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责任核算方法初议
胡小瑛
改革企业成本核算,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是会汁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四化建设的需要。过去的企业成本核算,从理论到实际都是和“大锅饭’’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单纯核算产品成本只是经济核算外向性——满足上级需要的表现,但完全不能忽视内向性的需要。应该以企业内部各个经营(生产)单位的全面收支为主体去组织经济核算工作。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设立责任会计,成本责任核算是企业内部实行和贯彻经济责任制的重要保证。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成本责任核算制度,才能使企业中每个部门、车间、班组,台机、个人都明确整个企业和他们自己的奋斗目标,划清他们的经济责任。根据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使每个人的经济实惠、政治名誉同企业内部的小单位及至整个企业直接挂起钩来,使职工群众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同企业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当前,有人对实行经济责任制的目的单纯理解为多拿奖金,把经济责任制和奖金划了个等号。也有人认为经济责任制只是为了解决分配问题,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利益。更有甚者,是把职务和责任等同起来,奖金和职务同步增长,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应当看到,经济责任制是把企业和职工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经营管理制度。实行经济责任制的目的,是把企业和职工的经济利益同他们所承担的经济责仟和实现的经济效果联系起来,使业和职工努力改善经营管理,减少损失浪费,千方百计挖掘潜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消
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和职工首先应考虑的是怎样挖掘精力,提高经济效益。而不应是考虑如何削减承包基数使企业和个人多得,否则就曲解了实行经济责任制的目的。
实行经济责任制,就是要全面落实各个方面的经济责任。企业和职工在获得管辖范围内的可以得到的支配权利的同时,对国家和上级制定的计划负责,把经济责任和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克服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和企业之间、职工之间长期存在着的平均主义的状况,更好地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而且实行经济责任制还将大大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企业的各项基础工作,切实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正是在这个深刻意义上,陈云同志说:“体制改革,实行经济责任制,其意义不下于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实行什么样的经济责任制,应根据企业不同的经营管理组织形式,选择不同的经济责任考核办法。有的考核利润、有的只考核成本,也可以只考核净工缴收入,考核的指标最好一个,至多两个。无论采取那种考核指标都要做到任务明确,责仟具体,利益直接,方法简便。计奖,加奖,扣奖都应和经济效益挂起钩来,而绝不采用单讲责任不讲效益的评分方式。应该使每个人都明白奖金计算标准和办法,在干以前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真正体现出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这个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
要切实贯彻上述原则,必须使每个人(台机,班组、车间)在承担责任前就知道:发生多的过程中有可能去减少耗费,扩大:改益;必须使每个人(台饥,班组、车间)在完成所承担的责任以后有可能在计量耗费、收益的同时止踊汁算出自己应得的实惠。彻底改变耗费和收益与我无关,奖金计算由个别人说了算的情况。现在我们已经有指标层层分解落实的经验。结合落实经济责任制,就形成了一个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成本责任指标体系,并且由于这个指标体系的有效运动,使总体指标得以顺利完成。
长期以来,我们是以产品作为成本核算杯j唯一对象。强调在帐内以发生的产品实际成本为中心汇集、分摊,再汇集,再分摊各种人和物的耗费。台机,班组、车间的经济核算基本上停留在统计、业务核算上面,考核指标繁杂,分不清各个生产环节应当负担的经济责任,这是和经济体制改革要求7;相适应的突出弊端之一。因此只核算产品成本不核算成本责任,经济责任制只能是空中楼阁,是难以坚持下去的。成本责任是考核每个责任者耗费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计奖、加奖、扣奖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把成本责任纳入帐内核算,实行三级管理(厂部、车间.科室)、班组(个人,台机),二级核算(厂部、车间)的方法,认真进行核算。这样做对于核算责任者的可控费用并不困难,许多企业已在实行资金券或内部支票的办法都是可行的。关键是责任者的1;可控费用(泛指间接费用)如何汇集,分摊?是否需要由责任者分担?我们的体会是按同正数额由多个责任者承担是可行的。责仟者尽管不能实际降低这个耗费,却可以通过扩大收益来相对降低这个耗费。这是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来达到加强经营管理的㈠的。曾布人提出不应将间接费用分摊给责任者承担,理由是间接费用责任者不可控制。但我们认为间接费用是与会者应该承担的费用之一,确定间接费用的固定耗费水平和固定分摊水平也可促使管理人员努力降低间接费用的耗用。因此把门接费用、间接固定数额分摊给与会者是可行的。
成本责任核算的目的是分清各责任者的经济责任,处理各责任者之间的经济关系,衡量和考核各责任者的经济效果。它的基础就耍有合理的企业内部的商品,劳务等结算价格,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促使责仟者增强核算观念,努力降低消耗,增加产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把成本责任纳入帐内核算以后,期末结存的成品,半成品是事前核定的标准(定额)成本。这是因为使用内部结算价格以后,成本差异已如数在即期反映的缘故。在这里导入国外流行的‘成本差异即期反映”原理是正确的。
集体企业加强成本责任核算,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从产品结构来讲,集体企业的产品属于多品种,小批量,时令性和地域性很强的手工业小产品,核算产品成本的宏观经济作用不大。从工艺流程来讲,集体企业的产品绝大部分是封闭式、隔断式车间生产的产品,较少协作性很强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责任者的责任成本易于划分。从贯彻经济责任制来讲,按劳取酬是集体企业的唯一正确方针,核算责任成本是正确计算劳动报酬的有效方法。集体企业唯有抛弃大企业的统一、集中管理模式,采用符合集体企业特点的灵活多样的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才能使集体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明白了成本责任核算方法,是事前划分各个责任者的归属,把责任落实到每个责任者的身上,是事中责任者利刚责任权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是事后依据每个责任者的业绩按劳分配的一·种内部经济责任制。核算责任成本必然会达到少投入,多产出,逐步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对目前正在推行的经济承包制度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