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佐牧在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摘 要)
发行时间:1988-02-20
网站编辑:佐牧
来源:研究所

佐牧在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摘  要)

佐    牧

    我们这次会议经过大半年的酝酿和两个多月的准备,今天开始了。

    今年3月6日,紫阳同志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讲:“对非全民企业要研究”。我国的非全民企业中,面广量大、困难和问题较多的是集体企业。从那时起我们就酝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一次探讨城镇集体企业改革问题的会议。现在,各方面的意见还没有汇总,这次会议我们还拿不出具体的结论。刚才庆伟同志讲得很好,我们这次会议主要是听大家的意见。为了抛砖引玉,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怎么样的条件下转向摘活企业的T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即:改善宏观控制、搞活市场和搞活企业。从1984年到1986年底,我们以搞活市场为重点,以价格改革为关键,理顺价格关系,为企业的平等竞争、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理解,这是走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一种正面推进战略。

    从搞活市场入手,这是正确的抉择。事实上,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1985年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使价格改革的推进遇到了困难。

    1.全国的基建规模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膨胀,消费基金跟着膨胀,难以控制。总需求远远大于总供给,放开价格就等于涨价。涨价的幅度之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也超过了市场承受能力。

    2.农业的状况很不理想。一方面,以搞活市场为重点的改革,对原材料、生产资料价格作了大幅度的调整,而国家又没有能力给农民的利益以相应的补偿。农民觉得,1979、1980年以及以后的农副产品价格改革带给他们的好处,基本上被国家收回去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业投入的减少和农田水利失修,农业发展的后劲已显得不足。因此,近几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特别是粮食和棉花的产量大幅度下降,这使得市场供应短缺现象加剧了。农副产品价格上升过快,城镇居民已难以承受,反转来又拉动了工业品成本的上升,刺激了消费基金的增长,并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压力,进而使价格改革更难进行。

    3.全民和大集体企业特别是全民大中型工商企业还没有搞活。搞活市场首先搞活了个体经营者。“老虎捆着,猴子活跃”。公有制企业没有真正搞活,搞活市场的成效就有了很大的限制。大中型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企业对原料、原材料和工资成本上升的承受能力不大。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企业的亏损面会继续扩大,难以为继。

    所以,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搞活企业。重点放到搞活企业方面,理由是:一是搞活公有制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全民企业,这是搞活市场的必要条件。二是在价格关系没有理顺的条件下,情况大致相同的企业,有的搞得很好,有的搞得不好。这说明,企业自身的责权利关系是否明确,企业素质如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重点要转向搞活企业,主要是搞好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搞活企业为重点,同时,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改革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和外贸体制,改善宏观控制。我们这次会议,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召开的。在承包、租赁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集体企业的改革,将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二、搞活城镇集体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城镇集体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从企业数字看,全国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共计40.1万个。其中,城镇集体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0.1%,1986年,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0%以上:从固定资产总值看,城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总值888.5亿元,占全部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约12%,从实现利润来看,1986年193.5亿元,占全民集体企业实现利润的20%。

    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集体企业比个体企业和私人企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已经为五十年代的实践所证明。但集体企业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体制方面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资产归属关系不明确,责权利不落实。全民与集体企业职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看不出有多大差别,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二,缺乏经营自主权。虽然,“天高皇帝远”,国家不直接管集体企业,但是地方主管局,县、区,甚至街道都可管集体企业,它们的自主权可能比某些全民企业还小。

    第三,税后利润分配关系未理顺。主要是所有者的利润分配制度不明确,没有“投资回报”和“资产增值”的概念,这就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企业内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依然普遍存在。

    第四,劳动保险政策不落实。每个人交多少钱给保险公司,交过后变成了大锅饭。如果工作单位调换,所交的钱就不算数了,这就使集体企业缺乏吸引力。我个人一直主张把保险费落实到个人。每人有一个记录卡,证明他交了多少保险费,退休后能得到什么待遇。要象银行储蓄本子一样,落实到个人,归个人保存,调动工作后可以随身带走,永远有效。

    第五,内部组织体制不规范。现在全民大中型企业,已经在推行党政分开,实行厂长负责制。今后集体企业也要过渡到厂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分开。特别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企业、企业职工集体所有制的小型企业,厂长应该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负责。总之,要有个规范,厂长有个对谁负责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落实.

    第六,管理体制不落实,国家对城镇集体企业宏观领导不明确,政策没有连贯性,行业管理、计划管理跟不上。分配利益时婆婆很多,需要解决问题时婆婆又太少。所以,为了加快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它的管理体制也要规范。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城镇集体企业很难搞活。而由于城镇集体企业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全民大中型企业生产的联系日益密切,全民企业的改革正在向前推进,如果不抓紧改革,就可能拖全民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后腿。  

    三,如何深化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

    对所有制关系现状要进行分析,我国的集体所有制是受苏联影响而形成的,与马克思当时讲的集体含义是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是公共所有。从资产规属关系看,我国目前的城镇集体企业已不是典型意义的集体企业。现在城镇集体企业资产归属关系很模糊,深化改革必须先理顺资产归属关系。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城镇集体企业改革以及目前称为“集体”的企业改革的目标可以规纳为以下几点:

    ①企业职工所有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自负盈亏的“自”,是企业职工。这和全民企业不同,全民企业自负盈亏的“自”不是经理和职工,应该是所有者,是国家。工厂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损失几百万元,经理或厂长那么点家产顶不了什么事。如果所有者用人不当,就应当负企业盈亏。而且只有它可以负企业盈亏。当然,企业职工所有制企业,企业职工是所有者,企业是职工命运的共同体,可以自己负盈亏。

    ②合作社社员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形式应该明确。合作社社员所有制是劳力和资金一起参加分红。这种合作社社员所有制在西欧,北欧很盛行。他们的合作社,老祖宗是圣西门,欧文、拉萨尔。他们的合作制是将利润全部分给社员,发展生产时再让劳动者集资,然后再分红。这样就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现在的合作制,税后利润上交了大部分,最后社员分不了几个钱。而且这些钱交上去统一使用,漏洞和浪费很多。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原则,正是考虑了小生产者本小利微、七折八扣吃不消才提出来的。马克思批评拉萨尔,因为拉萨尔把这种合作社当作完全社会主义的模式,是不对的,分光的办法是保护小生产者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所有制形式仍然适合我们的需要,对此要重新认识.

    ⑧社会集团所有制。典型的集体企业,可以指企业职工集体所有制,许多所谓大集体可以叫社会集团所有制,现在有些地方把管理费和联社资金办起来的新企业作为企业职工所有制,这样老企业职工就会有意见。社会集团的财产具有不可分割性,它用于为集团服务的事业,不能列入国家财政。过去的集资也不能完全说是平调。

    当然,为了避免形成庞大机构,集中起来的资金可以建立组织集体企业发展基金会。由基金会管理资金,组织基金会的董事会。由董事会委托银行经营这笔基金。基金可分为两部分:一作为职工福利、保险基金以及给亏损企业补贴,这些都是无偿,二作为生产发展的资金积累。集体企业的发展基金属于过去参加统负盈亏的集体企业公有,不是主管部门所有。这两项基金都专款专用,要避免行政干预。

    统负盈亏时期形成的资产划不清的,可以就低不就高,宁可划给企业作为生产发展基金,也不要上收。

    ④地方公有制。中央掌握资产的企业叫国有企业。今后中央下放或上收企业,都要有偿,用钱买卖,财政要实行分级预算管理,所有权也应是各级政府分级所有。所以,将来要建立地方公有制。由地方财政投资形成的集体企业资产,也应当归地方公有。分级所有,对投资规模及其效益的提高都有利。城镇集体企业中由地方财政拿钱投资,这部分资产所有权也应归地万公有。

    ⑤混合所有制。包括股份企业,多方面集资兴办的企业和国、集合资企业,等等。我一直±张将股份制与合作制区别开来。在合作社里,入股退股自由,而股份企业不可退股,在合作企业里,职工最多入多少股,最少入多少股,应该有个规定,而股份企业入股没有限制。股份制企业可以向社会集资,入股的不限于劳动者。合作社只向本企业职工集资,属劳力带资女的性质。各种不同的所有制企业联合兴办新企业,将会逐渐增多,这些企业就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最后,提几个问题请同志们讨论研究:

    第一、城镇集体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第二、社会集团所有制企业,如何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第三、两权合一的集体企业内部机构如何调整?

佐牧在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摘 要)
发行时间:1988-02-20
网站编辑:佐牧
  
来源:研究所

佐牧在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摘  要)

佐    牧

    我们这次会议经过大半年的酝酿和两个多月的准备,今天开始了。

    今年3月6日,紫阳同志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讲:“对非全民企业要研究”。我国的非全民企业中,面广量大、困难和问题较多的是集体企业。从那时起我们就酝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召开一次探讨城镇集体企业改革问题的会议。现在,各方面的意见还没有汇总,这次会议我们还拿不出具体的结论。刚才庆伟同志讲得很好,我们这次会议主要是听大家的意见。为了抛砖引玉,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怎么样的条件下转向摘活企业的T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即:改善宏观控制、搞活市场和搞活企业。从1984年到1986年底,我们以搞活市场为重点,以价格改革为关键,理顺价格关系,为企业的平等竞争、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理解,这是走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一种正面推进战略。

    从搞活市场入手,这是正确的抉择。事实上,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1985年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使价格改革的推进遇到了困难。

    1.全国的基建规模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逐步膨胀,消费基金跟着膨胀,难以控制。总需求远远大于总供给,放开价格就等于涨价。涨价的幅度之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也超过了市场承受能力。

    2.农业的状况很不理想。一方面,以搞活市场为重点的改革,对原材料、生产资料价格作了大幅度的调整,而国家又没有能力给农民的利益以相应的补偿。农民觉得,1979、1980年以及以后的农副产品价格改革带给他们的好处,基本上被国家收回去了。这就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丁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农业投入的减少和农田水利失修,农业发展的后劲已显得不足。因此,近几年主要农产品产量特别是粮食和棉花的产量大幅度下降,这使得市场供应短缺现象加剧了。农副产品价格上升过快,城镇居民已难以承受,反转来又拉动了工业品成本的上升,刺激了消费基金的增长,并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压力,进而使价格改革更难进行。

    3.全民和大集体企业特别是全民大中型工商企业还没有搞活。搞活市场首先搞活了个体经营者。“老虎捆着,猴子活跃”。公有制企业没有真正搞活,搞活市场的成效就有了很大的限制。大中型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企业对原料、原材料和工资成本上升的承受能力不大。这种状况如果继续下去,企业的亏损面会继续扩大,难以为继。

    所以,从1986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向搞活企业。重点放到搞活企业方面,理由是:一是搞活公有制企业,特别是搞活大中型全民企业,这是搞活市场的必要条件。二是在价格关系没有理顺的条件下,情况大致相同的企业,有的搞得很好,有的搞得不好。这说明,企业自身的责权利关系是否明确,企业素质如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重点要转向搞活企业,主要是搞好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搞活企业为重点,同时,围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这个中心环节,进一步改革计划、投资,物资、财政、金融和外贸体制,改善宏观控制。我们这次会议,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召开的。在承包、租赁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集体企业的改革,将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更为良好的条件。

    二、搞活城镇集体企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城镇集体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从企业数字看,全国乡镇以上工业企业,共计40.1万个。其中,城镇集体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80.1%,1986年,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约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0%以上:从固定资产总值看,城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总值888.5亿元,占全部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约12%,从实现利润来看,1986年193.5亿元,占全民集体企业实现利润的20%。

    改革就是要解放生产力。集体企业比个体企业和私人企业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已经为五十年代的实践所证明。但集体企业的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体制方面看,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资产归属关系不明确,责权利不落实。全民与集体企业职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看不出有多大差别,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

    第二,缺乏经营自主权。虽然,“天高皇帝远”,国家不直接管集体企业,但是地方主管局,县、区,甚至街道都可管集体企业,它们的自主权可能比某些全民企业还小。

    第三,税后利润分配关系未理顺。主要是所有者的利润分配制度不明确,没有“投资回报”和“资产增值”的概念,这就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企业内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依然普遍存在。

    第四,劳动保险政策不落实。每个人交多少钱给保险公司,交过后变成了大锅饭。如果工作单位调换,所交的钱就不算数了,这就使集体企业缺乏吸引力。我个人一直主张把保险费落实到个人。每人有一个记录卡,证明他交了多少保险费,退休后能得到什么待遇。要象银行储蓄本子一样,落实到个人,归个人保存,调动工作后可以随身带走,永远有效。

    第五,内部组织体制不规范。现在全民大中型企业,已经在推行党政分开,实行厂长负责制。今后集体企业也要过渡到厂长负责制,实行党政分开。特别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统一的企业、企业职工集体所有制的小型企业,厂长应该对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负责。总之,要有个规范,厂长有个对谁负责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落实.

    第六,管理体制不落实,国家对城镇集体企业宏观领导不明确,政策没有连贯性,行业管理、计划管理跟不上。分配利益时婆婆很多,需要解决问题时婆婆又太少。所以,为了加快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它的管理体制也要规范。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城镇集体企业很难搞活。而由于城镇集体企业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与全民大中型企业生产的联系日益密切,全民企业的改革正在向前推进,如果不抓紧改革,就可能拖全民企业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后腿。  

    三,如何深化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

    对所有制关系现状要进行分析,我国的集体所有制是受苏联影响而形成的,与马克思当时讲的集体含义是不同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是公共所有。从资产规属关系看,我国目前的城镇集体企业已不是典型意义的集体企业。现在城镇集体企业资产归属关系很模糊,深化改革必须先理顺资产归属关系。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城镇集体企业改革以及目前称为“集体”的企业改革的目标可以规纳为以下几点:

    ①企业职工所有制。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自负盈亏的“自”,是企业职工。这和全民企业不同,全民企业自负盈亏的“自”不是经理和职工,应该是所有者,是国家。工厂一个决策失误就可能损失几百万元,经理或厂长那么点家产顶不了什么事。如果所有者用人不当,就应当负企业盈亏。而且只有它可以负企业盈亏。当然,企业职工所有制企业,企业职工是所有者,企业是职工命运的共同体,可以自己负盈亏。

    ②合作社社员所有制。这种所有制形式应该明确。合作社社员所有制是劳力和资金一起参加分红。这种合作社社员所有制在西欧,北欧很盛行。他们的合作社,老祖宗是圣西门,欧文、拉萨尔。他们的合作制是将利润全部分给社员,发展生产时再让劳动者集资,然后再分红。这样就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现在的合作制,税后利润上交了大部分,最后社员分不了几个钱。而且这些钱交上去统一使用,漏洞和浪费很多。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原则,正是考虑了小生产者本小利微、七折八扣吃不消才提出来的。马克思批评拉萨尔,因为拉萨尔把这种合作社当作完全社会主义的模式,是不对的,分光的办法是保护小生产者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所有制形式仍然适合我们的需要,对此要重新认识.

    ⑧社会集团所有制。典型的集体企业,可以指企业职工集体所有制,许多所谓大集体可以叫社会集团所有制,现在有些地方把管理费和联社资金办起来的新企业作为企业职工所有制,这样老企业职工就会有意见。社会集团的财产具有不可分割性,它用于为集团服务的事业,不能列入国家财政。过去的集资也不能完全说是平调。

    当然,为了避免形成庞大机构,集中起来的资金可以建立组织集体企业发展基金会。由基金会管理资金,组织基金会的董事会。由董事会委托银行经营这笔基金。基金可分为两部分:一作为职工福利、保险基金以及给亏损企业补贴,这些都是无偿,二作为生产发展的资金积累。集体企业的发展基金属于过去参加统负盈亏的集体企业公有,不是主管部门所有。这两项基金都专款专用,要避免行政干预。

    统负盈亏时期形成的资产划不清的,可以就低不就高,宁可划给企业作为生产发展基金,也不要上收。

    ④地方公有制。中央掌握资产的企业叫国有企业。今后中央下放或上收企业,都要有偿,用钱买卖,财政要实行分级预算管理,所有权也应是各级政府分级所有。所以,将来要建立地方公有制。由地方财政投资形成的集体企业资产,也应当归地方公有。分级所有,对投资规模及其效益的提高都有利。城镇集体企业中由地方财政拿钱投资,这部分资产所有权也应归地万公有。

    ⑤混合所有制。包括股份企业,多方面集资兴办的企业和国、集合资企业,等等。我一直±张将股份制与合作制区别开来。在合作社里,入股退股自由,而股份企业不可退股,在合作企业里,职工最多入多少股,最少入多少股,应该有个规定,而股份企业入股没有限制。股份制企业可以向社会集资,入股的不限于劳动者。合作社只向本企业职工集资,属劳力带资女的性质。各种不同的所有制企业联合兴办新企业,将会逐渐增多,这些企业就是混合所有制企业。

    最后,提几个问题请同志们讨论研究:

    第一、城镇集体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第二、社会集团所有制企业,如何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第三、两权合一的集体企业内部机构如何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