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集体工业深化改革的几个关键问题
仲子发 邢逸初
城市集体工业企业当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主要是原材料涨价过猛,企业基础薄弱,难以承受和自我消化,形成相当数量的企业利润下降,亏损面扩大,经济效益不好。要根本改变经济效益不高的现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为城市集体工业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稳步的全面深化改革。
按照企业实情 选择自已合适模式
城市集体(合作)工业企业选择适合企业实情的合适模式,是闯全面改革路子的关键。在对待集体(合作)工业企业模式的问题上,有两种争论的意见。一种意见在集体(合作)所有制内部只有一种形式。另一种意见认为集体(合作)所有制内部也有多种经济形式(或称组织形式),而且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以生产力为标准,还会出现更多的形式。对待这二种争论的意见,实践已做出回答,在客观上集体所有制内部存在多种经济形式。集体企业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以生产力的标准,闯自己改革的路子,选择与摸索合适的模式。
当前城市集体(合作)工业企业的实情是什么呢?一句话是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从地区来分,大中城市和县以下的集体企业不一样,从类型分,有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从产品来分,有名、特、优产品,有日用小商品等等。总之,现有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适应不同层次的生产力水平,既适合生产力水平,也适合比较低的生产力水平,那种认为集体所有制只能适合比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的观点,已被实践所摒弃。要面对这样众多而复杂的集体企业,想用一种模式来加以概括,是做不到的,甚至是有害的。
在现实的城市集体(合作)工业企业中,是可以分成若干类型的,可以针对企业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的模式(这里是指经济形式、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第一类企业,是指企业规模小,职工人数少,设备比较简陋,自有资金也少,微利甚至是亏损的企业。这些企业人均自有资金和利润都较少。经过清理资产,划分归属,有的企业资财全部归企业所有,有的企业资财部分归上级联社所有,部分为企业所有。对这类企业,不论资财归联社和企业共有还是企业独有,可以探索推行合作制,也就是将企业自有资产通过评估,折成股金,分给在职职工所有,实行股金职工占有,共同劳动,共担风险,企业经营的模式。同时必须负担已经退休的费用统筹,否则,这类企业的社会问题堆以解决。
第二类企业,是指企业规模大,职工人数多,设备精良,甚至引进先进的设备,自有资金大,利润高。经过清理资财,划分归属后,除少数有联社直接举办的企业,资财全部归上级联社所有外,基本上为上级联社和企业共有。对这类企业要坚持联社所有,企业经营或联社和企业共有、企业经营的模式。可以实行职工参股制,重新吸收职工入股。股金缴纳的办法和份额可以采取灵活的办法。有许多同志建议,国务院对集体企业征收的奖金税,由于现已归地方财政征收,地方财政又将征收的奖金税划归集体企业的主管部门作为对企业的奖金来使用,可将对企业征收的奖金税改成为企业对职工的股金。好处很多,可以从经济上加强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和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
第三类企业,是指以上两类企业之间的状态。划分股金归职工所有,变股金职工占有,企业经营的模式, 目前这类企业的条件尚不具备。坚持联社所有或联社和企业共有,企业经营的模式,有一部分或者可以说有大部分企业是可行的,但也不是全部。因为这类企业可塑性很大,它的经济地位随着经济效益的高低,或国家的贷款或上级联社的投资, 有的发展了,上升为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有的利润“滑坡’,微利保本,甚至亏损。就是说,对这类经济效益下降或亏损的企业怎么办?出路在于深化改革,现已出现的有以下几种:
(一)兼并。企业兼并是发展商品经济出现的必然现象,是合理组织经济活动和搞活企业所必需的。问题对城市集体企业如何兼并。有的同志把兼并理解为不分所有制的合并,在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进行合并,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在全民企业和集体企业之间,或是在集体企业之间的兼并,应理解为买卖关系,或者是租赁关系,或者是股份关系,不是无条件的合并,必须维护集体企业的所有权。如果行政管理机构凭借行政权力,把集体企业硬性并给全民企业,或是在明确产权关系后,在集体企业之间无条件合并,都应视为平调集体资财,是违反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的,一定要制止。
(二)租赁。是一种经营方式,它不涉及企业资财的所有权。通过租赁,把企业的经营权租赁给承租者经营,是一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方式。租赁经营方式很多。这里仅指一个企业租赁另一个企业而言。如全民企业的上海压缩机厂租赁集体所有制的民族乐器三厂.三厂是一个长期亏损的企业,上级联社曾经采取多种措施,设法救活这个企业,但是由于职工人数较多,本身又无一个好的产品,骨干力量素质较差,新产品上不去。但诙厂有一幢较为像样的厂房。上海压缩机厂的新颖旋转式压缩机要扩大生产,采取租赁经营的办法,租赁了民乐三厂,既救活三厂,又发展压缩机,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形式。当然,在租赁经营中,问题较多,需要研究不少的具体政策和办法,这里不一一赘述.
(三)股份制。也是一种经营方式,它与租赁经营不同的,就是涉及企业资财所有权的重新组合。它的基础是企业现有资财必须清理,划分归属,明确资财关系.推行股份制路子较广,可以同发展经济联合体结合起来。有的可以现有的集体为主,吸收全民企业的投资或社会集资,职工参股,也可以由集体企业投资全民企业,也可以由全民,集体企业出资,新办一个企业,也可以由集体工业同外贸、商业,大学、科研机构等举办工贸联营、工商联营、生产科技联合,等等。从现实来看,工贸联营、与乡镇企业联营等形式发展较快,效益也较显著。在推行股份制中,一定贯彻互惠互利,等价交换,共担风险,按股分配等原则,才能把股份制办好。
明确企业产权关系是深化改革的基础
在现有的城市集体工业企业中,资产的所有权是不够明确的,造成资产的所有权不明确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过去受“左”的思想影响,上级联社或主管部门对集体企业全面上升为大集体性质的合作工厂,对企业税后利润实行统收统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二轻集体企业的改革,首先从统收统支改为企业自负盈亏开始,主要是在处理联社和企业税后利润的分配关系上采取切实的步骤,加强企业的财力,大体经历如下几个步骤。先是恢复企业税后利润留成20%,次是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留成比例。如上海市二轻集体企业实行4, 3、 3分配的比例。即基层留成40%,两级联社各占30%。再是企业上缴合作事业基金不得超过25%,直至企业全部停缴合作事业基金。
经过以上的利益调整,集体企业的资财有属上级联社的,有属企业集体所有的。加以国家采取银行技改贷款部分税前还款的优惠政策,这样,企业自有资金大大增加,形成了企业资产所有权的多元化。如果不把多元的资财所有权搞明确,是不利企业的深化改革。为此,清理资产,划分归属是当务之急,是改革的前提和条件。
如何进行清理资财,划分归属。上海二轻集体企业在工作中确定了以下几点:
1.明确指导思想。要有利于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有利于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或统一,有利于保护集体企业的经济权益,有利于下放权力,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有利于理顺联社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促进生产的发展。
2.明确划分归属的原则。要尊重历史,宜粗不宜细,不能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实行老制度老办法,新制度新办法,要从各个企业的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要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3.明确政策界线。一般情况下,凡是合作社时期形成的资财要划归企业,企业税后利润留成部分要划归企业,企业借用银行技改贷款税前还款部分,要划归企业。
4.贯彻“上少下多”,联社要适当让利给企业。经过划分,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企业进行技改有银行贷款,税前还款部分留给企业后,企业占有的资财一般比重较大;另一种是企业没有银行技改贷款,就没有税前还部分,特别是有部分企业多年来向上缴纳的合作事业基金较多,下拨的较少,这些企业占有的资产比较少,上级联社占有比重较大。为了增强企业自我增殖,自我发展的能力,对联社资财占有比例过高的企业,采取综合核减联社基金比例的措施。凡联社资产占有比例高于75%的,一般可核减至65%,在60%至75%的,一般可核减10%,在51%到60%的一般可核减至50%,联社资则占有比例在50%以下的不再核减。这一措施,深得企业的拥护,大大推动了资财划分归属的进程。尽管上海二轻集体企业清理划分工作起步较迟,但至今已基本结束清理资财,划分归属工作。
5.要经公证机关公证,取得资财所有权的法律凭证,据试点的25个集体企业的统计,经过清理资财、划分归属,公证机关公证,共有总资产13191万元,其中属于企业所有的资产7111万元,占54%,属于联社所有的资产6090万元,占46%。我们体会到,集体企业清理资财,划分归属,明确产权关系后,必须向公证机关办理公证手续,取得法律凭证,如果不经公证,划分资产的工作等于零。
切实解决企业退休职工退休费的统筹
城市集体工业企业的职工是依靠工资收入来维持生活的,对老年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必须有保障。“老有所养’,是城市集体工业企业能否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如何解决退休职工退休费的统筹,要从自己的经营实力出发,量力而行,采取切实的步骤,从低到高,从企业到部门,直到全市来解决统筹问题。
上海市集体工业企业职工退休的统筹工作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分层次实行企业劳保。也就是说,对老集体企业(以二轻集体企业为主体),参照国营企业职工退休待遇的办法实行。对街道工业企业,实行个人劳保待遇。对新办集体工业企业制订适合自己经济能力的福利办法。
第二步,由部门或地区实行退休职工费的统筹。以二轻集体企业为例,实行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制度以后,虽然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但在企业之间对退休职工费的负担有轻有重,如一部分老企业,主要是50年代组建的手工业合作组织,以及58年家庭妇女组织起来的街道工厂,到80年代,退休职工比例较大,有的要一个职工负担一个退休工人,一般企业退休职工要占在职职工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是企业深化改革一大障碍。另一方面,对一部分新建的新兴行业的企业,如冰箱厂、洗衣机厂,塑料厂等等,基本上是青工占主要比例,投有或少量有退休职工.企业之间的负担不公平,也不利于同等条件下进行竞争。为此,由部门或地区实行退休职工费统筹。为什么要经由部门或地区实行职工退休费统筹?这是由于各部门,各地区所属集体企业实行的劳保待遇有差异,负担的经济能力有大小,一下子由全市实行退休费统筹还有一定困难。上海二轻集体企业是从1987年4月1B起实行退休费统筹的。退休费统筹的办法有两个特点:一是为了考虑到企业的承受能力和负担合理,对工资总额的25%的统筹率实行二年到位的做法,使增加退休费支出的企业,增加幅度一般每年不超过10%,使减少退休费的企业也做到逐年受益。二是为了不影响在职职工的利益,对企业因统筹而少提福利和奖励基金,由统筹基金按年如数返回给企业,对困统筹而发生亏损的企业,所支付的全部统筹费用也在年终一次退回企业。这些规定,在执行中受到多数企业的欢迎。退休职工普遍反映,不再怕企业利润少而受惊害怕了。对部分经济效益滑坡的企业,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第三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上海市集体所有制企业退休费统筹暂行办法,。这个办法的特点,一是分类型的,就是对老集体企业、新集体企业以及街道企业,采取不同的办法。老集体企业参照执行国营企业职工退休待遇制度的职工,退休费统筹,本着以支定筹,略有结余的原则,按企业在职职工工资总数的25.5%提取。对增加和减轻负担的企业分别采取逐步增加和逐步减轻负担的过渡办法,分六年到位。自1988年10月1日起实施。上海二轻集体企业已停止执行自己的退休费统筹的办法,按照市的退休费统筹暂行办法实施。
集体企业清理资财,划分归属,明确产权关系以后,就为集体企业推行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就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实行租赁经营,承包经营,以及同国营企业实行经济联合,发展股份经济,甚至实行兼并、出卖奠定基础。但在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完善竞争经营机制过程中,企业职工的退休费统筹问题就突出地反映出来,迫切要求解决,否则就会影响深化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