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合作经济网
|
网站首页   >>  杂志期刊   >>  上海集体经济 >> 正文
第五讲 城镇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发行时间:1988-02-20
网站编辑:俞官潮
来源:研究所

第五讲  城镇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俞官潮

    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是企业经济行为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但职能各不相同。所谓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筹划与营谋。所谓管理,是以企业经济行为为导向,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

    第一部分  经  营

    一,经营在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地位是同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的。在一切都是买卖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对企业经营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经营得好,可以发大财,小资本家会变成大资本家,经营得不好,企业就要破产,大富翁也会变成穷光蛋。

    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过去搞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企业的经营服从于上级的计划,就企业本身来说,似乎就谈不上经营问题,也不强调经济效益。所以,那时的企业,只强调管理问题,不注重经营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明确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的经营问题才逐步地被人们所重视。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到企业经济活动中心的位置上。现在强调要搞活企业,就要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形成后,企业要在社会主义有限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经营得好坏,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

    二、增强经营童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工业合作企业。在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的形势下,要求工业企业尽快地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尤其是工业合作企业,更应该尽早完成这个转化任务。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都要强化自己的经营意识,研究和探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成为合格的经营者。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和要求。

    1.经营决策。经营决策贯穿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决策。根据市场需要,选择有生命力的产品生产,就能够使企业生产稳定发展。目前有些城镇工业合作企业生产不正常,甚至处于微利、亏损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没有好的产品,或者没有稳定的生产协作关系。有些企业过去比较困难,现在情况好多了,往往也是同产品决策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生产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中第一位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就是怎么组织原材料,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技术装击,怎么有效地进行劳动组合。今后,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原材料将越来越少,越来越变得要靠企业自己去选购。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组织原材料成本最低、费用最少就十分重要了。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反映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也是企业是否有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现在工业合作企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有些较高技术的产品搞不出来,重要原因之一是技术装备水平太低。所以,企业的技术决策是不可忽视的。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花钱少,收效大,是城镇工业合作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有必要引起人们的注意。至于劳动组织的合理化问题,因为现在多数工业合作企业冗员较多,三个人饭五个人吃,对这个问题不太注意,事实上从上海来说,劳动力资源已显得不足,应该十分珍惜现有的劳动力。要利用现在劳动力有多余的机会,下决心抽出人来进行专业培训,把劳动组织搞好,把仍有多余的人组织起来开辟新的生产、服务领域。这是一件带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经营决策的第三个层次,就是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总的是多渠道,少环节。在多渠道中,商业仍是一个主要渠道,但也不能忽视工厂的自销渠道。不管市场销售形势如何,都要保持自销渠道的畅通,否则就要吃亏。在销售决策中,要重视产品的广告宣传,努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要做好售后服务,提高工厂信誉,使消费者放心。

    正确的经营决策,要以市场信息为依据。企业利用市场的能力,表现为对市场信息的捕捉能力。现在有些企业还不注意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研究。有些企业虽然也抓市场信息,但只是跟在市场的足迹后面走,看到什么东西好销就赶热闹也去生产什么东西,结果造成大量积压。掌握市场信息的目的是要了解市场的运动规律,作出对产品需求的预测,具有超前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同市场变化齐步。

    2.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方式。

    城镇工业合作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不一,经济特点也各不相同,在经营方式上要实行多元化。任何一种经营方式,都要以实行企业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前提。由于整个经济体制还处于转换过程中,即使是工业合作企业也还没有具备完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外部条件,因此任何一种经营方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目前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

    承包经营责任制。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试行最早、效果最好、试行面最广的一种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的基本点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钩,实质是在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三者利益分配上,适当地多分配一点给个人。经过不断的完善,从企业向上级联社承包到企业内部的层层承包,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办法,企业和职工已经比较热悉。但是,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承包经营责任制也往往需要作些调整。

    第二种经营方式是租赁经营责任制。这种经营方式的核心是租赁者的权、责、利如何处理好。由于有许多外部条件不成熟,权、责、利关系处理难度较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许多问题要研究。所以现在只能搞试点,逐步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现在采取这种方式的大都是小型的微利、亏损企业,在做法上实际上只是增加了经营者的利益,同承包经营责任制没有多大区别。

    第三种经营方式是股份制。股份制一度被人们看作是振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万灵妙药。近来对股份制的经营方式采取了冷静的态度。从集体企业来说,本来就有社员入股的传统做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时,社员都要入股,可以说就是一种股份经济。现在条件变了,有些合作企业也吸收职工入股,但从经济意义上说,职工入股后,也不足以形成股份制企业。有些地方把企业自有资财分解给职工,作为职工的股金,实行年终分红。这种做法在理论上如何讲清楚,实践上的意义何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目前形势下,城镇工业合作企业如何搞股份制,要进行试点。有的单位在年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职工的股金,这种办法比把原有资财分给职工要好,可能成为实行股份制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经营方式。任何一种经营方式,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而外部条件总是在变化的,因此经营方式也要相应地变化。我们的任务是要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采取相应的决策,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活力。

    3.企业经营机制中的动力调节问题。主要讲三个关系。

    物质利益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是企业内在动力的基础。否定物质利益原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但是,在肯定物质利益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实践证明,光靠物质利益来调动积扳性是不能持久的,一定要强调五讲四美三热爱,精神文明建设抓好了,企业生产发展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的物质利益也有了基础。

    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与贯彻按劳分配的关系。平均主义,大锅饭是要克服的,在分配上要努力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但是,我们现在的职工工资还是低水平的,经济发展了,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应有所提高,所以平均主义还不可能完全消除,按劳分配原则也不能完全贯彻。现在要拉开收入差距,不能在原有收入的基础上来搞,只能在职工收入的增加部分来搞,逐步地消除平均主义。

    经营者个人的物质利益与经营集团成员的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现在强调经营者的物质利益。经营者要把一个企业经营好,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相应的给予一定的报酬是合情合理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经营者的物质利益没有一个规范,尺度如何掌握,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一个企业要经营好,还得依靠企业经营集团(或称领导集团)的共同努力,而对集团成员的物质利益如何规范,至今还要摸索。如果经营集团的责任制和利益标准不确定,主者营经要的物质利益也比较难搞,即使有了规范,实际执行中还会出现问题。在目前情况下,经营者与经营集团成员之间的物质利益要兼顾好,差距不能太大。

    第二部分  管  理

    目前工业合作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基本上仍然是只适应生产型的经济体制,不适合生产经营型的要求。随着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化,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也要作相应的转移。

    现在多数企业经过整顿,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上来说,管理基础还不是很好的,有些基本上仍处于传统管理阶段,有的企业管理还很乱,所以加强管理仍然是放在工业合作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工业合作企业的管理问题,我简要讲二点:

    一。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克服薄弱环节和完善经营机制的最需要着手,健全管理制度。要讲实用,不搞花架子。

    二,管理机构的设置,要从企业经济活动的需要出发,服务于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要加强市场信息和预测,要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加强供销部门的力量。

第五讲 城镇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发行时间:1988-02-20
网站编辑:俞官潮
  
来源:研究所

第五讲  城镇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俞官潮

    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是企业经济行为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但职能各不相同。所谓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对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筹划与营谋。所谓管理,是以企业经济行为为导向,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控制。

    第一部分  经  营

    一,经营在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地位是同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的。在一切都是买卖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对企业经营的优劣,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经营得好,可以发大财,小资本家会变成大资本家,经营得不好,企业就要破产,大富翁也会变成穷光蛋。

    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里,过去搞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企业的经营服从于上级的计划,就企业本身来说,似乎就谈不上经营问题,也不强调经济效益。所以,那时的企业,只强调管理问题,不注重经营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实行改革开放搞活方针,明确我国经济是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的经营问题才逐步地被人们所重视。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要求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放到企业经济活动中心的位置上。现在强调要搞活企业,就要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形成后,企业要在社会主义有限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经营得好坏,将成为企业兴衰的关键。

    二、增强经营童识,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搞活工业合作企业。在市场体系逐步形成的形势下,要求工业企业尽快地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化,尤其是工业合作企业,更应该尽早完成这个转化任务。每个企业的领导者都要强化自己的经营意识,研究和探讨完善企业经营机制,成为合格的经营者。

    完善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和要求。

    1.经营决策。经营决策贯穿于企业经济行为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决策。根据市场需要,选择有生命力的产品生产,就能够使企业生产稳定发展。目前有些城镇工业合作企业生产不正常,甚至处于微利、亏损的困境,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没有好的产品,或者没有稳定的生产协作关系。有些企业过去比较困难,现在情况好多了,往往也是同产品决策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生产决策是企业经营决策中第一位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层次,是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就是怎么组织原材料,选择什么样的生产技术装击,怎么有效地进行劳动组合。今后,由国家统一分配的原材料将越来越少,越来越变得要靠企业自己去选购。在这种情况下,怎样组织原材料成本最低、费用最少就十分重要了。企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反映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也是企业是否有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现在工业合作企业劳动生产率不高,产品质量不稳定,有些较高技术的产品搞不出来,重要原因之一是技术装备水平太低。所以,企业的技术决策是不可忽视的。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花钱少,收效大,是城镇工业合作企业实现技术进步的有效途径,有必要引起人们的注意。至于劳动组织的合理化问题,因为现在多数工业合作企业冗员较多,三个人饭五个人吃,对这个问题不太注意,事实上从上海来说,劳动力资源已显得不足,应该十分珍惜现有的劳动力。要利用现在劳动力有多余的机会,下决心抽出人来进行专业培训,把劳动组织搞好,把仍有多余的人组织起来开辟新的生产、服务领域。这是一件带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经营决策的第三个层次,就是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总的是多渠道,少环节。在多渠道中,商业仍是一个主要渠道,但也不能忽视工厂的自销渠道。不管市场销售形势如何,都要保持自销渠道的畅通,否则就要吃亏。在销售决策中,要重视产品的广告宣传,努力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同时要做好售后服务,提高工厂信誉,使消费者放心。

    正确的经营决策,要以市场信息为依据。企业利用市场的能力,表现为对市场信息的捕捉能力。现在有些企业还不注意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和研究。有些企业虽然也抓市场信息,但只是跟在市场的足迹后面走,看到什么东西好销就赶热闹也去生产什么东西,结果造成大量积压。掌握市场信息的目的是要了解市场的运动规律,作出对产品需求的预测,具有超前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同市场变化齐步。

    2.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方式。

    城镇工业合作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不一,经济特点也各不相同,在经营方式上要实行多元化。任何一种经营方式,都要以实行企业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为前提。由于整个经济体制还处于转换过程中,即使是工业合作企业也还没有具备完全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外部条件,因此任何一种经营方式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

    目前工业合作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三种:

    承包经营责任制。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试行最早、效果最好、试行面最广的一种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的基本点是企业的经营成果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钩,实质是在企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国家、企业和个人的三者利益分配上,适当地多分配一点给个人。经过不断的完善,从企业向上级联社承包到企业内部的层层承包,现在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办法,企业和职工已经比较热悉。但是,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承包经营责任制也往往需要作些调整。

    第二种经营方式是租赁经营责任制。这种经营方式的核心是租赁者的权、责、利如何处理好。由于有许多外部条件不成熟,权、责、利关系处理难度较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许多问题要研究。所以现在只能搞试点,逐步积累经验,逐步完善。现在采取这种方式的大都是小型的微利、亏损企业,在做法上实际上只是增加了经营者的利益,同承包经营责任制没有多大区别。

    第三种经营方式是股份制。股份制一度被人们看作是振兴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万灵妙药。近来对股份制的经营方式采取了冷静的态度。从集体企业来说,本来就有社员入股的传统做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时,社员都要入股,可以说就是一种股份经济。现在条件变了,有些合作企业也吸收职工入股,但从经济意义上说,职工入股后,也不足以形成股份制企业。有些地方把企业自有资财分解给职工,作为职工的股金,实行年终分红。这种做法在理论上如何讲清楚,实践上的意义何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在目前形势下,城镇工业合作企业如何搞股份制,要进行试点。有的单位在年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职工的股金,这种办法比把原有资财分给职工要好,可能成为实行股份制的一种途径。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可能还会有更多的经营方式。任何一种经营方式,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而外部条件总是在变化的,因此经营方式也要相应地变化。我们的任务是要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采取相应的决策,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活力。

    3.企业经营机制中的动力调节问题。主要讲三个关系。

    物质利益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劳动者的物质利益,是企业内在动力的基础。否定物质利益原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就是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但是,在肯定物质利益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主义觉悟。实践证明,光靠物质利益来调动积扳性是不能持久的,一定要强调五讲四美三热爱,精神文明建设抓好了,企业生产发展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职工的物质利益也有了基础。

    保障职工的基本生活与贯彻按劳分配的关系。平均主义,大锅饭是要克服的,在分配上要努力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但是,我们现在的职工工资还是低水平的,经济发展了,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应有所提高,所以平均主义还不可能完全消除,按劳分配原则也不能完全贯彻。现在要拉开收入差距,不能在原有收入的基础上来搞,只能在职工收入的增加部分来搞,逐步地消除平均主义。

    经营者个人的物质利益与经营集团成员的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现在强调经营者的物质利益。经营者要把一个企业经营好,需要付出极大的劳动,相应的给予一定的报酬是合情合理的。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经营者的物质利益没有一个规范,尺度如何掌握,有一定难度,另一方面,一个企业要经营好,还得依靠企业经营集团(或称领导集团)的共同努力,而对集团成员的物质利益如何规范,至今还要摸索。如果经营集团的责任制和利益标准不确定,主者营经要的物质利益也比较难搞,即使有了规范,实际执行中还会出现问题。在目前情况下,经营者与经营集团成员之间的物质利益要兼顾好,差距不能太大。

    第二部分  管  理

    目前工业合作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基本上仍然是只适应生产型的经济体制,不适合生产经营型的要求。随着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化,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也要作相应的转移。

    现在多数企业经过整顿,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总体上来说,管理基础还不是很好的,有些基本上仍处于传统管理阶段,有的企业管理还很乱,所以加强管理仍然是放在工业合作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工业合作企业的管理问题,我简要讲二点:

    一。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克服薄弱环节和完善经营机制的最需要着手,健全管理制度。要讲实用,不搞花架子。

    二,管理机构的设置,要从企业经济活动的需要出发,服务于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要加强市场信息和预测,要加强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加强供销部门的力量。