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嘉定县乡镇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估与调整方向
发行时间:1989-08-20
网站编辑:秦宝文
来源:研究所

嘉定县乡镇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估与调整方向

秦宝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嘉定县乡镇工业坚持乡(镇),村、队、联户,个体五个轮子一起转,以乡村两级集体经营为主,工业生产发展很快,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开发了一大批新的产业和产品,尤其是结合上海城市大工业的改造的扩散,发展了电气机械,电子仪表、交通运输设备、照明器具,印刷以及纸制品等一批与城市大工业相衔接的产业和产品。全县形成了初具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地方工业体系。至1988年底,全县拥有乡(镇)、村,生产队、联户三级集体企业1544家,其中乡办412家,镇办28家,村办909家,队办包括联户194家,其它1家(安亭等乡镇与上海拖汽公司联营的上海汽车厂),务工人员167103人,占地面积84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0.35亿元,年产值(80年不变价)29.4亿元,实现利润4.33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22亿元。

    一、乡镇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估

    综观嘉定县乡镇工业结构现状,其基本格局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综合型。门类众多,基本齐全。吃的、住的、穿的、用的都有。上海城市大工业有的,嘉定乡镇工业基本上也有。按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工业部门分类标准划分,全县有27个大类,其中有11个大类产值超过1亿元。发展最早的机械工业居首位,产值达4.61亿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6.8%,其次是金属制品业,占11.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占10.05%,交通运输设备占4.18%,纺织占8.07%,缝纫占4.94%,化工占8,38%,建材占4.49%,文教体育用品占5.35%,纸制品占4.52%,梗料制品占3.76%。这些骨干行业的比重悬殊不大。综合型的产业结构优点是比较稳,不论市场变化多大,行业和产品总是有长有短,有上有下,上下互补,避免大起大落,构成了持续稳步发展的势头,不足之处是缺乏特色型的战略产业和优势产业,组建产业群体(集团)困难较多,影响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二)加工型。嘉定县矿产资源和原材料缺乏,因而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少。据统计,全县乡镇工业中提供原材料的产品产值37549万元,占总产值的13.92%,大部分是加工工业.声值达23.2亿元,占总产值86.08%。尤其是近郊长征、江桥、桃浦等乡,加工工业占90%以上。加工型产业结构对能源、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大,受能源、原材料制约因素多,工业基础比较脆弱。如今能源、原材料紧缺,并较大幅度提价,对全县乡镇工业带来严重威胁。部分企业的原辅材料来源于边疆地区,路程远,吞吐量大,经常受到交通运输的制约,难以维持正常生产。有些企业因缺乏能源或原辅材料而被迫停产歇业。

    (三)配套型。主要为上海城市大工业协作配套。配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联营的方式进行协作配套。1988年底,全县拥有工农联营企业280家,职1.53578人,总产值11.61亿元,占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42.3%。另一种配套形式是为大工业加工、组装某一产品或某一部件。比如,为桑塔纳轿车、上海牌轿车加工零配件,为纺织机械、化工机械、医药器械加工零配件。城市大工业的一些主要行业都有嘉定乡镇工业协作加工产品。这方面的产值达5.39亿元。两个方面合计产值17亿元,占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的62%。配套型的产业结构,使乡镇工业成为城市大工业的一个分厂、一个车间,乡镇工业与城市大工业紧紧地捆在一起,是“一根藤上两个瓜”。是“小船”靠在“大船’上,增强了乡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后劲。配套型结构的弱点是具有一定的依附性,生产经营缺乏一定的自主权。

    (四)劳动密集型。这几年来,嘉定乡镇工业发展了一批技术比较密集的企业。比如上海通讯电缆厂南翔联营厂、上海日环仪器厂、东陈电池材料厂等一批企业的技术与装备都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但从乡镇工业总体分析,大部分企业设备比较陈旧,工艺比较落后,尤其是村办企业和队办、联户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很低,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低。1988年,全县乡镇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8073元,其中村办企业为13749元。以工业部门划分,纺织、缝纫、纸制品、建筑材料等行业,劳动力尤为密集。全县建筑材料及矿物制造业有87家企业,职7'10973人(不包括外发加工的人员),创造产值12316万元,实现利润1583万元,人均产值11224元,人均创利1443元。劳动密集型结构对于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资本有机构成低,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有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五)传统、中低型。主要指产品结构。目前,嘉定县乡镇工业生产的产品达1000余种,其中被评为部优、市优的产品17只,被评为市农机工业局优良产品50只,两项合计67只,在市郊10县中,嘉定乡镇工业的优质名牌产品居首位。“口得福’味精、“海狮牌’衬衫;·红花牌”童车、“菊花牌’大头针等一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然而,不可否认,全县1000多种产品中,传统产品、中低挡产品占大多数,高档产品、新产品少。在市场疲乏的情况下,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滞销、积压的状态,有些企业因产品严重积压而暂时停产或转产。产品档次低,也影响出口创汇。1988年,全县乡镇工业直接出口的产品产值16673.2万元,为出口生产的中间产品产值14023。8万元,两项合计30696万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0.43%,这个比例不高,与外向型经济的要求甚远。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政策激励下,广大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在较短时间内,以外延型为主创办和发展起来的嘉定乡镇工业,速度是快的,规模是大的,贡献和作用令人兴奋。但不可忽视内部结构存在不少矛盾和不尽合理的现象,更不可忽视当前乡镇工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资金、原材料、能源全面紧张,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市场疲乏,效益下降。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极待提高的企业内部素质都表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是乡镇工业摆脱困境,增强后劲,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与方向

    现阶段,乡镇工业处于结构演进过程中的转抉和重新组合时期。究竟以什么原则指导转换和组合,这是乡镇工业结构调整是否合理的前提和关键。有些企业的调整行为以盈利多少为指导原则,盈利多就上,盈利少或不盈利就下。应当指出,在商品价格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单纯以是否盈利为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无疑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有些产品虽然盈利,但耗用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三废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这种产品也只能下而不能上。嘉定县某乡原来兴办了一个淀粉厂,一年有数十万利润,但废水严重,波及嘉定北部半个县,影响嘉定镇七、八万居民的饮水,群众意见很大.经过再三论证,县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使这家企业转产。有些产晶虽然盈利不多,但阔计民生所必须还得发展1。比如,生产锄头,铁塔、镶刀,竹篮以及铁锅、铁勺等为农业生产服务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一些企业,往往盈利很少,甚至亏本。这些企业非办不可,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扶持。如今,有些地区还在上那些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小化工、小纺织、小砖窑以及小规模的造纸、印染等产品。这反映了对调整的原则和方向不明。不扭转和改变这种状况,调整偏离正确的方向,收不到积极的效果。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乡镇工业也不例外。针对乡镇工业具有某些“自发性’、‘随意性”,‘短期性”等特点,结构调整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是:

    (一)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国民经济发屉全局来考虑调整内容。在制订调整规划和具体方案时,每一个企业,每一项产品要上还是下?如何调整?都要放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来考察,是否符合日家哇设的整体利益?是否适销对路?是否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是否符合行业或地区的总体产业政策和倾斜政策?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微观与宏观发生矛盾时,要自觉地服从全局利益和宏观调控。在调整过程中,即使牺牲局部的小团体的利益,也得服从,决不能以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情况特殊为由,而该上不上,该压不压。

    (二)必须以提高整体效益为调整目标。整体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提高社会效益,就是要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不仅是量的增加,更要质的提高,增加对国内外市场的有效供给,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提高投入产出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原材料利用率,能源、设备利用率、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串等,以尽可酵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获得更多有用的成果(产品),提高生态效益,就是搞好三废治理,提高环境质量,认真做好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生存的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是互相依存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确定调整目标时,不能单纯追求某一方面效益而牺牲其他两方面的效益。提高整体效益是搞好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三)必须把结构调整与乡镇工业整体发展战略相吻合。市郊各县正在调查研究,着手制订‘八五’规划。产值占农村经济?0%以上的乡镇工业无疑是规划的重要内容。结构调整行为不只是解决目前结构中的矛盾和不合理问题,而要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而且注重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乡镇工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布局等,都要统盘考虑。没有总体战略的系统指导,调整行为短期化在所难免,而且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造成资产投入的极大浪费。只有从发展战略高度进行结构调整,才能少走弯路、少受损失,顺应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促进乡镇工业持续稳步发展+因此,制订乡镇工业发展规划,是搞好结构调整的前提和基础,目标明确了,可以逐步到位。    (四)必须把乡镇工业的结构调整与城市大工业的结构调整相呼应。“城郊型’乡镇工业的显著特点是与城市大工业紧密联系、配套协作,乡镇工业的许多产业和产品,是与城市大工业一咏相承,所以,乡镇工业调整结构不可能自行其事,孤立地进行,尤其是工农联营企业和与大工业协作加工的企业,结构调整必须与城市大工业互相呼应,同步进行。如今,城市大工业正在按照上海经济总体发展战略进行结构调整,作为市郊乡镇工业必须主动地、及时地了屏大工业的调整进程和调整内容,从而确定大工业‘分厂’、“车间”的调整方案。比如,市有关部门确定和公布了城市大工业的一批限制和淘汰产品,市郊乡镇工业对这些产品就不能盲目再上,要及时地加以调整,否赠‘龙头’在下,‘龙尾·在上,或者·龙头’在上,:龙尾’在下,大工业与乡镇工业无法做到协调发展。

    根据目前乡镇工业结构中的矛盾和不合理状态,调鼙的方向和重点是发展以下六类产品。

    1,增加出口创汇的外贸产品。扩大出口创汇,始终是市郊乡镇工业的发展目标。根据目前出口产品比例较低的状况,必须化大力气加以发展,鉴以当前原材料严重缺乏,利用乡镇工业现有的厂房、劳力和技术装备,积极发展“三来一补’业务。同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组织力量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外贸产品。

    2.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配套产品。这是市郊乡镇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厂房、场地紧缺、劳力有限的城市大工业,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必须寻找合作的伙伴。市郊乡镇工业义不容辞地肩负协作配套的任务。比如,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熹定县一些乡镇工业尽最大努力,承担了某些零配件的生产任务。城市大工业在结构调整中积极发展一些新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市郊乡镇工业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于协作,一方面为城市大工业服务,另一方面提高乡镇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3,节能省耗附值高的产品。据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能源和原材料紧缺,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对“加工型”的市郊乡镇工业始终是一个重要威胁。因此,发展节能省耗的产品是克服“电荒”、‘煤荒”的良策,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4.工艺装备先进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据嘉定县调查,全县农村劳动力已有,0%投入乡镇企业,达17万人,按目前生产力水平,增加2亿产值,需要投入1万劳动力。如果“八五’期间,嘉定县再增长30亿产值,需要15万劳动力,加上原来在乡镇企业的”万人,合计要32万劳动力,而全县农村总共只有25万劳动力。所以,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不是上策,必须依靠城市大工业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开发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产品,既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增强乡镇工业发展后劲。

    5.加强农业、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酌产品。目前,这方面产品的比例很小,产值占乡镇工业总产值不到5%。但不能因为比例小而轻视。根据加强农业和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的需要,积极发展支农产品,包括化肥、农药、中小农具,农业机械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等。

    6.具有地方特色、富有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县以及各乡镇大都发展和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如:嘉定县的电光源、崇明县的家用电器、南汇县的纺织、川沙县的丝绸服装等。根据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要采取措施,扶持这些拳头产品进一步发展,培植以某一拳头产品为主体的富有很强竞争能力的优势产业、战略产业。

    为解决乡镇工业结构中的矛盾和不合理状态,适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整体效益,必须限制和淘汰的产品是:  1.能耗高、效益差的产品,  2.档次低,滞销积压的产品,3.三废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的产品,  4.原材料严重缺乏难以维持正常的产品,以及重复布点,严重趋同化的产品。

    据市有关部门提供资料,近两年来出现一股乳胶手套热,全郊区投资近1个亿,兴办了28家企业、66条流水线生产乳胶手套,产品严重积压,造成极大浪费和损失。据嘉定县考察,全县有61家企业58只产品属限制和淘汰范围,涉及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等行业.

    (作者工作单位:嘉定县乡镇工业局办公室)

嘉定县乡镇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估与调整方向
发行时间:1989-08-20
网站编辑:秦宝文
  
来源:研究所

嘉定县乡镇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估与调整方向

秦宝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嘉定县乡镇工业坚持乡(镇),村、队、联户,个体五个轮子一起转,以乡村两级集体经营为主,工业生产发展很快,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开发了一大批新的产业和产品,尤其是结合上海城市大工业的改造的扩散,发展了电气机械,电子仪表、交通运输设备、照明器具,印刷以及纸制品等一批与城市大工业相衔接的产业和产品。全县形成了初具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地方工业体系。至1988年底,全县拥有乡(镇)、村,生产队、联户三级集体企业1544家,其中乡办412家,镇办28家,村办909家,队办包括联户194家,其它1家(安亭等乡镇与上海拖汽公司联营的上海汽车厂),务工人员167103人,占地面积84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10.35亿元,年产值(80年不变价)29.4亿元,实现利润4.33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22亿元。

    一、乡镇工业结构的现状评估

    综观嘉定县乡镇工业结构现状,其基本格局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综合型。门类众多,基本齐全。吃的、住的、穿的、用的都有。上海城市大工业有的,嘉定乡镇工业基本上也有。按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工业部门分类标准划分,全县有27个大类,其中有11个大类产值超过1亿元。发展最早的机械工业居首位,产值达4.61亿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6.8%,其次是金属制品业,占11.1%,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占10.05%,交通运输设备占4.18%,纺织占8.07%,缝纫占4.94%,化工占8,38%,建材占4.49%,文教体育用品占5.35%,纸制品占4.52%,梗料制品占3.76%。这些骨干行业的比重悬殊不大。综合型的产业结构优点是比较稳,不论市场变化多大,行业和产品总是有长有短,有上有下,上下互补,避免大起大落,构成了持续稳步发展的势头,不足之处是缺乏特色型的战略产业和优势产业,组建产业群体(集团)困难较多,影响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

    (二)加工型。嘉定县矿产资源和原材料缺乏,因而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少。据统计,全县乡镇工业中提供原材料的产品产值37549万元,占总产值的13.92%,大部分是加工工业.声值达23.2亿元,占总产值86.08%。尤其是近郊长征、江桥、桃浦等乡,加工工业占90%以上。加工型产业结构对能源、原材料的依赖性很大,受能源、原材料制约因素多,工业基础比较脆弱。如今能源、原材料紧缺,并较大幅度提价,对全县乡镇工业带来严重威胁。部分企业的原辅材料来源于边疆地区,路程远,吞吐量大,经常受到交通运输的制约,难以维持正常生产。有些企业因缺乏能源或原辅材料而被迫停产歇业。

    (三)配套型。主要为上海城市大工业协作配套。配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联营的方式进行协作配套。1988年底,全县拥有工农联营企业280家,职1.53578人,总产值11.61亿元,占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42.3%。另一种配套形式是为大工业加工、组装某一产品或某一部件。比如,为桑塔纳轿车、上海牌轿车加工零配件,为纺织机械、化工机械、医药器械加工零配件。城市大工业的一些主要行业都有嘉定乡镇工业协作加工产品。这方面的产值达5.39亿元。两个方面合计产值17亿元,占全县乡镇工业总产值的62%。配套型的产业结构,使乡镇工业成为城市大工业的一个分厂、一个车间,乡镇工业与城市大工业紧紧地捆在一起,是“一根藤上两个瓜”。是“小船”靠在“大船’上,增强了乡镇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后劲。配套型结构的弱点是具有一定的依附性,生产经营缺乏一定的自主权。

    (四)劳动密集型。这几年来,嘉定乡镇工业发展了一批技术比较密集的企业。比如上海通讯电缆厂南翔联营厂、上海日环仪器厂、东陈电池材料厂等一批企业的技术与装备都居国内先进水平,有的甚至赶超国际先进水平。但从乡镇工业总体分析,大部分企业设备比较陈旧,工艺比较落后,尤其是村办企业和队办、联户企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很低,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劳动生产率低。1988年,全县乡镇工业劳动生产率为18073元,其中村办企业为13749元。以工业部门划分,纺织、缝纫、纸制品、建筑材料等行业,劳动力尤为密集。全县建筑材料及矿物制造业有87家企业,职7'10973人(不包括外发加工的人员),创造产值12316万元,实现利润1583万元,人均产值11224元,人均创利1443元。劳动密集型结构对于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节约能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是,由于缺乏先进的技术装备,资本有机构成低,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弱,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有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五)传统、中低型。主要指产品结构。目前,嘉定县乡镇工业生产的产品达1000余种,其中被评为部优、市优的产品17只,被评为市农机工业局优良产品50只,两项合计67只,在市郊10县中,嘉定乡镇工业的优质名牌产品居首位。“口得福’味精、“海狮牌’衬衫;·红花牌”童车、“菊花牌’大头针等一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然而,不可否认,全县1000多种产品中,传统产品、中低挡产品占大多数,高档产品、新产品少。在市场疲乏的情况下,部分中低档产品出现滞销、积压的状态,有些企业因产品严重积压而暂时停产或转产。产品档次低,也影响出口创汇。1988年,全县乡镇工业直接出口的产品产值16673.2万元,为出口生产的中间产品产值14023。8万元,两项合计30696万元,占乡镇工业总产值的10.43%,这个比例不高,与外向型经济的要求甚远。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政策激励下,广大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在较短时间内,以外延型为主创办和发展起来的嘉定乡镇工业,速度是快的,规模是大的,贡献和作用令人兴奋。但不可忽视内部结构存在不少矛盾和不尽合理的现象,更不可忽视当前乡镇工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资金、原材料、能源全面紧张,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市场疲乏,效益下降。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极待提高的企业内部素质都表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是乡镇工业摆脱困境,增强后劲,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希望所在。

    二、结构调整的指导原则与方向

    现阶段,乡镇工业处于结构演进过程中的转抉和重新组合时期。究竟以什么原则指导转换和组合,这是乡镇工业结构调整是否合理的前提和关键。有些企业的调整行为以盈利多少为指导原则,盈利多就上,盈利少或不盈利就下。应当指出,在商品价格没有理顺的情况下,单纯以是否盈利为原则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无疑是具有很大的片面性。有些产品虽然盈利,但耗用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三废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这种产品也只能下而不能上。嘉定县某乡原来兴办了一个淀粉厂,一年有数十万利润,但废水严重,波及嘉定北部半个县,影响嘉定镇七、八万居民的饮水,群众意见很大.经过再三论证,县有关部门采取果断措施,使这家企业转产。有些产晶虽然盈利不多,但阔计民生所必须还得发展1。比如,生产锄头,铁塔、镶刀,竹篮以及铁锅、铁勺等为农业生产服务和为人民生活服务的一些企业,往往盈利很少,甚至亏本。这些企业非办不可,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扶持。如今,有些地区还在上那些耗能高,污染重,效益低的小化工、小纺织、小砖窑以及小规模的造纸、印染等产品。这反映了对调整的原则和方向不明。不扭转和改变这种状况,调整偏离正确的方向,收不到积极的效果。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乡镇工业也不例外。针对乡镇工业具有某些“自发性’、‘随意性”,‘短期性”等特点,结构调整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是:

    (一)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从国民经济发屉全局来考虑调整内容。在制订调整规划和具体方案时,每一个企业,每一项产品要上还是下?如何调整?都要放到国民经济的全局来考察,是否符合日家哇设的整体利益?是否适销对路?是否增加社会有效供给?是否符合行业或地区的总体产业政策和倾斜政策?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微观与宏观发生矛盾时,要自觉地服从全局利益和宏观调控。在调整过程中,即使牺牲局部的小团体的利益,也得服从,决不能以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情况特殊为由,而该上不上,该压不压。

    (二)必须以提高整体效益为调整目标。整体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提高社会效益,就是要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不仅是量的增加,更要质的提高,增加对国内外市场的有效供给,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提高投入产出率,包括劳动生产率、原材料利用率,能源、设备利用率、产值利润率、资金利润串等,以尽可酵少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获得更多有用的成果(产品),提高生态效益,就是搞好三废治理,提高环境质量,认真做好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生存的环境。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是互相依存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确定调整目标时,不能单纯追求某一方面效益而牺牲其他两方面的效益。提高整体效益是搞好结构调整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三)必须把结构调整与乡镇工业整体发展战略相吻合。市郊各县正在调查研究,着手制订‘八五’规划。产值占农村经济?0%以上的乡镇工业无疑是规划的重要内容。结构调整行为不只是解决目前结构中的矛盾和不合理问题,而要把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而且注重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乡镇工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以及布局等,都要统盘考虑。没有总体战略的系统指导,调整行为短期化在所难免,而且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造成资产投入的极大浪费。只有从发展战略高度进行结构调整,才能少走弯路、少受损失,顺应商品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促进乡镇工业持续稳步发展+因此,制订乡镇工业发展规划,是搞好结构调整的前提和基础,目标明确了,可以逐步到位。    (四)必须把乡镇工业的结构调整与城市大工业的结构调整相呼应。“城郊型’乡镇工业的显著特点是与城市大工业紧密联系、配套协作,乡镇工业的许多产业和产品,是与城市大工业一咏相承,所以,乡镇工业调整结构不可能自行其事,孤立地进行,尤其是工农联营企业和与大工业协作加工的企业,结构调整必须与城市大工业互相呼应,同步进行。如今,城市大工业正在按照上海经济总体发展战略进行结构调整,作为市郊乡镇工业必须主动地、及时地了屏大工业的调整进程和调整内容,从而确定大工业‘分厂’、“车间”的调整方案。比如,市有关部门确定和公布了城市大工业的一批限制和淘汰产品,市郊乡镇工业对这些产品就不能盲目再上,要及时地加以调整,否赠‘龙头’在下,‘龙尾·在上,或者·龙头’在上,:龙尾’在下,大工业与乡镇工业无法做到协调发展。

    根据目前乡镇工业结构中的矛盾和不合理状态,调鼙的方向和重点是发展以下六类产品。

    1,增加出口创汇的外贸产品。扩大出口创汇,始终是市郊乡镇工业的发展目标。根据目前出口产品比例较低的状况,必须化大力气加以发展,鉴以当前原材料严重缺乏,利用乡镇工业现有的厂房、劳力和技术装备,积极发展“三来一补’业务。同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组织力量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外贸产品。

    2.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配套产品。这是市郊乡镇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厂房、场地紧缺、劳力有限的城市大工业,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必须寻找合作的伙伴。市郊乡镇工业义不容辞地肩负协作配套的任务。比如,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熹定县一些乡镇工业尽最大努力,承担了某些零配件的生产任务。城市大工业在结构调整中积极发展一些新产业和高技术产品,市郊乡镇工业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于协作,一方面为城市大工业服务,另一方面提高乡镇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3,节能省耗附值高的产品。据国民经济发展趋势预测,能源和原材料紧缺,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这对“加工型”的市郊乡镇工业始终是一个重要威胁。因此,发展节能省耗的产品是克服“电荒”、‘煤荒”的良策,也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4.工艺装备先进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据嘉定县调查,全县农村劳动力已有,0%投入乡镇企业,达17万人,按目前生产力水平,增加2亿产值,需要投入1万劳动力。如果“八五’期间,嘉定县再增长30亿产值,需要15万劳动力,加上原来在乡镇企业的”万人,合计要32万劳动力,而全县农村总共只有25万劳动力。所以,再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不是上策,必须依靠城市大工业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开发一批具有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产品,既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增强乡镇工业发展后劲。

    5.加强农业、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酌产品。目前,这方面产品的比例很小,产值占乡镇工业总产值不到5%。但不能因为比例小而轻视。根据加强农业和丰富城市居民菜篮子的需要,积极发展支农产品,包括化肥、农药、中小农具,农业机械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等。

    6.具有地方特色、富有竞争能力的拳头产品。经过多年的努力,各县以及各乡镇大都发展和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如:嘉定县的电光源、崇明县的家用电器、南汇县的纺织、川沙县的丝绸服装等。根据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要采取措施,扶持这些拳头产品进一步发展,培植以某一拳头产品为主体的富有很强竞争能力的优势产业、战略产业。

    为解决乡镇工业结构中的矛盾和不合理状态,适应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整体效益,必须限制和淘汰的产品是:  1.能耗高、效益差的产品,  2.档次低,滞销积压的产品,3.三废污染严重、治理难度大的产品,  4.原材料严重缺乏难以维持正常的产品,以及重复布点,严重趋同化的产品。

    据市有关部门提供资料,近两年来出现一股乳胶手套热,全郊区投资近1个亿,兴办了28家企业、66条流水线生产乳胶手套,产品严重积压,造成极大浪费和损失。据嘉定县考察,全县有61家企业58只产品属限制和淘汰范围,涉及机械、电子,纺织,化工,建材、食品等行业.

    (作者工作单位:嘉定县乡镇工业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