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为什么二轻系统一半以上集体企业无法实现承包经营?
发行时间:1988-10-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为什么二轻系统一半以上集体企业无法实现承包经营?

    截至8月15日止,上海二轻系统233个集体企业已和财政签订承包协议的仅有40户,占总数的17.2%:基本谈妥准备签订协议的有23户,占9.9%,尚在商谈的也只有53户,占22.7%,而肯定不能承包的则有127户,占总数的54.5%。估计今年能实现承包的集体企业只能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和二轻全民工业企业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有96.7%的单位实行了承包对比真是大相径庭。

    按理,集体企业对承包经营更有实践基础。市二轻局从1984年起就以工业合作联社为发包方,对集体企业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4年实践证明,这对增强集体企业活力,促进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明显效果。1984、1985两年承包企业利润增长,经济效益普遍高于非承包企业。1986年虽因原材料涨价、工资费用增加等原因,集体企业利润明显下降,但承包企业利润下降率仍低于非承包企业。去年全局有89.9%的集体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因而能在全局全民企业利润下降9.28%的情况下,集体企业利润却上升了2.01%。

    而且,二轻集体企业又都迫切希望继续实行承包经营。今年一季度全民企业普遍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市政府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划出8亿元作为全民企业减少承包基数的总盘子,使全民企业的承包基数平均可比去年实绩利润滑坡20%左右。在这种政策精神鼓舞下,集体企业更迫切希望继续开展承包工作。二轻局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多次向市里反映了这一情况。  5月26日,沪府办发出[1988]27号文《关于市区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意见》,文中规定“凡是区范围内的集体工业企业(包括市属、区属集体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区为主,由区委托区财税部门为发包方,主管工业局配合”。文件还要求“5月份,各区对所属范围的集体工业企业大部分单位完成签订承包合同工作,  6月底,要基本完成集体工业企业的承包工作”。

    再者,在市府文件下达前,二轻局就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集体企业认真测算今后几年的利润目标,做好承包前的准备工作。文件下达后,二轻局有关部门又积极主动找市财政有关部门通气和商谈二轻集体企业承包问题,主动提供各区企业名单及有关经济资料,并逐区上门商谈集体承包问题。在系统内也频繁召开承包工作问题会议,摸清承包情况,促进承包进度,各公司有关部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承包工作上,不少公司都是在分区逐个单位地研究承包问题,争取承包户数多一些,承包进度快一些。

    那末,集体企业的承包工作为什么进展如此不理想?据初步了解,主要原因如下:

    一、承包基数过高,风险大,得益小,企业不敢承包。全民企业搞承包,市政府有一块“滑坡”数,集体企业搞承包,却是在各区实行上交财政包干后,“市对各区原有核定基数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集体企业承包的基数一般应以1987年计算利润为准。不少集体企业的厂长说,我们是天天盼、日日盼,盼望早日承包,看了承包"八条(文件)”,一下子泄了气。财政部门的同志说,我们承认集体企业和全民企业一样存在效益滑坡现象,但市里拿不出这块“滑坡”数额,集体企业只好明吃三分亏厂。按照目前承包方案,只有两类企业能够接受,一是产品适销对路,不受或少受原材料涨价影响,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企业,二是去年利润降到低谷,今年起逐步回升的企业,其他大部分企业都感到无法承包。如灯具行业共有29家集体企业,有27家投有承包。其中有5户预计今年利润可与去年持平,但企业感到承包后万一完不成,要用自有基金去抵补,而超额后只能得到超额部分二八分成这一点点好处,风险和利益平衡不起来,不愿承包,有2户因税前还贷款项大于去年,财政不肯认帐,不敢承包,有14户因材料涨价等因素,今年利润要下降20%以上,不能承包,有6户目前亏损,更不可承包。也有一批近来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集体企业,因承包基数过高,积极性受到挫伤。有的集体厂厂长说,我们前些年拼命抓效益,每年上交的利税都比兄弟单位高,今年因税前还贷等因素利润有所下降,财政部门却一点也不体谅。

    二、各区财政掌握政策各异,工作松紧不一,影响了整个承包进度。在已经签定承包协议的40F~-轻集体企业中;黄浦区的14户,全部实行了承包,闸北区10户承包,占企业数的34.5%,徐汇区5户,占26.3%,南市区4户,占11.8%,杨浦区4户,占11.1%,长宁区3 3户,占13.6%。而虹口(25户)、卢湾(12户),普陀(17户)、静安(7户)等4个区和上海(10户)、川沙(4户)、南汇(1户)、松江(1户),宝山(5户)等5个县却一户也投有承包。承包进度最快的黄浦、闸北两个区已分别在8月上旬举行了集体承包签字仪式。黄浦区财税部门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政策积极鼓励集体企业进行承包。如上海钢椅厂是全国钢椅行业的“利润状元”,近年来通过技术革新,加强管理等措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今年由于钢材等价格大幅度涨价,企业生产发展,而利润却下降。黄浦区财政根据这个厂的实际情况,对承包基数给予适当降低,并结合厂里生产数量进行考核,鼓励企业发展生产。而有的区财政对集体企业承包兴趣不大。集体企业尽管多次找财政商谈承包,但财政部门说,你们搞承包根本不合算,还是不包好,所以一户也包不成。各区掌握政策也不一致,徐汇区规定集体企业超承包基数实行一九分成,在企业得到的九里面财政要调挖20%用于“扶贫”,虽然企业一再抵制,但区财政仍不改初衷。闸北区财政规定实行“递增包干,增长全留”集体企业将递增部分全部交给财政。由于各区政策宽紧各异,导致同行业中的苦乐不均。

    三,有些政策反而影响了承包企业的既得利益。如去年市财税部门规定,集体企业人均留利低于204元的,可以采用退税办法补足204元。今年有的区财政规定集体承包企业不能享受这条政策。这样一批人均利润在600元,留利在204元以下的集体企业只能不承包。又如去年市财政规定集体承包企业可以在成本中列支人均2.4个月的标准工资作为奖金,比不参加承包的集体企业多O.4个月。最近沪税政--(1988)18号文又规定,实行承包的集体企业成本中列支的奖金一律不准超过两个月,这样集体企业搞承包几乎没有什么得益,大家更不愿意承包了。

    今年大部分集体企业不能承包必将影响到全局的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了减缓非承包集体企业的利润“滑坡”,提高全局经济效益,我们建议:

    1.各区财政部门对非承包集体企业尽快制订一年或两年的双增双节目标或减亏目标,鼓励企业增收,这是促使非承包集体企业挖掘潜力,减少利润“滑坡”的一种补救措施,现在离年底仅有4个多月了。必须抓紧行动,不然将坐失良机。

    2.对个别影响集体承包企业既得利益的政策给予调整,鼓励企业承包。如人均留利204元以下的集体企业承包后仍可享受退税政策。集体承包企业的成本列支奖金仍为2,4个月标准工资等。

    3.市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研究今年集体企业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在总体政策上进行调整,促进集体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

    (沈  惠)

为什么二轻系统一半以上集体企业无法实现承包经营?
发行时间:1988-10-20
网站编辑:未知者
  
来源:研究所

为什么二轻系统一半以上集体企业无法实现承包经营?

    截至8月15日止,上海二轻系统233个集体企业已和财政签订承包协议的仅有40户,占总数的17.2%:基本谈妥准备签订协议的有23户,占9.9%,尚在商谈的也只有53户,占22.7%,而肯定不能承包的则有127户,占总数的54.5%。估计今年能实现承包的集体企业只能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和二轻全民工业企业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内有96.7%的单位实行了承包对比真是大相径庭。

    按理,集体企业对承包经营更有实践基础。市二轻局从1984年起就以工业合作联社为发包方,对集体企业推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4年实践证明,这对增强集体企业活力,促进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有明显效果。1984、1985两年承包企业利润增长,经济效益普遍高于非承包企业。1986年虽因原材料涨价、工资费用增加等原因,集体企业利润明显下降,但承包企业利润下降率仍低于非承包企业。去年全局有89.9%的集体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因而能在全局全民企业利润下降9.28%的情况下,集体企业利润却上升了2.01%。

    而且,二轻集体企业又都迫切希望继续实行承包经营。今年一季度全民企业普遍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市政府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划出8亿元作为全民企业减少承包基数的总盘子,使全民企业的承包基数平均可比去年实绩利润滑坡20%左右。在这种政策精神鼓舞下,集体企业更迫切希望继续开展承包工作。二轻局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多次向市里反映了这一情况。  5月26日,沪府办发出[1988]27号文《关于市区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原则意见》,文中规定“凡是区范围内的集体工业企业(包括市属、区属集体工业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区为主,由区委托区财税部门为发包方,主管工业局配合”。文件还要求“5月份,各区对所属范围的集体工业企业大部分单位完成签订承包合同工作,  6月底,要基本完成集体工业企业的承包工作”。

    再者,在市府文件下达前,二轻局就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集体企业认真测算今后几年的利润目标,做好承包前的准备工作。文件下达后,二轻局有关部门又积极主动找市财政有关部门通气和商谈二轻集体企业承包问题,主动提供各区企业名单及有关经济资料,并逐区上门商谈集体承包问题。在系统内也频繁召开承包工作问题会议,摸清承包情况,促进承包进度,各公司有关部门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承包工作上,不少公司都是在分区逐个单位地研究承包问题,争取承包户数多一些,承包进度快一些。

    那末,集体企业的承包工作为什么进展如此不理想?据初步了解,主要原因如下:

    一、承包基数过高,风险大,得益小,企业不敢承包。全民企业搞承包,市政府有一块“滑坡”数,集体企业搞承包,却是在各区实行上交财政包干后,“市对各区原有核定基数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集体企业承包的基数一般应以1987年计算利润为准。不少集体企业的厂长说,我们是天天盼、日日盼,盼望早日承包,看了承包"八条(文件)”,一下子泄了气。财政部门的同志说,我们承认集体企业和全民企业一样存在效益滑坡现象,但市里拿不出这块“滑坡”数额,集体企业只好明吃三分亏厂。按照目前承包方案,只有两类企业能够接受,一是产品适销对路,不受或少受原材料涨价影响,经济效益稳定增长的企业,二是去年利润降到低谷,今年起逐步回升的企业,其他大部分企业都感到无法承包。如灯具行业共有29家集体企业,有27家投有承包。其中有5户预计今年利润可与去年持平,但企业感到承包后万一完不成,要用自有基金去抵补,而超额后只能得到超额部分二八分成这一点点好处,风险和利益平衡不起来,不愿承包,有2户因税前还贷款项大于去年,财政不肯认帐,不敢承包,有14户因材料涨价等因素,今年利润要下降20%以上,不能承包,有6户目前亏损,更不可承包。也有一批近来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的集体企业,因承包基数过高,积极性受到挫伤。有的集体厂厂长说,我们前些年拼命抓效益,每年上交的利税都比兄弟单位高,今年因税前还贷等因素利润有所下降,财政部门却一点也不体谅。

    二、各区财政掌握政策各异,工作松紧不一,影响了整个承包进度。在已经签定承包协议的40F~-轻集体企业中;黄浦区的14户,全部实行了承包,闸北区10户承包,占企业数的34.5%,徐汇区5户,占26.3%,南市区4户,占11.8%,杨浦区4户,占11.1%,长宁区3 3户,占13.6%。而虹口(25户)、卢湾(12户),普陀(17户)、静安(7户)等4个区和上海(10户)、川沙(4户)、南汇(1户)、松江(1户),宝山(5户)等5个县却一户也投有承包。承包进度最快的黄浦、闸北两个区已分别在8月上旬举行了集体承包签字仪式。黄浦区财税部门根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政策积极鼓励集体企业进行承包。如上海钢椅厂是全国钢椅行业的“利润状元”,近年来通过技术革新,加强管理等措施,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今年由于钢材等价格大幅度涨价,企业生产发展,而利润却下降。黄浦区财政根据这个厂的实际情况,对承包基数给予适当降低,并结合厂里生产数量进行考核,鼓励企业发展生产。而有的区财政对集体企业承包兴趣不大。集体企业尽管多次找财政商谈承包,但财政部门说,你们搞承包根本不合算,还是不包好,所以一户也包不成。各区掌握政策也不一致,徐汇区规定集体企业超承包基数实行一九分成,在企业得到的九里面财政要调挖20%用于“扶贫”,虽然企业一再抵制,但区财政仍不改初衷。闸北区财政规定实行“递增包干,增长全留”集体企业将递增部分全部交给财政。由于各区政策宽紧各异,导致同行业中的苦乐不均。

    三,有些政策反而影响了承包企业的既得利益。如去年市财税部门规定,集体企业人均留利低于204元的,可以采用退税办法补足204元。今年有的区财政规定集体承包企业不能享受这条政策。这样一批人均利润在600元,留利在204元以下的集体企业只能不承包。又如去年市财政规定集体承包企业可以在成本中列支人均2.4个月的标准工资作为奖金,比不参加承包的集体企业多O.4个月。最近沪税政--(1988)18号文又规定,实行承包的集体企业成本中列支的奖金一律不准超过两个月,这样集体企业搞承包几乎没有什么得益,大家更不愿意承包了。

    今年大部分集体企业不能承包必将影响到全局的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了减缓非承包集体企业的利润“滑坡”,提高全局经济效益,我们建议:

    1.各区财政部门对非承包集体企业尽快制订一年或两年的双增双节目标或减亏目标,鼓励企业增收,这是促使非承包集体企业挖掘潜力,减少利润“滑坡”的一种补救措施,现在离年底仅有4个多月了。必须抓紧行动,不然将坐失良机。

    2.对个别影响集体承包企业既得利益的政策给予调整,鼓励企业承包。如人均留利204元以下的集体企业承包后仍可享受退税政策。集体承包企业的成本列支奖金仍为2,4个月标准工资等。

    3.市有关部门应组织力量研究今年集体企业承包中存在的问题,在总体政策上进行调整,促进集体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落实。

    (沈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