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1979年——1989年上海集体工业企业基本统计分析
发行时间:1990-08-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调查统计

1979年——1989年上海集体工业企业基本统计分析

    1979年以来,上海集体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由于集体工业企业分散在各局(包括中央在沪企业),又没有一个部门进行专门的综合统计分析,未能把集体工业企业的面貌反映出来。今年市经委工业经济研究室把《上海集体工业在调整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课题委托上海市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牵头,组织各有关单位共同完成。为了搞好这一课题,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收集了10年来上海集体工业企业基本数据,控理汇编了19份统计资料。尽管这些资料还不够完整,但基本能反映出上海集体工业企业的概貌,对交流情况,研究其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地区集体工业没有列入课题调查范围,为了尽可能完整地反映上海集体工业情况,我们把1989年地区集体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作为附件一并刊印出来,供参考。

    现将上海集体工业企业(不包括地区集体工业企业,下同)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10年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的10年,是上海集体工业迅速发展的10年。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条件下,上海集体工业1989年同1979年相比,企业产数扩大158%,职工人数增加191%,工业总产值增长553%,出口交货值增长840%,固定资产原值增加619%,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增加61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24%(见表一,表五)。

这10年,是上海集体工业发展最快的10年,  也是为上海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10年。

2.集体工业在上海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几年上海地方工业的发展速度主要靠集体工业。上海工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572.8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1021.5亿元,净增448.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6.7%。其中集体工业产值从1979年的43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280.9亿元,净增237.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不满30%的集体工业,在净增产值中占53%。特别是在最近的几年中,除了中央在沪工业外,全市工业的发展速度主要靠集体工雌上去的o;1989年同1985年相比,全市工业总产值净增203.8亿元,  其中集体工业净增143.8亿元,占70.6%。(见表八)。

3.在上海工业品出甲中,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品比重不断提高。1989年集体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为61.5亿元,比1985年的16.7亿元增长268.3%,平均每年递增3日,5%。而全市工业产品出口总值为152.4亿元,比1985年的85.2亿元增长79%,平等每年递增12.4%。在全市净增的67.2亿元中,集体工业有44.8亿元,占2/3(见表八)。

这种趋势还在发展,集体工业企业在推进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也将越来越显得重要。

4.在集体工业企业靠自有资金实现企业自我发展的情况下,仍然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资金。1989年上海集体工业企业上交税金、基金22.9亿元,比1979年的5.3亿元增长332%,平均每年递增15.7%。近几年,集体工业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升,各种费用增加,  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情况下,向国家交纳的税金、基金仍然增长。1989年比1985年的17,3亿元增长32.4%,平均每年递增7.3%。其中销售税金增长78.1%,所得税下降21.3%,能交基金增长63.3%,其他税金猛增246倍(见表十四)。

5.集体工业企业实力增强。在党和国家政策支持下,集体工业企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一是涌现出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如上海电冰箱厂、上海洗衣机总厂、金陵无线电厂、电视十一厂、飞达羽绒服装厂、解放塑料厂,江湾机械厂等。二是企业资产增加。1989年固定资产原值达114.6亿元,比1985年增长156%,平均每年递增26.5%(见表十二)。

职工人均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从1985年的3052元,提高到1989年的6532元,提高114%。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从1985年的9.6亿元,提高到1989年的27.6亿元,增加188%(见表十三)。

三是全员劳动生

产率提高,职工收入增加。1989午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014元,  比1985年的9360元提高71%。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集体工业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从t985年的996元,提高到1580元,提高58.6%。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二、发展极不平衡

    在市、县老集体、各局新办集体和乡村工业3类企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1.发展速度不平衡。1989年同1985年相比,集体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105%,其中乡

村工业增长148.5%,各局新办集体增长41.8%,市,县老集体仅增长33%。从出口交货值来看,排列顺序相同,同期乡村工业增长360%,各局新办集体增长290.3%,市,县老集体增长113.7%(见表八)。

    出现这种情况,同企业和职工人数增减变化有关。同期比较,市、县老集体工业企业数

减少19户,职工增加1829人,各局新办集体工业户数增加42户,职工增加8559人,乡村工业户数增加5081户,职工增加27.9万人(见裹六、表七)。

这个情况,说明乡村工业和各局新办

集体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有部分是靠外延扩大再生产来实现的。但也说明这两类企业是处于

发展之中。

    2.经济实力不平衡。从固定资产原值的增长幅度来看,以1985年为基数,1989年市,

县老集体为166.3%,各局新办集体为201.2%,乡村工业为289.1%,但从职工人均拥有量

来说,1989年市,县老集体为7605元,乡村工业为6529元,各局新办集体企业仅为4353元

(见表十二)。

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情况也大体如此。1989年市,县老集体企业人均占有2502

元,乡村工业为1389元,各局新办集体为2068元(见表十三)。

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来说,市,县老集体为24004元,各局新办集体为16299元,乡村工业为14732元(见表二)。

    3.经济效益不平衡。总的来说,各局新办集体最好,市、县老集体最差,乡村工业居中。据1989年测算,销售利润率总平均为10%,其中各局新办集体为12.5%,市,县老集体仅为6.2%,乡村工业为10.6%,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利润,总平均为27.50元,其中各局新办集体59.?0元,市,县老集体20.10元,乡村工业27.30元,职工人均实现的利润也是如此,总平均为1798元,其中市,县老集体为1526元,各局新办集体为2600元,乡村工业为1779元(见表二)。

同年职工年人均工资总水平为1580元,其中市,县老集体为2048元,各局

新办集体为2314元,乡村工业为1450元(见表十)。

    4.在同一类型中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同一类型中各个单位发展不平衡。在同一系统中各个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一般是少数企业的发展掩盖了一批企业的不景气。这种不平衡,在市,县老集体工业企业中最为突出。老集体分布在二轻,仪表,服装联社和县属集体工业。比较起来,服装系统的老集体形势较好,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问题最多的是二轻和仪表系统的老集体。金陵无线电厂、电视十一厂等少数企业掩盖了仪表系统其余50个集体企业的不景气,上海电冰箱厂、上海洗衣机总厂、解放塑料厂、江湾机械厂等几个单位掩盖了二轻系统其余200多个企业的困境。

    --_、多数企业处境艰难

1.微利企业越来越多。年人均利润1500元以下的企业,一般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据市、县老集体企业和各局新办集体企业的统计,这类企业1985年为191户,  占企业总户数的16.2%,职7-6.2万人,占总数的19.3%。1989年微利企业增加到509户,占企业总数的42.3%,职3-15.3万人,占总数的46%。1989年同1985年相比,户数增加166.5%,人数增加146.8%。其中,市、县老集体的微利企业1989年比1985年增加226.5%,人数增加191.4%,各局新办集体中的微利企业,1989年比1985年增加79.5%,人数增加58.3%(见表十七)。另

据统计分析,在1989年509户微利企业中,有260户企业,职工7.5万人,已靠财政退税维持人均留利240元的水平。

    2.亏损企业进一步扩大。1989年上海集体企业中的亏损企业多达1610尸,职工19.3万人,亏损金额近1.3亿元,分别比1985增长129%,120.5%和600%。其中,市、县老集体企业1989年亏损企业86户,职2122.4万人,亏损金额3172万元,  分别比1985年增长760%,

804%和1255%,各局新办集体企业1989年亏损企业34户,职工5979人,亏损金额468.1万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750%、289.8%和1001,4%,乡村工业1989年亏损企业1490户,职工16.3万人,亏损金额9049万元,分别比1985年增加173%、95.6%和488.7%(见表十八)。

数据表明,市,县老集体企业的亏损面最大,亏损额最多。乡村工业亏损企业虽多,但增长幅度最小。

3.今年上半年上海集体工业企业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其中市、县老集体企业完成25.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9%,各局新办集体企业完成9.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4%,乡村工业完成10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上半年实现利润1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2%,其中市、县老集体企业完成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7.7%,各局新办集体企业完成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5%,乡村工业完成9.7亿元,此去年同期下降22%.上半年亏损企业已达2466户,亏损金额达1.4亿元,均超过了1989年全年数额(见表十九)。

    上海集体工业企业的困境已连续三年,而且一年比一年困难大,值得引起决策部门和社

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俞官潮)

1979年——1989年上海集体工业企业基本统计分析
发行时间:1990-08-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调查统计

1979年——1989年上海集体工业企业基本统计分析

    1979年以来,上海集体工业有了很大发展.由于集体工业企业分散在各局(包括中央在沪企业),又没有一个部门进行专门的综合统计分析,未能把集体工业企业的面貌反映出来。今年市经委工业经济研究室把《上海集体工业在调整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课题委托上海市工业合作经济研究所牵头,组织各有关单位共同完成。为了搞好这一课题,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收集了10年来上海集体工业企业基本数据,控理汇编了19份统计资料。尽管这些资料还不够完整,但基本能反映出上海集体工业企业的概貌,对交流情况,研究其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地区集体工业没有列入课题调查范围,为了尽可能完整地反映上海集体工业情况,我们把1989年地区集体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作为附件一并刊印出来,供参考。

    现将上海集体工业企业(不包括地区集体工业企业,下同)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一、10年重大成就

1.改革开放的10年,是上海集体工业迅速发展的10年。在没有国家投资的条件下,上海集体工业1989年同1979年相比,企业产数扩大158%,职工人数增加191%,工业总产值增长553%,出口交货值增长840%,固定资产原值增加619%,企业自有流动资金增加61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24%(见表一,表五)。

这10年,是上海集体工业发展最快的10年,  也是为上海工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最大的10年。

2.集体工业在上海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近几年上海地方工业的发展速度主要靠集体工业。上海工业总产值从1980年的572.8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1021.5亿元,净增448.7亿元,平均每年递增6.7%。其中集体工业产值从1979年的43亿元,增加到1989年的280.9亿元,净增237.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0.6%。占全市工业总产值不满30%的集体工业,在净增产值中占53%。特别是在最近的几年中,除了中央在沪工业外,全市工业的发展速度主要靠集体工雌上去的o;1989年同1985年相比,全市工业总产值净增203.8亿元,  其中集体工业净增143.8亿元,占70.6%。(见表八)。

3.在上海工业品出甲中,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品比重不断提高。1989年集体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为61.5亿元,比1985年的16.7亿元增长268.3%,平均每年递增3日,5%。而全市工业产品出口总值为152.4亿元,比1985年的85.2亿元增长79%,平等每年递增12.4%。在全市净增的67.2亿元中,集体工业有44.8亿元,占2/3(见表八)。

这种趋势还在发展,集体工业企业在推进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也将越来越显得重要。

4.在集体工业企业靠自有资金实现企业自我发展的情况下,仍然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资金。1989年上海集体工业企业上交税金、基金22.9亿元,比1979年的5.3亿元增长332%,平均每年递增15.7%。近几年,集体工业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升,各种费用增加,  企业经济效益滑坡的情况下,向国家交纳的税金、基金仍然增长。1989年比1985年的17,3亿元增长32.4%,平均每年递增7.3%。其中销售税金增长78.1%,所得税下降21.3%,能交基金增长63.3%,其他税金猛增246倍(见表十四)。

5.集体工业企业实力增强。在党和国家政策支持下,集体工业企业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一是涌现出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如上海电冰箱厂、上海洗衣机总厂、金陵无线电厂、电视十一厂、飞达羽绒服装厂、解放塑料厂,江湾机械厂等。二是企业资产增加。1989年固定资产原值达114.6亿元,比1985年增长156%,平均每年递增26.5%(见表十二)。

职工人均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从1985年的3052元,提高到1989年的6532元,提高114%。企业自有流动资金从1985年的9.6亿元,提高到1989年的27.6亿元,增加188%(见表十三)。

三是全员劳动生

产率提高,职工收入增加。1989午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014元,  比1985年的9360元提高71%。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集体工业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从t985年的996元,提高到1580元,提高58.6%。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二、发展极不平衡

    在市、县老集体、各局新办集体和乡村工业3类企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

    1.发展速度不平衡。1989年同1985年相比,集体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105%,其中乡

村工业增长148.5%,各局新办集体增长41.8%,市,县老集体仅增长33%。从出口交货值来看,排列顺序相同,同期乡村工业增长360%,各局新办集体增长290.3%,市,县老集体增长113.7%(见表八)。

    出现这种情况,同企业和职工人数增减变化有关。同期比较,市、县老集体工业企业数

减少19户,职工增加1829人,各局新办集体工业户数增加42户,职工增加8559人,乡村工业户数增加5081户,职工增加27.9万人(见裹六、表七)。

这个情况,说明乡村工业和各局新办

集体工业总产值的增长,有部分是靠外延扩大再生产来实现的。但也说明这两类企业是处于

发展之中。

    2.经济实力不平衡。从固定资产原值的增长幅度来看,以1985年为基数,1989年市,

县老集体为166.3%,各局新办集体为201.2%,乡村工业为289.1%,但从职工人均拥有量

来说,1989年市,县老集体为7605元,乡村工业为6529元,各局新办集体企业仅为4353元

(见表十二)。

企业自有流动资金的情况也大体如此。1989年市,县老集体企业人均占有2502

元,乡村工业为1389元,各局新办集体为2068元(见表十三)。

从全员劳动生产率来说,市,县老集体为24004元,各局新办集体为16299元,乡村工业为14732元(见表二)。

    3.经济效益不平衡。总的来说,各局新办集体最好,市、县老集体最差,乡村工业居中。据1989年测算,销售利润率总平均为10%,其中各局新办集体为12.5%,市,县老集体仅为6.2%,乡村工业为10.6%,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的利润,总平均为27.50元,其中各局新办集体59.?0元,市,县老集体20.10元,乡村工业27.30元,职工人均实现的利润也是如此,总平均为1798元,其中市,县老集体为1526元,各局新办集体为2600元,乡村工业为1779元(见表二)。

同年职工年人均工资总水平为1580元,其中市,县老集体为2048元,各局

新办集体为2314元,乡村工业为1450元(见表十)。

    4.在同一类型中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同一类型中各个单位发展不平衡。在同一系统中各个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一般是少数企业的发展掩盖了一批企业的不景气。这种不平衡,在市,县老集体工业企业中最为突出。老集体分布在二轻,仪表,服装联社和县属集体工业。比较起来,服装系统的老集体形势较好,生产持续、稳定发展。问题最多的是二轻和仪表系统的老集体。金陵无线电厂、电视十一厂等少数企业掩盖了仪表系统其余50个集体企业的不景气,上海电冰箱厂、上海洗衣机总厂、解放塑料厂、江湾机械厂等几个单位掩盖了二轻系统其余200多个企业的困境。

    --_、多数企业处境艰难

1.微利企业越来越多。年人均利润1500元以下的企业,一般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据市、县老集体企业和各局新办集体企业的统计,这类企业1985年为191户,  占企业总户数的16.2%,职7-6.2万人,占总数的19.3%。1989年微利企业增加到509户,占企业总数的42.3%,职3-15.3万人,占总数的46%。1989年同1985年相比,户数增加166.5%,人数增加146.8%。其中,市、县老集体的微利企业1989年比1985年增加226.5%,人数增加191.4%,各局新办集体中的微利企业,1989年比1985年增加79.5%,人数增加58.3%(见表十七)。另

据统计分析,在1989年509户微利企业中,有260户企业,职工7.5万人,已靠财政退税维持人均留利240元的水平。

    2.亏损企业进一步扩大。1989年上海集体企业中的亏损企业多达1610尸,职工19.3万人,亏损金额近1.3亿元,分别比1985增长129%,120.5%和600%。其中,市、县老集体企业1989年亏损企业86户,职2122.4万人,亏损金额3172万元,  分别比1985年增长760%,

804%和1255%,各局新办集体企业1989年亏损企业34户,职工5979人,亏损金额468.1万元,分别比1985年增长750%、289.8%和1001,4%,乡村工业1989年亏损企业1490户,职工16.3万人,亏损金额9049万元,分别比1985年增加173%、95.6%和488.7%(见表十八)。

数据表明,市,县老集体企业的亏损面最大,亏损额最多。乡村工业亏损企业虽多,但增长幅度最小。

3.今年上半年上海集体工业企业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其中市、县老集体企业完成25.5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9%,各局新办集体企业完成9.9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4%,乡村工业完成107.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上半年实现利润1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6.2%,其中市、县老集体企业完成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7.7%,各局新办集体企业完成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2.5%,乡村工业完成9.7亿元,此去年同期下降22%.上半年亏损企业已达2466户,亏损金额达1.4亿元,均超过了1989年全年数额(见表十九)。

    上海集体工业企业的困境已连续三年,而且一年比一年困难大,值得引起决策部门和社

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    (俞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