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贯彻治理整顿方针积极调整产品结构
钱 璞 赵 泉
上海郊县集体工业在治理整顿期间,结合实际,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懿产品结构,以保证郊县集体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为振兴上海国民经济作出努力。
一、历次调整的启示
上海郊县集体工业的主体是50年代组织起来的县属集体(手工业)企业和改革十年当中兴起的乡镇集体工业企业,共12,658户,其中县屑集体企业317户,乡镇集体企业12,341户.60年代初,贯彻‘调整、巩固、亢实、提高’八字方针,主要产品有铁木竹小农具、农船、服装鞋帽、铁木家具和日用五金制品等38个小行业,工业总产值构成中:为农业服务占10%,为人民生活服务占42%,为市区工业服务占38%,为外贸出口服务占1096.70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经过广大职工较长时期的试制研究,发展了机动插秧机,割晒机等小型农业机械,运用集体资金兴办了农机修造、机械制造、铸锻,热处理等专业工厂或车间。同时为了配合市区工业产品上档次、上水平,把一批机械、电子、仪衰,轻工等产品或零部件扩散到郊县集体企业生产,产品小行业发展到46个,为市区工业服务的工业总产值上升到47%。80年代,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方针指引下,上海郊县集体工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有一批工厂转产外贸出口产品和日用工业晶,产品结构起了很大变化,现在已经有32个大类行业400个产品小行业。1988年与1978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从24亿元发展到214.7亿元,增长8倍,年平均递增串24.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0%,外贸年交货值从I.4亿元上升到37.6亿元,增长25倍,年平均递增率38.7%,工业利润从5亿元上升到28亿元,增长4 4倍,年平均递增率{6.6%。十一年共交国家销售税金和所得税金近90亿元,为国家积累建设资金,振兴上海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至今,郊县集体工业已经成为全市工业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回顾历程,我们有如下两点启示。
1。加深对调整产品结构必要性的认识,调整产品结构不是一个新课题,几十年来郊县集体工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产品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因为任何产品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但是,有些企业近午来一哄而起,盲目生产了一些低水平重复的产晶,以及物耗高、效益低、三废严重的产品,造成产品销售呆滞,生产萎缩。由此说明,调整产品结构不仅是调整国民经济的需要,也是企业增强后劲发展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当前治理整顿时期,显得更加突出,更为重要。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决不能消极等待。
2.调整产品结构一定要服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儒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不少企业转产外贸出口产品,取得了显著成效。1988年生产出口产品的单位已达1,:52户,其中县属集体企业127户,占其总户数的40%。为外贸出口服务的产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由[978年的8 3%上升到”5%。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市区工、贸企业组织联营企业,是改革以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1988年已有I,530户,工业产值占全局工业总产值31 2%。可见,改革开放的方针为我们调整产品结构开辟了广阔前景,也是取得发展成果的重要因素。
二,指导思想和调整方向
我们调整产品结构必须在全市统一规划下,立足于‘配角地位’,坚持“四服务’方向,确立‘三个观点’,做到‘四个结合’。
1.立足于·配角地位”。郊县集体工业是市区工业的延伸,是城乡一体化的产物,这就决定了我们的配角地位。我们有很多厂为市区工业的纺织、化工、轻工行业协作配套,或者组织联营厂和参加企业集团。还有不少厂的产品是为机电、仪表行业的桑塔纳汽车和彩电实现国产化配套的产品。这些厂要甘当配角,随市IXX.业的调整而调整,发挥助手作用。
2.坚持“四服务’方向。郊县集体工业的服务方向,历来是为农业、城市大工业、城乡人民生活和外贸出口服务。调整产品结构不能离开这个服务方向。为了多出口、多创汇,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巩固和发展现有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料轻、工重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进而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使出口产品上档次、上水平,增加附加值。
支农产品、日用小商品同发展农业、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列作重点产品发展。小农具、小商品多数是值低利薄的产品,我们要“安于小、乐于小,以小为荣’,不能盲目转产高利产品,更不能简单地把生产‘两小’产品的企业兼并掉。
3.确立‘三个观点’。一是全局观点,应该自觉地接受宏观调控,要与全市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相适应.同时也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二是市场观点,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适销为首提,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增产适销对路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步伐,提高有效供给.三是紧缩震点,要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挖掘内部潜力,要以提高社会效益和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好产晶结构,切实改变一哄而上,草率办厂,盲目投入的状况。
4.做到‘四个结合’。就是一要与扩大出口创汇,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结合,二要与加强行业管理,组织企业集团,搞好专业化协作相结合,三要·与技术开发,更新改造,加强质量管理和人才培训相结合,四要与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基础管理,推进企业升级相结合。
三,主要矛盾和有利条件
郊县集体工业是综合性的地方工业,现行的领导和管理体制是条块结合,双重领导。由于各自的地位和见解不同,调整时必然会碰到一些矛盾。
1.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导致认识上的差异和利益得失上的矛盾。从局的角度讲,要加强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而各县与企业却缺乏自觉接受宏观调控的思想准备,强调微观搞活,两者就会产生摩擦。市同县,县同企业已经确定了上缴承包基数,为了各自的利益得失,又会产生矛盾。
2.全局规划缺乏广泛性和权威性。郊县集体工业由于没有行业和地区分工,产品宏而杂,涉及产业门类过多,重点不突出,调整规划不能“包罗万象’。加上企业过多, 规模较小,各自为驶,难以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
3.投资规模过大与紧缩银根的矛盾。1978年以来,郊县集体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肃是依鞍投入,固定资产原值年平均递增率22%,基本上与工业总产值同步增长.投资方向也不够合理,偏重于外延投入。如今银根收紧,顿时“收摊’措手不及。
调整中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必须十分重视,认真对待。但是,调整产品结构是治理整顿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市委、市府都很重视,这是我们最有利的条件。同时结合郊县集体工业的性质和特点,也有不少有利条件。
1.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经营灵活,善于应变是集体企业的一个特点,改革十年来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扩大丁,职工与企业的利益关系紧密了。为了保持企业的生命力,他们必然会提高调整的自觉性和紧迫感,积极搞好调整工作。
2.我们调整产品结构,不受行业限制,只要在统一规划指导下,自觉接受宏观调控,坚持“四服务’方向,瞄准国内外市场动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任何行业的产品都可以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3 市区工业与郊县集体工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随着市区工业的调整,必然会带动我们的调整,双方紧密结合,一定能够搞好调整工作。
四、措施和建议
1.体现优胜劣汰原则,实行倾斜政策,根据调整规划,对农机具,外贸出口产品,为大工业和国产化配套的产品,以及对有资源,效益高的拳头产品优先支持,对浪费能源、原材料和效益低;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产品限制生产。通过调整,有计划地稳妥地停转关并一批企业。
2 压缩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改进资金投向。优先支持改变产品面貌、节材节能、治理环境污染、发展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品等所采用先进技术装备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
3.鉴于郊县集体工业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建议实行规划一本帐,贯彻一条边,避免政出多门,各搞一套的做法,从而加强宏观调控手段,搞好当前的调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