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查报告
城乡一体化的桥梁 横向经济联合的纽带
——宝山工农联营企业在改革中前进
陈厚余
城乡结合的工农联营企业,是我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她的出现,使城市大工业的设备、技术、人才、管理,信息等优势,与农村的土地、劳力、厂房、优惠政策、经营灵活等优势,实行了最佳组合。实践已经证明,她是充分发挥城市大工业辐射功能、加强横向经济联合的桥梁和纽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宝山县工农联营企业的发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宝山县地处上海近郊,城乡之间,大工厂与农田之间犬牙交错,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一九七九年以来,宝山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发展城乡结合的工农联营企业。到一九八七年底,全县乡镇工业企业已达792户,总产值达11.77亿元。其中工农联营企业122户, 占15.4%;产值4,14亿元,占35.17%。
一九八八年工农联营企业继续大幅度增
长。到六月底,联营企业为125户,实现产值2.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6%,在乡镇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40.2%。工农联营企业已成为宝山乡镇工业的中坚力量。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宝山的工农联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特点:
1.起步早、发展快、分布广,是部分乡的主要经济支柱。
宝山县的工农联营企业萌芽于一九七九年,当时专业生产出口童装的上海童装厂因
发展外贸出口产品和工厂自身改造的需要,与月浦乡工业公司签订了联营协议,四月份
签约,九月份投产,第二年全面形成生产能力,年产出门童装70万件,实现产值347.5
)/元,创利54.L9万元,相当于93,8万元投资的58.5%。明显的经济效益给工农双方以极大的吸引力。八O年发展到三家,八四年底增加到28家,到八六年底发展到79家,产值达2.69亿元,创利4969万元,在全县乡镇工业产值和利润中的比重分别达29.396和28.2%。
这些联营企业分布面极广。全县十八个乡,乡乡都有,二百另五个村中六十个村有城乡结合的工农联营企业(占30%)。有部分乡,工农联营企业成丁全乡的主要经济支柱。如蒋塘乡全乡十一家乡办企业,七家是联营厂,一九八七年该乡乡级企业实现产值4826.1万元,其中联营企业占4237.5万元,占87.8%,实现的1796.6万元利润中,联营企业占1734万元,占96.5%。
2.相互依存,紧密合作,是城市大工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主要表现在合作形式上,首先从投资比例看,工农双方基本各半,据一九八六年资料分析,全县联营企业总投资为1.06亿元,其中工方投资5574万元,占52.35%,农方投资为5073万元,占47.65%。其次从利益分配上看是平等互利。以一九八七年为例,联营企业共实现税前利润8178.9万元,工方分得的利润为3855.7万元,占47.12%,农方分得的利润为4323.2万元,占52.86%。再次从产品结构上看,联营企业的产品成为城市工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以上海“永久”、“凤凰”两个自行车集团为例,为这两个名牌产品生产零部件的厂在宝山就有十三家,其中联营厂就有六家。包括自行车的冷轧管,中轴合件、前叉、牙盘、曲柄以及自行车的电镀件,六个企业年产值在4500万元左右。其中上海自行车厂顾村分厂一家就创年产值3022万元,年创利727.4万元。
3.行业齐全,名优产品多,重点产品占相当比重。随着乡镇工业的发展,联营企业也初具规模,行业门类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的统计,工业行业已发展到二十个,有机械加工,金属冶炼、轧铸、机电仪表,日用五金、化工染料、橡胶塑料、纺织服装、针织制品等等,产品有200多种。在这些产品中,相当部分是名牌优质产品或重点产品。以月浦乡为例,该乡自七九年以来,先后办了十一家联营厂,优质名牌产品厂就占四家。象上海玻璃机械厂月浦分厂生产的钢窗是国优产品,上海橡胶机械厂宝山分厂的橡胶炼胶机为部优产品,上海童装厂宝山一分厂生产的童装是出口免检产品,上海试剂三厂月浦分厂生产的AP--b柠檬酸催化剂是专利产品等等。这些产品都充分显示了联营企业的优势。
4.经济效益好,人均创利高,对国家贡献大。据对一九八七年底资料的统计,联营企业的产值利润率,固定资产创利率、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率、人均提供给国家的税收,都高于全县的平均数。
全县平均 联营企业 +一(%)产恒利润率 17.29% 19.32% 111.?4劳动生产率 11734元 19534·7元+66.5固定资产 50.87% 59.34% 十16.65创 利 率人均创利水平2029元 3774.3元 +86人均给国家 1135元 2010元 +77.1提供税收
以上这些特点,充分显示了工农联营企业的无比优越性。联营企业的发展给城乡都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有利于城市大工业的生产发展,移地改造。上海城市工业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许多制约生产发展的因素,尤其是生产场地狭小,厂区环境与居民的矛盾集中更是影响城市工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工农联营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城市工业改造。如—匕海保温瓶胆总厂,原来是分散在几个地方的小厂,技术水平,生产条件都比较差,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影响生产发展。一九八O年初与长兴乡开始洽谈联营意向,双方共同投资751万,占地100亩,新建保温瓶胆总厂,年产瓶胆2200万只,年产值达3000多万元,年创利320多万元,成为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保温瓶胆厂。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第二,大大减轻了国家的投资负担。国营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均需国家投资、尤其是征用土地,安置农民,招收工人均要化费大量资金。据统计,到一九八七年底,宝山用于联营企业的土地是1202亩,按宝山人均一亩地,每亩征地费8000元,每安置一名农民的安置费4000元计算。国家需化费的征地费为961.6万元,要安置农民1200人,需要480万元,这两项就要1441.6万元。实行工农联营,国家可以不化这笔投资,完全由农村集体经济承扭。
第三,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又减轻国家商品粮供应的负担。目前,宝山县在工农联营企业的职工有21193人,占乡镇企业职工总数的21.1%, 占农村总劳力的13.2%。这部分劳力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不吃商品粮,如按城市人口计算,就这两万人每年就要国家供应635万斤粮食,何况他们还有瞻养人口。
第四,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工农联营企业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制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树立了好的榜样。上海钢管厂与蒋塘乡工业公司联营的宝山钢管镀锌厂,在上海钢管厂的支持、扶持和带动下,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成了该乡经济的主要支柱。一九八七年产值达2764.2万元,创利1365.6万元,成为全县乡镇企业创利之冠。这一年,蒋塘乡从这一个厂就获得利润400多万元。
第五,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联营企业发展以后,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据统计,一九八七年宝山的工农联营企业向国家交纳的税收就达4261.5万元,相当于这些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31.6%。
工农联营企业的发展,在宝山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尤其是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自主权扩大,市场竞争激烈,农村各项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工农联营企业还将有一个大的发展。今年以来,在市委鼓励农村发展横向联合的优惠政策推动下,有一批老的联营企业扩大联营、扩大项目,同时又有一批新的企业将来宝山落户。象上海化工厂在罗店有一个分厂,现决定再办二个分厂,上海塑料薄膜厂在已办一个分厂的基础上,又新办了二个分厂,其中一个已投产,另一个争取年底投产。总之,工农联营企业这朵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盛开的鲜花,必将以其旺盛的生命力,越开越鲜艳。
工农联营企业发展的优越性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发展中还有一些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1)土地充当有价物作为投资的问题。土地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生产资料,应当是有
价的。目前投资一般都是指设备和基建等固定资产,而土地是不作有价物参与投资的。因而也谈不上享受利润分成。这应该明确土地要有偿使用,而且应是硬件投资,不能与工厂的技术投资相担并论,因为技术随着科技进步会逐步老化.而土地则不然。
(2)按资分利和按劳分利的问题。目前的利润分成一般均按投资比例分成,而对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人的因素忽略了。财富是人、是劳动着的人创造的。从宝山联营企业职工人数来看,21193名职工中,工方派来的不足2000人,就是说90%的劳动力是农方的。这近二万人与生产资料结合所创造的财富和取得的经济效益,在利润分配中应有一个按投资,按劳力分配明确的比例。
(3)联营企业独立自主经营和深化改革的问题。目前的联营企业的产供销一般都依附于总厂.有的完全受总厂控制,没有一点经营自主权。这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这在深化改革中应明确联营企业在确保总厂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主要经济指标的前提下,应放开经营自主权,以促进生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