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沙县乡镇工业外向型经济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
黄汉民 钱振明
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是我国发展经济的一项基本国策。川沙县濒江临海,紧依上海市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乡镇工业在调蛀战略,积极进取,发挥传统出口产品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的基础上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步子明显加快, 比重逐年增加,近几年出口创汇始终名列10郊县前茅。1988年,乡村两级创汇企业已有169户,职工26000多名,还在江苏、浙江等省拥有一支刺绣外发加工队伍。出口产品交货值达58157.2万元,比1987年增长64.9%,是1978年的126.2倍,年均递增62.2%。占乡村两级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5%上升到1988年的23.2%。出口的产品由1978年的丝绸服装、羊毛衫、被子等3至4个品种,发展到1988年的丝绸时装、绣衣、服装、针织品、纺织品,工艺晶,抽纱品、塑料制品,玩具、五金工具,机械设备、电器、化工产品等80多个晶种,远销羹目。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新加坡、瑞士、荷兰、韩襄+,寡歌禹搂漠薄50多个国家和地幂.不少产品在国际市插上已享有盛誉。十一年来,全县乡镇工毁出知交寅傅累甘达到lO。5亿多元,创汇突破5亿美元。,
当前,川抄县乡镇工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可喜势头。
一,外贸企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密集程度提高,产业结构正在向外向型转变。
1988年,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个一批”(即转一批,扩一批、带一批,建一批)的精神指导下,全县27个乡实现了全面开花,乡乡都有出口产品。江镇乡出口产品交货值9402.8万元,居全县之首,比上年增长159%,占乡村两级工业总产值的75.2%,形成了以外向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城镇,北蔡,六团等乡出口产品交货值都在4000万元以上。六里乡外向型经济比重占41.8%,是第二个超40%的乡。六团乡和城镇乡的比重也已接近40%。严桥、高桥、龚路等乡出口产品交货值虽然处于全县中等水平,但增长速度高,分别是上年的29倍、9倍和8倍。凌桥乡则实现了零的突破。从而抹去了全县最后一个创汇空白点。1988年刨汇企业共增加51户。上海衬衫三厂高东分厂,是由两家不景气的内销服装厂转产建成,专门生产销往西欧等国家的衬衫和大袍,全年完成拨交值761万元,占全乡拨交值的52.6%。东滨化工厂是在高挢氧化铁红厂开发薪产品的基础上扩健而成,两厂交货值迭到1495.1万元,比上年增长101倍,占全乡交货值的92.1%。江镇丝绸时装联营厂生产丝绸时装已有多年历史, 近年来在本乡先后带出了两个丝绸时装生产厂。沪东钻石厂是根据国际市场行情新建的创汇企业,投产第一年即实现拨交值124.8万元。由‘四个一批’新增的创汇企业,新增出口交货值10616.3万元,占全县净增交货值22892.1万元的46.4%。
二、向外贸部门的直接供货渠道不断扩大。
到1988年底,川沙县乡镇工业已与市里21个专业外贸进出口公司建立了供货业务关系,比上年增加3个,直接供货企业有77家,比上年增加18家,交货值达到42023.9万元,比上年增长55。6%,占总交货值的72.3%。1 5家丝绸服装企业向丝绸进出口公司的交货值达18058.6万元,比上年增长101%。 5家服装厂、 Q家毛巾厂和被单厂向服装、家纺进出口公司的交货值都突破4000万元,交货值在1000万元至4000万元之间的有新联纺、五矿、抽纱、工艺品、土产、文体等进出口公司。这些行业,都是川沙县乡镇工业系统出口创汇的骨干行业。医保,康华、包装等进出口公司则是1988年新开辟的出口渠道。
. 三,农贸、工农联营的创汇企业不断增加,创汇能力明显增强。
全县农贸联营企业有12家,与上年相同,直接出口交货值20388.3万元,比上午增长55.2%,占77家直接出口企业交货值的48.5%。而46家非农贸联营的老企业,交货值才17731.7万元,只比上年增长27.9%。由于外贸部门了解国际市场,客户渠道通,商品选得准,联营后又使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工农联营企业有12家,比上年增加3家,间接出口交货值5775;8万元,比上年增长49.5%,占92家间接出口企业交货值的35.8%,同样具有一定优势。上诲益民毛巾广,是一家于1986年与家用纺织晶进出口公司联营的农贸联营企业,联营9‘产后任务一直比较饱满,受原料紧缺的影响小,1988年实现交货值1222;6万元,比上午增长69。2%,而同类非农贸联营企业的交货值增袄不足10%。与联营前的1985年相比,交货值增长了2.41倍,平均每年递增50;5%。
四、正在形成一批出口刨汇的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
八十年代初,全县出口产品交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3家,’;面且没有1家超过1000万元,即使到八十年代中,交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也不足10家i超过1000万元的仅有3家。但是,近三年来一批老企业经过挖潜改造、推进技术进步,或通过农贸联营、工农联营,迅速崛起,成长为创汇骨干企业。1988年,交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已达35家,比上年增加13家,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就有江镇丝绸时装联营厂、北蔡绣衣联营r·、城镇丝砷时装厂、东方丝绸服装厂、益民毛巾厂、六里色织厂、合庆绣晶厂,上海川申鞋厂。 界龙彩印厂、东滨化工厂、新亚制药厂龚路分厂、上海第五服装厂唐镇分广等12家。这12家企业的交货值达24158.?万元,占总交货值的41.5%,而且其趋势还在稳步上升。江镇丝绸时装联营厂和北蔡绣衣联营厂两家丝绸服装行业的骨干企业,1987午在全国百家创汇大户中分别名列第一和第六名;荣获农业部飞龙奖。1988牛又有软大幅度增长,交货值分别达到6652‘7万元和3681.8万元,比.上年增长133%和45,7%。
随着骨干企业的形成,企业的工艺技术水平得到提高,设备更新周期加快,设计力量;应变能力增强,专业化操作程度和管理水平提高,适应同际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一批拳头产品也随之形成。目前,不少厂生产的牲绸时装、绣衣、服装、毛巾,被单、羊毛衫,工艺抽纱品、。节日泡,柠檬酸等都在国豚市场上深受欢迎,成为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
五、吸收外资、外技,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迅56发展。
1988年是举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最多的一年,发证和立项的有25个,超过历年总和。总投资3915.95万美元,可吸收美同、日本、加拿大、英国,新加坡、香港,澳门邹7个国家和地区的外方投资1102.46万美元,涉及服装、钔·织品、皮革、电器,机械、工之;品等23个行业,其中10个项目已钡证。这些企业都是为山口创汇和技术进步而举办的。前几年举办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已有6家陆续投产,有职322564人,1988年产值2260.4万元,实现直接出口返销交货值399.7万元,成为一支新的创汇力量。
吸收外资。外技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开展补偿贸易,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总金额达200多万美元,为促进面广量大的服装行业引进外技,曾邀请日本、香港的数家设备制造、经销公司到县里举办缝纫设备技术交流会,取得很好效果。龚路丝绸时装厂结合大规模技术改造和厂房另建搬迁,设备将全部更新,除大部采用国产先进设备外,还与外商达成一项15万美元的补偿贸易协议,引进100台成套设备装备一个车间。
川沙县乡镇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袭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外贸体制不适应。企业对产品外销价格和经营成果一无所知,对国际市场信息缺乏了解,造成产销脱节,发展方向不明。二是人才奇缺,要实行代理制还缺少一支懂外语、熟业务,会经营、善管理的外贸队伍。三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轻纺产品过于集中,档次不高。四是技术进步的步子不快,不少企业设备、工艺、技术还比较落后。五是原料、资金紧缺,交通,通讯不适应。为了确保出口创汇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必须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 ,
, 一要加快外贸体制改革,从上到下形成强有力的管理服务体系,使企业了解国际市场,熟悉国际市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二要大力培养人才,造就一批外贸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实行代理制创造基本条件。三要以国际市场为先导,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作适应性调整,在发展传统、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出口的同时,要增加机电产品,化工产晶的出口比重。机电,化工行业是川沙县乡镇工业的骨干行业,企业多,基础好,随着国际产蟑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完全有条件打进国际市场。传统的轻纺产品也要提高档次,提高加工深霹,增加精细产品、高换汇产品的出口比例,如以有绣服装替代无绣,以徐层、阻燃织物替代—舷织榔,以麻纺、棉麻混纺织物替代纯棉织物,以提花印花、提花刮绒替代提花毛巾等。四要加快技术改漳,技术进步的进度。以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以新工艺改造传统工艺,以新设备改造传统设爷,,还应适当增加创汇企业的外汇留成,保证企业用汇指标,用以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五辈绰续加强农贸。工农联合,发展跨省市的横向经济合作,在市场信息,销货渠道,经营筲理、原料、能源供给等诸方面取长补短,优化组合、并可组建一批以拳头产品为龙头,从原料生产、初级加工、到成品生产一·条龙的企业集团,利益均沾。六要继续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组建“三资”企业,逐步实现“两头庄外’,‘以进养出”。并要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对外商的吸引力。
(作者工作单位:川沙县乡镇工业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