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城镇集体工业困境及其出路的研究
守 廉
目前,城镇集体工业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着严重困境,急需研究对策,寻找出路。
少数企业的超速发展掩盖了多数企业的严重困境
乡镇工业的高速发展,掩盖了城镇集体工业的低度增长。上海市统计公报衷明,1988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增长2.9%,集体所有制工业增长27.7%。这3个相对数给人们的印象是:现在集体工业的日子很好过,已经很活,应当压缩“过热”的增长速度。如果我们对集体工业的构成稍作分析,就不难看出集体工业27.,%的增长速度,主要是乡镇工业增长43.6%促成的,经委系统987户集体工业仅)增长12.7%。
城镇集体工业中少数行业和企业的高速度发展,掩盖了—大批企业的滑坡,陷于微利或亏损的困难之中。市经委系统的987户集体企业,198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7亿元,实现利税9.9亿元,其中利润6.7亿元。同1987年相比,产值增长12.7%,利润增长4%。应该说从总体上来看情况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平均数里面掩盖了半数以上企业处于生存危机之中。对987个企业按职工年创利水平分析:
┌─────────┬─────┬─────┬──────┬─────┬────
│ 年人均利润 │ 户 数│ 比 重│ 人 数 │ 比 重│ 利 润 │ 比 重│
├─────────┼─────┼─────┼──────┼─────┼──────┼─────┤
│ 500元以上 │ 58 │ 5,9 │ 20,823 │ 6.8 │ 20,568.96│ 30.7 │
│ 1501~4999元 │ 376 │ 3,,S│ 131,128│ 42.8 │ 36,878.41│ 55.0 │
│ 601~1500元 │ 274 │ 27.8 │ 78,936 │ 25.8 │ 7,789^2 │ 11.6 │
│ 0~600元 │ 215 │ 21.8 │ 58,775 │ 19.2 │ 1,771.81 │ 2.6 │
│ 亏 损 企 业│ 64 │ 6.5 │ 16,643 │ 5.4 │—2,194.69 │ │
└─────────┴─────┴─────┴──────┴─────┴──────┴─────┘
分析表明,年人均利润5000元以上的企业,仅占户数的5.9跖,职工人数的6.8跖,而利润占了30.7%。年人均利润1500元以下的企业,一般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有的甚至连简单再生产也很难维持。假定企业人均利润为1000元 其分配是: 首先向国家交纳所得税,按8级累进税率计算,税率大体52%,即520元。余下的部分为100,再向国家交纳能源、建设基金15%和预算基金10%,金额120元。合计交给国家640元。余下的360元由企业支配。企业首先要弥补在成本中列支的奖励基金不足部门(成本中列支的奖金只有2.4个月标准工资),按年奖金水平为4个月标准工资计算,即要弥补152元。余下的208元再分为生产发展基金55%,115元,福利基金30%,62元;分红基金(包括股金分红.劳动分红)15%,31元。现在的职工福利基金大大超支,要用生产发展基金来弥补。据上海二轻集体企业1988年年报反映,按工资总额提取的福利基金加上税后利润中提取的部分,同实际支付的福利赞用相比,平均每人赤字112元。115元的生产发展基金,减去弥补福利基金的112元,只存下3元.再减去按生产发展基金6%提去教育卫生基金,就要负4元。即使一点额外开支也没有,企业也已经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职工的工房基金和集体福利设施就更无着落。
严重的反差现象,存在于各个系统中。1988年仪表系统老集体企业的8000多万元利润,2个大户就占去43.79%。二轻系统的2亿多元利润中,上海冰箱厂和洗衣机总厂占32.7%。郊区县属集体企业情况也是如此,祟明县主要靠冰箱,上海县主要靠洗衣机。
更值得注意的是发展趋势看下,好的企业在减少,困难企业比重在提高,亏损企业在增加。
年人均利润5000元以上的
┌──────┬──────┬──────┬───────┐
│ │ 个 业│ 人 数│ 利 润 │
├──────┼──────┼──────┼───────┤
│ 1987年 │ 8 7% │ 10.1% │ 41,4% │
│ │ │ │ │
│ 1988年 │ 5 9% │ 68% │ 30.7% │
└──────┴──────┴──────┴───────┘
年人均利润600元以下的
┌──────┬──────┬──────┬──────┐
│ │ 企 业│ 人 扒│ 利 叫│
├──────┼──────┼──────┼──────┤
│ 1987 年│ 18.4% │ 18。27% │ 2.2% │
│ 1988 年│ 21.8% │ 19.2% │ 2.6% │
└──────┴──────┴──────┴──────┘
亏 损 企 业 比 重
┌───────┬──────┬──────┬────────────┐
│ │ 企 业│ 人 数│ 亏损金额在利润中比重│
├───────┼──────┼──────┼────────────┤
││ │ │ │
│ 1987 年 │ 5 5% │ 4.4% │ 2.22% │
│ 1988年 │ 6.5% │ 5.4% │ 3.28% │
└───────┴──────┴──────┴────────────┘
进入1989年后,第一季度的亏损企业进一步扩大。
┌─────────┬──────┬────────┬───────┐
│ │ 1闩 牛 │ 2月 份 -│: 3月 份 │
├─────────┼──────┼────────┼───────┤
│ 亏 损 户 数│ 113 │ 186 │ 298 │
│ 占企业总数% │ 11 4 │ 15,8 │ 30 2 │
│ 亏损金额(万元)│ 432.22 │ 609.15 │ 728.43 │
└─────────┴──────┴────────┴───────┘
困难原因剖析
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是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依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发展起来的。多数企业生产日用工业品,产品杂,小商品多,产值低,利润少,经济力量薄弱。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加上厂房拥挤,设备陈旧落后,企业后劲不足。 既然城镇集体工业基础差,为什么过去几年发展很好,近几年又变得如此萎缩呢?
前几年城镇集体工业发展较好。虽然也有一些困难企业,但亏损企业很少,一般讲日子过得去,总体形势是好的。近几年困难日益加重,亏损企业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有二个:一是原材料、能源价格放开后,企业难以自我消化,二是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企业无力承受。 关于自我消化能力问题。原材料、能源部分价格放开后,在产品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集体工业企业的自我消化困难更大,现在计划供应的平价原材料、能源越来越少,议价或半议价的比重逐年扩大。原材料、能源供应上的这种差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利润水平,谁的平价料多,谁的利润就多,反之,利润就少。集体企业所能得到的计划原材料本来就不多,现在就更少了,大部分靠议价过日子。平价和议价的差价率一般都要以倍计数。因此集体企业要消化的原材料、能源价格因素,比全民企业要大得多。据轻工业部资料分析①,1988年全国轻工集体企业实现销售收.&869.55亿元,实现利润52.07亿元,销售利润率为6%。而同年因原材料、燃料涨价增加的支出高达57.59亿元,为销售收入的6.6%, 为利搁的110.6%。这么大的涨价因素,不能不使那些本来利润就较少的集体企业难以为继。 即使是经济实力较强的企业也无法逃脱经济滑坡的命运。上海洗衣机总厂是全市集体企业利润超千万的大户之一,1989年因原材料涨价要增加支出2400万元,经过各方面的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努力,1988年的利润仍从1987年的3271万元,降到2512万元,减少759万元滑坡23%。
第二个原因是集体企业的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主要反映在,一是同经济体制改革前相比,企业向国家的交纳任务加重,二是企业内部开支增加。从集体企业交纳任务现在同过去相比较,现在集体企业的利润中向国家交纳所得税后,还增加了能源、交通建设基金和预算外基金,实际上等于把所得税率提高了12个百分点。如果把新增的各种地方附加税加进去,数字还要大一些。另外,原来国家用于伙食品等的暗贴改为明贴,实际上有相当部分是财政补贴转化为企业贴,这个数字相当可观,
近几年企业内部的开支大幅度增加。房租费成倍上升,教育基金、幼托费等都增加了企业负担。由于物价指数上升而对职工不得不进的工资晋级,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开支。如上海二轻集体企业的百元产值利润率从1987年的10.5%,下降到1988年的9,9%,下降了0.6个百分点。
总之,由于原材料,燃料涨价和企业负担的加重,集体企业步履日趋艰难。同时,也反映了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不能适应发育不正常的商品经济要求,无力承受由此带来的压力.
摆脱困境的出路
城镇集体工业企业要摆脱困境,只能从改善外部环境和企业的自我奋斗找出路,
具体有以下几点,
①见《轻工集体经济,1989年第,期第10贝。
一,以开发中间产品为目标,调整企业产品结构。大力开发新产品,努力提高新价产品的比例,是消化原材料、燃料涨价因素的重要途径。开发新产品,可以开发最终产品,即直接用于消费的产品,也可以开发中间产品,即供最终产品装配使用的零部件。现在大家都想搞最终产品,而且都想搞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之类的大产品,不去搞市场容量大的小产品,更不愿搞为他人配套的中间产品,“宁为鸡头不为牛后’。这种观念是十分有害的。前些年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大搞高档耐用消费品,结果造成收录机、洗衣机、电视机等大量积压,家用电冰箱的好景也不会太长了。事实证明,盲目发展高档家用电器消费品,既不符合我国的国情,而且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也不能发挥城镇集体工业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发展中间产品,有利于发挥集体企业优势,有利于集体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城镇集体工业企业历来有个四服务方针,发展中间产品就是为大工业服务,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许多集体企业振兴的经验,也说明发展中间产品是推动集体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金陵无线电厂就是主要靠生产电视机调谐器得到迅速发展的。它们从1978年开始生产这个中间产品,10年中得到了很大发展,现已形成8条黑白电视机调谐器和2条彩色电视机调谐器的生产线,彩电调谐器的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1988年同1980年相比,职工人数仅增加一倍多,而调谐器的产量提高14.8倍,利润从1980年的173.6万元,提高到1988年的1810.8万元,增长10.46倍。二轻系统的明光仪表厂和精益电器厂,也都是依靠发展中间产品,在短短的几年里就改变了企业面貌,成为二轻集体企业中的新秀。
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要努力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切忌被困死在一个系统、一个企业的范围内。有些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所以处于“吃不胖饿不死’的状态,甚至最后活不下去,教训就是把供应对象局限在某个范围内。所有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一定要向所有配套对象开放,向全市开放,向全国开放,还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金陵无线电厂的产品,市内销售近60%,市外销售近40%,还有少量出口.明光仪表厂的定时眷也有50%销外省市,一半供应本市各单位。正是由于他们实行了全社会的协作配套,生产才欣欣向荣。
二、充分依靠社会科技力量,实现企业技术进步。城镇集体工业企业技术设备陈旧落后,专业人才不足,不能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正是由于这种不适应,有些集体企业失去了起死回生的良机,逃脱不了复灭的灾难。有一个在生存线上挣扎的集体企业,在过去的几年里,陆续有过3次开发新产品的机会,其中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能够把企业搞活,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然而,由于领导力量、技术力量不足,新产品的质量都达不到要求,失去了转机,只能以企业破产告终。
上海是我国科技门类比较齐全、力量比较雄厚的城市。城镇集体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以弥补自己技术力量不足的劣势,大力开发新产品,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走出一条振兴企业的路子。在过去的年月里,本市有些集体企业借助于社会力量,同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结合,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方法,开发出不少高能级的产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企业从此兴旺发达起来。现在上海几个实力最强的集体企业,都是程度不同的通过这个途径发展起来的。
从目前情况看,上海城镇集体工业企业要走出低谷,只能开发技术能级高的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要发展高能级产品,技术密集程度就要高,因而就更有必要借助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变企业的劣势为优势,在隔缝里开拓出一个世外桃源。
三、发扬“一厘钱”精神,努力节约各项开支。勤俭节约是城镇集体工业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各项费用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发扬这个光荣传统,把一切可以节约的钱省下来,一分一厘也不浪费,更具有重大意义。
现在的集体企业都有一定规模,家大业大浪费也大。如果从小处着手,积少成多,节约的潜力是很大的。从上海二轻集体企业看,如果把销售工厂成本下降1~3%,按1988年水平计算,一年就町增收1700万元到5100万元。这决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推算,事实上也是不难敝到的。这个系统有个制伞八厂,技术基础并不好,制伞资历也是行业中的“小弟弟’。但是由于这个厂的厂长一分一厘算细帐,为了节约一公分尼龙料,宁可把原来用电剪刀改用手工刀。厂长还给全厂的经济干部每人一只电子计算器,要求大家都来算细帐,去年的车间费用就节约了近10万元。由于全厂上下都精打细算,千方百计节约开支,1988年的销售成本率比行业平均水平低6.4%,销售利润率比行业平均水平高4.37%,职工年人均利润保持在5000元以上的高水平。
要使“一厘钱”精神发扬广大,并持之以恒,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并以此为新的起点,把企业管理搞得更扎实更有成效。
四、要保护日用小商品生产。日用小商品‘东西虽小,意义甚大”,与人民生活关系息息相关,各方面都要从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个高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护日用小商品的生产和供应。
生产日用小商品的企业,产值低利润少,有许多都是微利企业。在企业经济效益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勾的情况下,日用小商品存在着随时都可能被挤掉的危险。现在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经济负担加重,如不采取切实保护措施,生产日用小商品的企业就无法生存下去。
对于因生产日用小商品而亏损的企业,有几种处置办法:一是物资部门尽可能供应平价原材料,对使用议价原材料的差价部分,用财政退税的办法弥补,二是适当提高日用小商品、的出厂价,企业的成本利润率宜保持在5——10%的幅度内。这两个办法中,可以采取其中的一个,也可以同时使用,但企业不应借机提高成本利润率。
生产日用小商品的职工,他们的实际收入低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职工,影响了劳动积极性。企业的经济效益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勾后,由于生产日用小商品的企业利润少,因而能用于职工分配的奖金也较少。因此,.要从根本上稳定日用小商品生产队伍,必须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能使这部分职工的实际收入达到社会平均水平。当然,要继续对职工进行安于小,乐于小,以小为荣的思想教育,把政治思想工作同物质鼓励有机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