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上海地区工业企业升级的指导思想
沈荣章
‘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企业升级工作,在地区工业系统1200余个工厂中,从1986年准备试点到1988年全面展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12个企业升了市级,有4个企业经过国家级正式评审并申报国务院有关部门。尽管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从抓企业管理角度来讲。我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行体制条件下,企业升级工作确实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地区工业企业的实际出发,要进一步搞好企业升级,在指导思想上,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始终把住‘目标”和“核心’
地区工业企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本来就先天不足。加之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办好地区工业的方针、政策。这对地区工业的发展,本来就存在着重大的困难。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的素质,主要包括管理,文化,技术、政治思想、领导班子素质等,对这方面的提高尤为必要。因为企业升级的标准尽一个,起跑线是一条,而企业的素质、后劲同其他工业企业相比差距悬殊。常说‘眼睛向下’,‘内部挖潜’,‘加强管理’,‘下”到哪?靠谁“挖”9谁来。管’?说到底,这是指企业的领导,广大干部和全体职工。他们才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真正创造者。所以,全面提高企业素质这一升级目标,应该毫不动摇,离开了这点,就会本末倒置,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牢牢抓住加强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企业基础管理这个核心,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自觉的成为基础管理的实践者使人们的思维,观念,行动,纳入科学管理、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固此,只是一般地‘达到了”三项硬指标,而对基础管理较差,拿不出、讲不清实现这些硬指标的具体数据和切实可行的一套规章制度等保证体系的企业,是不能升等级的。否则,就虞裔I:奢标升级”和‘为升级而升级’的现象。企业升级的目的,有为了带动一批企业,真正起到先进示范的作用。
由此还要掌握两点:
其一,实行‘台阶论’。升上等级,应相对稳定一段时间。更不宜提倡“双级跳”。这样,才能把目标真正集中在“全面提高企业素质”上,把企业的基础管理这个核心扎实、有效的搞好。
其二,坚持不搞‘终身制’。升了级,只是企业在新台阶上的起点,决不是终结。企业要坚持巩固、提高和发展,稳步攀向新的台阶。上级部门要按规定定期严格复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要限期整改,否则,应吊销合格证,使企业的领导者在提高企业素质方面,始终是从不满足,勇于大胆探索的改革者。这样,使八十年代初期“企业五项整顿’那种‘合格证好工厂的学校,谁都有条件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聪敏才智,并从中得到提高。已经升上市级和己通过正式评审并已向上申报待批的国家级企业,都是因为广大干部和职工有了升级的高度自觉。去年,这些企业硬是克服了“三大冲击”(甲肝流行、持续高温、原料涨价)的少有困难,把企业升级搞得有声有色,各项工作都有很大进展,做出了过去几年堆办到的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反过来,升级的成果,又鼓舞了广大干部和职工,“尝到了甜头”, 从而’咬住’升级成果不放,牢牢抓住基础管理,不断巩固提高。今年以来,在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各项经济指标和外贸出口完成得比原来预料的要好,这是最明显的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企业升级的可喜成果。
因此,不断提高企业干部特别是厂长为首的主要干部的自觉性,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企业升级就能比较顺利进行。
以系统工程的思想指导升级
企业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硬指标和软指标的总汇,是各类专业知识的集中体现,是个完整的体系。因此,决不能简单的由一个部门、几个人在几天之内搞突击或一次评审能够搞好的。必须紧紧扣住升级目标和升级核心,从升级的准备、升级的过程、升级的预评审到升级正式评审的几个阶段,开展凋查研究,抓住重点,认真咨询辅导,有规划、有实施方案、有保证措施,环环扣紧,逐步达到升级的目的。
就实施方案来说,有的单位就应明确规定:企业的方针、年内的目标、结合的工作、完、成的时间,主要责任者,协助责任者、分管领导、奖罚措施等等+有扳有跟地进行。可以这样说,企业升级是靠实际做出来的,一切工作都做在前头。‘评审,是水到渠成,是履行法定程序,是上级拍板定局。
为此,上级主管部门,要把这一工作真正放到重要位置上。决不能讲讲重要, 做做次要,忙时不要。只重产值、利润,轻企业管理的观念,应该在企业升级的过程中,有个明显的转变。
要形成一支企业升级的骨干队伍。这支队伍,围绕升级要求,在各方面的行家,有精干的、懂行的得力的工作班子。这支队伍,就是要坚持从帮助提高企业素质着眼,从解决企业升级管理方面的各个实际问题着手,做深入、细致的咨询、辅导工作,进行有效的帮助。当基本上有把握了的时候,请市有关部门组织有权威的评审。那种旨望只靠一次“评审会’,是难真正成功的。
依靠这批骨干,严格的、准确的掌握标准。目前,市经委制订,汇编并经批准的242个行业722个标准,是工厂企业升级的“法定’依据。但地区工业行业繁杂,有一些确实具备升级条件的单位,但现有标准中还没有份。市级有关部门,应指定有关单位,会同各路专家,主动制订标准,经批准后执行。‘等’是没有出路的,不支持企业的强烈愿望,放任自流,就会挫伤企业的积极性,都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