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刘 刚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科学论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的目标。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这一论断,指明了社会主义目标及其实现的根本途径。而发展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一、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邓小平同志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述。他说:“我们探索了中国怎样搞社会主义。归根到底,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高一些、更快一些”。发展集体经济适应发展生产力的需要,能够推动社会生产迅速发展。
1. 发展集体经济能够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集体经济是劳动者自愿组合、自筹资金、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的最大优势是劳动者与企业资产相结合,劳动者的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联,因而能够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生产迅速发展。
2.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把民间经济力量调动起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速发展。首先,集体经济是民有、民办、民享的经济。在产权上,劳动者是投资主体,实行民有;在经营上,自主开展经营活动,实行民主决策;在经济利益上,实行民享,职工共同享有企业经营成果。其次,集体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投资少,见效快,易于群众创办。因此,发展集体经济可以把劳动群众组织起来,把民间经济力量调动起来,广开生产门路,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二、发展集体经济是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
1. 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巩固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区别。在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发展集体经济可以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两个基本部分:一是国有经济,一是集体经济,两者在国民经济中共同组成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由于国有经济分布过广,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随着国家对国有经济的调整,国有经济集中力量发展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和骨干企业,对一些竞争性行业将逐步退出,它的阵地将会缩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下降。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经济总量11万亿元,其中国有经济4万亿元,集体经济3万亿元,其他经济4万亿元,国有经济的规模已收缩到全国经济总量的50%以下。但在国有经济调整布局中,由于集体经济仍保持一定的发展规模,填补了国有经济从竞争领域退出的部分份额,从而保证了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
2. 发展集体经济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创造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资本家阶级凭借其拥有的巨额资本,无偿占有和共同瓜分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因此,随着生产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两极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产生的现象。我国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取消了任何人凭借占有生产资料去统治和掠夺劳动者的特权,在经济上为劳动者创造了平等条件,使劳动者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劳动者不再为资本家去劳动,而是为自己为社会去劳动,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归社会和劳动者共同享有,以按劳分配为主,可以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公平公正。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3. 发展集体经济是引导劳动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途径。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发展集体经济是引导劳动群众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相结合的经济组织。实行“两个联合”集中体现了集体经济的基本特征。集体经济首先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实行共同劳动,互助合作,发挥群众优势,谋取共同利益。同时集体经济又是劳动者的资本联合,鼓励劳动者投资入股,享有集体企业资产的所有权,使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成为企业真正的主人。发展集体经济,是劳动者最容易接受的经济形式,也是引导劳动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途径。
4. 发展集体经济是劳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而发展集体经济则是劳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1) 集体企业拥有共同共有资产是劳动者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集体经济是一定范围内劳动群众的共有经济。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共有资产“分为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集体企业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实行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相结合的产权制度。集体企业拥有共同共有资产的主要功能:一是在市场经济中增加投入,扩大再生产,增强企业实力,提高竞争能力,促进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创办集体福利事业,提高企业职工福利水平。因此,集体企业坚持拥有一部分集体共同共有资产,是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提高职工福利水平,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2) 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资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集体经济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的经济体,决定了它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资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职工参与企业分配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按照职工在企业中的劳动贡献实行按劳分配,取得工资收入;二是按照职工出资部分实行按资分红,取得投资性收入。集体企业实行劳动和资本共享利益的分配制度,有利于增加职工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为上海市集体经济研究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