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向型经济带来了广州二轻集体工业的腾飞
今年7月15日,二轻局职工大学合作经济班全体学员起程去广东进行社会实习,着重调查广州市二轻工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情况。在实习期间,听取了广州市二轻局、佛山市二轻局、深圳市上海时装公司介绍,调查了广州洗衣机厂、广州厨房设备厂、万宝电器公司和广州制伞公司的历史和现状。主人的热情接待和详细介绍,有效地保证了实习任务的圆满完成,于同月31日顺利返回上海。
回沪后,每个学员利用暑假时间,认真地撰写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这些调查报告写得都不错,其中有些很有见地,看了令人兴奋。同学们比较一致的认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给广洲二轻集体工业带来了腾飞的新局面。
近两年,上海二轻工业生产发展缓慢,工业利润大幅度滑坡。而广州市二轻工业则是另一番景象:1987年同上年相比,产值增长23%,出口交货值增长52%,利润总额增长30%。今年预计产值可增长13%。出口交货值增长20%,利润总额增长7%。1%6年以来,广州市二轻工业产值中的出口产品交货值比重逐年提高,1986年为24.96%,1987年达到30.97%,今年预计超过32.8%。可见,出口产品的高速度增长,推动着厂‘州二轻工业的发展。
广州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其地理,人际的有利条件,在政策上也有特殊性。在其得天独厚的一面,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指导思想要适应商品经济新要求
国际市场是一个商品世界,竞争世界。只有那些商品经济观念强,经营机制发挥好的经营者,才能在这个大干世界占据地位。广州二轻今年的出口交货值预计比1985年增长二倍多。所以会有如此惊人的大发展,我们认为首先是他们实现两个“转变”快,就是说他们从产品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步子快,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变的步于快。在我们的印象中,这两个转变几乎是同时进行的,而且是互相促进的。商品经济观念的确立,为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条件,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促使商品经济观念更加坚定,更加完善。/‘州二轻实现这两个“转变”,只用3~4年时间,万宝电器、厨房设备、洗衣机等几个大头,都是在1980午开始转产,1985年才正常生产。在以后的3年里,采取边生产边引进的办法,使生产能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这个情况看,上海二轻只要下决心,花功夫,有几年时间也能出现新局面。
广州二轻的两个“转变”,是指导思想上的观念更新。要实现这个“转变”,有许多观念要更新,如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眼睛向上、等,靠、要等小生产经济和产品经济意识都要更新。在我们的调查中,广州有两个具体的观念更新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一,承认落后,大胆引进。
广州二轻的几个骨干企业,原来基础都不太好,洗衣机厂和万宝冰箱厂的前身都是机修厂,厨房设备厂前身是个钳板工具厂,而且都是从1980年以后逐个转产的。这些单位的领导意识到,要生产高水平的产品,光靠自力更生不行,必须引进国外技术,以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抢先占领国内市场,努力挤向国际市场。据介绍,广州洗衣机厂于1987年引进了日本的双缸机流水线一条,万克注塑机2台,还有配套模具。新引进的全自动洗衣机流水线正在安装。1987年生产洗衣机45万台,年利润2000万元,全年预计60万台,增长33%。万宝冰箱厂自1980年试制冰箱以来,已先后引进7条生产线,生产大型冰箱的一条流水线是从新加坡引进的,目前正在安装设备,年内要完成。去年生产冰箱70万台,产值10亿元,利润1亿元,今年预计可完成100万台,比上年增长40%以上。用他们的话说,“万宝能有成绩,是引进、消化抢先了半步,”广州二轻也有相当数量的微利、亏损企业,但由于几个主要骨干企业的高速度发展,保持了全局可观的发展速度。几个大企业几乎左右着全局的经济形势,仅冰箱、洗衣机两个单位,1987年的产值占全局的30%,利润占46.8%,预计今年的产值比重要提高到近40%,利润的比重高达60%左右。
二,敢于贷款,风险经营。
一个企业光靠自己的资金搞建设,是不可能有大的步于的,只有敢于贷款、搞风险经营,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面貌。广州二轻几个发展迅猛企业都是靠贷款过日子的,象万宝这样在广州屈指可算的大企业,至今也还借了2.5亿元的贷款。广州的同志有一个观点,就是只要看准方向,就要敢于贷款,只要生产能发展,就不愁还款难。万宝的同志说,他们就靠敢于贷款求发展的。只要能迅速把生产搞上去,在市场上抢先一步,即使利息高一点也是花得来的。
广州二轻敢于贷款,搞风险经营,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在企业比较困难,甚至处于亏损的情况下,大量地借款搞项目。广州洗衣机厂、厨房设备厂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这种背水一战”的策略,确实有一定风险,但也给企业造成一种很大压力,不得不以战略决战的决心去争取胜利,从而压力变成动力,大大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万宝在1983年引进两条流水线,从引进。消化,完善,前后只花了9个月时间,就形成了年产10万台冰箱的生产能力,企业也出现了转机。看来,敢于利用贷款来发展生产,是—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信息是经济发展的先导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新技术革命迅猛推进的当今世界,信息已被人们当作第四产业来重视。如果问广州的同志更新了那些具体观念,那么可以说,他们对信息的重视比我们早几个节拍。
广州的同志也吃过缺乏信息而结成的苦果。广州洗衣机厂1980年转产时,一开始就搞全自动洗衣机,结果花力不小,搞出来的洗衣机价格又高,超越了我国城乡消费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产品卖不出来。于是只得重新回过头来摘普通型的洗衣机,适应了消费需求,企业生产也走上轨道。他们在与外商搞合资时也吃过亏。开始,由于信息不灵,外商把实际上已要淘汰的设备折高价作为投资与我们合营。这个亏还不算,更大的亏是外商利用我们不:了解国际市场上的原材料进价和商品销售价,就采取提高原料价、压低产品销售价的手法,取得经济上的双重好处,使我方在合资企业中蒙受了极大损失。在同外商的商品交易中,也吃过信息不灵的苦头。有的外商开始信息很好,甚至连续几笔交易都是货未收到先付钱。但最近的一笔数额较大的交易,货运出许久还不给货款,一经追查,说这个外商企业已倒闭,至今还在交涉中。
由于信息不灵而付出的一笔笔“学费”,使吃惯了产品经济饭的中国人逐步地聪明起来,广州人则是比较早的聪明人。现在,他们采取了多种渠道,千方百计地捕捉国内外市场信息,服务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在搜集国际市场信息方面,有几种形式:
一,设立驻外企业,逐步建立起经济信息网络。广州二轻已在香港、澳门、美国等地区和国家开设了9个驻外企业,打算到1990年增加到30个,争取在2000年前形成有50个驻外企业的经济信息网络。这些驻外企业,既是商品的营销基地,又是国际市场经济信息的“天线”。
二,到国外去举办出口产品展销会。广州二轻在美国等举办广州二轻产品展销会,得益有三:一是宣传了自己的产品,提高了广州二轻产品在国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商与广州二轻建立贸易关系,二是“检阅”了自己的产品,看到了有那些产品适销,那些产品不适应国外市场需要,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供了依据,三是在直接参与国外市场的竞争中,掌握了国外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经营方式等多方面的信息,为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能力提供了依据。深圳上海时装公司也经常组织产品到外面去开展销会,展示会,以掌握商品的需求和价格脉博,搜集有的经济信息。有一批出口服装,对方提出要用进口粘合衬。由于我方掌握了国产粘合衬质量与进口一样,而且价格也比进口的便宜,就争得了用国内粘合衬的协议,既节省了外汇,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采取各种形式,“引进”经济信息。除了设立驻外企业,到国际市场上是搞产品展销会,经常派人出去了解情况外,他们还采取各种方式把外商请进来,用品尝荔子,菠萝,中秋尝月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座谈、交流情况,组织参观工厂等,达到引进信息,扩大影响,联络感情的目的。用这种方式,经费比较省,生活气息较浓,也比较自然,往往在说说笑笑中得到信息,建立贸易关系。
两条行之有效的措施
广州二轻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是在他们采取了若干切实有效的措施所产生的结果。这些措施,既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保证,又反映了他们思想观念上的更新。除了利用贷款,引进技术外,有两条措施是引人注意的。’
一、加紧培养适应外向型经济的人才。如果说广州人在改革步子上比我们跨得早,跨得大,那些在人才培养上也比我们看得远,决心大。广州二轻为了适应扩大自营出口业务的需要,已经培养了400多人的报关员。广州二轻现在有16个企业实行自营出口业务。16个企业何需400多名报关员?原来他们考虑的不只是目前的需要,更主要的是为到2000年有三分之一企业实行自营出口业务作准备的。这些报关员,经过今后若干年的实践,即使全局242个企业都摘自营出口,报关任务也能胜任。同时,他们还组织几百人学习外经业务,有的请有关部门培养,有的送到香港去培养,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扩大自营出口业务的需要。
企业也把培训人员放在重要位置上。广州厨房设备厂于1981年派出厂长、工人22人去日本学习生产不锈钢厨具技术。一年期满回国后,就当老师,分期分批对全厂职工进行培训,于1985年正式投产。同去日本学习的有上海,哈尔滨,但比较起来,广州进展最快,日本井上登(负责为三地培训的日本企业经理)评价“广州在全国前三步”。事实也确实如此,广州厨房设备厂的不锈钢厨房设备,品种齐,造型新,而且实现了系列化。他们的产品,在1986年北京展览时被评为第一名,在1987年武汉全国评比中又获优等,还参加了在美国,法国、
苏联,加拿大等国的展览。不仅产品好,而且在原材料价格提高几倍的情况下,产品价格基本上保持前二年的水平。
二、有一个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总体目标。广州二轻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规划, 不仅制订早,更主要的是规划制订后,全局上下全力以赴实现之。1985年中央作出沿海城市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策后,广州二轻于1986年就制订了”三年实现外向型’’的目标,并随之提出了到2000年的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发展出口创汇为突破口, 实现轻工生产腾飞’’的战略方针,明确了到本世纪末出口产品收购值达到63亿元,为当年工业总产值的60.57%目标,重点发展家用电器等7个行业,建设10个出口生产基金,60多亿元出口产品产值,大体分解为外贸收贴1/3,工业自营出口1/3,合资企业出口1/3。驻外企业要从目前的9户增加到50户。整个出口业务由新建的穗华公司(原外经处)负责,同香港的穗华对口,原材料进口和出国人员审查都有专人管。因为全局的经济运行方向明确,大家就劲往一处使,效果就明显。1987,1988年两年,出口产品收购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预计增长8个%点,估计达到了33%。按这个速度和发展出口产品的后劲,至1990年比重提高到41.02是有可能的。 企业内部分配搞得活
广州二轻经济发展快,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内部分配搞得活。局对企业内部的分配,只是指导,协调。在一个企业内,往往有多种工资形式。一般说,凡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都搞计件工资制,像开模之类的工种就搞承包,实际上就是采用提成工资办法,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序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工资制。总之,每一个人的收入都同自己的劳动成果紧密联系在一起,生产积极性高。在我们参观的所有车间,工人们几乎没有东荡西走的,工作都很卖力。广州洗衣机厂的一条全自动洗衣机生产线还没有安装好,工人们几乎都靠手工在装配,劳动强度很高,车间条件也不好,但那些个子很小的女同志工作效率却很高。广州人一个月收入有多少?我们弄不清楚,只听说他们的奖金水平大体是本人工资的1~2倍。据说近2~3年内广州二轻有2万多名技术工人离厂自找门路去了。在广州,花7~8元一天的代价招不到人,于是只好招农民工,广州二轻就用了1万多名农民工,据说佛山市有12—13万名从外省市招来的农民工。这些农民工只要1个月有200元收入就愿意做了。当然,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也带来了不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