今后,我们仍然要坚持按照这个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城镇集体经济,包括大力发展轻工集体经济。

    第二点,轻工集体经济发展需要有宽松的政策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对整个经济的发展都重要,但对轻工集体经济更显得重要。从我省轻工集体企业分析,虽然有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相当突出。首先,这些企业本来底子就很薄,是在原来小作坊,小厂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机械化程度较低,不少企业还是手工操作。其次,轻工集体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数是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商品,利润很低,但又是人民生活不可少的。三是轻工集体企业所需的资金.原材料,相当一部分没有纳入计划渠道,需要通过市场调节去解决。不但满足不了需要,而且价格高。四是现在在这些企业的退休职工越来越多,  负担很重。这些问题集中起来,就是大家共同认识的“一穷二亏”。如果没有政策的扶持,  难以发展。

    正是从这个实际考虑。这几年我们重点从政策上去支持,去帮助轻工集体企业的发展,先后采取了一些大的政策措施。比如,对于年人均留利在250元以下的二轻集体企业,  免征所得税,用于技术改造的贷款可以税前归还,开发的新产品,免征产品税、增值税一至二年,国家计划内分配给二轻集体企业的主要物资,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挤占挪用,企业用自行采购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实行议购议销;对积压产品企业有权削价处理,等等。这些政策,现在看,虽然有的落实的不够好,有的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政策的实施,就没有今天集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要发展集体经济,给一些优惠政策是十分需要的。

    这里,也请部里给予考虑,对轻工集体企业的政策,在维持原有政策不变的基础上,还需要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发展的政策,再优惠一些,再放开一些。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困难比较多,财政困难加剧的情况下,要防止对这些企业政策的上收。我体会,现在国家困难,省上困难,但企业更困难,尤其是轻工集体企业更困难。对这些企业还是要帮一帮,需要坚持继续用扶持的政策送一程。

    第三点,轻工集体企业的发展需要大中型企业的帮助。实事求是地说,轻工集体企业完全靠他们自己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比较困难,如果有好的政策,再有国营大中型企业伸手拉一拉,发展的步子就会更快一点。这一条,我们的体会很深。我们省上有166户大中型企业,无论技术力量,还是产品的扩散辐射,都有很大的潜力。其它不说,如果把大中型企业的边角余料利用起来,把一些大企业安排不了的废料回收和综合利用,既可增加社会财富,也可发展集体经济。这是我省发展轻工集体企业的有利条件。

    这几年,省上比较注意这件事,充分发挥大中型企业的优势,对轻工集体企业进行支持,帮助和带动。我们有目的的组织一批大中型企业,并召开了专门会议进行总结推广,以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另外,在重视原有轻工集体企业发展的同时,还注意开拓新的门路,探索新的途径。遍及全省的‘一厂两制”(在全民企业内办集体企业),就是借助于大中型企业的力量,拾遗补缺,发展起来的。去年产值达到16亿多,今年可以达到18亿。今后,这条路于我们准备继续走下去。除了把’一厂两制’工作抓得更具体,更实在外,还要使’一厂两制’向外延伸,帮助轻工集体企业的发展。其实,国营企业办的集体经济,很多是轻工产品,实际上就是轻工企业。对这一类企业也要管起来。

    第四点,轻工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统一的带有权威性的管理体制。轻工集体经济的管理体制总的不顺当。我们省的轻工集体经济,原先由轻工业厅管,后来分出来成立了二轻工业总公司。前两年,又把二轻工业总公司撤了,在轻工厅内设了一个手工业联社办公室,办理省社的日常工作。由于轻工厅本身的工作量大,实际上联社的领导力量削弱了,联社对基层的综合服务手段也削弱了。这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近几年我省‘一厂两制”和其它类型的新集体发展快,也相应成立了一些新的集体经济管理部门,造成了多头管理的状况。轻工集体经济管理体制问题,已经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我们已确定着手进行必要的调整。总的想法是,建立一个权威性的协调统一的领导体制,实行统筹管理,切实加强对集体经济的领导。具体一点,就是考虑加强轻工行业管理,把省集体经济开发公司和二轻合并,成立二轻集体经济总公司,归轻工行业管理,第二步,在体制改革中再考虑单设,或者更有利于集体经济发展的实体。如果领导体制不顺当,很多事不好协调组织,发展经济的困难就比较多。

    第五点,轻工集体经济的发展需要部里和兄弟省市给予大力支持。我们省是一个穷省,工业的基础比较弱,轻工集体这一块更弱。生产门类少,产品层次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除了我们自己做好工作外,希望都里多关心、多支持。也希望兄弟省市通过联合、协作等各种方式,加强经济联系,从技术上、信息上给予支持,给予帮助,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我讲的这些话,是针对我省的情况,是根据我们已经做的或正在做的。总的是要把发展集体经济、地方经济作为长期的战略方针坚持下去。希望甘肃的同志研究和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